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族际家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裕固族,亲属称谓,族际通婚
族际家庭论文文献综述
钟梅燕[1](2019)在《裕固族族际通婚对家庭亲属称谓的影响——基于甘肃红湾寺镇等四乡镇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民族交往和交流的不断深入,以及民族间通婚的日益增多,当前裕固族的婚姻形态发生了演变,亲属称谓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出现了多语称谓并存,甚至大量使用汉语称谓的状态,对裕固族语言、亲属称谓等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民族间交往愈久,族际通婚愈频繁,包括亲属称谓在内的语言使用就会借用更多,相互间的文化交流则更加深刻而全面。(本文来源于《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廖惟春[2](2016)在《族际通婚与民族身份选择——宁夏石嘴山市兴民村回汉通婚家庭的田野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身份是一个社会成员区分自身类属的重要身份标志。在族际通婚家庭中,子女的民族身份选择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二选一"的问题,但由于受到宗教传统、国家政策、社会网络以及个人感情倾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简单"的选择却呈现出了极为复杂的内涵。本文以宁夏石嘴山市兴民村回汉通婚家庭为研究个案,尝试分析和阐释影响当地回汉族际通婚家庭子女作出民族身份选择的各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目前的族群认同理论提出自己的看法。(本文来源于《宁夏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左岫仙[3](2012)在《少数民族女性与渔民的族际婚姻——关于嵊泗县渔民与外来少数民族女性婚姻家庭的典型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嵊泗县渔民与外来少数民族女性族际婚姻的典型调查,论述了婚姻家庭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族际婚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民族丛刊》期刊2012年03期)
李蕾[4](2011)在《回族族际通婚家庭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这个综合体中,家庭被认为是社会的细胞,而婚姻是组建家庭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形式。从社会学角度上讲,婚姻不仅是一种个体行为,而且是一种社会行为,作为人生的重要里程碑它直接关系着个体一生的幸福;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制度,它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大多数人都要经历的社会行为,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如何处理好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国家的政治领袖们和各民族成员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因为这会影响到国家的民族团结、社会的安定和发展,而族际通婚则被视为测度不同民族相互关系和深层次融合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当一个人决定选择另一个人为配偶的时候,其行为不仅是个体化的,而且标志着一种新的社会关系的形成。因此,在民族关系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把家庭关系看作是社会关系的再现,把族际通婚家庭关系看作是多民族共处关系的缩影。本文选择了河北省平泉县南大街回族社区的回族族际通婚家庭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当地族际通婚家庭的深度访谈,得出以下结论:一、在长辈与通婚夫妻的关系方面。90%的长辈最初反对通婚夫妻的结合;当通婚夫妻最终缔结婚姻并开始婚姻生活后,长辈采用相对强势的方式来影响通婚夫妻的生活,主要是从饮食和日常习俗方面施加影响,但同时在情感上也给予通婚夫妻很大的包容和理解。通婚夫妻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在坚持自己的情感选择的同时,在婚后也会有选择性地接受长辈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并做出适当的妥协以避免正面冲突。最终,长辈和通婚夫妻之间会形成相对和谐的关系。二、在夫妻关系方面。在经济关系上,回族族际通婚家庭并没有因为夫妻的民族身份不同而体现出特殊性;在权利关系上,通婚夫妻在对待双方大家庭事务上体现出了区别于非族际通婚家庭的特点,即夫妻双方在对待对方家庭事务时,基本以配偶的态度作为自己的态度,并以非主动的态度去参与和处理;在夫妻感情上,被调查夫妻间不仅具有真挚深厚的感情,而且还在对方的支持和理解下得到了更多自我意识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其感情在相互妥协中得以维护。叁、在亲子关系和祖孙关系方面。在亲子关系上,夫妻在对子女的文化培养上存在分歧,因为非回族一方希望孩子能更多地接受汉文化的教育,而回族家庭成员一方则力争让子女接受更多回族文化的熏陶,最终子女对父母双方的文化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接受。在祖孙关系上,祖辈对待孙子女基本上持完全包容和理解的态度。本文通过对回族族际通婚家庭以上叁方面家庭关系的描述和分析,试图探寻出构建回族族际通婚家庭和谐关系的一些重要因素,为跨民族通婚家庭关系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1-05-01)
董永强[5](2010)在《唐代西州的族际家庭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吐鲁番出土的90余件户籍、手实类文书,统计出可辨识的唐代西州家庭总数,以此为基础,又结合相关吐鲁番砖志资料,得出夫妇记载俱全的族际家庭18户,进而对其家庭结构进行解析。首次探讨了族际家庭在整个西州家庭总数中所占的比例,族际家庭的家庭类型、户内口数,分析了导致以小男、小女为户主的单亲或无亲家庭产生的社会原因。(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李玲[6](2009)在《索伦鄂温克人族际家庭的婚姻满意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索伦鄂温克人是鄂温克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文化和民族居住格局上保留着相对的独立性。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开放以及生活的多元化,索伦鄂温克人与其他民族通婚现象越来越普遍,索伦鄂温克人对族际家庭的婚姻满意程度,不仅是家庭关系的重要表现,还是衡量当地的族群互动关系、族群间认同的重要指标。笔者对索伦鄂温克人族际家庭婚姻满意度进行实证研究,希望为族际家庭研究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对参与族际家庭的336名索伦鄂温克人进行调查,针对影响索伦鄂温克人族际家庭婚姻满意度的人口特征进行分析,考察满意度与族群间认同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与婚姻质量问卷中婚姻满意度部分量表,对满意度概况和倾向进行考察。提出叁点假设:1.人口特征不同,对婚姻满意度的评价也不同。2.配偶民族不同,对婚姻满意度的评价也不同。3.满意度不同,族群间认同也不同。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性别对总体婚姻满意程度的评价并没有显着的差异;2.不同的年龄分布与总体婚姻满意程度分数程弱相关,从整体来看,不同年龄人群姻满意度的分布是不规则的;3.配偶民族与婚姻满意度的评价具有显着性差异。4.家庭收入与婚姻满意度呈显着性相关。5.受教育程度与婚姻满意度呈显着性相关。6.职业分布与婚姻满意度呈显着性差异。7.婚姻满意度与婚前交往、配偶的信任、婚后人际交往范围、夫妻互相调适、夫妻交流、宗教信仰、双方的父母认同、族群的接纳以及婚后与配偶族群的联系状况相关。8.婚姻满意度与配偶性格相容性、婚前居住地、饮食习惯等并没有显着相关性。进而考察族际家庭婚姻满意度与族群间认同的关系发现,部分族际家庭中文化差异成为影响婚姻的一部分,对处于同一满意度状态下的索伦鄂温克人进行调查发现:汉文化在汉族与索伦鄂温克人组成的家庭中占主导地位;达斡尔族与索伦鄂温克人组成的家庭中,民族文化表现出相对独立性;蒙古族与索伦鄂温克人组成的家庭中民族文化融合现象表现突出。从而验证了研究假设,索伦鄂温克人组成的族际家庭中,人口特征不同,对婚姻满意度的评价也不同;配偶民族不同,对婚姻满意度的评价也不同;当婚姻满意度的评价不同时,族群间认同也不同。(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期刊2009-04-01)
族际家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民族身份是一个社会成员区分自身类属的重要身份标志。在族际通婚家庭中,子女的民族身份选择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二选一"的问题,但由于受到宗教传统、国家政策、社会网络以及个人感情倾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简单"的选择却呈现出了极为复杂的内涵。本文以宁夏石嘴山市兴民村回汉通婚家庭为研究个案,尝试分析和阐释影响当地回汉族际通婚家庭子女作出民族身份选择的各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目前的族群认同理论提出自己的看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族际家庭论文参考文献
[1].钟梅燕.裕固族族际通婚对家庭亲属称谓的影响——基于甘肃红湾寺镇等四乡镇的调查[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廖惟春.族际通婚与民族身份选择——宁夏石嘴山市兴民村回汉通婚家庭的田野考察[J].宁夏社会科学.2016
[3].左岫仙.少数民族女性与渔民的族际婚姻——关于嵊泗县渔民与外来少数民族女性婚姻家庭的典型调查[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
[4].李蕾.回族族际通婚家庭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5].董永强.唐代西州的族际家庭新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6].李玲.索伦鄂温克人族际家庭的婚姻满意度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