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野菊花黄色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野菊花,保肝微丸,质量标准,薄层鉴别
野菊花黄色素论文文献综述
樊高洁[1](2017)在《野菊花保肝微丸质量标准及野菊花黄色素提取分离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野菊花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课题组前期通过研究发现了一个抗乙肝病毒、肝保护双功效的活性部位FCI-B,并研制成了野菊花保肝微丸,本论文主要对野菊花保肝微丸的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同时我们以黄酮类化合物蒙花苷和倍半萜类化合物豚草素A为指标成分,对野菊花药材进行定性定量的实验研究,提高野菊花现有的质量标准;此外,又对乙醇提取后的野菊花残渣中黄色素提取分离工艺进行研究,有效、合理、全面地利用中药资源。野菊花保肝微丸的质量标准研究中,我们选择了黄酮类化合物蒙花苷、刺槐素,倍半萜类化合物豚草素A、野菊花内酯为指标成分,薄层色谱法(TLC)对该四个指标成分进行定性分析,薄层色谱特征明显。利用高效液相(HPLC)双波长(203 nm、340 nm)的方法,同时测定蒙花苷、刺槐素、豚草素A和野菊花内酯的含量,分别为0.013%、0.063%、0.44%、0.50%。利用HPLC法研究该保肝微丸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4个共有峰并指认出7个,进行相似度计算,相似度良好。气相色谱法对微丸的溶剂残留、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乙醇、乙酸乙酯的溶剂残留量分别为0.04%、0.02%,γ-BHC,p,pˊ-DDT的农药残留量为0.0012 mg/kg、0.003 mg/kg,其他农药未被检出,溶剂残留和农药残留均符合药典规定。还对该微丸进行了重金属检测(第二法)和水分测定(烘干法),未检测到重金属,含水量为1.5%,符合药典规定。通过薄层鉴别、含量测定、指纹图谱、溶剂残留等实验,对该微丸的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制定野菊花保肝微丸的质量标准草案。2015版《中国药典》中野菊花药材的质量控制仅测定了蒙花苷的含量,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野菊花活性部位FCI-B中倍半萜类起主要的抗病毒作用,而且倍半萜类化合物豚草素A随着野菊花药材品质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我们认为野菊花药材质量控制的指标成分应增加倍半萜类成分。野菊花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中,采用TLC法对蒙花苷和豚草素A进行定性分析,薄层色谱特征明显;HPLC测定不同产地野菊花药材中蒙花苷和豚草素A的含量,南阳、济源、信阳、山东、安徽五个产地蒙花苷的含量分别为6.24%、5.02%、6.53%、4.79%、6.19%,豚草素A的含量分别为0.66%、0.75%、0.81%、0.47%、0.61%。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野菊花药材均含有蒙花苷和豚草素A,二者含量有所不同。本研究首次建立野菊花药材不同类指标成分的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含量测定综合评价方法,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研究表明蒙花苷和豚草素A含量能够反映野菊花药材的品质质量,为提高野菊花现有的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野菊花黄色素的提取分离工艺研究中,我们通过对提取次数、料液比设计两因素叁水平的正交试验,利用组织破碎法对黄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对浓缩比例、加水浓度设计正交试验,利用沉淀法对黄色素的分离工艺进行研究。最终确定野菊花黄色素的最佳提取分离工艺为:提取次数为3次,料液比为1:10,浓缩比例为1/2,加水浓度为10%。该工艺放大实验中,得野菊花总黄色素60.19g,得率为1.2%,结果表明该工艺比较可靠,稳定。本课题制定了野菊花保肝微丸的质量标准草案,为该微丸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增加倍半萜类化合物豚草素A为指标成分,提高野菊花现有的质量标准;对乙醇提取后的野菊花残渣中黄色素提取分离工艺的研究,实现野菊花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7-05-01)
黄芳,周宏,李健[2](2012)在《响应曲面法优化野菊花中黄色素提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野菊花中黄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对黄色素吸光度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以Box-Behnken设计(BBD)评价提取剂浓度、液固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4个因素的显着性和交互作用分析,得出黄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92.0%,液固比10.0 mL/g,,提取时间5.3 h,提取温度70.0℃。在该条件下,黄色素的吸光度为1.016。(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2年12期)
柳滢春[3](2012)在《冻融-超声联合细胞破碎法提取菊花黄色素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菊花黄色素的冻融-超声联合细胞破碎提取工艺,以黄色素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选。确定优选工艺条件:乙醇浓度65%,料液比1 g∶20 mL,超声波功率225 W,超声提取时间10 min,此条件下菊花黄色素提取率为8.55%,显着高于传统工艺同条件下的提取率(5.82%),时间大大缩短。(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8期)
柳滢春,谷雪贤[4](2012)在《菊花黄色素的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菊花为原料提取菊花黄色素,并对其理化性质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菊花黄色素色素可溶于水、甲醇、95%乙醇、正丁醇等极性较强的溶剂中,不溶于氯仿、石油醚等非极性溶剂中。最大吸收波长为445 nm。色素溶液在室温自然光环境中存放至36 h后无明显变化,在80℃以下色素的耐热性较好。对光、热较稳定,耐受一般的食品饮料加工条件。菊花黄色素可用于果汁饮料、调味品、及酒类等的加工中。(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2年09期)
古丽娜尔·夏依马尔旦,迪丽拜尔[5](2011)在《菊花黄色素的提取及其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pH,热,时间,光,金属离子,氧化剂等物质对菊花色素在可见光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75%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对色素提取液在400~520nm范围内进行测其吸光度。结果:该色素最大吸收波长为400nm,在该波长的吸光度为0.580;该色素稳定的最佳pH条件为4~6;该色素对时间和热比较稳定,但对光不稳定;氧化剂及除铁和铜离子外,其他金属粒子对色素的影响不大;该色素对盐比较敏感;适合为酸性及弱酸性食品利用。(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南江,王星,黄伟敏,穆小燕,季晓晖[6](2011)在《超声辅助提取野菊花黄色素及其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体积分数95%的乙醇对野菊花的黄色素进行超声提取,在不同超声频率、提取温度、料水比、提取时间等条件下对野菊花黄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对色素在不同温度、光照、pH值、氧化剂、还原剂、食品添加剂以及一些金属离子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色素适宜提取工艺为:超声频率45 kHz,提取温度为60℃,料水比为1∶50(g∶mL),提取时间为50 min。野菊花黄色素的耐光性差,耐热性较好,在酸性、还原剂、苯甲酸钠中的稳性较差,在碱性、氧化剂、Vc、柠檬酸、葡萄糖溶液中稳定性较高,色素对多数金属离子溶液的稳定性较高,K+、Fe3+、Al3+对色素有一定的减色作用。(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1年04期)
申海进[7](2009)在《野菊花黄色素的理化与功能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野菊花(Flos Chrysanthemi indici)为试材,进行野菊花黄色素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野菊花黄色素有两类:一是类胡萝卜素类色素即乙醚提取物,其主要呈色及活性成分为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及金属元素等。二是黄酮类色素即60%的乙醇提取物,其主要呈色及活性成分为总黄酮,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刺槐素,蒙花苷,绿原酸,咖啡酸及金属元素等。2.乙醚提取物为深黄色膏状油树脂,易溶于弱极性溶剂。稳定性试验显示:色素在光和pH影响下易褪色;遇酸和还原剂有悬浮物形成;遇金属离子有沉淀产生。光处理下色素降解规律符合一次曲线,溶液中类胡萝卜素的浓度逐渐下降,黄色变浅,由绿变红。60%乙醇提取物为黄色或棕黄色粉末,易吸潮,易溶于强极性溶剂。稳定性试验显示:色素遇金属离子易变色;对光和pH则不敏感。光处理下色素降解规律符合一次曲线,溶液中各活性成分的浓度均逐渐降低,黑暗和黄光处理下降低较少,说明黑暗环境和黄光环境有利于保存。3.乙醚提取物中有害元素、农药残留及黄曲霉毒素B1均符合WM/T2-2004规定。急性毒性试验显示雌、雄性大鼠LD50均大于15g/kg·BW;遗传毒性试验中,Ames、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小鼠精子畸形等试验的结果均为阴性,提示其属于可食的无毒物。油脂模拟储藏试验显示,200mg/kg的乙醚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强于20mg/kg的BHT。60%乙醇提取物各卫生指标也符合WM/T2-2004规定。清除自由基试验显示,·O2-的IC50为41.98μg/mL;·OH的IC50为39.11mg/mL; DPPH的IC50为2.30mg/mL。还原能力试验显示,浓度达到5mg/mL时,其还原能力超过BHT,50mg/mL时,其还原能力与Vc相近。两类野菊花黄色素均为耐受性较强、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并具一定治疗保健效果,是风味怡人兼具营养价值的植物色素。(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9-12-01)
黄晓梅[8](2008)在《野菊花黄色素提取分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野菊花黄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主要包括有浸提法、加热回流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辐射法以及微波场协同提取法等,并对各工艺的利弊进行了分析,从而为野菊花黄色素的提取应用开辟一条可靠的途径。(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08年12期)
禚同友,李晓微[9](2008)在《菊花黄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鲜菊花为原料,通过单因次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提取时间为10h,提取料液比1∶10,提取温度50℃,提取pH值为4。(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08年20期)
郑燕玉,郭春梅[10](2007)在《微波辐射下野菊花黄色素的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微波辐射下野菊花黄色素的提取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得到提取野菊花黄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以pH值为3的95%乙醇为浸取剂,微波辐射强度中火,料液比1∶30,微波辐射时间为6 min,影响野菊花黄色素的提取因素及强弱顺序为萃取液的pH值>液料比>辐射时间>辐射强度.(本文来源于《泉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野菊花黄色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野菊花中黄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对黄色素吸光度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以Box-Behnken设计(BBD)评价提取剂浓度、液固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4个因素的显着性和交互作用分析,得出黄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92.0%,液固比10.0 mL/g,,提取时间5.3 h,提取温度70.0℃。在该条件下,黄色素的吸光度为1.01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野菊花黄色素论文参考文献
[1].樊高洁.野菊花保肝微丸质量标准及野菊花黄色素提取分离工艺研究[D].郑州大学.2017
[2].黄芳,周宏,李健.响应曲面法优化野菊花中黄色素提取工艺[J].食品工业.2012
[3].柳滢春.冻融-超声联合细胞破碎法提取菊花黄色素工艺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2
[4].柳滢春,谷雪贤.菊花黄色素的性质研究[J].广东化工.2012
[5].古丽娜尔·夏依马尔旦,迪丽拜尔.菊花黄色素的提取及其性质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6].南江,王星,黄伟敏,穆小燕,季晓晖.超声辅助提取野菊花黄色素及其稳定性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
[7].申海进.野菊花黄色素的理化与功能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
[8].黄晓梅.野菊花黄色素提取分离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08
[9].禚同友,李晓微.菊花黄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J].中国酿造.2008
[10].郑燕玉,郭春梅.微波辐射下野菊花黄色素的提取[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