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青楼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明代,乐户制度,青楼文学
青楼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钟筱佩[1](2014)在《明代的乐户制度与青楼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的社会风气也随之发生转变,在耽溺纵欲世风的影响下,明代的青楼业得到繁荣发展。统治阶级沿袭前朝的以职业为户籍的管理方式,虽仍对其采取歧视政策,但也将乐户划归礼部统一管理,此举在一定意义上,使得乐户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同时,这一时期的青楼文学,也受到乐户制度的影响,并被金钱至上的观念与世俗意识所渗透,中下层市民与商人逐渐成为主角,文风也由传统优雅的韵味走向充满金钱与肉欲交易的现实嗜利的一面。(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许中荣[2](2013)在《青楼文学视域下的《聊斋志异》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聊斋志异》产生于狎邪笔记与明末清初江南士人与青楼名妓风流轶事盛行的时代,"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聊斋志异》创作与青楼文学关系密切。从青楼文学视角解读《聊斋志异》对研究《聊斋志异》寓言化故事及其与同时代文学之联系是有帮助的。(本文来源于《蒲松龄研究》期刊2013年02期)
黎琪珍[3](2012)在《论中国青楼文学的盛衰及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楼文学研究是一个历久弥新却缺乏重视的课题。本文在中国文学这一宏阔背景下,以青楼文学为切入点和主要观照对象,从历史上唐宋时期青楼文学发展,到明清两代青楼文学登峰造极,再到晚清青楼文学衰落的社会现实,试图从中发现青楼文学发展的脉络。从诗学角度上讲,青楼文学研究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青楼文学从盛到衰的嬗变,折射出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刻变迁和转型。本文主体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青楼文学的概述。主要从青楼文学的界定、青楼妓女与文学的关系等方面展开阐述。第二部分是青楼文学从唐宋到清中叶的盛衰之变。在唐代,从社会风尚看,纵酒狎妓、一掷千金成了青年士人竞相夸尚的时髦生活方式。从思想上看,唐代士大夫婚姻看重“娶五姓女”,主要是家族财产和权势的联姻,考虑男女双方感情的因素甚微。青楼便成了他们在婚姻之外寻找精神依托和心理平衡的最佳场所。青楼文学在唐宋时代蔚为大观,唐宋文学史上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繁多,但最具感染力、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总是那些超越礼数、追求平等的篇章。青楼文学衰落始于清中叶,这一时期的人们注重色,对于妓女的“才”、“艺”的审美追求逐步消解。赛金花、小凤仙以后,艺妓时代几近终结,青楼文学末日来临。第叁部分是青楼文学盛衰之变的审美观照。唐宋、元明清时期士人与艺伎的酬唱往来,青楼文学盛衰不但是社会政治、历史、经济发生巨大变迁的一种折射,更能窥见随着世易时移,士大夫人格的转型与嬗变。青楼文学在词的黄金时代中产生深刻烙印,唐宋时代有一些见诸于诗词流传至今的青楼母题,元代曲艺兴盛与艺伎达到共同繁荣,明及清初青楼文学集历代之大成。第四部分是青楼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与积极意蕴言说。在当下商品经济和消费主义时代,今人唯有向古人寻求精神寄托,才能实现一种诗意栖居。正是在这个层面上,笔者认为青楼文学研究对当下文化工作者如何建构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体系以及文学产业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学经典如何走下神坛,摆脱束之高阁的命运,真正去改变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境界,笔者拟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期刊2012-04-01)
许果[4](2010)在《浅析妓女形象的嬗变——从古典青楼文学到狭邪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楼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狭邪小说是中国古典青楼文学在近代的特殊发展。其中的妓女形象相较于中国古典青楼文学中的妓女形象而言,出现了相当大的变化。通过文本细读,对妓女的姿容与体态、性情与人格、才艺与诗性、与名士的关系等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与古典青楼文学相比,狭邪小说中的妓女形象失去了美丽的容貌、出尘的气质、高尚的人格以及与名士的美好关系,而变得丑陋、庸俗。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官妓的没落与私妓的兴起,清中叶至清末政治腐败、社会风气萎靡,文学体裁的变化以及文学通俗化、商品化的发展趋势等。(本文来源于《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余雪莲[5](2007)在《论宋代青楼文学对宋代文人文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市俗观念在宋之世还刚刚步入青楼文学的领域,这种怀才不遇,忠心无所依附的尴尬失落之感固然有不同的宣泄渠道,或表现为高蹈远引,非贤毁圣;或表现为纵酒狎妓、玩世不恭,但其文化意象仍未出士大夫的范畴,仍然是"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儒家处世原则的变通。(本文来源于《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8期)
金莹[6](2007)在《青楼文学传统中的狭邪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历史进程来看,晚清文学已全面展示出一种“衰极而变”的过渡性,而这一时期颇为兴盛的狭邪小说,无论是在整体的叙事环境中,还是在其自身发展脉络中,都不可避免地表现出这种过渡的状态。从《品花宝鉴》、《花月痕》再到《青楼梦》,这些小说表现出古典小说传统的“衰极”。从最初在努力延续古典传统时表现出的无力感,到最终到达一个“伪高峰”,它们在表现传统冶游抒情题材上的方式,实质上已形成某种程度的倒退,从而宣告古典情韵的终结。另一方面,从《风月梦》起,至《海上花列传》,再至《九尾龟》,它们则表现“衰极”之后的“变”。此时,狭邪小说以新旧杂揉的形态,预示了即将开始的现代都市世界,并正式宣告了青楼传统的终结。这一时期的小说完全消解了文人们自以为是的“从良”、“救赎”的主题,暗喻了文人神话的消逝,农业社会中占主流的伦理价值观正在向崛起的商业社会中生存性道德意义作出让步。狭邪小说是一种充满矛盾的小说类型,其文本中充满了各种各样值得探索的对立:传统与现代、现实与浪漫、道德与欲望、公共领域与私人空间,包括作者在文本中表现出的姿态与自身生活状态,都与它所处的过渡状态密切相关。由于题材的特殊性,在表现动荡社会中对传统道德的解构和颠覆、批评社会黑暗的同时,此类小说也会表现出一种天生的力不从心的软弱,这与作者试图表达的宏大主题,则又构成了一种矛盾。通过对这些矛盾冲突的探究,可以使得我们更好地解读那个时代传统观念与文学叙述之间的关系,多层次理解晚清文人在这一历史动荡时期的心态演变和应对策略,并借此观察中国文学中浪漫主义传统的改写方式和发展痕迹。(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7-04-01)
李运抟[7](2006)在《现代“青楼文学”及其它》一文中研究指出2005年第6期《小说评论》发表了一篇话题比较特别的文章,即贺绍俊的《我们从“青楼”里看到了什么》。该文分析了近年小说中有关妓女题材的创作或有关卖淫现象的描述,列举了阎连科的《柳乡长》、林白的《去往银角》和《红艳见闻录》、阿宁的《米粒儿的城市》、季栋梁的《燃烧的红裙子》和乔叶的《解决》等作品。由此又论及中国传统文学有关“青楼”的描述,并将古今创作意识和审美表现作了些比较。或许由于文章主题所限,有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未能涉及或展开,涉及作品也有限,但这个话题不仅有丰富内涵,而且很有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作品》期刊2006年05期)
罗斯宁[8](2002)在《在闺阁文学和青楼文学的交叉坐标上──元杂剧妇女形象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主要从儒家文化和市井文化的角度来论述元杂剧的妇女形象。元杂剧的部分妇女形象是传统闺阁文学和元代青楼文学交叉坐标上的产物,是既有传统妇女美德、又突破传统妇女某些思想局限的光彩照人的妇女形象。当然,由于青楼文学的影响,元杂剧的部分妇女形象也有失真、庸俗的一面。(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2年01期)
孙大知[9](1995)在《从青楼文学看明代社会世俗化的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明一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的发展,新兴商人阶层的崛起,市民意识的形成,便社会风尚日益世俗化.明代社会世俗化的倾向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社会现象.历来史学家对此颇有论述.笔者期望换一个视点,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切入分析.以烟花世界的恨男怨女为题材的青楼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然而,明代青楼题材的作品内容之广,数量之多,影响之大是前代所没有的.几乎所有的通俗小说都或多或少的涉及青楼.出现了许多以反映“青楼韵事”为主的文学作品,本文从青楼文学这一角度对明代社会世俗化的倾向作一些探讨.(本文来源于《玉溪师专学报》期刊1995年02期)
青楼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聊斋志异》产生于狎邪笔记与明末清初江南士人与青楼名妓风流轶事盛行的时代,"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聊斋志异》创作与青楼文学关系密切。从青楼文学视角解读《聊斋志异》对研究《聊斋志异》寓言化故事及其与同时代文学之联系是有帮助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青楼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钟筱佩.明代的乐户制度与青楼文学[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
[2].许中荣.青楼文学视域下的《聊斋志异》考察[J].蒲松龄研究.2013
[3].黎琪珍.论中国青楼文学的盛衰及变异[D].中南民族大学.2012
[4].许果.浅析妓女形象的嬗变——从古典青楼文学到狭邪小说[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5].余雪莲.论宋代青楼文学对宋代文人文化的影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
[6].金莹.青楼文学传统中的狭邪小说[D].华东师范大学.2007
[7].李运抟.现代“青楼文学”及其它[J].作品.2006
[8].罗斯宁.在闺阁文学和青楼文学的交叉坐标上──元杂剧妇女形象新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9].孙大知.从青楼文学看明代社会世俗化的倾向[J].玉溪师专学报.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