酰基硫脲衍生物论文-张玉

酰基硫脲衍生物论文-张玉

导读:本文包含了酰基硫脲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硫脲衍生物,晶体结构,弱相互作用,抗真菌活性

酰基硫脲衍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张玉[1](2019)在《氟氯取代苯胺类酰基硫脲衍生物的结构、性质及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了 14种氟氯取代的酰基硫脲衍生物,除化合物Ⅷ外,其他物质均未见文献报道。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1H、13C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并得到了 10个化合物的单晶结构。具体如下:单晶:系列一:Ⅰ N-(4-甲基苯甲酰基)-N'-(2,3-二氟苯基)硫脲Ⅱ N-(3-甲基苯甲酰基)-N'-(2,3-二氟苯基)硫脲Ⅳ N-(3-甲基苯甲酰基)-N'-(2,3,4-叁氟苯基)硫脲Ⅴ N-(2-甲基苯甲酰基)-N'-(2,3,4-叁氟苯基)硫脲Ⅵ N-(3-甲氧基苯甲酰基)-N'-(2,3-二氟苯基)硫脲系列二:Ⅸ N-(4-甲基苯甲酰基)N'-(4-氯-3-叁氟甲基苯基)硫脲Ⅹ N-(3-甲基苯甲酰基)-N'-(4-氯-3-叁氟甲基苯基)硫脲Ⅺ N-(2-甲基苯甲酰基)-N'-(4-氯-3-叁氟甲基苯基)硫脲ⅩⅢ N-(4-氯苯甲酰基)-N'-(4-氯-3-叁氟甲基苯基)硫脲ⅩⅣ N-(4-溴苯甲酰基)-N'-(4-氯-3-叁氟甲基苯基)硫脲粉末:系列一:Ⅲ N-(2-甲基苯甲酰基)-N'-(2,3-二氟苯基)硫脲Ⅶ N-(4-氯苯甲酰基)-N'-(2,3-二氟苯基)硫脲Ⅷ N-(4-氯苯甲酰基)-N'-(2,3-二甲基苯基)硫脲系列二:Ⅻ N-(4-氟苯甲酰基)-N'-(4-氯-3-叁氟甲基苯基)硫脲从获得的单晶结构数据,分析比较了酰基硫脲衍生物的结构参数、中心基团(-CO-NH-CS-NH-)的构象、空间堆积方式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等。并通过引入Hirshfeld表面以及相应的二维指纹图进一步研究了硫脲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硫脲衍生物中存在着C-H…S、N-H…S和C-H…F等氢键相互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除此之外还存在如H…H、C…H、C…S、F…C1和C1…H等弱相互作用。这些相互弱相互作用能够显着增加酰基硫脲衍生物的抗真菌活性。另一方面,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出具有良好抗真菌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的物质。针对14种硫脲衍生物,研究了苯环上取代基及其位置对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环上引入氟原子能够有效提高抑菌活性,氟原子与氯原子同时存在于芳酰基硫脲衍生物中活性会更高。分子对接分析表明,硫脲化合物中的羰基C=O、N-H和卤素F原子,分别作为受体或供体与不同的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有助于提高与受体大分子的结合亲和力。以上结论对于药物抑菌作用机理提供了一定参考,同时也为新型药物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乔磊[2](2018)在《叁氟甲基苯胺类酰基硫脲衍生物的合成、表征、量化计算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N-(芳酰基)-N'-(取代苯胺基)硫脲衍生物由于其具有多重绑定位点和广泛的药学活性而引起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而酰基硫脲化合物中的氢键决定了它们在配位反应、环化反应、阴离子识别和药物设计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合成了10种N-(芳酰基)-N'-(取代)硫脲衍生物,其中9种未见报道,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EA)、核磁共振谱(NMR)和Ⅹ-射线单晶分析等表征手段确认了其分子结构。粉末:Ⅰ N-(苯甲酰基)-N'-(4-叁氟甲基苯胺基)硫脲Ⅷ N-(3-甲基苯甲酰基)-N'-(4-叁氟甲基苯胺基)硫脲单晶:Ⅱ N-(4-甲氧基苯甲酰基)-N'-(4-叁氟甲基苯基)硫脲Ⅲ N-(4-甲基苯甲酰基)-N'-(4-叁氟甲基苯基)硫脲Ⅳ N-(4-氯甲基苯甲酰基)-N'-(4-叁氟甲基苯基)硫脲Ⅴ N-(4-氟苯甲酰基)-N'-(4-叁氟甲基苯基)硫脲Ⅵ N-(4-氯苯甲酰基)-N'-(4-叁氟甲基苯基)硫脲Ⅶ N-(4-硝基苯甲酰基)-N'-(4-叁氟甲基苯基)硫脲Ⅸ N-(3-氟苯甲酰基)-N'-(4-叁氟甲基苯基)硫脲Ⅹ N-(2-甲基苯甲酰基)-N'-(4-叁氟甲基苯基)硫脲本文以化合物Ⅸ为例,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优化了化合物的分子几何构型,并分析对比了键长、键角、红外光谱的实验值与计算值。此外,利用分子前沿轨道分析对比了紫外光谱的实验值与理论值。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分子氢键,本文还利用分子静电势分析了分子内氢键,利用Hirshfeld surface和2D指纹图分析了分子间氢键,为进一步研究酰基硫脲衍生物与热激蛋白HSP90的相互作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考察了不同取代基对生物活性的影响,选取化合物Ⅰ-Ⅶ,研究了它们的抗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发现化合物Ⅳ、Ⅴ和Ⅵ对四种目标菌种有良好抗菌活性,化合物Ⅴ和Ⅵ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还考察了位阻对于抗菌活性的影响。此外,本文也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酰基硫脲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01)

杨柳[3](2018)在《壳聚糖酰基缩氨基硫脲类衍生物的抑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化学农药及抗生素滥用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及人体健康状况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同时菌株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对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开发环境友好型农药及兽药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课题组前期制备了60种壳聚糖酰基缩氨基硫脲类衍生物,希望通过缩氨基硫脲与壳聚糖结合来提高壳聚糖的抑菌活性并降低缩氨基硫脲的毒性。本文对上述60种衍生物进行了体外抑菌活性测试,测试其对4种动物致病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藤黄微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值,以及对4种植物致病真菌(番茄早疫病菌、黄瓜灰霉病菌、棉花枯萎病菌、葡萄炭疽病菌)的抑菌率,并与壳聚糖原料、缩氨基硫脲晶体及诺氟沙星等阳性对照药的抑菌效果作对比。结果表明,大部分衍生物的抑菌活性较壳聚糖原料而言有所提升。3,6-DBZ(o-T)TSCZHCS、3,6-DBZ(p-T)TSCZHCS、3,6-DBZ(o-CP)TSCZHCS、3,6-DBZ(o-CP)TSCZLCS、3,6-DA(o-T)TSCZHCS、3,6-DA(o-CP)TSCZHCS、3,6-DA(o-CP)TSCZLCS、3,6-DA(p-NP)TSCZLCS、3,6-DCA(o-T)TSCZHCS、3,6-DCA(o-CP)TSCZHCS、3,6-DCA(o-T)TSCZLCS11种衍生物对4种动物致病细菌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3,6-DBZ(o-CP)TSCZHCS对大肠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7.40μg·mL~(-1)和14.80μg·mL~(-1),抑菌活性与诺氟沙星相近。所有的衍生物在0.05-2 mg·mL~(-1)的浓度范围内对所试真菌都有一定的抗菌作用。3,6-DBZ(o-T)TSCZHCS、3,6-DBZ(p-T)TSCZHCS、3,6-DAPTSCZHCS、3,6-DA(p-NP)TSCZHCS、3,6-DCA(o-T)TSCZHCS5种衍生物对4种植物致病真菌的抑菌效果较好,其中3,6-DBZ(o-T)TSCZHCS、3,6-DBZ(p-T)TSCZHCS在浓度为2mg·mL~(-1)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抑菌率达到100%。同时,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未经定位保护的30种壳聚糖缩氨基硫脲衍生物进行了细胞毒性测试。结果表明,DBZ(o-CP)TSCZHCS、DBZ(p-NP)TSCZHCS、DCA(o-CP)TSCZHCS 3种衍生物的细胞毒性较相对应的缩氨基硫脲晶体而言有所降低。本研究为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为下一步制备新型抗菌农业杀菌剂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李英俊,王思远,靳焜,高立信,盛丽[4](2018)在《新型酰基硫脲衍生物的合成及细胞分裂周期25B磷酸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声波辐射与固-液相转移催化联用技术合成出了一系列新型含咔唑基团的酰基硫脲衍生物3,利用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该合成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操作简便、产率高等优点.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细胞分裂周期25B磷酸酶(Cdc25B)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抑制活性筛选,实验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3对Cdc25B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部分化合物对PTP1B也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其中1-(4-硝基苯甲酰基)-3-(9-乙基-咔唑-3-基)硫脲(3n)对Cdc25B的抑制活性最高[IC50=(0.49±0.12)mg/mL],1-(2-硝基苯甲酰基)-3-(9-乙基-咔唑-3-基)硫脲(3l)对PTP1B的抑制活性最高[IC50=(3.59±1.15)mg/m L].值得注意的是,化合物3n对Cdc25B和PTP1B均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分子对接的初步研究结果揭示了此类抑制剂的结构-活性关系.这些活性目标化合物是潜在的Cdc25B和PTP1B抑制剂,在癌症和糖尿病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8年05期)

王思远[5](2018)在《新型含咔唑环酰基硫脲/1,2,4-叁嗪衍生物的合成及Cdc25B/PTP1B抑制活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1.本文在综述大量文献基础上,设计并合成出了24个新颖的目标化合物。其中包括14个含咔唑环的酰基硫脲衍生物TM-I-3a~3n和10个含咔唑环的1,2,4-叁嗪衍生物TM-II-5a~5j。利用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2.评价了目标化合物TM-I-3a~3n及TM-II-5a~5j对Cdc25B和PTP1B的抑制活性。实验结果显示:(1).在目标化合物TM-I-3a~3n系列中,所有目标化合物对Cdc25B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抑制率为87.94%~98.78%,其中化合物TM-I-3n的抑制活性最高,IC50=(0.49±0.12)μg/m L。部分化合物对PTP1B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TM-I-3l的抑制活性最强,IC50=(3.59±1.15)μg/m L。值得注意的是,化合物3a~3f、3h和3k~3n对Cdc25B和PTP1B均具有抑制活性。(2).在目标化合物TM-II-5a~5j系列中,部分目标化合物对Cdc25B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TM-II-5i的抑制活性最高,IC50=(2.10±0.27)μg/m L。所有目标化合物对PTP1B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TM-II-5j的抑制活性最强,IC50=(1.74±0.04)μg/m L,其活性高于对照药物齐墩果酸[IC50=(1.92±0.02)μg/m L]。值得注意的是,化合物5a~5c、5e~5f和5h~5j对Cdc25B和PTP1B均具有抑制活性。3.利用分子对接研究了代表目标化合物与靶标蛋白的键合模式。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TM-I-3n和TM-I-3l以及TM-II-5i和TM-II-5j能分别链接到Cdc25B/PTP1B的活性位点。4.本论文所得研究结果为开发新型Cdc25B和PTP1B抑制剂提供了有力依据。本论文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8-04-01)

胡伟[6](2017)在《芳杂环酰基双取代硫脲类衍生物的制备、结构表征与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发更加高效、更为安全的新型植物杀菌剂,本文将单独的相转移催化法和超声辐射法相结合,制备了8种芳、杂环酰基双取代硫脲类衍生物,制备过程中发现此法能够缩短反应时间和提高产品收率,其中化合物Ⅰ~Ⅵ是新型和未见报道的,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多元素分析、核磁光谱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表征手段确认了它们的分子结构。单晶:Ⅰ N-(对氯甲基苯甲酰基)-N'-(4-氯-6-甲氧基嘧啶-2-基)硫脲Ⅱ N-(对氯甲基苯甲酰基)-N'-(对硝基苯基)硫脲Ⅲ N-(对甲氧基苯甲酰基)-N'-(4-氯-6-甲氧基嘧啶-2-基)硫脲Ⅳ N-(邻氯苯甲酰基)-N'-(正丙基)硫脲Ⅴ N-(邻氯苯甲酰基)-N'-(4-氯-6-甲氧基嘧啶-2-基)硫脲Ⅵ N-(对氯甲基苯甲酰基)-N'-(苯并噻唑-2-基)硫脲Ⅶ N-(对甲氧基苯甲酰基)-N'-(2,4-二硝基苯胺-2-基)硫脲Ⅷ N-(对氯甲基苯甲酰基)-N'-(4,6-二甲基嘧啶-2-基)硫脲选取4种植物致病真菌作为供试对象,使用离体菌丝生长速率法,发现化合物Ⅰ~Ⅷ均表现出不同强烈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Ⅲ的抑菌活性最好,但与商品化杀菌剂嘧霉胺相去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03-01)

刘玮炜,程峰昌,殷龙,李曲祥[7](2016)在《含D-氨基葡萄糖分子的酰基硫脲衍生物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为原料,经酰化保护羟基后得1,3,4,6-四-O-乙酰基-2-脱氧-β-D-氨基葡萄糖,再与芳酰基异硫氰酸酯反应,合成了12种新型的糖基酰基硫脲衍生物。实验表明,优化反应条件为芳酰异硫氰酸酯∶上述氨基葡萄糖=1∶1.2(摩尔比),在二氯甲烷溶液中加热至40℃,反应6 h。产物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分析确证。(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6年01期)

肖彩琴,傅颖[8](2015)在《新型含酰基硫脲查尔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植物生长调节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将酰基硫脲片段与查尔酮进行拼合,设计并合成了15个新型的含酰基硫脲查尔酮衍生物(6a~6m,8a和8k),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元素表征。用培养皿法考察了6和8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结果表明:6和8均对双子叶油菜籽的生长具有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5年09期)

杜小利[9](2015)在《苯甲酰基类硫脲衍生物的合成、结构、热分析、生物活性研究及量化理论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活性拼接技术,对目标化合物引入了氯原子,嘧啶环以及硫脲基团等生物活性基团,合成一系列氯甲基苯甲酰类硫脲衍生物(Ⅰ~Ⅷ)。粉末:Ⅰ N-(4-氯甲基苯甲酰基)-N'-氨基嘧啶硫脲Ⅱ N-(4-氯甲基苯甲酰基)-N'-(4,6二甲氧基-嘧啶-2-基)硫脲Ⅲ N-(4-氯甲基苯甲酰基)-N'-(4,6二甲基-嘧啶-2-基)硫脲Ⅳ N-(4-氯甲基苯甲酰基)-N'-(2,4-二氯苯基)硫脲Ⅴ 4,4'-双(3-N-对氯甲基苯甲酰基硫脲)-二苯甲烷Ⅵ 4,4’-双(3-N-对氯甲基苯甲酰基硫脲)-二苯醚Ⅶ N-(4-氯甲基苯甲酰基)-N'-(2,4-二硝基苯胺基)硫脲Ⅷ[邻甲基苯并[(1-硫杂-3-氮杂)噻唑]]骈合[[3-(邻甲基苯基)-(2-氧杂-4-氮杂)恶唑]并(1-硫杂—5-氮杂)噻唑]单晶:Ⅰ N-(4-氯甲基苯甲酰基)-N'-氨基嘧啶硫脲ⅡN-(4-氯甲基苯甲酰基)-N'-(4,,6二甲氧基-嘧啶-2-基)硫脲Ⅷ [邻甲基苯并[(1-硫杂-3-氮杂)噻唑]]骈合[[3-(邻甲基苯基)-(2-氧杂-4-氮杂)恶唑]并(1-硫杂—5-氮杂)噻唑]配合物:N-(邻氯苯甲酰基)-N'-(2,3-二甲基苯基)硫脲与CuCl2·2H2O金属配合物Cu(C16H16N2OS)2Cl用元素分析仪与红外仪表征Ⅰ~Ⅶ七种化合物;用NMR波谱仪测试4种化合物Ⅳ~Ⅶ核磁共振氢谱;用X-单晶衍射法测试Ⅰ、Ⅱ、Ⅷ及配合物的结构;同时,为了研究化合物热性能,本文用Micro-DSC微量量热仪测定七种化合物Ⅰ~Ⅶ的标准摩尔热容(温度范围283K-353K),采用IKA C5000氧弹热量计测量Ⅰ~Ⅷ八种化合物的燃烧热,并计算出其标准摩尔生成焓;以及用DSC200F3测量仪探讨化合物的热分解行为。运用高斯03W程序,优化化合物(Ⅰ-Ⅳ)的结构,并分析对比键长、键角、红外光谱频率的理论值与实验值。同时,为了了解化合物的电荷分布,本文探讨了化合物的自然原子电荷以及HOMO、LUMO、NBO轨道。选用绿豆芽作为测试对象,离体平皿实验法,探究硫脲化合物对双子叶植物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药剂中硫脲药物的浓度是影响药效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5-06-30)

曾振芳,韦友欢,黄秋婵[10](2015)在《新型含氮杂环的酰基硫脲衍生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取代苯甲酸为原料,经酰氯化和酰化反应制得取代苯甲酰基异硫氰酸酯(3);3与2-氨基-4-对硝基苯基噻唑经加成反应合成了5个含氮杂环的苯甲酰基硫脲衍生物,其中3个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5年01期)

酰基硫脲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N-(芳酰基)-N'-(取代苯胺基)硫脲衍生物由于其具有多重绑定位点和广泛的药学活性而引起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而酰基硫脲化合物中的氢键决定了它们在配位反应、环化反应、阴离子识别和药物设计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合成了10种N-(芳酰基)-N'-(取代)硫脲衍生物,其中9种未见报道,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EA)、核磁共振谱(NMR)和Ⅹ-射线单晶分析等表征手段确认了其分子结构。粉末:Ⅰ N-(苯甲酰基)-N'-(4-叁氟甲基苯胺基)硫脲Ⅷ N-(3-甲基苯甲酰基)-N'-(4-叁氟甲基苯胺基)硫脲单晶:Ⅱ N-(4-甲氧基苯甲酰基)-N'-(4-叁氟甲基苯基)硫脲Ⅲ N-(4-甲基苯甲酰基)-N'-(4-叁氟甲基苯基)硫脲Ⅳ N-(4-氯甲基苯甲酰基)-N'-(4-叁氟甲基苯基)硫脲Ⅴ N-(4-氟苯甲酰基)-N'-(4-叁氟甲基苯基)硫脲Ⅵ N-(4-氯苯甲酰基)-N'-(4-叁氟甲基苯基)硫脲Ⅶ N-(4-硝基苯甲酰基)-N'-(4-叁氟甲基苯基)硫脲Ⅸ N-(3-氟苯甲酰基)-N'-(4-叁氟甲基苯基)硫脲Ⅹ N-(2-甲基苯甲酰基)-N'-(4-叁氟甲基苯基)硫脲本文以化合物Ⅸ为例,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优化了化合物的分子几何构型,并分析对比了键长、键角、红外光谱的实验值与计算值。此外,利用分子前沿轨道分析对比了紫外光谱的实验值与理论值。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分子氢键,本文还利用分子静电势分析了分子内氢键,利用Hirshfeld surface和2D指纹图分析了分子间氢键,为进一步研究酰基硫脲衍生物与热激蛋白HSP90的相互作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考察了不同取代基对生物活性的影响,选取化合物Ⅰ-Ⅶ,研究了它们的抗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发现化合物Ⅳ、Ⅴ和Ⅵ对四种目标菌种有良好抗菌活性,化合物Ⅴ和Ⅵ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还考察了位阻对于抗菌活性的影响。此外,本文也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酰基硫脲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酰基硫脲衍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张玉.氟氯取代苯胺类酰基硫脲衍生物的结构、性质及相互作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9

[2].乔磊.叁氟甲基苯胺类酰基硫脲衍生物的合成、表征、量化计算及生物活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8

[3].杨柳.壳聚糖酰基缩氨基硫脲类衍生物的抑菌活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

[4].李英俊,王思远,靳焜,高立信,盛丽.新型酰基硫脲衍生物的合成及细胞分裂周期25B磷酸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2018

[5].王思远.新型含咔唑环酰基硫脲/1,2,4-叁嗪衍生物的合成及Cdc25B/PTP1B抑制活性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8

[6].胡伟.芳杂环酰基双取代硫脲类衍生物的制备、结构表征与生物活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7

[7].刘玮炜,程峰昌,殷龙,李曲祥.含D-氨基葡萄糖分子的酰基硫脲衍生物合成[J].化学通报.2016

[8].肖彩琴,傅颖.新型含酰基硫脲查尔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植物生长调节活性[J].合成化学.2015

[9].杜小利.苯甲酰基类硫脲衍生物的合成、结构、热分析、生物活性研究及量化理论计算[D].西北大学.2015

[10].曾振芳,韦友欢,黄秋婵.新型含氮杂环的酰基硫脲衍生物的合成[J].合成化学.2015

标签:;  ;  ;  ;  

酰基硫脲衍生物论文-张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