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袖蜡蝉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半翅目,袖蜡蝉科,分类,区系分析
袖蜡蝉科论文文献综述
隋永金[1](2019)在《西南地区袖蜡蝉科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袖蜡蝉科Derbidae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头喙亚目Auchenorrhyncha蜡蝉总科Fulgoroidea,全世界已知163余属1688余种,中国已记录40属157种。袖蜡蝉科昆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动物地理区,很多种类是重要的农林害虫。我国西南地区袖蜡蝉科昆虫区系分布丰富,但一直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本文对西南地区袖蜡蝉科昆虫进行了较系统的分类研究,包括区系分类和地理区系分析两部分。研究结果可为头喙类昆虫的系统演化、农林害虫种类鉴定、重要害虫生物学、生态学研究等提供基础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分类研究对西南地区袖蜡蝉科昆虫进行了较系统的分类研究。研究标本1200余号,经鉴定有16属37种,其中包括14新种,7中国新记录种,1新组合,8西南地区新记录属,11西南地区新记录种。文中给出了各属种鉴别特征,编制了分族、属、种的检索表,对各属种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简要总结,对各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标本实体特征图及雄性外生殖器的描述,及部分种类雌性外生殖器的特征描述。此外,本文还对哈袖蜡蝉属Hauptenia Szwedo,2006和尾突袖蜡蝉属Produsa Szwedo,2006的区分及后足刺式在袖蜡蝉分类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并根据外部形态特征对簇袖蜡蝉属Zeugma Westwood,1840的分类地位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标本及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新种、中国新记录种及新组合种的名录如下:新种(14个):大理哈袖蜡蝉,新种Hauptenia daliensis sp.nov.、肛叉缪袖蜡蝉,新种Muiralevu furcatus sp.nov.、双带新斑袖蜡蝉,新种Neoproutista bivitta sp.nov.、泸定尾突袖蜡蝉,新种Produsa ludingensis sp.nov.、长宁广袖蜡蝉,新种Rhotana changningensis sp.nov.、叁叉娆袖蜡蝉,新种Robigus trifurcatus sp.nov.、百花岭寡室袖蜡蝉,新种Vekunta baihualingensis sp.nov.、竹寡室袖蜡蝉,新种Vekunta bambusana Sui&Chen(已发表)、长突寡室袖蜡蝉,新种Vekunta longusa sp.nov.、拟黑线寡室袖蜡蝉,新种Vekunta parafuscolineata sp.nov.、五突寡室袖蜡蝉,新种Vekunta pentaprocessusa Sui&Chen(已发表)、齿茎寡室袖蜡蝉,新种Vekunta serrata sp.nov.、从江簇袖蜡蝉,新种Zeugma congjiangensis sp.nov.、五突长袖蜡蝉,新种Zoraida pentaprocessusa sp.nov.。中国新记录种(7个):叁瓣哈袖蜡蝉Hauptenia tripartite Rahman et al.,2012、越北波袖蜡蝉Losbanosia tamdaoensis Szwedo&Adamczewska,2004、莫尼斑袖蜡蝉Proutista monychus Fennah,1978、拟甘蔗斑袖蜡蝉Proutista pseudomoesta Muir,1915、白长袖蜡蝉Zoraida albicans Anufriev,1968、桑山长袖蜡蝉Zoraida kuwayamae(Matsumura,1913)、华美簇袖蜡蝉Zeugma elegans Muir,1926。新组合(1个):黄带娆袖蜡蝉,新组合Robigus flavozona(Chou&Wang,2003)comb.nov.(移自皑袖蜡蝉属Epotiocerus Matsumura,1914)区系分析通过对中国袖蜡蝉科昆虫地理分布数据分析,采用区系分析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及西南地区袖蜡蝉科昆虫的属级、种级单元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和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初步明确了中国及西南地区袖蜡蝉科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和中国地理区划中的分布特点。1.中国袖蜡蝉属种的分布特点中国袖蜡蝉40属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共有10种分布型,东洋界型分布最多(35%),东洋界—澳洲界型次之(17.5%),东洋界—古北界型居第叁位(12.5%),其他区系型弱。表明中国袖蜡蝉昆虫属级单元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的区系分布中东洋界与古北界、澳洲界联系性较强,与其他界联系较弱。中国袖蜡蝉40属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共有9种分布型,其中华南区型占很大优势(47.5%),华中区—华南区型次之(20%),华南区—华中区—西南区型居第叁(15%),表明中国袖蜡蝉昆虫属级单元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的区系分布中华南区与华中区联系性较强,与西南区联系性较弱,与其他区联系最弱。中国袖蜡蝉已知178种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仅有4种分布型,其中东洋界型占绝对优势(87.64%),古北界—东洋界型次之(11.24%),其他型微弱,表明中国袖蜡蝉昆虫种级单元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的区系分布中东洋界和古北界联系相对较强,与其它区界联系微弱或无。中国袖蜡蝉已知种178,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共有11种分布型,华南区型占很大优势(69.66%),华中区型次之(11.24%),华中区—华南区型居第叁(8.43%),表明中国袖蜡蝉昆虫种级单元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的区系分布中华南区与华中区联系性较强,与其他区联系较弱。2.西南地区袖蜡蝉属种的分布特点西南地区19属袖蜡蝉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共有7种分布型,东洋界型最多(26.32%),古北界—东洋界型、古北界—东洋界—澳洲界型和古北界—东洋界—澳洲界—非洲界型同居第二(各15.79%),表明西南地区袖蜡蝉昆虫属级单元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的区系分布中东洋界与古北界、澳洲界联系性较强,与非洲界联系性较弱与其他各界基本无联系。西南地区19属袖蜡蝉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共有8种分布型,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型最多(31.58%),华中区—华南区型次之(21.05%),华南区型第叁(15.97%),表明西南地区袖蜡蝉昆虫属级单元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的区系分布中华南区与华中区联系性较强,与西南区联系性次之,与其他区联系性较弱。西南地区53种袖蜡蝉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共有4种分布型,东洋界占绝大多数(77.36%),古北界—东洋界型次之(18.87%),表明西南地区袖蜡蝉昆虫种级单元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的区系分布中东洋界和古北界联系较强,与其他各界联系微弱或基本无联系。西南地区53种袖蜡蝉在中国地理区划中共有9分布型,华中区型为主(24.53%),华南区型次之(22.64%),华中区—华南区型居第叁(20.75%),表明西南地区袖蜡蝉昆虫种级单元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的区系分布中华中区和华南区联系性较强。(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满强[2](2010)在《中国袖蜡蝉科分类研究(半翅目:蜡蝉总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中国袖蜡蝉科Derbidae的分类论文。文中综述了袖蜡蝉科国内、外分类研究历史及现状;介绍了袖蜡蝉科的分类特征以及各特征在分类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材料和方法、经济意义以及中国属、种的地理分布;分类部分系统记述了中国袖蜡蝉科4族、23属、59种,其中包括13新种及2中国新记录种,提出4个新组合,编制了分族、分属和分种检索表,绘制了部分新种的外部形态及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图;文末附有参考文献和中、英文索引。新分类单元、中国新记录如下:新种:豹斑袖蜡蝉Proutista leopardusia sp. nov.,透翅斑袖蜡蝉Proutista hyalinus sp. nov.,暗褐阿袖蜡蝉Alara fusca sp. nov.,勐萨袖蜡蝉Saccharodite mengensis sp. nov.,波萨袖蜡蝉Saccharodite repanda sp. nov.,红萨袖蜡蝉Saccharodite rubruma sp. nov.,橙萨袖蜡蝉Saccharodite aurantia sp. nov.,泡萨袖蜡蝉Saccharodite spuma sp. nov.,乳突萨袖蜡蝉Saccharodite pappillata sp. nov.,佛坪广袖蜡蝉Rhotana fopingensis sp. nov.,灰广袖蜡蝉Rhotana griseusa sp. nov.,二斑广袖蜡蝉Rhotana bimacula sp. nov.,福建广袖蜡蝉Rhotana fujianensis sp. nov.。中国新纪录:拟甘蔗斑袖蜡蝉Proutista pseudomoesta Muir, 1915, rec. n.;基斑萨袖蜡蝉Saccharodite basipunctulata (Melichar, 1914), rec. n.。新组合:红点绕袖蜡蝉Robigus rubipunctatus (Chou et Wang, 1984), n. comb.,红波绕袖蜡蝉Robigus rubiundatus (Chou et Wang, 1985), n. comb.,红娆袖蜡蝉Robigus ruber (Wang et Chou, 2003), n. comb.,黄帝娆袖蜡蝉Robigus flavozona (Wang et Chou, 2003), n. comb.。新种的模式标本均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NWAFU)。(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0-05-01)
王应伦,王满强,刘海伟[3](2008)在《中国颜袖蜡蝉属一新种(半翅目:袖蜡蝉科)》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颜袖蜡蝉属Vivaha Distant,1906的分类研究历史,提供了分种检索表。记述中国颜袖蜡蝉属1新种——洁颜袖蜡蝉Vivaha rectificata,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本文来源于《昆虫分类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王应伦,郭宏伟[4](2007)在《中国袖蜡蝉科一新记录属及一新记录种》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采自中国云南省袖蜡蝉科1新记录属:肖长袖蜡蝉属Zoraidoides Distant及1新记录种:玛肖长袖蜡蝉Zoraidoides malabarensis Distant,提供了形态描述、分布及形态图。标本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本文来源于《昆虫分类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王应伦,周尧,袁锋[5](2003)在《中国皑袖蜡蝉属Epotiocerus Matsumura(同翅目:袖蜡蝉科)的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皑袖蜡蝉属EpotiocerusMatsumura的分类研究历史,研究了在中国采集的皑袖蜡蝉属种类,记述了该属2个新种——红皑袖蜡蝉Epotiocerusrubersp.nov.和黄带皑袖蜡蝉Epotiocerusflavozonasp.nov.,提供了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5期)
吴海霞,梁爱萍[6](2001)在《寡室袖蜡蝉属叁新种(同翅目:袖蜡蝉科)》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寡室袖蜡蝉属VekuntaDistant 3新种 :狭额寡室袖蜡蝉V .angustaWuetLiang ,sp .nov .(印度 )、异突寡室袖蜡蝉V .asymmetricaLiangetWu ,sp .nov .(中国西藏 )及叁突寡室袖蜡蝉V .triprotrusaWuetLiang ,sp .nov .(中国云南 )。记述了各新种的形态特征 ,并绘制了头部与生殖器特征图。(本文来源于《动物分类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王应伦,周尧,袁锋[7](2001)在《薇袖蜡蝉属Vinata Distant中国种类记述(同翅目:袖蜡蝉科)》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中国袖蜡蝉科薇袖蜡蝉属 2新种 :四斑薇袖蜡蝉 Vinata quattumaculata sp.nov.及叁斑薇袖蜡蝉 Vinata trimaculata sp.nvo.,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本文来源于《昆虫分类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王应伦,周尧,袁锋[8](1993)在《中国袖蜡蝉科一新记录属一新种(同翅目:蜡蝉总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记述了作者采自云南省西双版纳勐养的袖蜡蝉科Derbidae国内一新记录属和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小袖蜡蝉属Rhotanella Fennah,中国新记录Rhotanella Fennah,1970,Nat.Hist.Rennell Isl.,6(64):67;Rhotanella,Zelazny,1981,Pacif.Ins., 23(3-4):275. 模式种:Rhotanella thy rssi Fennah,1970,Nat.Hist.Rennell Isl,6(64):68. 头顶背面狭叁角形,顶和额相连呈圆形。额两侧脊在端部不分开,触角下突起和前胸背板在肩板复眼之间的短纵脊很发达。触角长略大于宽。喙短,不达到或刚达到后足基节。前翅宽,卵圆形,前缘有1个较长,2个中等长和2个较短的前缘室,第二、叁(本文来源于《昆虫分类学报》期刊1993年03期)
袖蜡蝉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是中国袖蜡蝉科Derbidae的分类论文。文中综述了袖蜡蝉科国内、外分类研究历史及现状;介绍了袖蜡蝉科的分类特征以及各特征在分类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材料和方法、经济意义以及中国属、种的地理分布;分类部分系统记述了中国袖蜡蝉科4族、23属、59种,其中包括13新种及2中国新记录种,提出4个新组合,编制了分族、分属和分种检索表,绘制了部分新种的外部形态及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图;文末附有参考文献和中、英文索引。新分类单元、中国新记录如下:新种:豹斑袖蜡蝉Proutista leopardusia sp. nov.,透翅斑袖蜡蝉Proutista hyalinus sp. nov.,暗褐阿袖蜡蝉Alara fusca sp. nov.,勐萨袖蜡蝉Saccharodite mengensis sp. nov.,波萨袖蜡蝉Saccharodite repanda sp. nov.,红萨袖蜡蝉Saccharodite rubruma sp. nov.,橙萨袖蜡蝉Saccharodite aurantia sp. nov.,泡萨袖蜡蝉Saccharodite spuma sp. nov.,乳突萨袖蜡蝉Saccharodite pappillata sp. nov.,佛坪广袖蜡蝉Rhotana fopingensis sp. nov.,灰广袖蜡蝉Rhotana griseusa sp. nov.,二斑广袖蜡蝉Rhotana bimacula sp. nov.,福建广袖蜡蝉Rhotana fujianensis sp. nov.。中国新纪录:拟甘蔗斑袖蜡蝉Proutista pseudomoesta Muir, 1915, rec. n.;基斑萨袖蜡蝉Saccharodite basipunctulata (Melichar, 1914), rec. n.。新组合:红点绕袖蜡蝉Robigus rubipunctatus (Chou et Wang, 1984), n. comb.,红波绕袖蜡蝉Robigus rubiundatus (Chou et Wang, 1985), n. comb.,红娆袖蜡蝉Robigus ruber (Wang et Chou, 2003), n. comb.,黄帝娆袖蜡蝉Robigus flavozona (Wang et Chou, 2003), n. comb.。新种的模式标本均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NWAFU)。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袖蜡蝉科论文参考文献
[1].隋永金.西南地区袖蜡蝉科分类研究[D].贵州大学.2019
[2].王满强.中国袖蜡蝉科分类研究(半翅目:蜡蝉总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3].王应伦,王满强,刘海伟.中国颜袖蜡蝉属一新种(半翅目:袖蜡蝉科)[J].昆虫分类学报.2008
[4].王应伦,郭宏伟.中国袖蜡蝉科一新记录属及一新记录种[J].昆虫分类学报.2007
[5].王应伦,周尧,袁锋.中国皑袖蜡蝉属EpotiocerusMatsumura(同翅目:袖蜡蝉科)的分类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6].吴海霞,梁爱萍.寡室袖蜡蝉属叁新种(同翅目:袖蜡蝉科)[J].动物分类学报.2001
[7].王应伦,周尧,袁锋.薇袖蜡蝉属VinataDistant中国种类记述(同翅目:袖蜡蝉科)[J].昆虫分类学报.2001
[8].王应伦,周尧,袁锋.中国袖蜡蝉科一新记录属一新种(同翅目:蜡蝉总科)[J].昆虫分类学报.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