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抽薹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渍水,油菜,光合参数,产量
抽薹期论文文献综述
高华东,晏军,苏荣瑞,刘凯文,周守华[1](2018)在《渍水对油菜抽薹期叶片光合参数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双9号和华油杂668号油菜品种为材料,通过小区试验研究抽薹期不同渍水时间对油菜叶片光合参数和实际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渍水7 d,两个品种油菜净光合速率(Pn)变化趋势一致;渍水14 d,中双9号叶片Pn快速下降至9.00μmol/(m~2·s),渍后仍有一定的恢复能力,渍水10 d华油杂668号叶片Pn稍有降低,随后恢复提高,叶片Tr、Gs、Ci的变化趋势与叶片Pn一致;渍水17 d,中双9号叶片黄化早衰,叶片Pn仅有1.02μmol/(m~2·s),叶片Ci明显提高,华油杂668号叶片Pn为18.71μmol/(m~2·s),表现出良好的耐渍能力;随着渍水时间延长,中双9号叶片水分利用率(WUE)明显低于华油杂668号;不同渍水时间处理中双9号均比华油杂668号减产严重;抽薹期华油杂668号的耐渍能力强于中双9号。(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葛岚,苗叶[2](2015)在《赤霉素对大白菜抽薹期及育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赤霉素是一个较大的萜类化合物家族,在整个生命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在生物体内已发现的赤霉素共有127种,但只有部分具有生物学活性。这些有活性的赤霉素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包括种子的发芽、茎秆的伸长、抽薹、叶片的延展、表皮毛状体的发育、开花时间、果实的生长、(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5年08期)
朱玉野,董丽华,朱继孝,熊浩仲,罗光明[3](2014)在《防风抽薹期内源激素的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防风抽薹前后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的测定,明确了防风抽薹前后IAA、GA和ABA的量变化,为进一步研究防风早期抽薹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HPLC法测定抽薹前后IAA、GA和ABA量,色谱条件为C18 ODS反相柱,柱温35℃,检测波长254 nm,体积流量0.7 mL/min,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7%乙酸(40∶15∶45)。结果防风在抽薹期根、茎、叶中IAA、GA的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抽薹后IAA、GA的量则急剧下降,且抽薹前防风IAA、GA的量明显高于抽薹后。ABA在防风抽薹期根、茎、叶中的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与IAA、GA差异较大。抽薹前取样ABA的量虽略有起伏,抽薹后ABA的量急剧上升,且明显高于抽薹前。结论防风早期抽薹现象与防风内源激素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可以初步推断防风内源激素量的变化导致了防风的早期抽薹。(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4年13期)
[4](2013)在《早春油菜抽薹期冻害预防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春季,冬油菜产区进入现蕾抽薹期,主茎迅速伸展长粗,支根、细根迅速增生伸长,至盛花期达到高峰,故有"春菜猛似虎"之说,如肥水调节不当,将导致产量降低。1.因苗追肥:因苗、因地巧施追肥,提高自身抗寒能力。(见左下表)2.培土壅兜:清沟进行培土壅根,可改善土壤环境,疏松土壤,增厚根系土层,增加地温,对提高油菜抗寒性有良好作用,特(本文来源于《中国农资》期刊2013年10期)
朱玉野,董丽华,朱继孝,熊浩仲,罗光明[5](2012)在《防风抽薹期内源激素的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防风抽薹前后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含量的测定,明确了防风抽薹前后IAA、GA和ABA的含量变化,为进一步研究防风早期抽薹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HPLC法测定抽薹前后IAA、GA和ABA含量,具体色谱条件:色谱柱:C_18ODS反相柱,柱温:35℃,检测波长:254nm,流速:0 7ml/min,流动相:甲醇:乙腈:0.7%乙酸=40:15:45。结果:防风在抽薹期根、茎、叶中IAA、GA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抽薹后IAA、GA的含量则急剧下降,且抽薹前防风IAA、GA的含量明显高于抽薹后。ABA在防风抽薹期根、茎、叶中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与IAA、GA差异较大。抽薹前取样ABA的含量虽略有起伏,抽薹后ABA的含量急剧单调上升,且明显高于抽薹前。结论:防风早期抽薹现象与防风内源激素水平有重大的关系,可以初步推断:防风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直接导致了防风的抽薹。(本文来源于《海峡两岸暨CSNR全国第十届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08-14)
王迪轩,黄安乐[6](2012)在《油菜抽薹期注意防治软腐病》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软腐病又名"根腐病"、"空胴病",属细菌性病害,在全国各油菜产区均可发生和危害,以冬油菜区发病较重。寄主植物除油菜外,尚有大白菜、小白菜、芜菁、芥菜、甘蓝、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另外还可侵染瓜类、辣椒、马铃薯等。芥菜型、白菜型油菜上发生较重,油菜整个生育期均能发生,一般在抽薹后危害严重。一、发病症状病菌初在茎基部或靠近地面的根茎部伤口侵入后,产生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软腐,后逐渐扩展,略凹(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2年01期)
李娜,李成琼,任雪松,宋洪元,司军[7](2011)在《甘蓝抽薹期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个耐抽薹的甘蓝高代自交系和2个易抽薹的甘蓝高代自交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Ⅰ配制杂交组合,对其抽薹期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耐抽薹自交系LN-0901和LN-0913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都较高,宜用于杂种优势育种。抽薹期性状主要由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广义遗传力为96.42%,狭义遗传力为67.68%,在育种实践中适宜进行早期世代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1年10期)
丁永辉[8](2010)在《甘蓝抽薹期性状的遗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球甘蓝在蔬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结球甘蓝属绿体春化型作物,在冬季温度偏高等因素的影响下经常发生提前抽薹现象,从而严重影响结球甘蓝品质和产量,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选育出冬性更强、适时抽薹的春甘蓝品种,可望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本试验利用耐先期抽薹材料"473-12-7"与先期抽薹材料“218-4-4"为亲本,构建了F2抽薹性分离群体,并以4月10日为界限区分早抽薹和晚抽薹类型。通过遗传分析表明抽薹性状遗传分离受一对主基因控制。从材料开始抽薹到抽薹结束,应用混合群体分组法(BSA)构建了5个池,而后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5个基因池进行分析,得到30条差异带,进一步运用MAPMAKER/EXP (Version3.0)作图软件对F2群体单株进行分析,得到一个重组率为14.21%的标记BoRAAG/CTG,其与抽薹性状主效基因的距离为14.4cM。将AFLP标记BoRAAC/CTG进行回收克隆,并转化到大肠杆菌E. coli DH5α中,然后提取质粒进行测序,得到一个509bp序列。与GenBank中核苷酸序列比较显示,509bp序列与拟南芥极光激酶DNA序列相似性为84%,期望值1e-122。AFLP分子标记BoRAAC/CTG为以后进行与耐先期抽薹相关的基因定位、分离和遗传分析,以及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进行耐先期抽薹的种质创新等打下一定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0-12-01)
赵晓玲[9](2010)在《陇东旱塬黄花菜抽薹期和结蕾期灌水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了黄花菜抽薹期、蕾期灌水量对黄花菜生长发育和花蕾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甘肃陇东旱塬地区黄花菜抽薹期和结蕾期灌水,可以促进叶片、花薹和花蕾生长,降低了落蕾率,有效花蕾增多,单花蕾鲜重增加,鲜花蕾的总产量增加。经济灌水量以1 350m3/hm2为宜。(本文来源于《农技服务》期刊2010年01期)
赵闽家,刘娟,张跃华,李江峰[10](2008)在《防风抽薹期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防风抽薹与未抽薹植株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抽薹植株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淀粉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则是持续上升。未抽薹植株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而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则逐渐升高。结论:抽薹植株与未抽薹植株生理生化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科学》期刊2008年06期)
抽薹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赤霉素是一个较大的萜类化合物家族,在整个生命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在生物体内已发现的赤霉素共有127种,但只有部分具有生物学活性。这些有活性的赤霉素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包括种子的发芽、茎秆的伸长、抽薹、叶片的延展、表皮毛状体的发育、开花时间、果实的生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抽薹期论文参考文献
[1].高华东,晏军,苏荣瑞,刘凯文,周守华.渍水对油菜抽薹期叶片光合参数及产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8
[2].葛岚,苗叶.赤霉素对大白菜抽薹期及育性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5
[3].朱玉野,董丽华,朱继孝,熊浩仲,罗光明.防风抽薹期内源激素的动态分析[J].中草药.2014
[4]..早春油菜抽薹期冻害预防措施[J].中国农资.2013
[5].朱玉野,董丽华,朱继孝,熊浩仲,罗光明.防风抽薹期内源激素的动态分析[C].海峡两岸暨CSNR全国第十届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6].王迪轩,黄安乐.油菜抽薹期注意防治软腐病[J].农药市场信息.2012
[7].李娜,李成琼,任雪松,宋洪元,司军.甘蓝抽薹期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J].中国蔬菜.2011
[8].丁永辉.甘蓝抽薹期性状的遗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
[9].赵晓玲.陇东旱塬黄花菜抽薹期和结蕾期灌水量的研究[J].农技服务.2010
[10].赵闽家,刘娟,张跃华,李江峰.防风抽薹期生理生化指标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