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成亮湖南芷江民族职业中专学校湖南芷江419100
摘要: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多元经济体系中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我国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随之而来的从业者紧缺、综合素质不强、职业素养不高等问题逐渐显现,给我们旅游服务专业教学带来压力和动力,特别是处于基础地位的中职旅游教育。
关键词:旅游业创新中职旅游服务专业教学
旅游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本就是高度应用型行业的旅游业对从业者的要求更高,旅游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广泛、多层次的知识结构,更要跟上信息化的浪潮。作为旅游人才培养输出最基础的中职学校来说,旅游服务专业教学在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承担着艰巨的任务。
一、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现状
1.课程设置不合理。在整个理论体系薄弱情况下很多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专业课程设置了较难的《旅游法律法规》《旅游心理学》《导游基础知识》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不利于学生专业学习信心的建立,同时也会导致后期专业技能课程开设时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在课程的安排上同样存在很多问题。
2.教学理念陈旧。在教学模式上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即教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听课,学生参与度低,课堂效率不高;喜欢布置很多练习题、试卷等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不提倡操作技能训练,这对于应用型极强的旅游专业教学来说负面影响很大。
3.教学方法落后。现今社会基本上是一个互联网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但很多旅游专业教师教学方法落后,仍然沿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法,对于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学知之甚少,更别提利用信息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实训环节也相当落后,还是采用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老方法,教学模式不适应学生的需求,导致效果不佳、学生学习吃力等不好的影响。
4.评价体系不完善。调查表明现在很多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学还是采用单纯的笔试,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度。这种单一的考察评价方式对于应用型学科就显现出偏差,很难通过笔试测试出学生的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职业素养。很多教师也以笔试分数论高低,这对于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学生来说也不公平,会导致他们丧失对技能的热情。
5.教学和实践断层严重。由于旅游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以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最终导致学校培养出的旅游专业学生不适应行业需求,断层严重,实践教学跟不上行业发展,使用的教材多年不变,教师对行业新规知之甚少,技能训练偏少,进入了学生不能很快适应企业需求、企业对学校信任度降低的恶性循环中。
二、中职旅游专业教学模式优化建议
1.构建贴近学生实际的多元化课程体系。中职旅游服务专业课程设置建议多联系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知识体系合理设置课程,减少学生的不适应度。一方面,在学生入学初期或者在入学前进行摸底测试,先了解学生的各项指标,通过综合指标设置课程,组建教师团队、行业专家、企业团队对教学资源、学习项目、课程开发、课程结构、工作任务及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共同开发;另一方面,旅游服务专业技能课与文化理论课建议相间开设,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训练技能,做到技能理论两不误,对于学习难度较高的《旅游法律法规》《旅游心理学》等课程建议不在中职阶段开设或者换成较简单的相似专业课。
2.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师要积极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改教学理念,职业学校更是要提倡课程改革,释放学生学习天性,变传统教学模式为翻转课堂、参与式教学等,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教师要从舞台中央退成旁观的观察者,让学生主导课堂。特别是实训课程的教学,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掌握训练技能。
3.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对于旅游专业这种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来说,教学方法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而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4.引进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要变传统的单一试卷考核模式为多维度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该体系以评价学生综合素养为主,试卷考核为辅。
5.教学实践互补,对接地方产业项目。要发挥地域优势,与当地旅游行业项目对接,改变过去闭门造车的教学育人模式,教学实践互补,充分对接地方旅游产业项目,与行业、企业通力合作育人。
参考文献
[1]罗高飞信息化——我国旅游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J].旅游科学,1998,(3)。
[2]刘锋中国旅游业信息化:趋势与对策[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
[3]李力沈雅雯我国旅游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解析[J].旅游论坛,2011,01:120-126。
[4]马继明《中国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M].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5期。
[5]周成银《中职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5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