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生态产业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经济发达区域,生态工业园,生态产业链,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区域生态产业链论文文献综述
花月,鲍春晖,辛玉婷,姚敏,何卿[1](2016)在《经济发达区域生态产业链构建探析——以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园区产业链的结构将决定整个园区工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此,研究产业链的结构对于促进生态工业园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经济高度发达区域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学和产业链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在根据其产业发展定位和开发区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态产业链总体结构,并以现代纺织服装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这两个主导产业为例对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产业链进行了具体设计,从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等方面进行了补充完善,指明了其生态化改造的重点和方向,可为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文章所提出的产业链构建侧重于实际应用,所探索的生态产业链构建的具体实施路径也可为同类经济发达区域今后的产业链建设提供思路和方法。从而为经济发达地区生态产业链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李志翠,马海霞,朱琳[2](2013)在《区域生态产业链规划视角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产业组织优化视角对区域生态产业链规划进行重新界定基础上,对西部地区如何科学有效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了新思考,认为当前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应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主体功能区建设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相结合。(本文来源于《管理现代化》期刊2013年01期)
马臻臻[3](2012)在《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生态产业链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叁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取得了巨大成绩。与此同时,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匮乏日益成为制约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体制转轨、发展转型和结构调整“叁位一体”历史性转变时期,各地区经济都步入前所未有的挑战期和机遇期。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构建生态产业链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实现抓手。中央政府和青岛市政府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都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生态产业链。在此背景下,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产业链构建研究是实施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态产业链的稳定性运作是循环经济能否得到贯彻实施的关键。本文基于大量文献的查阅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的基础上,介绍了生态产业链及其稳定性的有关基础概念,详细阐述了生态产业链的四种运作模式及其稳定性,为整个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然后在借鉴国内外生态产业链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生态产业链的方法以及生态产业链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青岛市为例,运用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对青岛市的生态产业链进行稳定性评价,得出青岛市生态产业链的稳定性处于一般水平,并提出改进方案以及加强稳定性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2-06-16)
黄冰[4](2012)在《欠发达地区区域生态产业链共生网络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对生态产业链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主要侧重于宏观政策和理念介绍的层面,对于涉及区域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生态产业发展的一些微观层面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试图从结构、技术、外部叁个维度筛选出影响欠发达地区区域生态产业链共生网络构建和运作过程的12个关键影响因子,提出构建欠发达地区区域生态产业链共生网络的设想,以期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本文来源于《商业时代》期刊2012年03期)
吴鹏举,纪传伟,张艳芳[5](2010)在《区域生态产业链构建优劣势条件与途径分析——以东莞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国际知名制造业基地——广东省东莞市为例,依据生态产业化相关理论,结合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实际情况,对生态产业链构建优劣势条件及其途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0年05期)
丰立祥[6](2008)在《区域生态产业链的形成与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产业链上的企业通过相互之间的副产物和能量的交换、废物和废水的梯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来实现链上企业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上的协调发展。生态产业链的构建是区域生态产业发展的基础,对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和谐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区域生态主导产业的选择入手,对区域生态产业链(网络)的形成机制、生态产业链优化以及生态产业链构建的政府最优配套资金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结合山西能源大省的实际情况,对山西的生态产业发展模式、主导产业选择、产业链构建中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为山西构建生态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走绿色发展之路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本文的创新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在分析山西能源经济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基础上,本文首次提出山西能源大省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前瞻性的、与环境友好的“生态产业发展模式”:生态产业园模式和产业链的加环闭合模式。系统动力学仿真表明:生态产业与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相比,其经济、环境效益明显提高。(2)考虑到博弈中各参与方的信息缺失情形,本文引入灰色系统的思想,提出了重复的不完全信息动态灰博弈的相关概念,建立了重复的不完全信息动态灰博弈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生态产业链的多阶段动态构建过程,以企业和政府的每一次决策作为一个博弈过程,企业与政府的效用函数作为决策变量,建立了区域生态产业链的重复的不完全信息动态灰博弈模型,研究了生态产业链的形成问题。研究表明:生态产业链存在两种基本形成机制:政府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在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条件下,区域生态型产业链的构建运用政府主导或政府与市场并重的模式较为合适;而在市场机制较发达的地区,区域生态型产业链的构建运用市场主导模式较为合适。(3)本文提出了灰色动态规划及相关概念,建立了灰色动态规划模型,并运用标准区间灰数给出了模型的最优解算法,提出了第一最优灰策略和第二最优灰策略,把经典动态规划模型拓展到信息不确定性领域。基于生态产业链的多阶段动态构建过程,以产业链的每一次构建作为决策阶段,产业生态收益作为决策变量,建立了生态产业链灰色动态规划模型,研究了生态产业链的优化问题,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该模型可行性。(4)基于内生经济理论,本文建立了生态产业链构建的产出函数,构建了生态产业链构建的政府配套资金最优化模型。研究了在相关可用资源、投入资金和制度约束程度等条件约束下,政府如何合理配置其生态产业链构建资金,获得生态产业链构建最大效益。讨论在多要素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条件下的盈亏平衡分析,设计政府在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等不同类型情况下投入量最小的盈亏平衡点,寻找政府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配套资金具有最优性和有效性的性质,且当政府资金增长的有效性大于1时,政府才会增加其生态产业链构建投入,否则不再增加其投入。(5)以山西能源大省为研究背景,针对其生态产业链构建中的一系列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及政策建议:积极推进“两个转变”,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特色生态产业链;提升产业技术绿色支撑能力,建立生态工业的产业化体系;建立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完善生态产业发展的市场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法律强制体系,加强政府政策的导向功能等。(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08-03-01)
王军花[7](2007)在《区域生态产业链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协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寻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区域生态产业链规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以工业生态学为基础,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链的机理,建立产业之间的“上下游”关系,一个生产活动的“副产品”成为另一个生产活动的原材料,使整个产业体系转变成各种资源(能源、水和原材料)循环流动的闭环系统,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保护生态环境。本文采用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区域生态产业链的规划进行了系统研究。论文在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生态产业链研究的薄弱环节,分别从区域生态产业链规划设计、区域生态产业链的管理模式和治理机制、区域生态产业链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注意到了各方面研究的衔接和关联。论文首先对区域生态产业链规划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根据区域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原理,论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对区域生态产业链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描述了区域生态产业链的结构模型,并在对其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示例提出了区域生态产业链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方法步骤;为了更好的维护区域生态产业链的稳定运行,论文进一步界定了区域生态产业链稳定性的概念,并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其管理调控的必要性,进而设计了区域生态产业链的管理模式与治理机制;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构建了区域生态产业链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并介绍了相应的计算、评价方法和评价的标度,以期通过对区域生态产业链规划发展评价分析,推动其进一步完善与发展。论文最后以唐山曹妃甸工业区和唐山市区为例,根据其产业发展现状与区域的发展特点,运用文中所介绍的相关理论,规划设计了区域生态产业链,并提出了唐山市区域生态产业链规划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唐山市区域生态产业链的规划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07-11-01)
区域生态产业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产业组织优化视角对区域生态产业链规划进行重新界定基础上,对西部地区如何科学有效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了新思考,认为当前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应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主体功能区建设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相结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生态产业链论文参考文献
[1].花月,鲍春晖,辛玉婷,姚敏,何卿.经济发达区域生态产业链构建探析——以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
[2].李志翠,马海霞,朱琳.区域生态产业链规划视角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3
[3].马臻臻.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生态产业链构建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2
[4].黄冰.欠发达地区区域生态产业链共生网络构建[J].商业时代.2012
[5].吴鹏举,纪传伟,张艳芳.区域生态产业链构建优劣势条件与途径分析——以东莞市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
[6].丰立祥.区域生态产业链的形成与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7].王军花.区域生态产业链规划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
标签:经济发达区域; 生态工业园; 生态产业链; 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