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人言语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韩国语,建议言语行为,中国人韩国语高级学习者,礼貌策略
中国人言语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吴丽娟[1](2018)在《中国人韩国语高级学习者建议言语行为的礼貌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一门语言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利用它进行得体的交际。在韩国语教育中(韩国语作为外国语或第二语言的),强调高级学习者的语用能力(pragmatic c ompetence)的培养具有较重要的意义。建议言语行为(Speech Act of Sugges tions)作为一种让听话者采取行动的敏感话语,很容易给听者造成面子威胁(F ace Threatening Acts)。据相关调查显示,即使是高级学习者,在建议类话语的输出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鉴于此,有必要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教学方案进行探索。本文在考察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建议言语行为的定位及概念,并根据本文研究需要,对建议言语行为的概念进行了设定。同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中国人韩国语学习者日常生活中的建议言语行为事件进行了总结,并根据Bro wn&Levison的体面威胁理论设计了9个场景。在此基础上,以40名中国人韩国语高级学习者和20名韩国人为调查对象,获取了两个群体在9个场景中的对话录音语料,考察了两个人群体用韩国语实施建议言语行为时所采用的礼貌策略情况。通过录音资料的转写与分析发现,两个群体在实施建议言语行为时,相较于消极礼貌策略和暗示礼貌策略,积极礼貌策略和明示礼貌策略的使用频率更高。在礼貌策略的下位策略使用方面,中国人韩国语高级学习者使用明示策略((?)(?))、表示尊敬策略((?))、提供线索策略((?)(?))的频率最高,而韩国人则在建议和约定策略((?))、表示尊敬策略((?))、提供线索策略((?))等方面的使用频率更高。本文还发现,韩国人在实施建议言语行为时会组合使用多个礼貌策略,而中国人韩国语高级学习者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可能会对听话者造成面子威胁。且韩国人与中国人韩国语高级学习者会使用相同的礼貌策略,但其具体的表达方式不同。同时,中国人韩国语学习者在实施礼貌策略的话语中使用“(?)(?)”的频率很高。此外,本文还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面子威胁理论中社会地位、社会距离、给对方造成的负担感等叁个社会因素对建议言语行为影响的程度,发现:社会距离(亲密度)对两个群体的影响最大,且通过独立T样本检验发现社会距离(亲密度)对两个群体的影响程度基本不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01)
李连伟,邢欣[2](2016)在《西方英语文化对中国人言语行为的影响——以汉语跨文化语用变体为例兼谈汉语国际推广》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英语和汉语间语言接触的背景下,受英语语用文化的影响,汉民族的认知观念和价值观发生了部分调整,汉语中融入了英语中的某些交际文化和语用规则,形成了汉语跨文化语用变体。根据和固有表达式的区别关系,汉语跨文化语用变体可分为添加型、调整型和频变型叁类。定型的跨文化语用变体不仅适用于跨文化交际,成为避免跨文化语用失误的重要方式,同样也运用于汉民族内部,丰富了汉语本身的语用选择,并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16年08期)
孙杨[3](2014)在《日语的“取消请求”言语行为研究——基于对日语母语者和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一项实证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日语的"取消请求"言语行为和"请求"言语行为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被频繁使用。本文聚焦于"取消请求"言语行为,采用以日语母语者和中国人日语学习者为对象的、基于情景设定的笔语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两者进行"取消请求"言语行为时所遵循的价值取向和策略之异同。发现母语者和学习者在进行"取消请求"言语行为时,都努力维护听者的面子,谨慎地采取各种策略,但由于两者的文化输入不同,导致两者在同一语境下对交际者双方相对的社会地位、社会距离的认知与测量也出现差异,而这一系列差异在都在言语行为的构造上得到体现。(本文来源于《日语教育与日本学》期刊2014年01期)
况新华,伍林芳[4](2012)在《中国人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特征——以商务英语电子邮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拒绝语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言语行为。中国人在商务背景下通过电子邮件运用英语进行拒绝的言语行为,在其表达方式和策略使用等方面有一定的倾向性,因而具有一定的语用特征。本文以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为理论依据,通过抽样分析,总结出中国人在商务电子邮件中英语拒绝言语行为所呈现的程式化、间接委婉、人际关系取向及语言正式等特征。(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2年19期)
崔秀真[5](2010)在《韩国母语话者与中国人高级韩语学习者拒绝言语行为的比较——以保护面子的语言手段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绪论本研究主要在面子和礼貌原则的层面上对比分析了中国人中的高级韩语学习者和韩语母语者在拒绝言语行为上的差异。本研究目的在于,考察中国的韩语学习者在作为中介语的韩语表述中,表达拒绝时的特征,从而培养学习者更高的语用水平、社会文化方面的能力,最终完善韩语教育中的不足之处。拒绝在本质上是一种伤害对方面子的行为。拒绝言语行为在不得不伤害对方面子的同时,为了维持与对方的关系,又必须(本文来源于《韩国研究(第九辑)》期刊2010-12-01)
唐礼勇[6](2006)在《中国人言语行为的社会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本文中,“言语行为”是广义的,在特定的语境中,所有的说话、行文都可视为言语行为。套用“行为”一词、从言语行为人手,是为了更好地与社会学联结,因为从某一角度说,社会学就是研究社会行为的学科,当然包括言语行为。“社会学分析”包含两层含义:①在对中国人言语行为的分析中结合进社会学知识;②从社会学视角考察中国人言语行为的某些共性。可以说,文章从社会学、语言学两个向度看中国人的言语行为,把言语视作人类的一种行为来研究,研究的本体依然是语言。 语言学包括语言资源的语言学和语言使用的语言学,而后者分为与自然科学结合的语言学和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结合的语言学,本文是对后者的尝试。文章先从语言学的研究进路、社会语言学的发展状况等引出研究内容,然后对“言语行为”进行略述,从理论层次透视语言学和社会学的相关性,接着深入到中国人言语行为这一事实,一是从中国人相关言语行为看社会文化状况,二是引进社会学概念看中国人言语行为有何特点、遵何原则。除格赖斯(Grice,H.P.)提出的“合作原则”、利奇(Leech,G.N.)等提出的“礼貌原则”外,我们结合汉语实际,提出了中国人言语行为中的“脸面原则”——中国人爱脸面,在言语行为中很有体现;“权力原则”——包括利用语言控制人、进攻人等;“印象管理原则”——为给人留下好印象,注意控制自己的言语行为;“性别原则”——包括在语音、词汇、话语风格上的差异;“伦理原则”——中国是伦理之国,在言语行为中十分讲究伦理要求;“社会建构原则”——儒家话语对建构古代中国社会、毛泽东和邓小平等领导人的言语行为对建构现当代中国社会起了重大作用。文章对笔者感触较深的中国人言语行为爱脸面、重权力、讲印象、分性别、守伦理、能建构等特点作了阐述。几大原则相互联系,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人言语行为就是这六大特点的统一体。它们之间关系的微妙之处在于有一定的承接性:一般说来,有脸面者权力或权威也大,在有权者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有时是为了印象管理的需要,而为获得印象管理的成功,有必要注意两性言语差异,无论男女都要遵循言语行为的伦理要求,这些还是语言工具论,为超越之,我们提出了“语言建构论”,中国重要人物的言语行为一定程度上建构了中国社会。几大原则似有一条线串在一起,构成对中国人言语行为的多重透视,可以说是中国人言语行为面面观。斯帕伯(Sperber,D.)等提出“关联原则”,只是语言内部的关联;本文可看作另一种关联,语言外部的关联,即与社会及社会中的人的关联性。可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题:中国人言语行为的社会性。 文章从笔者知识结构出发,试图探寻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新方式、开拓语言社会学分析的新领域,建立一套另类的社会语言学或语言社会学理论体系。 既然是体系,就不能局限在一个方面,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大体内容可用八个字概括:“两种知识、八次尝试”。前者指语言学知识和社会学知识;后者指简明言语行为理论和一般社会学结合,中国人几种言语行为与中国社会文化特色结合,中国人言语行为与脸面社会学、权力社会学、印象管理社会学、性别社会学、道德社会学、建构社会学等结合的八次尝试。目的是深入了解中国人言语行为,向语言学本土化迈进。这正如面对一个碉堡(中国人言语行为),我们使用了炮弹、炸弹、手榴弹、飞机、坦克(指多种社会学知识和一些语言学知识)从上下左右、东南西北向此碉堡进攻,以攻下“中国人言语行为”这座近在眼前却不甚明了的碉堡,一种武器攻不破,就试图使用多种武器。当然我们是从外部攻(主要从语言外因素研究语言),而非内部攻(主要不是从语言结构分析语言),属“外部语言学”而非“内部语言学”。(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6-07-01)
仁甫,刘方,子亮,勇毅[7](1995)在《言语行为与文化模式──中国人的交际方式叁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言语行为与文化模式──中国人的交际方式叁例仁甫,刘方,子亮,勇毅(执笔)语言是反映文化的,而文化是有民族差异的,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文化(行为)模式会在言语活动、言语行为中表现出来,通过对言语活动、言语行为作跨文化的比较,我们不仅可以发现两种语言...(本文来源于《汉语学习》期刊1995年01期)
中国人言语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英语和汉语间语言接触的背景下,受英语语用文化的影响,汉民族的认知观念和价值观发生了部分调整,汉语中融入了英语中的某些交际文化和语用规则,形成了汉语跨文化语用变体。根据和固有表达式的区别关系,汉语跨文化语用变体可分为添加型、调整型和频变型叁类。定型的跨文化语用变体不仅适用于跨文化交际,成为避免跨文化语用失误的重要方式,同样也运用于汉民族内部,丰富了汉语本身的语用选择,并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人言语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吴丽娟.中国人韩国语高级学习者建议言语行为的礼貌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2].李连伟,邢欣.西方英语文化对中国人言语行为的影响——以汉语跨文化语用变体为例兼谈汉语国际推广[J].社会科学家.2016
[3].孙杨.日语的“取消请求”言语行为研究——基于对日语母语者和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一项实证调查[J].日语教育与日本学.2014
[4].况新华,伍林芳.中国人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特征——以商务英语电子邮件为例[J].海外英语.2012
[5].崔秀真.韩国母语话者与中国人高级韩语学习者拒绝言语行为的比较——以保护面子的语言手段为中心[C].韩国研究(第九辑).2010
[6].唐礼勇.中国人言语行为的社会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6
[7].仁甫,刘方,子亮,勇毅.言语行为与文化模式──中国人的交际方式叁例[J].汉语学习.1995
标签:韩国语; 建议言语行为; 中国人韩国语高级学习者; 礼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