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壁面压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感受性,压力梯度,边界层
壁面压力论文文献综述
陆昌根,沈露予,朱晓清[1](2019)在《压力梯度对壁面局部吹吸边界层感受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边界层感受性是层流向湍流转捩的初始阶段,是实现边界层转捩预测和控制的关键环节.研究结果表明,边界层感受性问题不仅受到不同自由来流扰动条件,壁面局部粗糙和局部吹吸的几何大小、形状和位置等参数的影响之外,还受到一个重要参数压力梯度的作用.因此,本文数值研究在自由来流湍流分别与壁面局部吹入和吸出相互作用下压力梯度在激发边界层感受性过程起什么样的关键性作用,从而揭示不同压力梯度对壁面局部吹入或吸出边界层内被激发出T-S波波包以及T-S波波包向前传播群速度的影响;分别讨论逆压力梯度、顺压力梯度对边界层内被激发出的T-S波模态是起到加速增长的作用还是遏制增长的作用;详细分析不同压力梯度对边界层内被激发出的T-S波的幅值、增长率、波长或波数、相速度以及特征形状函数的影响等.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将为工程实践中各种叶片流体机械的设计和性能改善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22期)
张井龙,王尊策,徐艳,徐德奎[2](2019)在《针对壁面旋转变径管内螺旋流的压力应变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壁面旋转变径圆管内螺旋湍流流动特征的分析,确定其切向速度场内涡流区为微团旋转主导的椭圆形流动,外涡流区为微团变形主导且受壁面旋转影响的双曲形流动.进而利用张量的不变量理论,引入旋转率张量与应变率张量的综合不变量作为模型系数,将适用于微团旋转主导的旋转湍流Reynolds应力压力应变项修正模型拓展到了非旋转效应主导的双曲形流动中.将修正压力应变项应用于壁面旋转变径圆管流场的模拟,并将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修正模型的改进效果.(本文来源于《应用数学和力学》期刊2019年05期)
石小潘,赵瑞,荣吉利,袁武,李齐[3](2019)在《火星进入器作强迫震荡运动壁面脉动压力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超声速阶段进入器作强迫震荡运动对壁面脉动压力环境的影响规律,本文耦合进入器刚体运动方程与流体力学方程,采用动网格技术,对火星进入器模型开展非定常数值模拟,获取壁面不同位置处的脉动压力信息。研究表明:在超声速阶段,进入器作强迫震荡运动诱导的脉动压力远大于进入器保持相对静止时仅由非定常流动诱导的脉动压力。来流马赫数为1.2时,进入器作强迫震荡运动对脱体激波影响较小,脱体激波强度较弱且形态变化较小,攻角的震荡导致同一测点距离脱体激波的位置发生周期性改变,舱体迎风面及配平翼迎风面的脉动压力环境主要受攻角变化的影响;来流马赫数为3时,进入器作强迫震荡运动对脱体激波的影响较大,脱体激波震荡剧烈,诱导舱体迎风面及配平翼迎风面产生极其恶劣的脉动压力环境,功率谱分析表明激波震荡诱导的脉动压力能量主要集中在30 Hz左右。(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徐嘉启,梅志远,刘志华[4](2019)在《边界层人工转捩的大涡模拟及壁面脉动压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验证边界层人工转捩技术实现船模边界层壁面脉动压力载荷相似的可行性,采用大涡模拟以及功率谱估计获得平板湍流边界层壁面脉动压力功率谱,并与试验值、半经验模型值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采用大涡模拟获得了绊线上下游壁面脉动压力的均方值、自功率谱和波数频率谱;以脉动压力均方值、自功率谱特征为判据,对比了方形、锯齿形绊线的转捩效果。结果表明:绊线高度雷诺数大于吉宾斯雷诺数;两种绊线均可实现边界层转捩,且壁面脉动压力的功率谱特征、谱级相近;与同流速平板湍流边界层相比,即使在当地雷诺数较低时,绊线下游边界层壁面脉动压力自功率谱平台区仍然高出10 dB左右。设计的绊线可用于减弱船模边界层壁面脉动压力的尺度效应,并有助于实现壁面脉动压力载荷相似。(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丽莉,余红星,陈亮,邓坚,邓纯锐[5](2018)在《叁层熔池结构对AP1000反应堆压力容器外壁面热流密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严重事故后期,反应堆压力容器(RPV)下腔室内熔融物(U-Zr-O-Fe)可能发生分层。但目前采用的叁层熔池结构分析模型之间有较大差异。本文采用了3种不同熔池结构模型:Esmaili&Khatib-Rahbar模型、Seiler模型、MAAP5程序模型分别计算了AP1000电厂的叁层熔池结构并对RPV外壁面热流密度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计算模型计算的熔池结构差异很大,进而影响了RPV外侧的热流密度分布。相比Esmaili&Khatib-Rahbar模型,Seiler模型更为保守。而MAAP5程序模型虽然在计算氧化物层和重金属层成分时是基于热力学理论,但轻金属层成分的确定方法尚待进一步改进。(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翟红波,苏健军,李芝绒,袁建飞,王胜强[6](2018)在《内爆炸环境下舱室壁面压力测试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内爆炸热、振动干扰壁面压力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内爆炸环境下舱室壁面压力测试方法。对于热影响,采用一种热隔离装置,并在其中涂抹隔热油脂,降低热对传感器的影响。对于结构振动影响,采取一种隔振安装结构,抑制壁面振动向传感器的传递,并对该方法进行分析与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热、振动对压力测试的影响,提高压力测试精度,适用于内爆炸环境下的舱室壁面冲击波压力测试。(本文来源于《振动.测试与诊断》期刊2018年05期)
徐嘉启,梅志远[7](2018)在《声呐导流罩边界层壁面脉动压力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舰艇中、高速航行时,声呐导流罩外边界层的壁面受脉动压力激励,引起罩壳结构振动,并向罩壳内辐射噪声。该噪声是声呐平台区自噪声的主要成分。准确描述罩壳外边界层壁面脉动压力特征,是开展声呐导流罩内场自噪声影响评价以及导流罩壳减振降噪设计的基础和依据。首先,介绍壁面脉动压力功率谱的壁压试验法、半经验模型法、数值模拟法的相关进展;针对边界层转捩区的脉动压力功率谱特征,引出缩尺模型试验研究的尺度效应问题。其次,针对壁面脉动压力的尺度效应问题,概述脉动压力功率谱尺度律及其由模型试验到实船应用的发展,并介绍与缩尺模型试验载荷相似的重要手段——人工转捩方法的研究概况。最后,对人工转捩方法在声呐导流罩边界层壁面脉动压力载荷相似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舰船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浮强,宋文艳,王艳华,石德永,韩小宝[8](2018)在《超声速燃烧室壁面压力特征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估基于燃烧室壁面压力实时监控的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闭环控制系统方案的可行性,在西北工业大学地面直连式实验台上开展了一系列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地面直连式实验。实验模拟了飞行马赫数4.0条件下两个不同燃烧室构型点火燃烧的实际工作过程,测量并分析了燃烧室壁面压力脉动、压力响应和激波串前沿位置等特征。燃烧室进口来流状态为马赫数2.0、总温约880K、总压0.8~1MPa。实验结果表明,燃烧室壁面压力存在明显脉动,且脉动幅度随着油气比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壁面压力响应很快,响应时间在毫秒量级,说明在超燃冲压发动机闭环控制中,通过燃烧室实时壁面压力反馈来调节供油控制燃烧室工作状态是可能的;另外,通过改变燃油流量能够实时控制隔离段激波串前沿位置。(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张伟昊,吴逸飞,邹正平[9](2018)在《壁面换热和压力梯度条件下边界层演化的LES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对壁面换热边界条件下有压力梯度的分离边界层流动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不同壁面热边界条件下分离边界层进行了统计特性及瞬态流场分析.结果表明:与绝热壁面条件相比,等温冷壁面条件(0.8倍来流总温)下附着边界层内的速度剖面比绝热壁面更加饱满,边界层形状因子降低、分离泡也被显着抑制,其时均分离泡尺寸无论是在流向还是法向均更小;等温冷壁面条件下分离剪切层展向涡脱落的位置提前,展向涡卷起的频率降低,分离剪切层内相干结构尺度整体减小,促使分离边界层转捩加速和再附位置前移。(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渠立红[10](2018)在《壁面波纹结构和主流压力梯度对发散冷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气膜冷却是现代航空发动机技术中比较重要的方面,气膜冷却因其固有的高效冷却特性成为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主要冷却措施之一,其中发散冷却是目前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种冷却方式,其主要特征是被冷却壁面上的气膜孔更加密集,可以在燃气侧壁面附近形成相对完全覆盖的气膜层。本文针对发散冷却的特点,围绕提高气膜冷却效率的目标,对发散冷却结构进行改进,以期获得冷却效果更好的冷却结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针对平底形横向波纹壁面发散冷却结构,研究波纹结构形式和气膜孔结构参数对发散冷却流动和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针对主流顺/逆压力梯度下的发散冷却结构,研究主流通道收缩比对发散冷却流动和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针对发散冷却结构上游气膜冷却效率较低的特点,前端加狭缝冷却结构,研究狭缝射流对发散冷却流动和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首先,针对平底形横向波纹壁面发散冷却结构,研究了吹风比、波纹高度、波纹长度、气膜孔孔径、气膜孔排布方式和开孔率等参数对发散冷却结构流动和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平板发散冷却结构相比,波纹壁面发散冷却结构气膜冷却效率在展向上呈现出波峰区域较低、波谷区域较高的趋势,同时在任意吹风比下,其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沿流动方向均呈现逐渐增加之后趋于平稳的趋势,并且气膜冷却效率随着吹风比的增加而升高。随着波纹高度的增加,波峰和波谷交界区域气膜冷却效率有所升高,而波峰和波谷区域气膜冷却效率却有所降低,展向分布均匀性变差;波纹长度的变化对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影响很小,随着波纹长度的增加,气膜冷却效率展向分布均匀性变好。在相同的单位冷却面积冷气用量条件下,减小气膜孔孔径、减小气膜孔间距比以及增大开孔率均能提高气膜冷却效率,相对于气膜孔孔径和开孔率的变化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气膜孔间距比减小带来的气膜冷却效率的提高幅度要小于减小气膜孔孔径和增大开孔率对其带来的影响。此外,增大气膜孔孔径、增大气膜孔间距比以及减小开孔率均能使流量系数增大,相比于开孔率对流量系数的影响能力,气膜孔孔径以及间距比对流量系数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其次,针对主流顺/逆压力梯度下的发散冷却结构,研究了吹风比和主流通道收缩比等参数对发散冷却结构流动和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主流顺压力梯度时,气膜射流对主流的穿透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气膜射流在加速主流的压迫下更加贴近壁面,气膜层厚度变薄,并且吹风比较小时,气膜射流速度较低,前几排气膜射流由于主流的抑制作用,甚至会形成逆流,吹风比较大时,气膜射流的速度增加,主流对气膜射流的抑制得到一定改善,壁面气膜层覆盖程度较好。而主流逆压力梯度则加剧了气膜射流对主流的穿透,在气膜射流沿流动方向逐渐迭加的作用下,气膜层的厚度得到改善,同时对壁面的保护也得到改善。因而,吹风比较小时,主流顺压力梯度下的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和零压力梯度时相比有所降低,并且主流顺压力梯度越大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降低的幅度也越大,相反的,主流逆压力梯度则使得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有所升高,当吹风比较大时,主流流向压力梯度的变化对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弱,主流顺压力梯度的减小和主流逆压力梯度的增大均能提高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但是提升的幅度较小。同时吹风比较小时,主流顺压力梯度使得热侧对流换热系数增大,而主流逆压力梯度则导致热侧对流换热系数减小,吹风比较大时,在气膜板上游区域,主流顺压力梯度和主流逆压力梯度均使得热侧对流换热系数减小,而在气膜板下游区域,主流顺压力梯度和主流逆压力梯度使得热侧对流换热系数增大。最后,针对平板发散冷却结构,前端加狭缝冷却结构,研究了吹风比和狭缝结构等参数对组合冷却结构流动和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狭缝-发散冷却结构,气膜冷却效率在起始处较大,冷气流量较小时气膜冷却效率沿流动方向逐渐降低,而冷气流量较大时,气膜冷却效率先是略微减小,之后沿流动方向逐渐升高。对比发散冷却结构和狭缝-发散冷却结构,狭缝射流的存在对气膜冷却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气膜孔板的上游区域,气膜冷却效率升高的特别明显。在发散孔吹风比相同时,由于狭缝射流的存在,总的冷气流量增大,使得狭缝-发散冷却结构整体气膜冷却效率均大于发散冷却结构;而冷气流量相同时,由于狭缝射流的分流使得发散孔吹风比降低,在冷气流量较小时,尽管狭缝-发散冷却结构上游区域的气膜冷却效率显着高于发散冷却结构,然而在下游区域气膜冷却效率却有一定程度的减小;冷气流量较大时,虽然狭缝-发散冷却结构发散孔吹风比较小,但是此时气膜射流已经形成完全覆盖,因而狭缝-发散冷却结构气膜冷却效率整体均高于发散冷却结构。狭缝射流的存在仅对上游区域热侧对流换热系数有明显的影响,在相同的发散孔吹风比时,由于狭缝射流的存在,使得狭缝-发散冷却结构的对流换热系数降低,虽然狭缝射流存在时,总的冷气流量增加,但是下游远离狭缝射流影响的区域,对流换热系数基本无变化。(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6-01)
壁面压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壁面旋转变径圆管内螺旋湍流流动特征的分析,确定其切向速度场内涡流区为微团旋转主导的椭圆形流动,外涡流区为微团变形主导且受壁面旋转影响的双曲形流动.进而利用张量的不变量理论,引入旋转率张量与应变率张量的综合不变量作为模型系数,将适用于微团旋转主导的旋转湍流Reynolds应力压力应变项修正模型拓展到了非旋转效应主导的双曲形流动中.将修正压力应变项应用于壁面旋转变径圆管流场的模拟,并将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修正模型的改进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壁面压力论文参考文献
[1].陆昌根,沈露予,朱晓清.压力梯度对壁面局部吹吸边界层感受性的影响研究[J].物理学报.2019
[2].张井龙,王尊策,徐艳,徐德奎.针对壁面旋转变径管内螺旋流的压力应变项研究[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9
[3].石小潘,赵瑞,荣吉利,袁武,李齐.火星进入器作强迫震荡运动壁面脉动压力数值模拟[J].宇航学报.2019
[4].徐嘉启,梅志远,刘志华.边界层人工转捩的大涡模拟及壁面脉动压力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9
[5].刘丽莉,余红星,陈亮,邓坚,邓纯锐.叁层熔池结构对AP1000反应堆压力容器外壁面热流密度的影响[J].核动力工程.2018
[6].翟红波,苏健军,李芝绒,袁建飞,王胜强.内爆炸环境下舱室壁面压力测试方法[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8
[7].徐嘉启,梅志远.声呐导流罩边界层壁面脉动压力研究进展[J].中国舰船研究.2018
[8].浮强,宋文艳,王艳华,石德永,韩小宝.超声速燃烧室壁面压力特征实验研究[J].推进技术.2018
[9].张伟昊,吴逸飞,邹正平.壁面换热和压力梯度条件下边界层演化的LES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8
[10].渠立红.壁面波纹结构和主流压力梯度对发散冷却的影响[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