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氯苯氧基苯乙酮论文-翟智卫

氯氯苯氧基苯乙酮论文-翟智卫

导读:本文包含了氯氯苯氧基苯乙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2-氯-4-(4-氯苯氧基)-苯乙酮,合成方法,综述

氯氯苯氧基苯乙酮论文文献综述

翟智卫[1](2010)在《2-氯-4-(4-氯苯氧基)-苯乙酮合成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氯-4-(4-氯苯氧基)-苯乙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中间体,是有效合成恶醚唑的核心物质。综述了2-氯-4-(4-氯苯氧基)-苯乙酮主要的合成方法,并且进行了评价与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工时刊》期刊2010年08期)

刘宏宇[2](2008)在《2-氯-4-(4-氯苯氧基)-苯乙酮的合成及Ullmann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叁唑类杀菌剂恶醚唑的重要中间体2-氯-4-(4-氯苯氧基)-苯乙酮的合成工艺,合成了二芳基醚系列衍生物,并对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1)确定了两步法合成工艺的优化反应条件。由对氯苯酚和间二氯苯为原料经Ullmann缩合反应得到3,4-二氯二苯醚,再将产物进行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2-氯-4-(4-氯苯氧基)-苯乙酮,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第一步反应的优化条件为:反应物摩尔配比为1:1.2,CuCl/K_2CO_3/18h/NMP/160℃,产率为65%;第二步反应的优化条件为:AlCl_3与酰化试剂的摩尔配比为1:1.8,反应溶剂为二氯乙烷,反应时间3h,产率为70%。(2)确定了一步法合成工艺的优化条件。不添加配体情况下优化反应条件:CuCl/异丙苯/K_2CO_3/160℃/18h,反应物摩尔配比1:1.2,产率为78%。由于普通的Ullmann合成反应温度过高,反应时间过长,副产物较多,后处理困难,所以对添加配体的反应条件进行探讨。在添加配体的一步合成法中,通过筛选一系列的配体,确定了合适的配体为1,2-丙二醇,CuCl/甲苯/KOH/115℃/12h,对氯苯酚与2,4-二氯苯乙酮的摩尔配比为1:1.2的优化反应条件和催化体系,最产率为77%,通过添加配体,达到了降低反应温度和缩短反应时间的目的,后处理简单,纯度高。(3)利用CuCl/甲苯/KOH/115℃/12h催化体系,在添加配体1,2-丙二醇的情况下,考查了二芳基醚一系列衍生物的Ullmann C-O交叉偶联合成,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在二芳基醚一系列衍生物的合成中表现优异,无论是对于具有位阻效应还是电子效应的底物,都表现了一定的催化适应性。最后,根据一系列反应的实验结果,对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8-06-30)

刘宏宇,蒋玉仁[3](2008)在《一锅法合成2-氯-4-(4-氯苯氧基)-苯乙酮》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锅法研究了对氯苯酚与2,4-二氯苯乙酮间的Ullmann反应,对传统的两步法进行了改进。较系统地考察了反应物配比、催化剂、反应溶剂、碱及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uCl为催化剂,对氯苯酚与2,4-二氯苯乙酮的配比为1∶1.2(摩尔比),异丙苯为溶剂,K2CO3为碱,160℃下反应18 h为最佳条件,产率为78%。(本文来源于《化工技术与开发》期刊2008年02期)

朱琪[4](2007)在《新型叁唑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及2-氯-4-(4-氯苯氧基)-苯乙酮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唑类化合物因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而备受重视,已有许多品种作为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药物得到开发和应用。结构不同的叁唑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研究开发新结构类型的叁唑类化合物已成为该类化合物的研究热点。本论文对叁唑类化合物的发展概况、作用机制、构效关系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利用环氧化反应设计并合成了16个新叁唑类衍生物。其结构类型如下:对所合成的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1H NMR、IR和MS等表征手段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培养出的3个化合物的单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探讨了化合物的空间构型。探索了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结构与活性关系。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及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化合物5a的生物活性与已商品化的杀菌剂恶醚唑,戊唑醇相当,具有作为杀真菌剂的开发潜力。此外本论文还探讨了杀菌剂嗯醚唑的中间体2-氯-4-(4-氯苯氧基)-苯乙酮的可行工艺,分析了影响产品收率的时间、温度、催化剂、溶剂和物料配比等因素,得到了较佳的工艺条件。(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07-06-15)

高桂祥,徐志远,王志军[5](2006)在《2-氯-4-(4-氯苯氧基)-苯乙酮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叙述了新型农用杀菌剂恶醚唑中间体-2-氯-4-(4-氯苯氧基)-苯乙酮的合成工艺,该工艺以对氯苯酚和2,4-二氯苯乙酮为原料,在铜粉催化剂催化下进行缩合得到,反应收率为71.4%。研究证明该工艺收率高、操作简单、成本低,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中间体》期刊2006年01期)

高桂祥,徐志远,王志军[6](2005)在《2-氯-4-(4-氯苯氧基)-苯乙酮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一种以对氯苯酚和2,4-二氯苯乙酮为原料制备农用杀菌剂恶醚唑中间体2-氯-4-(4-氯苯氧基)-苯乙酮的合成工艺。通过对反应的研究证明该合成法收率高、成本低,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江苏化工》期刊2005年06期)

氯氯苯氧基苯乙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研究了叁唑类杀菌剂恶醚唑的重要中间体2-氯-4-(4-氯苯氧基)-苯乙酮的合成工艺,合成了二芳基醚系列衍生物,并对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1)确定了两步法合成工艺的优化反应条件。由对氯苯酚和间二氯苯为原料经Ullmann缩合反应得到3,4-二氯二苯醚,再将产物进行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2-氯-4-(4-氯苯氧基)-苯乙酮,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第一步反应的优化条件为:反应物摩尔配比为1:1.2,CuCl/K_2CO_3/18h/NMP/160℃,产率为65%;第二步反应的优化条件为:AlCl_3与酰化试剂的摩尔配比为1:1.8,反应溶剂为二氯乙烷,反应时间3h,产率为70%。(2)确定了一步法合成工艺的优化条件。不添加配体情况下优化反应条件:CuCl/异丙苯/K_2CO_3/160℃/18h,反应物摩尔配比1:1.2,产率为78%。由于普通的Ullmann合成反应温度过高,反应时间过长,副产物较多,后处理困难,所以对添加配体的反应条件进行探讨。在添加配体的一步合成法中,通过筛选一系列的配体,确定了合适的配体为1,2-丙二醇,CuCl/甲苯/KOH/115℃/12h,对氯苯酚与2,4-二氯苯乙酮的摩尔配比为1:1.2的优化反应条件和催化体系,最产率为77%,通过添加配体,达到了降低反应温度和缩短反应时间的目的,后处理简单,纯度高。(3)利用CuCl/甲苯/KOH/115℃/12h催化体系,在添加配体1,2-丙二醇的情况下,考查了二芳基醚一系列衍生物的Ullmann C-O交叉偶联合成,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在二芳基醚一系列衍生物的合成中表现优异,无论是对于具有位阻效应还是电子效应的底物,都表现了一定的催化适应性。最后,根据一系列反应的实验结果,对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氯氯苯氧基苯乙酮论文参考文献

[1].翟智卫.2-氯-4-(4-氯苯氧基)-苯乙酮合成方法的研究[J].化工时刊.2010

[2].刘宏宇.2-氯-4-(4-氯苯氧基)-苯乙酮的合成及Ullmann反应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

[3].刘宏宇,蒋玉仁.一锅法合成2-氯-4-(4-氯苯氧基)-苯乙酮[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8

[4].朱琪.新型叁唑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及2-氯-4-(4-氯苯氧基)-苯乙酮的合成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7

[5].高桂祥,徐志远,王志军.2-氯-4-(4-氯苯氧基)-苯乙酮的制备[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6

[6].高桂祥,徐志远,王志军.2-氯-4-(4-氯苯氧基)-苯乙酮的制备[J].江苏化工.2005

标签:;  ;  ;  

氯氯苯氧基苯乙酮论文-翟智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