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抑制论文-钱殿伟,席亚菲

混沌抑制论文-钱殿伟,席亚菲

导读:本文包含了混沌抑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沌抑制,冠状动脉系统,非匹配不确定性,滑模控制

混沌抑制论文文献综述

钱殿伟,席亚菲[1](2019)在《冠状动脉系统的微分积分终端滑模混沌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冠状动脉系统的混沌现象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以非线性冠状动脉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不确定性冠状动脉系统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不确定性冠状动脉系统的微分积分终端滑模混沌抑制方法,针对该模型的不确定性设计了扰动观测器,根据Lyapunov理论证明了所设计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混沌抑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智能系统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山,贺国东旭,陈艳,蒋力,秦朗[2](2019)在《基于Chen系统多卷波混沌的高频隔离准Z源逆变器传导EMI抑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优化高频隔离准Z源逆变器的电磁兼容性,建立该逆变器高频模型,引入混沌调制技术,提出使用Chen系统多卷波混沌与传统脉冲宽度调制(PWM)结合的控制方式,分别采用基础混沌与Chen系统多卷波混沌对该逆变器进行电磁干扰(EMI)抑制,并确定混沌调制系数对该逆变器输出总谐波失真(THD)的影响,最后分别通过saber仿真以及实物仿真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结果表明,采用Chen系统多卷波混沌调制技术可以从噪声源头进行EMI抑制,有效降低高频隔离准Z源逆变器开关频率及其倍频处噪声功率,极大地降低了电磁噪声,进而为该逆变器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李倩昀,黄志精,唐国宁[3](2018)在《通过抑制波头旋转消除心脏中的螺旋波和时空混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Luo-Rudy相I模型研究如何通过调控心肌细胞钠电流变化来控制心脏中的螺旋波和时空混沌,提出了这样的钠电流调控方案:当细胞将被激发时启动钠电流调节,若由模型方程得到的钠电流的绝对值小于钠电流控制阈值的绝对值,就让钠电流等于钠电流控制阈值,其他情况下则限制钠电流的绝对值不能高于一个给定的最大值;当膜电位上升超过-5 mV时,让钠电流自然演化.这种调节钠电流的方式保证了所有细胞几乎具有相同的钠电流幅值,从而使所有细胞具有相同的激发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只要钠电流控制阈值达到一定临界值,就可以有效抑制螺旋波波头的旋转,导致螺旋波运动出系统边界而消失,以及时空混沌演化为螺旋波后消失,如果钠电流控制阈值足够大,螺旋波和时空混沌还可通过传导障碍而消失.这些结果能够为抗心律失常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24期)

汪芃,李倩昀,黄志精,唐国宁[4](2018)在《在兴奋-抑制混沌神经元网络中有序波的自发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脑皮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发出现螺旋波和平面波,为了了解这些有序波的产生机制,构造了一个双层的二维神经元网络.该网络由最近邻兴奋性耦合和长程抑制性耦合层组成,采用修改后的Hindmarsh-Rose神经元模型研究了该混沌神经元网络从具有随机相位分布的初态演化是否能自发出现各种有序波.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抑制性耦合强度比较小时,系统一般不会自发出现有序波;在兴奋性耦合强度足够大的情况下,抑制性耦合强度越大,系统越容易产生有序波.系统出现不同的有序波与系统初态和耦合强度有密切关系,适当选择兴奋性和抑制性耦合的耦合强度,系统会自发出现迷宫斑图、平面波、单螺旋波、多螺旋波、旋转方向相反的螺旋波对、双臂螺旋波、靶波、向内方形波等有序波斑图.螺旋波、迷宫斑图和内向方形波出现概率分别达到27.5%, 21.5%和10.0%,这里的迷宫斑图是由不同传播方向的许多平面波组成,其他有序波出现概率比较小.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发生在大脑皮层中的自组织现象.(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17期)

姬玉林,郭晓敏,李璞,刘香莲,张建国[5](2018)在《滤波对激光混沌信号时延特征抑制与随机统计特性增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研究了滤波对光反馈混沌半导体激光器输出信号中时延特征的抑制。在100 MHz和500 MHz低通滤波条件下,利用在反馈时延附近的自相关峰值和排列熵峰值量化提取混沌信号的时延特征。测量了不同偏置电流下时延特征随反馈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滤波,在1.5I_(th)、-7.5 dB条件下,时延附近的自相关从0.264降低到0.036,排列熵从0.985上升到0.997,同时随着反馈强度的增大,反馈时延附近的自相关峰值与排列熵呈反比关系;混沌激光的复杂度和混沌强弱随反馈强度的增大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滤波作用使混沌复杂度在更低的反馈强度下趋于最大,并随着反馈强度的增大保持混沌复杂度不变。此外,在抑制时延特征的同时,滤波作用有效改善了混沌信号强度分布的随机统计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8年10期)

胡启国,韩奥,王宇谦[6](2018)在《减速带及发动机联合激励下车辆混沌识别与智能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非线性悬架车辆通过连续型减速带时,在减速带和发动机的联合激励下可能产生的混沌,以考虑发动机激励的车辆五自由度车辆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车身Poincaré截面图和车辆系统最大Lyapunov指数对车辆在联合激励下产生的混沌进行识别,并利用基于粒子群算法搜索最优反馈增益系数的反馈控制对车辆混沌进行抑制。结果表明,车辆在各车速工况下均处于混沌状态,中低速工况下车辆进入混沌的途径是多频率激励下系统振动的耦合,高速工况下车辆由分岔途径进入混沌状态;利用粒子群算法搜索全局最优反馈增益系数的反馈控制能够有效抑制车辆混沌。揭示了非线性悬架车辆在联合激励下的混沌特性,为混沌的智能抑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8年02期)

杨啸天[7](2018)在《基于叁电平LLC谐振电路的混沌现象抑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动汽车增加,充电设施也快速建设,充电过程的安全问题得到更多关注,其中电力电子充电电路的运行稳定性是影响充电的一个方面。电路进入失控状态时,必然会对动力电池造成寿命的影响,同时还会影响设备安全与人员安全。此外,电力电子电路的非线性特性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此前研究人员更关注于buck、boost等低阶电路,国内外对高阶电路的研究较少,主要原因是高阶电路更复杂,模态更多,数学模型建立较为困难。但是现在工业中高阶电路因为其某些特性优于低阶电路,被越来越广泛使用,比如叁电平LLC谐振电路,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非线性特性研究。本文以叁电平LLC谐振电路为研究对象,从基本原理、参数设计、数学建模、混沌现象仿真分析、混沌抑制方法等方面进行描述。首先,对电路的全部工作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此为基础主要针对谐振网络进行参数设计,提出有效的控制算法,并验证了参数设计的有效性和电路运行稳定性;利用建立的电路模型,指定电路参数中的自变量(直流电源电压、控制参数中的比例系数、充电电流参考值)与因变量(充电电流),自变量以一定步长改变,得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频闪采样图,用于分析电路混沌现象发生过程,发现了叁电平LLC谐振电路的混沌现象发生过程;最后针对该电路的混沌现象提出基于参数共振微扰法的混沌现象的控制策略,通过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综上,本文研究叁电平LLC谐振电路的混沌现象发生过程,为实际工业电路的参数设计提供依据;并对混沌现象进行控制,以减小混沌现象真实发生时的危害性。(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8-03-01)

张文超[8](2017)在《互联双机电力系统的混沌振荡分析及其抑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沌振荡是非线性系统中各参数相互作用导致的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电力系统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系统,在周期性扰动的负荷下或当系统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会产生混沌振荡,这种持续无规则的振荡可能导致系统失稳,严重危害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分析电力系统混沌振荡的机理特性和抑制策略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与应用价值。首先,本文分析总结了互联双机电力系统产生混沌振荡的机理特征和参数条件;其次,对该混沌系统设计了包含双曲切换项的双曲滑模控制器,并从理论上分析和证明了该控制器的稳定性和收敛精度;第叁,基于分数阶控制理论,设计了分数阶双曲滑模控制器,并进行了该控制器理论稳定性的验证;最后,对于产生混沌振荡的互联双机电力系统,进行了两种控制器分别作用下的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和传统滑模控制中不连续的切换项相比,双曲滑模控制器中连续光滑的双曲切换项可以柔化滑模控制器的输出,并改善传统滑模变结构控制中的“抖振”现象,而通过分数阶滑模面和分数阶双曲切换项的设计,可进一步提高控制器输出的平稳性并加快系统向滑模面的趋近速度。(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7-06-30)

韩奥[9](2017)在《连续型减速带及发动机激励下车辆系统混沌识别及智能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避免由于超速造成的交通事故,连续型减速带被广泛设置于关键路段。连续型减速带高度较低,对车辆平顺性的影响较小,直接对车辆产生危害的可能性较低,但是由于现代车辆悬架中广泛存在的非线性特性,在路面减速带和发动机振动的联合激励下车辆有可能产生混沌。混沌具有类随机性和初态敏感性,有可能对车辆造成诸多不良影响。针对此问题,论文建立考虑发动机激励的五自由度车辆模型,利用图像和数值对车辆的混沌状态进行识别、对系统参数对车辆混沌状态的影响进行分析。利用遗传算法对车辆悬架参数进行优化,基于粒子群算法对车辆进行非线性反馈控制,以抑制车辆的混沌。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与车速耦合的减速带动态激励模型和发动机激励模型,根据一定简化规则和相关研究建立考虑发动机激励的非线性五自由度车辆模型。(2)通过分岔图、时间历程图、相轨迹图、poincaré截面图和车辆系统最大Lyapuno指数,分析车辆在不同系统参数下车辆的混沌状态。(3)分析了系统参数对车辆混沌状态的影响,利用车辆系统最大Lyapunov指数衡量车辆混沌程度,确定使车辆混沌程度较小的参数区间,为车辆和减速带的参数选取提供依据。(4)利用遗传算法优化车辆悬架参数,调整车辆悬架参数kf2、kr2、cf2、cr2使车辆系统的最大Lyapunov指数最小,即使车辆的混沌程度最小。(5)运用分段二次函数对车辆系统进行反馈控制,利用粒子群算法搜寻反馈控制的最佳反馈系数。上述研究,揭示了车辆在连续型减速带及发动机联合激励下的混沌特性,分析了不同车速下车辆产生混沌的途径及各系统参数对车辆混沌状态的影响。利用基于遗传算法对车辆悬架参数的优化和基于粒子群算法对车辆的反馈控制对车辆的混沌进行了有效的抑制。(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7-04-20)

吕小红[10](2016)在《阻尼控制策略抑制碰撞振动系统的分岔与混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两自由度碰撞振动系统为研究对象,数值仿真了系统1/n周期运动经周期倍化分岔和Hopf分岔向混沌转迁的路径。使用微幅阻尼控制策略,对系统的分岔行为和混沌进行了控制,控制信号是根据质块M1的运动方向来改变阻尼系数而得到的。在此基础上引入反馈控制方法,即在Poincaré截面里,选择变量β*=2π或4π作为期望目标,动态地调节控制参数,把系统的多碰周期运动、概周期运动和混沌有效地控制到单碰周期轨道。仿真结果表明,输入的控制信号u=γ|x_1|是一个微幅阻尼信号,达到控制的目标只消耗少量的能量。(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6年09期)

混沌抑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优化高频隔离准Z源逆变器的电磁兼容性,建立该逆变器高频模型,引入混沌调制技术,提出使用Chen系统多卷波混沌与传统脉冲宽度调制(PWM)结合的控制方式,分别采用基础混沌与Chen系统多卷波混沌对该逆变器进行电磁干扰(EMI)抑制,并确定混沌调制系数对该逆变器输出总谐波失真(THD)的影响,最后分别通过saber仿真以及实物仿真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结果表明,采用Chen系统多卷波混沌调制技术可以从噪声源头进行EMI抑制,有效降低高频隔离准Z源逆变器开关频率及其倍频处噪声功率,极大地降低了电磁噪声,进而为该逆变器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沌抑制论文参考文献

[1].钱殿伟,席亚菲.冠状动脉系统的微分积分终端滑模混沌抑制[J].智能系统学报.2019

[2].李山,贺国东旭,陈艳,蒋力,秦朗.基于Chen系统多卷波混沌的高频隔离准Z源逆变器传导EMI抑制研究[J].高电压技术.2019

[3].李倩昀,黄志精,唐国宁.通过抑制波头旋转消除心脏中的螺旋波和时空混沌[J].物理学报.2018

[4].汪芃,李倩昀,黄志精,唐国宁.在兴奋-抑制混沌神经元网络中有序波的自发形成[J].物理学报.2018

[5].姬玉林,郭晓敏,李璞,刘香莲,张建国.滤波对激光混沌信号时延特征抑制与随机统计特性增强的研究[J].中国激光.2018

[6].胡启国,韩奥,王宇谦.减速带及发动机联合激励下车辆混沌识别与智能抑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8

[7].杨啸天.基于叁电平LLC谐振电路的混沌现象抑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

[8].张文超.互联双机电力系统的混沌振荡分析及其抑制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

[9].韩奥.连续型减速带及发动机激励下车辆系统混沌识别及智能抑制[D].重庆交通大学.2017

[10].吕小红.阻尼控制策略抑制碰撞振动系统的分岔与混沌[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6

标签:;  ;  ;  ;  

混沌抑制论文-钱殿伟,席亚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