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闻访谈论文-陈玉

英语新闻访谈论文-陈玉

导读:本文包含了英语新闻访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英语新闻访谈,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对策

英语新闻访谈论文文献综述

陈玉[1](2016)在《英语新闻访谈中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新闻访谈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西方生活的背景、历史的发展与语言的情境不同,直接影响着新闻媒体访谈交流方式的不同,这也导致中国在使用英语进行新闻访谈的过程中出现跨文化语用失误。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加强跨文化意识与敏感度,培养语用能力,有利于实现英语新闻访谈中成功对话。(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6年08期)

连卫钰[2](2012)在《英语新闻访谈开场白的礼貌策略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管理"礼貌理论,通过分析CCTV-9英语新闻访谈《对话》节目主持人开场白的言语行为,探讨了主持人在访谈开场部分所运用的主要礼貌策略及其作用。(本文来源于《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连卫钰[3](2012)在《英语新闻访谈中的话题转换与礼貌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管理"礼貌理论,通过分析CCTV-9英语新闻访谈《对话》节目主持人进行话题转换时的言语行为,探讨了主持人在访谈话题转换时所运用的主要礼貌策略及其作用。(本文来源于《时代教育.教育教学》期刊2012年05期)

连卫钰,申鸿翎[4](2012)在《论英语新闻访谈中的礼貌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新闻访谈节目主持人的一切言语活动是不同语用策略的运用,其中一个主要策略就是礼貌策略。笔者尝试在语用学理论指导下,运用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管理"礼貌理论,通过研究英语新闻访(本文来源于《大家》期刊2012年03期)

李骥华,王娜[5](2010)在《浅析英语新闻访谈中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新闻访谈语料对跨文化语用失误进行分类,主要从比较前沿的认知角度探析其原因,旨在找出其规避策略,从而更好地实现英语新闻访谈的成功对话。(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0年03期)

彭晓琳[6](2009)在《关于英语新闻访谈介入资源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访谈不仅是传达和沟通信息的工具,也是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人际交流的形式。从介入的角度来看,本论文探索了英语新闻访谈不同组成部分间介入资源的分布特征和频率,并且比较得出了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在介入系统和其子系统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本论文对介入系统做了稍微的修改,在介入资源的扩展(Expand)中纳入了“If”“Try”“Graduation”。本论文采用了NPR新闻上关于中东题材的20篇新闻访谈转录材料来分析介入资源是如何使访谈节目集新闻性、吸引力和浅显易懂于一身的。本论文以Systemic Coder为工具计算介入资源在英语新闻采访中的分布及给予相应的解释。希望本论文得出的结果能够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英语新闻访谈的特征。在所有的材料中,扩展(Expand)(55.7%,1486例)比收缩(Contract)(44.3%,1182例)分布更频繁;在扩展中,使用最多的是包含(Entertain)的分支情态(Modality)中的情态助动词(Modal-auxiliary)(539例);在收缩中,最经常使用的是否认资源(Deny)(444例)。在被采访者文本中,收缩(852例)与扩展(886例)几乎相等。同样的,包含以738例成为分量最多的资源,其中情态(583例)中的情态助动词(288例)依然是最受欢迎的;在收缩中领先的是拒绝(Disclaim)中的否认(304例)。在采访者文本中,扩展(65.2%,344例)比收缩(34.7%,183例)多出30多个百分点;在收缩资源中,拒绝中的否认(72例)依然比重最大;而包含的分支中情态中的情态助动词(130例)依然是最经常使用的介入资源。在话题引入文本中,扩展(57.1%,60例)还是比收缩(41.9%,44例)多;与之前不同的是,拒绝中反示(Counter)(17.1%,18例)取代否认(12.4%,13例)从而成为收缩中使用次数最多的资源;而扩展中的领先者由情态助动词(10.5%,11例)变成了归属(Attribute)中的承认(Acknowledge)(28.7%,27例)。采访者和被采访者文本在介入资源方面的相同点是:在收缩中,拒绝中的否认、宣称(Proclaim)中的断言(Pronounce)和断言中的强调(Stress)是使用最频繁的;在扩展中,最频繁被使用的则是包含中的情态和情态中的情态助动词。采访者和被采访者文本在介入资源方面的不同点是:从介入资源总量上来看被采访者要超出采访者很多。被采访者更喜欢用强化(Intensifier),强调(Stress)和肯定(Affirm),而采访者更喜欢用承认。评价理论,尤其是其中的介入系统,对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意义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英语新闻采访中的介入资源的研究将对继续研究评价理论和英语新闻采访提供不可估量的作用,希望其对语言的研究和人类认知的发展有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04-10)

徐宁骏[7](2008)在《中文环境下英语新闻访谈类节目的跨文化会话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英美研究人士从会话分析的角度对新闻访谈节目中的机制约束和话权分配等话题展开讨论。与日常交际进行对比分析后,研究者发现新闻访谈遵循严格的问答模式,并因时间限制、现场直播以及采访自身的特点等因素而产生话权不平等现象。本文在英美国家对新闻访谈类节目的会话分析基础上,从单一文化扩展至跨文化视角,综合运用会话分析和跨文化交际理论,通过描述、解释和比较,对中国唯一的英文直播类新闻访谈节目——Dialogue进行分析,揭示跨文化强弱语境对其结构及内容的影响,并指出可行的应对措施,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解决跨文化会话冲突提供有益的启示。文章力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中文环境下英语新闻访谈类节目的特点;(2)主持人处理跨文化对话冲突的对应措施。其结构如下:首先,文章总结了不同类型的提问方式,并指出大多数问句都是以介绍性的陈述句开始。其次,分析了Dialogue节目不同于英美访谈节目的结构,指出Dialogue的整体框架不异于欧美访谈节目,问答形式贯穿整个节目,但在节目开始、话轮转换、话语矛盾以及反馈弥补等方面,均具独特风格。最后,文章结尾归纳了本次研究结果,指出中文环境下英语新闻访谈类节目特点,并对今后的研究做了构想。(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陈玉[8](2008)在《英语新闻访谈中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语言学家詹尼·托马斯首次提出语用失误这一概念。托马斯认为语用失误是指“不能理解话语的含义”。在国内,何自然首先开始对跨文化语用失误展开研究。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研究对增加外语学习者的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人们通常认为为达到有效的交际和正确理解,交际者只掌握语言的形式规则是不够的,还需要懂得语言的使用规则,即语用规则和社会语用规约。对语用失误本质和成因的深入研究将使语言学习者更加意识到增加跨文化语用差异的敏感性的重要性,进而增强提高语用能力的紧迫感。本论文从七个部分对跨文化语用失误现象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在回顾了国内外语用失误研究有关的文献基础上,明确了对语用失误概念的界定,指出了跨文化语用失误研究存在的问题,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跨文化语用失误从文化、认知、语境的角度进行了理论的研究,并将其运用到新闻访谈这一新的领域中,旨在利用大量的新闻访谈语料,对中国与外国访客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所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从而实现英语新闻访谈中成功的对话,尽量避免新闻访谈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现象,对跨文化新闻访谈研究起到借鉴之用。(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08-04-01)

师晓晶[9](2006)在《英语新闻访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对第九套英语新闻访谈节目—“对话”的会话分析。本研究通过会话分析旨在揭示这种的机构式对话在结构和语言使用方面与日常会话的区别性特征。 出于对机构式会话的兴趣,西方语言学者已经对新闻访谈进行了大量而细致的研究。相对而言,国内的相关研究不仅数量有限而且缺乏深入探讨。因此,作者希望在这一方面做出一定努力。在会话分析理论的指导下,本文对‘对话’这一新闻访谈节目语料进行收集、转写和分析。具体方法包括从中央电视台网站上收集了2005年6-8月份的‘对话’节目,并从中随意选取了12期节目(共360分钟语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话’在结构模式上遵循了西方类似的新闻访谈节目,因此在会话的整体和局部结构上和普通日常对话存在很大差异。此外,语料显示当本国受访者和国外受访者发表不同意见时,本国受访者在话语使用上倾向间接表达方式,而国外受访者倾向直接表达。结尾作者总结了本研究的贡献和未来研究方向,并提出对外语教学中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06-06-30)

钱芳[10](2004)在《论中国英语新闻访谈中的话轮转换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以来,随着研究方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外语言学家对于英语会话语篇的研究得以日益广泛和深入。其中,新闻访谈作为一种特殊的会话形式,在各个方面区别于人们的日常会话。其特殊的话轮转换系统不仅奠定了新闻访谈的基本会话模式,也从各个方面制约和限制了会话双方的言语行为。国外语言学家对这一点已经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也出现了一系列以英语作为唯一交流语言的新闻访谈节目。这类节目的访问者通常是一个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受访者则可能国籍不同,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这一新兴的语言现象,国内语言学界目前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作者试图填补这一空白,以转录自中国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的15段,共计450分钟的英语新闻访谈节目作为基本数据来源,采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 在中国的英语新闻访谈中,话轮转换系统对对话双方言语行为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些方面包括:访问者中立立场的保持,会话双方将观众作为最终对话对象,以及访谈中受访者间的争论及其结束。 (2) 不同的文化背景是否会对访谈产生影响?当访问者面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受访者时,他/她的言语行为是否会有不同? 研究结果表明,新闻访谈中的话轮转换系统确立了访问者与受访者一问一答的会话模式。在这种模式的限制下,访问者在受访者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结束后,只能选择以下一个问题来继续访谈,而没有机会插入自己的评价和观点,从而保证了其中立的立场。以往研究还排除了访问者插入诸如“mm hm”等确认回应的机会,但本研究发现,当受访者为某领域专家,所发表见解为对其专业领域某问题的讲解,而非个人观点时,访问者可以在受访者发言过程中插入确认回应,而并不影响其中立立场。本研究发现,在话轮转换系统的限制下,访问者无法对受访者的回答给予任何评价,这不仅是对其中立立场的保证,也保证了观众才是受访者最终的对话对象。当有数位受访者在场时,受访者之间都以第叁人称或者姓名称呼彼此,通过这种方式,保证了把访问者,并通过访问者把观众,作为自己对话的最终对象。本研究结果表明,与日常对话不同,新闻访谈中受访者之间的争论是直接的,并受到鼓励。而结束其争论的并非争论双方,而是访问者。争论的产生可能在话轮转换系统的限制之内,也可能会偏离这一系统。受到话轮转换系统的限制,文化背景这一因素未见对访问者产生重大影响。但当访问者分别面对本国受访者和外国受访者进行相似话题的访谈时,其立足点的话语表现仍有不同。本文作者对中国的英语新闻访谈这一新兴的会话形式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和分析,运用会话分析的方法对新闻访谈中的话轮转换系统作了较为深入和突破性的研究。所得结论对未来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受客观条件和研究者自身能力的限制,本研究仍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研究数据可能经过编辑裁减,对新闻访谈会话双方的肢体语言和表情的忽略等。最后,作者为本领域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4-05-01)

英语新闻访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运用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管理"礼貌理论,通过分析CCTV-9英语新闻访谈《对话》节目主持人开场白的言语行为,探讨了主持人在访谈开场部分所运用的主要礼貌策略及其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英语新闻访谈论文参考文献

[1].陈玉.英语新闻访谈中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J].现代交际.2016

[2].连卫钰.英语新闻访谈开场白的礼貌策略探析[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

[3].连卫钰.英语新闻访谈中的话题转换与礼貌策略[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

[4].连卫钰,申鸿翎.论英语新闻访谈中的礼貌策略[J].大家.2012

[5].李骥华,王娜.浅析英语新闻访谈中跨文化语用失误[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

[6].彭晓琳.关于英语新闻访谈介入资源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9

[7].徐宁骏.中文环境下英语新闻访谈类节目的跨文化会话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8

[8].陈玉.英语新闻访谈中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08

[9].师晓晶.英语新闻访谈[D].新疆大学.2006

[10].钱芳.论中国英语新闻访谈中的话轮转换系统[D].西北大学.2004

标签:;  ;  ;  ;  

英语新闻访谈论文-陈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