羧甲基聚乙烯醇论文-何楠,龙安妮,胡畅,刘思博,王迁

羧甲基聚乙烯醇论文-何楠,龙安妮,胡畅,刘思博,王迁

导读:本文包含了羧甲基聚乙烯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防黏连,血管

羧甲基聚乙烯醇论文文献综述

何楠,龙安妮,胡畅,刘思博,王迁[1](2018)在《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预防血管开放术后黏连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PVA-CMC)复合膜预防血管开放术后黏连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本研究合成并检测了PVA-CMC复合膜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安全性;纳入新西兰白兔16只,建立新西兰大白兔颈动脉实验模型,将兔进行自身对照,即一侧颈动脉PVA-CMC复合膜植入(实验组)和对侧颈动脉实施假手术(对照组)。于术后4周、12周取材行肉眼观察、组织学观察,评估PVA-CMC复合膜抗术后血管周围组织黏连的能力。结果:(1)理化检测:PVA-CMC复合膜的厚度、含水率、溶胀比、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计算结果显示其柔顺性、黏附性及稳定性优良,电镜下观察PVA和CMC结构相容性良好。(2)细胞毒性实验:达到了国颁标准对生物材料细胞毒性所限定的要求;(3)皮内刺激实验:PVA-CMC复合膜侧注射点的平均原发刺激指数为0.17;(4)动物实验:术后4周、12周肉眼观察,对照组血管与周围组织黏连程度明显高于实验组(P=0.0002);术后4周、12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而实验组的颈动脉周围纤维化表现显着弱于对照组(4周:P=0.015;12周:P=0.002)。结论:PVA-CMC复合膜可有效预防术后血管周围黏连,并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无明显不良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王莉,夏红桃,刘玉胜[2](2017)在《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材料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聚乙烯醇(PVA)和羧甲基纤维素钠(Na-CMC)为实验原材料,以无水乙醇,丙酮,水为溶剂,制备PVA/Na-CMC共混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交联速率测试对样品进行表征。对聚乙烯醇薄膜和聚乙烯醇与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后所得薄膜的氢键相容性、结晶性能、交联速率比等性能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7年24期)

石孟可,雷蓓,罗辉,张熙[3](2017)在《氯化镁/甘油改性羧甲基淀粉/聚乙烯醇共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改性淀粉/聚乙烯醇(PVA)共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征,以氯化镁/甘油为复配改性剂,采用溶液成膜方法制备了羧甲基淀粉(CMS)/PVA,研究了CMS/PVA复合膜的红外吸收特性、结晶性能、微观形貌、热性能、力学性能及生物降解性。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镁和甘油可与CMS/PVA产生电子相互作用和氢键作用,阻碍CMS/PVA分子链的规整排列,提高羧甲基淀粉与PVA的相容性,降低CMS/PVA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氯化镁/甘油复配改性剂对CMS/PVA的力学性能影响显着,可使CMS/PVA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提高。氯化镁/甘油可促进CMS/PVA的降解,增加氯化镁/甘油复配改性剂中氯化镁的含量可提高复合膜的降解率。(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7年05期)

胡兴波[4](2017)在《羧甲基壳聚糖和磷酸酯化聚乙烯醇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和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纳滤(NF)膜的截留分子量(MWCO)介于200-1000 Da,它可以有选择性地高效截留水体中的无机盐离子、有机小分子、细菌和病菌等。目前主流商品化的NF膜是荷电的复合NF膜,按所带电性可分为荷正电、荷负电及两性复合NF膜。羧甲基壳聚糖(CMCS)是壳聚糖的一种水溶性两性衍生物,其分子结构上含有大量的COO-。磷酸酯化聚乙烯醇(PPVA)是聚乙烯醇的磷酸酯化后的产物。其分子结构上含有大量的PO3-4。在本研究中以CMCS和PPVA作为复合NF膜的表面活性材料,以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作为交联剂,30000 Da聚砜超滤膜(PSF UF)为基膜,利用涂覆交联的方法,在一定的制备工艺下制备了CMCS/PSF和PPVA/PSF两种新型NF膜。利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IR)、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静态接触角测量仪等仪器对其结构、形貌和膜表面的亲水性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最佳的制备条件及各种外界操作因素对最佳条件制备的膜的分离性能的影响。以5 mmol/L的Na_2SO_4作为料液。研究发现,CMCS/PSF系列复合NF膜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为:铸膜液的浓度为2 wt%,交联剂的浓度为5 vol%,交联反应的温度为70℃,交联反应的时间为25 min。最佳制备条件下,随着压力的升高,CMCS/PSF复合NF膜的截留率先升高,后降低,通量则几乎呈线性递增。随着料液流量的增大,CMCS/PSF复合NF膜的截留率和通量均先降低后升高。CMCS/PSF复合NF膜对不同盐截留率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为:Na_2SO_4、NaCl、KCl、MgSO4、MgCl2,且对Na_2SO_4和NaCl的截留率和通量均会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甘油质量分数的提高,CMCS/PSF复合NF膜的截留率先下降后升高,通量表现和截留率相反,先升高后下降。研究发现,PPVA/PSF系列复合NF膜的最佳制备条件为:铸膜液浓度为1wt%,交联剂浓度为20 vol%,交联反应温度为75℃,交联反应时间为30 min。随着压力的升高,最佳制备条件下制备的PPVA/PSF复合NF膜的截留率先升高,后降低,通量则几乎呈线性递增。随着料液通量的增大,最佳条件下制备的PPVA/PSF复合NF膜的截留率和通量均先降低后升高。PPVA/PSF复合NF膜对不同盐截留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为:Na_2SO_4、NaCl、KCl、MgSO4、MgCl2,且对Na_2SO_4和NaCl的截留率和通量均会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甘油质量分数的提高,PPVA/PSF复合NF膜的截留率呈线性下降,通量线性增长。在外界操作压力为0.4 MPa,料液通量为0.9 L/min和室温的条件下PPVA/PSF复合NF膜对仿真海水的截留率能达到75%以上,通量达到7.6kg·m-2·h-1以上。表明在分离海水的过程中可以将海水看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无机盐”。PPVA/PSF复合NF膜对叁种典型的有机染料也具有较好的分离性能。其中对3 mg/L的碱性品红的截留率和通量分别为93.4%和13.2 kg·m~(-2)·h~(-1)。(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7-05-01)

卞生辉,陈奇,陈昌伟,李怡铮,崔畅[5](2016)在《荧光粉对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复合膜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荧光粉与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复合共混,研究其对复合膜的力学性能、透光性能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荧光粉含量为0.6%时,荧光PVA/CMC复合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透光性能以及荧光性。本研究对荧光粉在生物质基复合膜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6年16期)

李杨薇,龙一飞,鄢小虎,罗祝北,潘婵[6](2016)在《羧甲基纤维素和TDI共同改性聚乙烯醇胶粘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交联剂,制备了TDI交联改性羧甲基纤维素(CMC)和聚乙烯醇(PVA)混合胶粘剂体系,并在交联反应完成后,用硼砂消乳增稠。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主要原材料配比、交联反应温度和交联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改性PVA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PVA为12 g/100 m L、CMC为1.6 g/100 m L、TDI为4.00 m L/100 m L、硼砂为0.8 g/100 m L、交联反应温度为40℃和交联反应时间为90 min时,改性PVA胶粘剂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其颜色稳定性及储存稳定性较佳,对木制品的粘接强度相对最好。(本文来源于《中国胶粘剂》期刊2016年05期)

谭真,张雷,张倩[7](2015)在《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聚乙烯醇(PV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交联微球。通过正交法探讨了戊二醛用量、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对产率和平衡溶胀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微球的化学组成和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微球在不同pH条件下的溶胀行为。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实验方案下微球产率达到88.89%。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反应生成了PVA/CMC微球,微球球形度和分散性优良,粒径分布均匀,微球平均粒径为195μm。溶胀性能研究表明,在酸性环境中微球先溶胀后退溶胀;在碱性环境中微球不断溶胀直到溶胀平衡,且在碱性环境中微球的平衡溶胀率1.75远大于在酸性环境中的平衡溶胀率0.89,微球表现出pH敏感性。根据微球的pH敏感性,有望作为结肠靶向药物载体材料。(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5年03期)

刘权,左琴华,何留民,黄跃新,薛巍[8](2014)在《海藻酸-羧甲基壳聚糖/聚乙烯醇水凝胶的制备及对蛋白药物释放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制备了海藻酸-羧甲基壳聚糖(CMCS)/聚乙烯醇(PVA)复合水凝胶,考察了海藻酸水凝胶微球的粒径和微球在水凝胶基质中的分散性,分析了复合水凝胶基质的结构、溶解分数以及水凝胶在不同pH值下的溶胀率和药物释放。结果表明,药物的累积释放率(CR)随pH值的升高而升高,当pH值为1.2时CR为32%,当pH值为6.8时CR为53%,当pH值为8.0时CR达到70%,表明该复合水凝胶的释药性能受pH值的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4年02期)

张小雪[9](2013)在《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乙烯醇(PVA)是一种生物降解性无毒、耐化学腐蚀性的水溶性合成高分子。目前不但用作维纶的原料,同时也在组织支架,过滤材料,包装材料,药物释放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薄膜和纳米纤维领域的发展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PVA薄膜和纳米纤维膜存在着拉伸强度不足,无环境敏感性等缺点,限制了PVA材料的应用。本文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Na-CMC)使PVA/Na-CMC纳米纤维膜、薄膜具有一定的环境敏感性即pH敏感性,同时利用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使PVA/Na-CMC/nano-SiO_2薄膜具有更好的拉伸强度,探讨了nano-SiO_2增强薄膜的增强机理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使共混膜具有pH敏感性的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具有pH敏感性的PVA/Na-CMC纳米纤维膜。分别通过FTIR, XRD, DSC, SEM对其形貌和结晶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PVA/Na-CMC纳米纤维膜的再溶胀度随着Na-CMC含量的增加而稳定增加,即PVA/Na-CMC纳米纤维膜的pH敏感性随着Na-CMC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并且纤维的形貌受Na-CMC含量的影响,当PVA:Na-CMC=8:2时,纤维直径均匀,连续性好。(2)将Na-CMC与PVA共混,使PVA/Na-CMC薄膜具备pH敏感性,通过FTIR研究了PVA与Na-CMC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此外,分别研究了Na-CMC对PVA/Na-CMC薄膜热力学性能,结晶性能,亲水性,力学性能的影响。(3)通过流延法制备了PVA/Na-CMC/nano-SiO_2薄膜,随着nano-SiO_2含量的增加,PVA/Na-CMC/nano-SiO_2的拉伸强度也逐渐增加。当nano-SiO_2含量为2.3wt%时,PVA/Na-CMC/nano-SiO_2薄膜的拉伸强度从20.98MPa增加至34.80MPa,继续增加nano-SiO_2的含量,拉伸强度反而下降。另外分别通过FTIR研究了PVA,Na-CMC,nano-SiO_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发现PVA,Na-CMC,nano-SiO_2之间存在着氢键和Si-O-C的相互作用。通过DSC, XRD研究了PVA/Na-CMC/nano-SiO_2共混薄膜的结晶性能。(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3-05-01)

王碧,李建凤,邱艳[10](2011)在《明胶-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叁元复合肥料缓释膜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明胶、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为原料,通过戊二醛交联和溶液共混制备了缓释肥料包膜,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光率测试等,测试了包膜的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耐水性,并考察了原料明胶、羧甲基纤维素、PVA含量和交联剂戊二醛、增塑剂甘油用量对力学性能和吸水率的影响,同时对包膜进行了差示量热扫描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该条件下原料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较稳定的复合体,包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在农业领域有潜在利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皮革科学与工程》期刊2011年05期)

羧甲基聚乙烯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聚乙烯醇(PVA)和羧甲基纤维素钠(Na-CMC)为实验原材料,以无水乙醇,丙酮,水为溶剂,制备PVA/Na-CMC共混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交联速率测试对样品进行表征。对聚乙烯醇薄膜和聚乙烯醇与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后所得薄膜的氢键相容性、结晶性能、交联速率比等性能进行了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羧甲基聚乙烯醇论文参考文献

[1].何楠,龙安妮,胡畅,刘思博,王迁.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预防血管开放术后黏连的实验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8

[2].王莉,夏红桃,刘玉胜.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材料的制备[J].广东化工.2017

[3].石孟可,雷蓓,罗辉,张熙.氯化镁/甘油改性羧甲基淀粉/聚乙烯醇共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7

[4].胡兴波.羧甲基壳聚糖和磷酸酯化聚乙烯醇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和表征[D].湘潭大学.2017

[5].卞生辉,陈奇,陈昌伟,李怡铮,崔畅.荧光粉对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复合膜性能的影响[J].广东化工.2016

[6].李杨薇,龙一飞,鄢小虎,罗祝北,潘婵.羧甲基纤维素和TDI共同改性聚乙烯醇胶粘剂的研究[J].中国胶粘剂.2016

[7].谭真,张雷,张倩.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塑料工业.2015

[8].刘权,左琴华,何留民,黄跃新,薛巍.海藻酸-羧甲基壳聚糖/聚乙烯醇水凝胶的制备及对蛋白药物释放的探讨[J].中国科技论文.2014

[9].张小雪.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3

[10].王碧,李建凤,邱艳.明胶-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叁元复合肥料缓释膜及其性能研究[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1

标签:;  ;  ;  ;  

羧甲基聚乙烯醇论文-何楠,龙安妮,胡畅,刘思博,王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