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带鳍线过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W波段,波导—微带过渡,对脊鳍线
微带鳍线过渡论文文献综述
荀民,赵宇博[1](2018)在《W波段对脊鳍线波导微带过渡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导到微带过渡经常被应用于微波毫米波电路当中,分析常见几种波导到微带电路的优缺点,仿真并制作了一款80GHz-100GHz的对脊鳍线波导到微带过渡,实现了80GHz-100GHz范围内,S21小于0. 4dB,驻波小于1. 5dB超宽带对脊鳍线波导到微带过渡,对比并分析了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不同,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火控雷达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杨梦妮,徐海艳,王建朋,吴文[2](2018)在《基于微带-槽线过渡结构的高选择性巴伦滤波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微带线-槽线过渡结构的高选择性新型巴伦带通滤波器(BPF)。首先我们利用E型双模谐振器来实现滤波器的带通响应。在此基础上,通过构造源负载耦合以及在槽线上方垂直加载两个终端开路的半波长(λ/2)谐振器引入四个带外传输零点来保证巴伦滤波器的高选择性。最后利用槽线本身固有的场分布特性在2,3两个输出端口获得等幅反相的平衡信号。为验证本次设计理念,我们设计并加工了一个中心频率为2.7GHz的巴伦滤波器,实测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在通带内两个输出端口的幅度差在0.2dB以内,相位差为180±1°。仿真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期刊2018-05-06)
孙发坤,姬五胜,姬晓春,李雅静,冯立营[3](2017)在《一种改进型背靠背微带线-槽线过渡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结构回波损耗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背靠背微带线-槽线过渡结构。采用交叉指型槽线代替传统结构的直线槽线,并用圆环形短路终端代替扇形短路终端。当微带线开路终端扇形角度、槽线圆环短路终端宽度变化时,槽线选取直线型或者交叉指型时,利用HFSS软件分析了这些因素对过渡结构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过渡结构的驻波比和S参数比传统结构更优;当工作频段为4.5~9.21 GHz时,S11小于-20 dB,S_(12)小于3 dB,驻波比小于1.27。(本文来源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刘元甫,朱继宏,崔俊,王田[4](2017)在《基于微带-鳍线-波导过渡的16路功率合成网络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工作在Ku频段基于微带-鳍线-波导过渡的16路功率合成网络。首先利用电磁仿真软件HFSS进行了仿真分析,提出了改善各路信号幅度和相位一致性,以及消除模型中谐振效应的方法,然后制作了实物并进行了测试。在13.75~14.75GHz频段内,测试的S11小于-20d B,S21优于-0.6d B,整个工作频带内没有出现谐振现象。设计的功率合成网络具有损耗小、幅度和相位一致性好、端口匹配良好、电路结构紧凑和尺寸小的优点。(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中册)》期刊2017-05-08)
赵宇博,刘洪升[5](2017)在《W波段对脊鳍线过渡的波导-微带转换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W波段对脊鳍线过渡的波导-微带转换技术,对W波段对脊鳍线过渡进行了分析和仿真,设计制作了Spline曲线形式的波导-对脊鳍线-微带转换,在90GHz-100GHz,单个过渡结构插入损耗小于0.12d B,回波损耗大于20d B,实现了很好的宽带过渡性能。该波导到微带过渡方案具有插入损耗低、回波损耗高、频带宽度大、装配容易、一致性高、加工方便、易于集成等优点。(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期刊2017-05-08)
孙静,梁法国,韩利华,孙晓颖,郑延秋[6](2015)在《W波段对脊鳍线过渡的波导微带转换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W波段对脊鳍线过渡的波导—微带转换技术,对余弦平方渐变和Spline曲线渐变两种形式的对脊鳍线过渡进行了分析和仿真,并设计制作了Spline曲线形式的波导-对脊鳍线-微带转换,结构为背靠背。在整个W波段,单个过渡结构插入损耗小于1.3d B,回波损耗小于-13d B,在(90~99)GHz内,单个过渡结构插入损耗小于1.0d B,回波损耗小于-20d B,实现了很好的宽带过渡性能。(本文来源于《宇航计测技术》期刊2015年03期)
杨力,祝雷,蔡伟华,谭锦荣[7](2015)在《基于高通滤波器模型设计的宽带垂直微带线-微带线过渡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混合的串联/并联枝节构成的高通滤波结构设计宽带垂直微带线-微带线过渡器。所设计的过渡器首先是利用理想传输线模型来综合设计并实现切比雪夫等波纹频率响应。然后,通过对设计在双层介质基板上的宽带过渡器进行仿真,对之前综合方法所预计的滤波相应进行验证。最后,通过对所设计的过渡器实物模型进行实验检测,可以得到测量结果与综合设计以及仿真结果十分吻合。(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期刊2015-05-30)
任田昊,张勇[8](2014)在《W波段矩形波导到微带线过渡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并仿真了一种W波段矩形波导-微带线的过渡结构。过渡采用探针耦合的形式,这种结构具有结构紧凑,加工容易和插入损耗低等优点。最终的仿真结果表明:在W波段(75-110GHz)的频带内回波损耗优于20d B,插入损耗小于0.3d B。这种结构可广泛应用于毫米波微带线平面电路中。(本文来源于《2014年全国电磁兼容与防护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上)》期刊2014-07-21)
任田昊,张勇[9](2014)在《W波段矩形波导到微带线过渡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并仿真了一种W波段矩形波导-微带线的过渡结构。过渡采用探针耦合的形式,这种结构具有结构紧凑,加工容易和插入损耗低等优点。最终的仿真结果表明:在W波段(75-110GHz)的频带内回波损耗优于20d B,插入损耗小于0.3d B。这种结构可广泛应用于毫米波微带线平面电路中。(本文来源于《2014年全国军事微波技术暨太赫兹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期刊2014-07-21)
任田昊,张勇[10](2014)在《W波段矩形波导到微带线过渡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并仿真了一种W波段矩形波导-微带线的过渡结构。过渡采用探针耦合的形式,这种结构具有结构紧凑,加工容易和插入损耗低等优点。最终的仿真结果表明:在W波段(75-110GHz)的频带内回波损耗优于20d B,插入损耗小于0.3d B。这种结构可广泛应用于毫米波微带线平面电路中。(本文来源于《微波学报》期刊2014年S1期)
微带鳍线过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微带线-槽线过渡结构的高选择性新型巴伦带通滤波器(BPF)。首先我们利用E型双模谐振器来实现滤波器的带通响应。在此基础上,通过构造源负载耦合以及在槽线上方垂直加载两个终端开路的半波长(λ/2)谐振器引入四个带外传输零点来保证巴伦滤波器的高选择性。最后利用槽线本身固有的场分布特性在2,3两个输出端口获得等幅反相的平衡信号。为验证本次设计理念,我们设计并加工了一个中心频率为2.7GHz的巴伦滤波器,实测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在通带内两个输出端口的幅度差在0.2dB以内,相位差为180±1°。仿真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带鳍线过渡论文参考文献
[1].荀民,赵宇博.W波段对脊鳍线波导微带过渡设计与实现[J].火控雷达技术.2018
[2].杨梦妮,徐海艳,王建朋,吴文.基于微带-槽线过渡结构的高选择性巴伦滤波器设计[C].2018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2018
[3].孙发坤,姬五胜,姬晓春,李雅静,冯立营.一种改进型背靠背微带线-槽线过渡结构[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7
[4].刘元甫,朱继宏,崔俊,王田.基于微带-鳍线-波导过渡的16路功率合成网络的设计[C].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中册).2017
[5].赵宇博,刘洪升.W波段对脊鳍线过渡的波导-微带转换设计[C].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2017
[6].孙静,梁法国,韩利华,孙晓颖,郑延秋.W波段对脊鳍线过渡的波导微带转换设计[J].宇航计测技术.2015
[7].杨力,祝雷,蔡伟华,谭锦荣.基于高通滤波器模型设计的宽带垂直微带线-微带线过渡器(英文)[C].2015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2015
[8].任田昊,张勇.W波段矩形波导到微带线过渡结构设计[C].2014年全国电磁兼容与防护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上).2014
[9].任田昊,张勇.W波段矩形波导到微带线过渡结构设计[C].2014年全国军事微波技术暨太赫兹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2014
[10].任田昊,张勇.W波段矩形波导到微带线过渡结构设计[J].微波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