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陶瓷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嵌体,微渗漏
陶瓷复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杨文丽,甘抗,介艳巧,周海霞[1](2019)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纳米复合物陶瓷嵌体边缘微渗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D/CAM)铸瓷嵌体和纳米复合物陶瓷嵌体边缘微渗漏的差异,为临床嵌体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0颗离体磨牙,随机分为A、B组,每组15颗。两组离体牙制备邻牙合面Ⅱ类洞,用CEREC AC系统切削和制作完成CAD/CAM嵌体,其中A组用IPS. e. max CAD瓷块,B组用Lava Ultimate优韧瓷块,所有试件均用RelyX Unicem树脂水门汀粘接。经冷热循环后,每组选取10颗,用流动树脂封闭牙齿根尖孔,亚甲基兰溶液染色后,从颊舌方向平行于牙体长轴纵向剖开,体视显微镜观测两组嵌体边缘微渗漏情况。剩余样本用扫描电镜观察粘接面形态特点。结果:两组嵌体的龈壁均出现微渗漏,铸瓷嵌体组龈壁微渗漏程度大于优韧瓷嵌体(t=1. 874,P=0. 0360<0. 05)。对于同一试件,龈壁微渗漏大于轴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扫描电镜可见,优韧瓷嵌体组呈现更好的粘接界面。结论:优韧瓷嵌体龈壁的微渗漏小于铸瓷嵌体,从微渗漏方面评价,优韧瓷是制作嵌体材料的良好选择。(本文来源于《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孙步伟,刘佰川[2](2018)在《生物活性陶瓷、骨形态发生蛋白、医用生物蛋白胶复合物诱导成骨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实验对比研究,探讨陶瓷人工骨、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纤维蛋白复合物异位诱导成骨活性。方法选纯种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A、B、C 3组,组内分为2组,第1组陶瓷人工骨、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纤维蛋白复合物;第2组陶瓷人工骨。在第4周观察移植效果。结果陶瓷人工骨、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纤维蛋白复合物植入组植入有效率(70%对60%),组织生长有效率(60%对40%),组织碱性磷酸酶活性(0.441±0.082对0.234±0.022)均显着优于陶瓷人工骨组,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陶瓷人工骨、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纤维蛋白复合物植入的方法对植入物的成骨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外科研究与新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张皓[3](2018)在《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复合物陶瓷微观结构和粘接强度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两种喷砂材料及不同喷砂粒度对新型CAD/CAM复合物材料表面微观形貌及粗糙度的影响,比较不同条件的喷砂处理后陶瓷与人牙本质间的粘接强度,进而为临床的选择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两种复合物陶瓷(Vita Enamic[VE],Lava Ultimate[LU]),分别切割为长6 mm、宽6 mm、高5 mm的瓷块各40块,长16mm宽4mm,高1.5mm的瓷块32块,每种尺寸的瓷块随机分为8组,6mm*6mm*5mm每组5块(N=8,n=5),16mm*1.5mm*4mm每组4块(N=8,n=4),分别进行如下处理:(A)对照组,试件只经过SiC砂纸处理和超声清洗;(B)5%氢氟酸凝胶酸蚀60s,冲洗;(C)25μm氧化铝喷砂;(D)50μm氧化铝喷砂;(E)110μm氧化铝喷砂;(F)25μm玻璃珠喷砂;(G)50μm玻璃珠喷砂;(H)110μm玻璃珠喷砂。氧化铝和玻璃珠喷砂条件相同均为2bar,喷头距试件10mm,持续15s。16mm*1.5mm*4mm试件每组随机抽取两个试件,分别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测量表面粗糙度(R_a),扫描电镜(SEM)观察表面微观形貌之后进行叁点弯曲强度测试。使用双固化树脂粘接剂将6mm*6mm*5mm尺寸陶瓷与牙本质平面进行粘接,光照固化置于室温下24h后放入37℃水浴中24h,用万能试验机测试粘接试件的微剪切粘接强度(μSBS),剪切力加载速度为1 mm/min。使用SPSS 22.0软件对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α=0.05。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表面处理后的复合物陶瓷表面粗糙度值(R_a)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110μm AL_2O_3处理组(H)的试件较其他处理方式的表面粗糙度显着性增高(p<0.05),其次依次为50μm AL_2O_3处理组(G)和110μm玻璃珠处理组(E)。SEM图像示喷砂后陶瓷材料表面出现明显的高低不平的裂隙与凹陷,110μm氧化铝喷砂后的陶瓷表面出现明显的裂纹;叁点弯曲强度测试结果显示110μmAL_2O_3处理组(H)的试件较其他处理方式的叁点弯曲强度显着性降低(p<0.05),其余组间无显着性差异;VE试件中,HF处理组,110μm玻璃珠,50μmAL_2O_3,110μmAL_2O_3处理组(B,E,G,H)的剪切强度较其他组显着性增高(p<0.05),四组间无显着性差异。LU试件中,110μm玻璃珠,50μmAL_2O_3,110μmAL_2O_3处理组(E,G,H)的剪切强度显着性高于其他组(p<0.05),且这叁组间无显着性差异。结论:玻璃珠和氧化铝喷砂可显着改变复合物陶瓷的表面形貌,有利于复合物陶瓷与牙体组织粘接时形成微机械嵌合与化学结合作用。大颗粒氧化铝喷砂后易造成复合物陶瓷机械性能的降低,适宜条件的玻璃珠喷砂处理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表面改性方法,可显着提高复合物陶瓷与牙体组织的近期粘接强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高清河[4](2017)在《静水压下纳米陶瓷复合物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陶瓷复合物由于具有金属和陶瓷的特点以及在力学和热力学上的诸多优点,受到了国内外广大学者的研究和关注。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静水压下纳米陶瓷复合物性质进行了理论计算和研究,侧重计算了 211相Mo2GaC、221相Mo2Ga2C、312相Mo2TiAlC2、磁性312相Cr2TiAlC2和Ti-Al-(C体系的结构演化、力学性质、电子结构以及热力学性质。研究了非磁性低温超导材料Mo2GaC的结构演化。表明晶格参数c随着静水压的增加出现了两次反向膨胀,这是在此类结构化合物中首次发现。键压缩性发现最难压缩的是Mo-Mo键,该键随静水压的变化曲线与c轴方向的轴向压缩曲线相似,而且Mo-Mo键与水平方向的夹角随着静水压的增加在增大,表明Mo-Mo键在c轴方向上的分量阻碍了 c轴的压缩。Mo2GaC中的两个Mo原子随着静水压的增加而相向移动,移动的速度与c轴压缩性相一致,Mo原子的快速移动对c轴的不可压缩性有很大的贡献。静水压下的弹性常数和声子色散谱线表明Mo2GaC晶体结构是稳定的,随静水压的增加并未出现相变。电子结构研究发现Mo-Mo键中点处的能量随着压力的增加出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规律,其能量起伏恰好解释了 Mo-Mo键的压致反向伸长现象。Mo-Mo键、Ga-Mo键和C-Mo键的键布局随静水压的变化关系与键的压缩性相一致,数值较大的Mo-Mo键布局随着静水压增加不断增大,代表了化合物中最强键,而数值较小的Ga-Mo键布局随着压强增加而减少,表明Ga和Mo之间非常容易压缩。考虑了电子自旋极化效应,研究了铁磁性Mo2Ga2C的结构演化特征。表明c轴的轴向压缩性小于a轴方向,与Mo2GaC的轴向压缩性相一致。48 GPa以后,c轴方向表现为难于压缩和a轴方向易于压缩的特性。Mo-Mo键、C-Mo键以及Mo-Mo键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所表现出的特性主要是由于Mo原子随静水压增加而快速移动导致的,而且Mo-Mo键的键长以及它与水平方向的夹角都是随着静水压的增加而增大,对c轴难于压缩的特性起到了主要作用。弹性模量和声子色散谱线表明Mo2Ga2C在48 GPa附近发生了结构相变,只有考虑电子自旋极化效应才能够获得与弹性模量软化所对应的虚频,因此对于非磁性化合物的研究需要检验自旋极化效应的影响。C-Mo键,Ga-Ga键,Ga-Mo键的布局均随着压力呈现下降变化,而Mo-Mo键的布局则呈现上升变化,在结构相变压强点附近Mo-Mo键的布局出现了相反的变化趋势,而不考虑电子自旋极化效应则未能给出以上能够反映键长变化规律的布局分布特点。Mo3AlC2化合物不能稳定存在,但掺杂后的Mo2TiAlC2化合物却能稳定存在,因此我们对Mo2TiAlC2进行了深入研究。静水压下Mo2TiAlC2的弹性常数满足稳定性标准,与声子色散谱线未发现虚频相一致。原子的分波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Ti原子对费米能级处总的态密度贡献很小,降低了费米能级处总的态密度值,极大地提高了键的强度。通过对能带和轨道分析进一步证实了 Ti原子在费米能级处起到稳定结构的作用,这一结论也在Cr2TiAlC2的体系中得到验证。基于准德拜模型理论和零温零压下的能量体积曲线,研究了 Mo2TiAlC2的德拜温度、格林爱森参数、热膨胀系数、晶格熵、弹性模量以及热容随压强和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晶体德拜温度随静水压的增加而增大,随温度增加而减小,晶体的热膨胀系数和热容对低温低压变化表现敏感。结构优化表明Cr2TiAlC2化合物的基态具有铁磁性,磁矩为5.02488μB。与其它的312相陶瓷晶体轴向压缩性不同,铁磁性的Cr2TiAlC2化合物a轴方向相对于c轴方向要容易压缩一些。当考虑了电子自旋极化效应时,铁磁性Cr2TiAlC2中Cr-Ti键比Mo2TiAlC2对应的Mo-Ti键难于压缩,而其它的化学键都比Mo2TiAlC2化合物中对应的键易于压缩。铁磁性Cr2TiAlC2化合物和非磁性Cr2TiAlC2化合物轴向压缩差异的原因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铁磁性Cr2TiAlC2中的Cr原子快速移动阻碍了 c轴的压缩,另一方面是铁磁性Cr2TiAlC2中C-Cr、C-Ti和Cr-Ti化学键的转动阻碍了 c轴的压缩。铁磁性Cr2TiAlC2与非磁性Mo2TiAlC2热力学性质计算表明,电子自旋极化效应对热膨胀系数没有影响,但改变了格林爱森参数、等温弹性模量和绝热体积弹性模量。分波态密度表明自旋向上的电子态密度随静水压的增加向着高能态方向移动,而自旋向下电子的态密度向着低能态方向移动。当压强大于50 GPa,在费米能级上的能量平均值随压强的增加而增大,而且铁磁性Cr2TiAlC2化合物和非磁性Cr2TiAlC2化合物的弹性常数差异消失,表明铁磁性Cr2TiAlC2化合物产生了磁矩塌陷现象。Ti5Al2C3可以看成是Ti2AlC和Ti3AlC2的内生长相,其性质应该综合了 Ti2AlC和Ti3AlC2的属性。静水压下结构、键长和轴向压缩特性表明,内生长相Ti5A12C3化合物从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由312相Ti3AlC2和211相TiAlC交替密堆而成。静水压下523相Ti5Al2C3化合物轴向压缩性、体积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和杨氏模量均介于211相Ti2AlC化合物和312相Ti3AlC2化合物之间,进一步证实了 Ti-Al-C体系中结构的对应关系。通过对键长压缩性、DOS分布、Mulliken电荷、键布局数值以及电荷密度差异的分析,确定了 Ti-Al-C体系中对应结构单元的原子及键长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7-06-30)
刘大亮[5](2016)在《陶瓷型脂质体基纳米复合物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由于其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成本低以及检测方便等优势,在传感器领域处于重要地位,在环保、生物医药、工农业生产等众多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纳米复合材料的迅速发展以及在生物传感器中的不断应用,不仅提升了生物传感器的各种性能,而且扩展了生物传感器的应用范围。由于大多数酶的氧化还原中心被酶蛋白包裹,导致酶与电极表面的直接电子传输变得非常困难,因此,开发新型电极材料以提高酶与电极表面的直接电子传输变得尤为重要。陶瓷型脂质体(Cerasome)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双分子膜和Si-O-Si表层结构的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已经被证明可以用作电极材料固载酶并能够实现酶在电极表面的直接电子传输。然而,由于其表面的Si-O-Si结构,使得其导电性能一般,限制了其性能的发挥。本论文通过静电自组装方法,首次将Cerasome与其它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纳米材料复合,制备了具有良好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的新型纳米复合物,并将其应用于电化学传感,探讨了其在酶的固载、直接电化学性质及电催化等方面的性能,为构建第叁代新型生物传感器提供了思路。论文具体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合成并构建了Cerasome(一).Cerasome(+12).Cerasome(+16)和脂质体Liposome(+16),利用静电吸附法将辣根过氧化酶(HRP)和葡萄糖氧化酶(GOD)固载在Cerasome(一)和Cerasome(+16)表面,构筑了HRP/Cerasome(-)/GC和GOD/Cerasome(+16)/GC修饰电极,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考察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HRP/Cerasome(-)/GC修饰电极可以有效实现HRP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传输,但是电流较弱;而GOD/Cerasome(+16)/GC修饰电极无直接电子传输。2、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首次将带正电荷的聚合离子液体修饰的金纳米粒子(Au@PIL)与带负电荷的Cerasome(-)复合,制备了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导电性的新型Au@PIL-Cerasome(-)纳米复合物。利用该复合物制备了Au@PIL-Cerasome(-)/GC修饰电极,并将呈负电性的HRP固载在其表面,构筑了新型HRP/Au@PIL-Cerasome(-)/GC修饰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结果表明, 与HRP/Au@PIL/GC电极相比,HRP/Au@PIL-Cerasome(-)/GC修饰电极可以实现酶和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传输且对H202具有更好的电催化性能,同时也对NO2和O2显示出电催化活性。另外,利用带正电荷的琉基乙胺修饰的碲化镉量子点(QDs)和带负电荷的Cerasome(-)制备了QDs-Cerasome(-)复合物,并固载血红蛋白Hb构筑了修饰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其对H202的催化行为。结果表明,该复合物修饰的电极同样比单组份修饰电极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性能。3、利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分别将Cerasome(+16)和Liposome(+16)与羧基碳纳米管(CNT)复合,制备了Cerasome(+16)-CNT和Liposome(+16)-CNT复合物,并制备了Cerasome(+16)/CNT/GC和Liposome(+16)/CNT/GC修饰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其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Cerasome(+16)/CNT/GC和Liposome(+16)/CNT/GC修饰电极比Cerasome(+16)/GC和Liposome(+16)/GC修饰电极表现出更好的电子传输性和可逆性。利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方法,将GOD固载在Cerasome(+16)/CNT/GC和Liposome(+16)/CNT/GC修饰电极表面,构筑了GOD/Cerasome(+16)/CNT/GC和GOD/Liposome(+16)/CNT/GC修饰电极,研究了其电化学行为和对葡萄糖的催化性质。结果显示,GOD在电极表面保持了其固有的生物活性并能实现与电极表面的直接电子传输,与GOD/Liposome(+16)/CNT/GC和GOD/CNT/GC修饰电极相比,GOD/Cerasome(+16)/CNT/GC修饰电极对葡萄糖的催化灵敏度更高,检测范围更宽。构筑了GOD/Cerasome(+12)/CNT/GC修饰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考察其对葡萄糖的催化性能,进而研究Cerasome双分子膜厚度对电极性能的影响,发现膜厚度对电极性能无影响。(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6-06-01)
孔令乾,毕秦岭,朱圣宇,刘维民[6](2013)在《氧化锆陶瓷复合物摩擦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航空航天,军工及其它高技术领域的发展对高温耐磨材料和高温自润滑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当高技术装备的某些关键高温运转部件面临很苛刻的工况:高温,高速,高负载等时,对高温自润滑技术的需求尤为迫切。通常,材料对于温度是十分敏感的,高温时材料的很多性能都将发生变化。因此,解决高温下材料的摩擦磨损问题非常具有挑战性。同时也使得高温减摩抗磨技术成为航空航天和先进制造等重大装备可靠性、稳定性、运行寿命的关键难点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发展先进高温自润滑材料和技术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3-08-06)
王蕾,彭吾训,张爱华,邓进,龚跃昆[7](2013)在《双相陶瓷生物骨-骨形态发生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物修复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双相陶瓷生物骨(BCBB)、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物修复股骨头坏死(FHN)模型的效果。方法 32只新西兰成年大白兔共64侧股骨头,微波灭活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16侧。A组为空白对照,B组植入BCBB/BMP,C组植入BCBB/BMP/bFGF,D组植入自体松质骨。术后2周、4周、8周和12周分批处死动物,每组每次取材4侧股骨头。行股骨头大体解剖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大体解剖:12周时,A组有1侧股骨头塌陷,缺损区只有少量类骨组织形成;B组和C组有大量新骨形成,植骨区与宿主骨界限依然存在;D组植骨区与宿主骨界限不清,植骨区骨密度及骨结构接近宿主骨。X线摄片:12周时,A组缺损仍然存在,有1侧股骨头塌陷;B组和C组骨移植区呈高密度影,骨移植区与宿主骨界限模糊;D组骨移植区密度与宿主骨相当,与宿主骨界限不清。组织学观察:4周时,A组有少量类骨组织形成;B组有少量新骨组织形成,BCBB吸收不全;C组有大量新骨组织形成,BCBB吸收不全;D组有大量新骨组织形成,自体骨移植大部分吸收。4周、8周和12周时组织学新骨形成面积比较:D组和C组优于B组和A组,B组优于A组(均P<0.05),C组和D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血管免疫组化染色:2周、4周和8周时,C组血管面积大于A组、B组、D组(P<0.05),A组、B组、D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 BCBB/BMP/bFGF复合物具有较强的成骨和成血管能力,对FHN的修复能力与自体骨相当。(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3年05期)
庄倩[8](2013)在《陶瓷性脂质体及功能性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在生物电化学方面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第叁代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较为迅速,但它的应用范围仍受到一些限制,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的生物酶的氧化还原中心通常埋于结构内部,造成生物酶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传输较为困难。因此,积极探索新型生物材料对实现酶与电极表面间的直接电子传输变的尤其重要,这对开发无媒介体的第叁代生物传感器和酶反应器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纳米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可成为生物蛋白质的良好载体,从而使其能够实现有效的电子传输和良好的电催化。基于以上分析,本论文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1.本文合成了 lipid单体(EtO)3SiC3U2C16并由此制备了水溶性良好且结构稳定的新型生物纳米材料Cerasome,并使用TEM、SEM、AFM、FTIR等分析手段对Cerasome特有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此外,我们使用物理包埋法实现了 GOD的固载进而构筑了 Cerasome/GOD/GC修饰电极,并使用循环伏安法检测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erasome/GOD/GC修饰电极不仅成功实现了 GOD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转移,而且对葡萄糖也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这为构建第叁代生物传感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2.制备了水溶性良好且表面带有正电荷的碲化镉量子点(CdTe QDs),并使用UV-Vis、FL、XRD、XPS等检测手段对量子点的光谱特性和微观形貌进行了相关表征。在此基础上,我们首次利用静电组装方法制备了兼具荧光特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纳米复合材料Cerasome-QDs,基于荧光淬灭实现了其对氧化还原蛋白质的可视化固载并进一步构筑了 Hb-QDs-Cerasome/GC修饰电极。实验结果表明,固载在Cerasome-QDs复合材料中的Hb不但可以实现电子的直接传输,对H2O2也表现出很好的电催化活性。相比较与Hb-Cerasome/GC和Hb-QDs/GC修饰电极,Hb-QDs-Cerasome/GC修饰电极对H2O2的检测具有更宽的检测范围和更高的灵敏度,该类生物相容性的纳米复合材料对直接电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的构筑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3-05-01)
邹正光,孔令奇,龙飞,吴一,申玉芳[9](2012)在《高岭石/聚丙烯腈复合物原位合成SiC_w/Al_2O_3复相陶瓷粉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岭石/二甲基亚砜插层复合物基础上,以醋酸铵对二甲基亚砜进行置换,进一步扩大了高岭石的层间距,使得丙烯腈单体得以顺利插入高岭石层间,并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获得了高岭石/聚丙烯腈复合物。以该复合物为原料,在1 400℃合成碳化硅晶须/氧化铝复相陶瓷粉体,其中碳化硅晶须的直径≤200nm,长度≥15μm。(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游桥明[10](2011)在《纳米复合物及其掺杂的X7R型钛酸钡基介电陶瓷的制备和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X7R型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s)是一种介电常数温度稳定性较好的电子器件,具体要求是:在-55℃和+125℃的温度范围内,陶瓷的电容量相对于室温(25℃)电容量的变化率在-15%和+15%之间,室温介电损耗低于2.5%。当前,X7R型陶瓷电容器低烧、高介和薄层化的发展趋势要求陶瓷材料的组成和微观结构得到有效的设计和控制。陶瓷粉体的超微细化以及掺杂剂的纳米复合化是高性能陶瓷材料制备工艺的发展方向。BaTiO3-Nb2O5-Co2O3体系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与较好的温度稳定性,而且Nb2O5-Co2O3纳米复合氧化物能进一步显着地提高陶瓷的介电性能。本文在Nb2O5-Co2O3复合氧化物的制备过程中进一步添加Nd、Mn以及Zn-B-Si助烧剂组分,采用成本低廉,工艺简单的溶胶-自蔓延法分别制备了Nb-Co-Nd-Mn-O (NCNM)纳米复合物和Nb-Co-Nd-Mn-Zn-B-Si-O (NCNMZBS)纳米复合物,然后匹配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高纯钛酸钡粉体,欲通过上述两种纳米复合物掺杂剂制备高性能X7R型钛酸钡基介质陶瓷,同时有效地降低陶瓷的烧结温度。1.采用溶胶-自蔓延法制备NCNM纳米复合物和NCNMZBS纳米复合物,通过TG,FT-IR, XRD, TEM等方法研究了复合物的形成过程以及制备条件对复合物粉体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的影响。体系中柠檬酸根与硝酸根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时,自蔓延燃烧直接得到的粉体经500℃处理获得了粒径大小均匀,分散性好的纳米复合物粉体。NCNM粉体中形成了CoNb2O6和NdNbO4等复合氧化物;NCNMZBS粉体中含有CoNb2O6、ZnNb2O6、Zn(BO2)2、(Co,Zn)2SiO4和NdNbO4等复合氧化物。2.以NCNM纳米复合物为掺杂剂制备钛酸钡基X7R型介电陶瓷,研究了NCNM前驱粉体的热处理温度,体系中柠檬酸根与硝酸根的物质的量之比,NCNM的掺杂量和烧结温度对陶瓷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1.40 wt%的纳米复合物(500℃处理)所得X7R陶瓷的烧结温度降低至1220℃,室温介电常数达到4930。进一步提高陶瓷的烧结温度至1260℃,X7R陶瓷的室温介电常数达到5350。与传统固相法制备的样品相比较,纳米复合物掺杂陶瓷的介电性能得到明显提高,烧结温度得到有效降低。3.以NCNMZBS纳米复合物为掺杂剂制备X7R型钛酸钡基陶瓷,研究了NCNMZBS前驱粉体的热处理温度,掺杂量,复合物中Zn-B-Si-O的含量和陶瓷的烧结温度对陶瓷相组成、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物掺杂量为2.20 wt%(其中Zn-B-Si-O占0.60 wt%)的陶瓷经1180℃烧结,室温介电常数为3940,介电性能满足X7R要求。NCNMZBS纳米复合物掺杂钛酸钡基陶瓷的烧结温度得到进一步降低,同时具有较好的介电性能。(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1-06-30)
陶瓷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实验对比研究,探讨陶瓷人工骨、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纤维蛋白复合物异位诱导成骨活性。方法选纯种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A、B、C 3组,组内分为2组,第1组陶瓷人工骨、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纤维蛋白复合物;第2组陶瓷人工骨。在第4周观察移植效果。结果陶瓷人工骨、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纤维蛋白复合物植入组植入有效率(70%对60%),组织生长有效率(60%对40%),组织碱性磷酸酶活性(0.441±0.082对0.234±0.022)均显着优于陶瓷人工骨组,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陶瓷人工骨、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纤维蛋白复合物植入的方法对植入物的成骨有促进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陶瓷复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杨文丽,甘抗,介艳巧,周海霞.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纳米复合物陶瓷嵌体边缘微渗漏的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9
[2].孙步伟,刘佰川.生物活性陶瓷、骨形态发生蛋白、医用生物蛋白胶复合物诱导成骨活性研究[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8
[3].张皓.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复合物陶瓷微观结构和粘接强度影响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
[4].高清河.静水压下纳米陶瓷复合物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东北大学.2017
[5].刘大亮.陶瓷型脂质体基纳米复合物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D].辽宁大学.2016
[6].孔令乾,毕秦岭,朱圣宇,刘维民.氧化锆陶瓷复合物摩擦学性能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2013
[7].王蕾,彭吾训,张爱华,邓进,龚跃昆.双相陶瓷生物骨-骨形态发生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物修复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实验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
[8].庄倩.陶瓷性脂质体及功能性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在生物电化学方面的应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3
[9].邹正光,孔令奇,龙飞,吴一,申玉芳.高岭石/聚丙烯腈复合物原位合成SiC_w/Al_2O_3复相陶瓷粉体[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
[10].游桥明.纳米复合物及其掺杂的X7R型钛酸钡基介电陶瓷的制备和表征[D].西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