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七里海舄湖湿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舄湖湿地,七里海,遥感解译,演变
七里海舄湖湿地论文文献综述
邢容容,刘修锦,邱若峰[1](2019)在《七里海舄湖湿地近期演变分析及生态修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岸舄湖是半封闭系统,往往被海岸沙丘、沙嘴或沙坝阻碍了淡水与海洋的流通,也是重要的栖息地,如湿地、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地等。在过去的30年,七里海舄湖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干扰。文章基于1987年、2000年、2010年和2017年的遥感数据,开展了七里海舄湖湿地类型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87年以来,七里海舄湖湖盆和沼泽面积持续减少,主要原因是向养殖池塘和稻田转变。围堰养殖、稻田开发、渔港及防潮闸建设等导致舄湖淤积严重,湖盆面积萎缩,水质恶化。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舄湖湿地资源,提出了生态修复工程与措施。(本文来源于《海洋开发与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戴宇飞,吴福星,赵丽媛,雷威,曾千慧[2](2019)在《秦皇岛七里海舄湖湿地非繁殖期鸟类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采用样线法和可变大小样方法相结合,对七里海舄湖湿地非繁殖期鸟类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3目27科60种,其中雀形目鸟类10科14种,占物种总数量的23. 33%;非雀形目鸟类17科46种,占物种总数量的76. 67%。湿地水鸟数量占全部鸟类总数量的95. 11%,水鸟类群主要为鸥类、雁鸭类、鸻鹬类和鹭类。鸟类居留类型主要为旅鸟和夏候鸟,分别占物种总数量的35. 00%和33. 33%。鸟类区系方面,以古北界鸟类和广布种鸟类为主,分别占物种总数量的63. 33%和26. 67%。经统计,鸟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的平均值分别是1. 86、0. 39和2. 31。七里海舄湖湿地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是重要的鸟类迁徙停歇地和觅食地,鸟类尤其是水鸟资源丰富,应当受到关注和保护。(本文来源于《应用海洋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姜婧怡,张月明,高煜童[3](2019)在《基于鸟类栖息地营建的湿地景观设计——以北戴河七里海舄湖湿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建设与人类活动的干扰,天然滨海湿地的数量及面积逐年减少、生态环境失调,湿地中鸟类栖息地急剧减少,因而营建湿地中鸟类栖息地,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北戴河七里海舄湖湿地为例,通过调查湿地鸟类的生活习性等基础资料,以为鸟类营造良好的栖息地环境为出发点,从鸟类栖息地营建的准备工作、鸟类栖息地重要环境因素的设计等方面提出湿地环境下鸟类栖息地营建的策略与原则,为湿地鸟类栖息地的营建提供可借鉴的湿地景观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园林》期刊2019年06期)
车铭哲,于劲翔[4](2019)在《“以鸟为本”理念下的滨海湿地生态修复规划——以北戴河七里海舄湖湿地生态修复项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鸟类栖息地保护与重建是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重要环节。文章以北戴河七里海舄湖湿地生态修复项目为例,提出"以鸟为本"的规划理念及方法,即以鸟类习性与栖息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为依据,从鸟类栖息地功能分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场地选择与设计、岸线景观设计等方面展开滨海湿地生态修复规划,从而全方位修复和重建鸟类栖息地,建立湿地生态圈,提高海洋环境质量,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本文来源于《规划师》期刊2019年07期)
匡翠萍,董智超,顾杰,詹华明,赵卫[5](2019)在《清淤疏浚工程对七里海舄湖湿地水体交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七里海舄湖湿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湖盆淤积、湖面萎缩、水质恶化,其生态修复工程(一期)通过对湖盆进行清淤疏浚来改善舄湖生态环境.基于叁重嵌套非结构网格建立七里海舄湖湿地水动力和物质输运数学模型,采用实测资料对模型的潮位、流速和流向进行验证,运用欧拉法计算舄湖整体滞留时间及其空间分布,分析工程对七里海舄湖水动力和水体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1)工程对潮位的影响较小,工程后潮汐通道口门处涨落潮流量增大,涨落潮流速也随之增加;(2)工程后,舄湖纳潮量较工程前提升87%,滞留时间较工程前降低38%,水体交换能力自潮汐通道向舄湖内部逐渐减弱,工程对舄湖水体交换能力的改善主要集中在河道及舄湖中心水域;(3)工程前水体滞留时间的分布主要受到舄湖地貌影响,工程后水深增大,流场受地貌的影响变小,水体交换能力的分布主要受到舄湖流场影响.清淤疏浚工程有助于舄湖改善水体的交换能力和生态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高杰,高敏,赵志红,韩志杰,韩晓庆[6](2018)在《1987-2015年七里海舄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987年、1994年、2001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遥感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遥感和GIS技术,利用转移矩阵法、湿地动态度和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对1987-2015年七里海舄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7-2001年七里海舄湖湿地总面积持续增加,增加至2 113.64hm2,之后到2015年呈减小趋势,减少至2 016.97hm2;其中自然湿地面积至2015年减少了1 240.03hm2逐渐减少到436.66hm2,减少了74.0%。人工湿地面积比重由13.83%上升至67.92%,面积增加到1 580.30hm2。大面积的自然湿地转化为稻田和海水养殖场,各景观的百分比变化较大,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降低,蔓延度增大,破碎度指数从0.005增加至0.012,表明景观异质性降低,形状趋于复杂化。社会经济和人口因素是稻田和海水养殖场规模扩大、自然湿地转化为人工湿地的主要驱动力。七里海舄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可为湿地恢复与重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提高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水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贺梦璇,李洪远,祁永,王彬彬[7](2015)在《七里海古泻湖湿地植被群落分类与排序及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及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CCA)对植被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并通过GIS图直观表现多样性指数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经过TWINSPAN分类,并结合考察实际情况,50个样方划分为6个植被类型,分别为乔木群落;灌丛;灌草丛;草甸植被;藤本植物;湿生、水生植被.DCCA二维排序和TWINSPAN分类结果较一致,其中样方排序能够很好地反映群落的生境特征.排序轴的第一轴,从左到右,群落由中生、旱生群落演变成为中生、湿生群落,反映了水分的变化情况.排序轴第二轴从下到上,群落类型从草本植物变为灌丛再变为乔木群落,近似反映了地形上坡度的变化.通过GIS图可以发现,物种丰富度较高的群落主要集中于乔木群落及灌丛;而α指数较高的群落主要集中于乔木(人工林)、农作物、部分野生灌木和草本群落,灌木群落的多样性处于中间水平,藤本植物和水生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都处于较低水平.这与人工干扰强度较大以及超级植物大量繁殖占据生态位有很大关系.(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李兰兰,莫训强,孟伟庆,李洪远[8](2014)在《七里海古泻湖湿地植被特征及其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的了解七里海古泻湖湿地植被的现状,有效保护植物资源,采用样方法调查和分析了湿地植物的物种和区系组成、生活型构成、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七里海湿地植物较为丰富,共69科、200属、290种,以草本植物占优势;(2)地理成分多样,除去世界分布属后,泛热带成分和北温带、旧世界温带成分占极大优势,湿地植物属的区系地理成分为显着的温带性质和一定数量的热带性质;(3)群落复杂多样,划分为5种植被型,计有22个典型群落,农作物、人工林、部分野生灌木和草本群落的多样性水平普遍高于野生藤本植物群落和水生植物群落,人工干扰改变了湿地植物多样性性质.(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周卫彪[9](2014)在《七里海澙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湿地是地球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与森林、海洋一同并列为全球叁大生态系统。湿地作为人类最主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但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还具有强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七里海澙湖湿地位于滦河口以北20km处,由七里海澙湖和周边的养殖池塘、稻田及少量沼泽化草甸构成,包括澙湖、滨岸沼泽、河流、养殖池塘以及沙丘、防护林等生境类型。七里海澙湖是国内仅存的现代澙湖之一,在沿海湿地类型中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20世纪40年代以来,受周边地区筑池养虾、围垦种田、围堤蓄水流域治理等一系列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湿地开始呈现澙湖湖面萎缩、水质恶化及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功能退化现象,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因此,科学综合的评价七里海澙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深入探讨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机理,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从而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手段,利用1989、1999和2012年叁期遥感数据,建立解译标志,配以野外调查,提取七里海澙湖湿地各时期湿地分类信息,并对该地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在对湿地信息进行整理的基础上,结合七里海澙湖湿地的特点,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七里海澙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涵盖生物、化学、生态、景观、经济以及人类健康等多个方面,包括3个准则层,6个项目层,28项指标。确定湿地评价健康、亚健康、脆弱、一般病态、病态的五级健康标准,并计算指标权重和隶属函数。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七里海澙湖湿地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七里海澙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为0.5624,处于脆弱状态。其中压力系统健康系数为0.4251,状态系统健康系数为0.6044,响应系统健康系数为0.7512。(2)制约七里海澙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因子有:过度围垦,不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环境污染加剧及对湿地健康重视度不够。以上因素最终导致了七里海澙湖湿地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下降,湿地健康状况受到一定威胁。(3)针对七里海澙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影响湿地健康的因素,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提出七里海澙湖湿地的保护对策:加强湿地分类管理和保护,恢复自然湿地;治理湿地水污染;增加湿地保护的资金投入;加强对湿地进行实时监测和科学研究;制定保护湿地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湿地保护意识。(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4-03-10)
秦磊[10](2012)在《天津七里海古泻湖湿地环境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七里海古泻湖湿地位于天津市宁河县西南部,是全新世以来海退过程在天津平原留下的众多古泻湖湿地之一。分析了七里海古泻湖湿地形成、演变的区域地质背景,指出七里海古泻湖至少经历了3次大规模萎缩,其西南部萎缩较快,东北部萎缩相对较慢。利用历史资料研究了近5000a七里海古泻湖湿地的形成、演变过程,并以1950年航空照片和1976年、1981年、1987年、2000年、2005年的MSS、TM和ETM+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了近百年七里海古泻湖湿地的环境变化。结果表明,距今5000a,七里海地区为海相沉积环境,海岸线穿越宁河的潘庄镇、大海北、小海北一带;距今3800~3000a,海岸线退至造甲城、七里海镇一带;到清朝乾隆年间,七里海湿地逐渐被分割成前海、后海、曲里海3部分,湖底不断淤积,水面不断萎缩,逐渐演变为湖泊、沼泽湿地;1926~2005年间,七里海湿地大致经历了3个变化阶段:1926~1950年为自然变化阶段,七里海湿地的变化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该阶段七里海湿地仍由前海、后海、曲里海3部分组成;1951~1981年为改造治理阶段,七里海被潮白河拦腰截断,分为东、西七里海,后海被改造为农田;1982~2005年为围垦和水产养殖阶段,东、西七里海的大面积水域以及湿地周围的大片农田都被改建为养殖池,自然湿地在减少,人工湿地在不断增加,导致七里海湿地景观类型日趋单一,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期刊2012年02期)
七里海舄湖湿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采用样线法和可变大小样方法相结合,对七里海舄湖湿地非繁殖期鸟类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3目27科60种,其中雀形目鸟类10科14种,占物种总数量的23. 33%;非雀形目鸟类17科46种,占物种总数量的76. 67%。湿地水鸟数量占全部鸟类总数量的95. 11%,水鸟类群主要为鸥类、雁鸭类、鸻鹬类和鹭类。鸟类居留类型主要为旅鸟和夏候鸟,分别占物种总数量的35. 00%和33. 33%。鸟类区系方面,以古北界鸟类和广布种鸟类为主,分别占物种总数量的63. 33%和26. 67%。经统计,鸟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的平均值分别是1. 86、0. 39和2. 31。七里海舄湖湿地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是重要的鸟类迁徙停歇地和觅食地,鸟类尤其是水鸟资源丰富,应当受到关注和保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七里海舄湖湿地论文参考文献
[1].邢容容,刘修锦,邱若峰.七里海舄湖湿地近期演变分析及生态修复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9
[2].戴宇飞,吴福星,赵丽媛,雷威,曾千慧.秦皇岛七里海舄湖湿地非繁殖期鸟类多样性[J].应用海洋学学报.2019
[3].姜婧怡,张月明,高煜童.基于鸟类栖息地营建的湿地景观设计——以北戴河七里海舄湖湿地为例[J].园林.2019
[4].车铭哲,于劲翔.“以鸟为本”理念下的滨海湿地生态修复规划——以北戴河七里海舄湖湿地生态修复项目为例[J].规划师.2019
[5].匡翠萍,董智超,顾杰,詹华明,赵卫.清淤疏浚工程对七里海舄湖湿地水体交换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9
[6].高杰,高敏,赵志红,韩志杰,韩晓庆.1987-2015年七里海舄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水生态学杂志.2018
[7].贺梦璇,李洪远,祁永,王彬彬.七里海古泻湖湿地植被群落分类与排序及多样性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8].李兰兰,莫训强,孟伟庆,李洪远.七里海古泻湖湿地植被特征及其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9].周卫彪.七里海澙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河北师范大学.2014
[10].秦磊.天津七里海古泻湖湿地环境演变研究[J].湿地科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