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公共行政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治理权,领导权,政治体制改革,公共行政制度
公共行政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唐亚林[1](2019)在《公共行政的原理、制度与方法——评竺乾威新着《公共行政的改革、创新与现代化》》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后,当代中国的公共行政学研究同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一起,经历了从当初的补课重建到如今的整体复兴这一波澜壮阔的学科"蝶变"过程。如果对这一过程做一个简要的阶段划分的话,可以划分为全盘性移植、批判性反思、实践性建构与整体性建设四个先后承继并不断扬弃创新的阶段。~[1]作为完整地经历并见证、全程地研究并推动改革开放后当代中国公共行政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建构、学(本文来源于《中国行政管理》期刊2019年01期)
杨峻[2](2017)在《公共行政范式下行政法的制度革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公共行政的社会化浪潮中,现代国家有限且封闭的公共管理与服务系统已经无法容纳变动不居的转型社会所带来的混沌无序。随着公共行政社会化的持续推进,行政法既要顺应公共行政的现实发展需要,合理调整国家行政与社会行政之间的关系,又要有效抑制公共行政产生的负面效应,促使公共行政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面对异军突起的公共行政,传统行政法的理论框架已无法有效处理现实问题,基于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行政法亟待制度上的结构性变革。(本文来源于《武汉商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郑永丰[3](2017)在《公共行政法治化的逻辑理路及制度模式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行政法治化的一个基本的、内在的逻辑是要求一切的公共行政活动及其行为必须严格地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实施和运作,最终实现公共行政合法化。不过,法治体系与公共行政体系的折冲和碰撞以及公共行政职能的不断嬗变、演化发展及持续扩张,使得这一逻辑理路面临着越来越为严峻的现实挑战。由此,进一步加快落实公共行政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从而使专家理性式的合法化与公众参与式的合法化真正同公共行政法治化的政法一致式合法化之间实现同步、统一和对接,最终形成一种多元化的公共行政法治体系的制度模式并使其长效化,就成为一项迫切而艰巨的战略性任务。(本文来源于《行政与法》期刊2017年03期)
林雪霏[4](2016)在《公共行政过程中的理性官僚制——组织、机制与制度叁种镜像下的剖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的公共行政过程中,理性官僚制并非是庞大、低效而难以摆脱的"铁笼",而是同时扮演着公共行政的组织形式、公共产品的生产机制以及现代民主体制的基本性制度叁重关键性的角色。在这叁种镜像下的官僚制具有各自不同的概念内涵、基本形态以及理论张力与演进。厘清官僚制的不同理论内涵有助于我们摆脱整体主义的主观判断,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主题定位、理论工具选择与理性评断。(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研究》期刊2016年12期)
赵早早[5](2016)在《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发展新趋势:制度主义与理论创新——《美国公共行政评论》年度最佳论文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世纪初期,发轫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绩效管理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改革实践。随着改革的推进,一个全球性问题开始受到研究者重视:为何缘起于西方的理论与改革经验照搬到发展中国家,其结果并不会按理论预设发展?无独有偶,《美国公共行政评论》(The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ARPA),这(本文来源于《国际税收》期刊2016年12期)
邵晓毅[6](2015)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创造宜居乐业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11月18日召开的市政府十五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指出,创造宜居乐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重点。12月10日,市政府第二十九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抚顺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实施方案》,本(本文来源于《抚顺日报》期刊2015-12-17)
向玉琼[7](2015)在《从制度主义转向行动主义的社会治理——读张康之教授《公共行政的行动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的社会治理突出了制度主义的逻辑,社会治理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制度的框架下开展的。制度主义逻辑中的社会治理依附于中心—边缘的社会结构,政府位于社会治理的中心,通过制度对社会进行普遍性的统一的治理,结果却在对技术理性的追求中把社会治理导向了精英治理的格局。自20世纪80年代起,人类社会进入了高度复杂性与高度不确定性的历史阶段,政府垄断社会治理的局面受到了挑战,依靠制度的社会治理出现了失灵,因而需要谋求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建构。就现实的社会治理过程来看,由于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行动与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被重置。民主的内涵从制度转向行动,专注于行动会把社会治理引向合作治理的方向。张康之教授的《公共行政的行动主义》为我们展示了社会治理从制度主义到行动主义的转向,并创造性地描述了走向合作治理的图景。(本文来源于《北京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贺译葶,谭新民[8](2015)在《公共行政变迁中的行政诉讼制度:追问、回应与期许》一文中研究指出变迁中的公共行政从顺应市场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深化了对公平性、参与性、回应性及效能性的认识,并将此付诸于公共行政实践当中。由此,非权力行政、非制式行政、协作行政等公共行政新形态大量涌现,并对我国原有的行政诉讼制度展开多重追问。而伴随公共行政变迁而来的新型行政争议需要与之匹配的行政诉讼制度来化解,因此,我国的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运行模式、程序规则等诸多方面都需适应公共行政的发展,使得公平、正义、民主、责任、回应性和效能性等现代行政理念在行政诉讼制度中得以彰显。(本文来源于《湖南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3期)
何独明,徐佑敏[9](2015)在《公共行政职业伦理的本质诠释及制度构建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行政职业伦理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伦理的根本性质,它以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存在、以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发挥作用、以特殊的责任伦理产生效应。发展和完善公共行政职业伦理,就要健全公平的行政职业伦理规范体系,加强公共行政人员的职业伦理教育,建立完善的行政职业伦理监督与制约机制,加快公共行政职业伦理法治化建设。(本文来源于《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魏厚玲[10](2014)在《公共行政变迁中行政公诉制度的必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现行立法中,对行政机关违法行为或者行政不作为而侵犯公共利益的情形缺乏有效的救济途径。从公共行政变迁、行政权力扩张、行政主体多元化,以及行政诉讼法功能的转变和现行行政诉讼法的制度缺失等方面分析我国出现行政公权力侵犯或不作为现象的原因,进而提出需要构建一种能够对行政公法制度变迁的社会基础和动力机制作出客观、中肯的解释和说明的行政公诉理论。(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公共行政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公共行政的社会化浪潮中,现代国家有限且封闭的公共管理与服务系统已经无法容纳变动不居的转型社会所带来的混沌无序。随着公共行政社会化的持续推进,行政法既要顺应公共行政的现实发展需要,合理调整国家行政与社会行政之间的关系,又要有效抑制公共行政产生的负面效应,促使公共行政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面对异军突起的公共行政,传统行政法的理论框架已无法有效处理现实问题,基于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行政法亟待制度上的结构性变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共行政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唐亚林.公共行政的原理、制度与方法——评竺乾威新着《公共行政的改革、创新与现代化》[J].中国行政管理.2019
[2].杨峻.公共行政范式下行政法的制度革新[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7
[3].郑永丰.公共行政法治化的逻辑理路及制度模式探索[J].行政与法.2017
[4].林雪霏.公共行政过程中的理性官僚制——组织、机制与制度叁种镜像下的剖析[J].教学与研究.2016
[5].赵早早.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发展新趋势:制度主义与理论创新——《美国公共行政评论》年度最佳论文述评[J].国际税收.2016
[6].邵晓毅.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创造宜居乐业经济社会发展环境[N].抚顺日报.2015
[7].向玉琼.从制度主义转向行动主义的社会治理——读张康之教授《公共行政的行动主义》[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5
[8].贺译葶,谭新民.公共行政变迁中的行政诉讼制度:追问、回应与期许[J].湖南社会科学.2015
[9].何独明,徐佑敏.公共行政职业伦理的本质诠释及制度构建探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10].魏厚玲.公共行政变迁中行政公诉制度的必要性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