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切除论文-马洺远,林纲毅,蔡宗洋,罗何叁,吴盛喜

肝动脉切除论文-马洺远,林纲毅,蔡宗洋,罗何叁,吴盛喜

导读:本文包含了肝动脉切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肝肿瘤,化学栓塞,治疗性,放射疗法

肝动脉切除论文文献综述

马洺远,林纲毅,蔡宗洋,罗何叁,吴盛喜[1](2019)在《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放疗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放疗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微球TACE组(n=34),微球TACE联合放疗组(n=34),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有效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估治疗的安全性。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截止至末次随访2019年4月30日,所有患者均完成计划治疗,中位随访15. 2个月,死亡25例。微球TACE组客观缓解率为50. 0%,微球TACE联合放疗组客观缓解率为76. 5%,微球TACE联合放疗组的近期疗效优于微球TACE组(χ~2=7. 995,P=0. 046)。微球TACE组6、12、18和24个月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4. 1%和76. 5%,69. 0%和47. 1%,51. 3%和23. 9%,30. 9%和9. 6%,微球TACE联合放疗组6、12、18和24个月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100%和93. 7%,87. 8%和81. 1%,75. 1%和52. 9%,58. 2%和44. 1%,微球TACE联合放疗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显着优于微球TACE组(χ~2分别为9. 027、4. 288,P值分别为0. 002 7、0. 03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无治疗相关死亡事件。结论与微球TACE治疗相比,微球TACE联合放疗显着改善了不可切除肝癌治疗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为这一类的肝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优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唐启耀,尹君[2](2019)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化疗灌注术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化疗灌注术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灌注组(n=30)与栓塞组(n=30)。栓塞组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灌注组采取肝动脉化疗灌注术。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瘤生存期、治疗前后血清因子[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水平、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生活质量(KPS)分值,随访12~24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住院时间、无瘤生存期:栓塞组住院时间与灌注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栓塞组无瘤生存期长于灌注组(P<0.05);血清因子:治疗后两组血清AFP及CE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栓塞组低于灌注组(P<0.05);肝功能:治疗后两组血清AST、ATL、 TBI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栓塞组低于灌注组(P <0. 05);复发率:治疗后12个月、18个月栓塞组疾病复发率(6. 67%、10. 00%)与灌注组(16. 67%、26. 67%)间无显着差异(P> 0. 05),治疗后24个月栓塞组疾病复发率(16. 67%)低于灌注组(40. 00%)(P <0. 05);生存率:栓塞组治疗后1 2个月、1 8个月、24个月生存率(90. 00%、86. 67%、80. 00%)高于灌注组(83. 33%、70. 00%、63. 33%),但无显着差异(P> 0. 05);生活质量:治疗后两组KPS分值较治疗前增高,且栓塞组高于灌注组(P <0. 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效果优于肝动脉化疗灌注术,可有效降低血清AFP及CEA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延长无瘤生存期,且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9年19期)

郭玮平,王杰,管一伟,张金星,祖庆泉[3](2019)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与外科根治性切除治疗小肝癌的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TACE联合微波消融(TACE-MWA)与外科根治性切除(SR)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TACE-MWA或SR治疗的199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TACE-MWA与SR治疗的患者按1∶2行倾向性匹配,分析两组术后的无疾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结果匹配后共纳入患者72例(TACE-MWA组24例,SR组48例)。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9.2个月(TACE-MWA:26.1个月;SR:30.8个月)。TACE-MWA组和SR组的1、2和3年的DFS分别为78.8%、78.8%、56.2%和91.7%、71.9%、62.5%。TACE-MWA组和SR组的1、2和3年的OS分别为100%、95.5%、95.5%和100%、97.5%、97.5%。两组间的DFS和OS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730和P=0.648)。结论与SR相比,TACE-MWA治疗小肝癌的DFS与OS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ACE-MWA可以成为治疗小肝癌的一种有效模式。(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魏复群,罗柳平,梁东,林承杰,王垒[4](2019)在《Ki-67表达与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行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患者预后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Ki-67表达与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行预防性TACE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4年12月—2016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150例行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并在术后2个月内行预防性TACE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肝癌组织病理Ki-67评分分为为低表达组(Ki-67评分≤20%,44例)和高表达组(Ki-67评分>20%,106例);分析Ki-67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复发与生存的关系。结果:高表达组肿瘤多发、肿瘤包膜不完整及合并微血管癌栓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低表达组(均P<0.05)。Ki-67高表达与肿瘤多发、肿瘤直径大为影响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Ki-67高表达与肿瘤多发、肿瘤直径大、肿瘤包膜不完整、合并微血管癌栓为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高表达组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57.9%vs. 37.7%,χ~2=6.777,P<0.05),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45.6%vs. 75.9%,χ~2=8.447,P<0.05)。结论:Ki-67的表达量对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行预防性TACE患者的预后有显着影响,高表达者预后不良。(本文来源于《中国普通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石琪,赵洁敏,蒋敬庭,吴昌平[5](2019)在《化疗联合肝动脉药盒治疗133例潜在可切除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XEL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和FOLFOX4(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方案是晚期结直肠癌(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ACRC)一线治疗方案。本研究比较XELOX方案或FOLFOX4方案联合肝动脉药盒治疗潜在可切除ACRC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33例2010-01-01-2018-05-31在苏州大学附属第叁医院肿瘤科首次确诊的潜在可切除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化疗方案分成A组(XELOX方案)65例和B组(FOLFOX4方案)68例,其中A1组无肝转移单用XELOX方案6例,A2组有肝转移单用XELOX方案22例,A3组有肝转移采用XELOX联合肝动脉药盒持续灌注氟脲苷(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floxuridine,HAI FUDR)方案37例;B1组无肝转移单用FOLFOX4方案14例,B2组有肝转移单用FOLFOX4方案32例,B3组有肝转移采用FOLFOX4联合HAI FUDR方案22例。分析2组方案治疗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手术转化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和不良反应等,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A组ORR为43.1%,DCR为72.3%,手术转化率为47.7%,mPFS为5.5个月,mOS为12.9个月;B组ORR为44.1%,DCR为76.5%,手术转化率为51.5%,mPFS为7.7个月,mOS为16.0个月,2组组内DCR(χ~2=0.246,P=0.032;χ~2=0.309,P=0.038)和手术转化率(χ~2=0.162,P=0.047;χ~2=0.253,P=0.0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血液学毒性(χ~2=0.537,P=0.046)、胃肠道症状(χ~2=0.479,P=0.031)、肝功能损害(χ~2=0.506,P=0.042)、外周神经毒性(χ~2=0.137,P=0.008)和手足综合征发生率(χ~2=0.268,P=0.012)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肝叶转移情况(HR=1.673,95%CI:0.993~2.152,P=0.037)、淋巴结是否转移(HR=1.436,95%CI:0.509~2.053,P=0.012)、血清CEA变化(HR=1.972,95%CI:0.946~2.758,P=0.026)、血清CA199变化(HR=2.137,95%CI:1.171~3.055,P=0.021)与远期预后呈正向关联,而手术情况(HR=0.303,95%CI:0.193~0.465,P<0.001)、术后是否化疗(HR=0.310,95%CI:0.108~0.892,P=0.030)、微卫星状态(HR=0.109,95%CI:0.023~0.509,P=0.005)与远期预后呈负向关联。Cox多因素分析提示,血清CEA升高(HR=1.754,95%CI:0.877~2.328,P=0.037)、血清CA199升高(HR=1.975,95%CI:1.047~2.839,P=0.042)是影响ACRC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微卫星状态(HR=0.559,95%CI:0.101~3.099,P=0.025,MSS/MSI-H)是影响ACRC预后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 XELOX相比FOLFOX4联合肝动脉药盒治疗ACRC近期疗效、手术转化率和远期生存相仿,但XELOX方案安全性更好。化疗联合肝动脉药盒治疗ACRC能提高DCR和手术转化率,但对ORR、PFS、OS无明显提高。血清CEA及CA199变化趋势、MSI-H可作为ACRC预后评估的独立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华肿瘤防治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尹伟利,连佳,肖时湘,向慧玲,刘莹[6](2019)在《载药微球与传统碘化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不可切除肝癌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与常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cTACE)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CNKI数据库中有关DEB-TACE与c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临床对照试验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筛选出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者完全缓解(CR)率、部分缓解(PR)率、术后疾病稳定(SD)率、6个月和12个月生存率。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共1177例患者,519例患者接受DEB-TACE治疗,658例接受cTACE治疗。与cTACE组相比,DEB-TACE组CR率显着增加[相对风险度(RR)=1. 42; 95%可信区间(95%CI):1. 18~1. 72,P=0. 0002],术后12个月生存率显着增加(RR=1. 09; 95%CI:1. 01~1. 17,P=0. 03)。两组PR率(RR=1. 13; 95%CI:0. 97~1. 30,P=0. 12)、SD率(RR=0. 82; 95%CI:0. 64~1. 05,P=0. 12)、6个月生存率(RR=1. 05; 95%CI:1. 00~1. 10,P=0. 07)无显着性差异。结论与碘化油TACE相比,载药微球更具疗效优势的趋势。(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梅武[7](2019)在《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肿瘤切除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和肿瘤切除手术联合应用对原发性肝癌(PLC)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PLC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进行TACE治疗,研究组在TACE基础上进行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肝功能指标、甲胎蛋白(AFP)含量以及手术后生存情况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AFP、Child-Pugh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而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则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肿瘤复发率显着低于对照组,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和肿瘤切除手术联合应用对PLC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16期)

潘丽丽[8](2019)在《伊立替康载药微球肝动脉栓塞与全身化疗治疗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超过50%的患者在整个病程中会出现肝脏转移,这也是结直肠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延长结直肠肝转移(CRLM)患者生存期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对于不可手术的CRLM患者,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虽然化疗可以提高这部分患者的生存期,但效果有限。近年来,关于使用伊立替康载药微球经动脉栓塞术(DEBIRI-TACE)治疗CRLM患者已屡见报道,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DEBIRI-TACE对比FOLFIRI化疗治疗不可切除的CRL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到2017年12月就诊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无手术机会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共纳入50例患者,其中25例接受了DEBIRI治疗,另25例接受了FOLFIRI方案化疗。对这些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数据、影响学检查及毒副反应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随访6-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包括2个月、4个月、6个月的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TTP)及毒副反应。利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mRECIST)评价肿瘤疗效。所有数据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TTP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图及计算生存时间,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例数或百分率用来描述计数资料。结果:共50例患者,其中DEBIRI组25例,FOLFIRI组2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病灶有无切除、肝脏转移灶情况、入组前治疗情况、肝功能、ECOG评分及肿瘤指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EBIRI组对比FOLFIRI组在治疗后的近期疗效方面表现为:2个月的ORR分别为72%和32%(P=0.005),4个月的ORR分别为76%和40%(P=0.01),6个月的ORR分别为52%和24%(P=0.041);2个月的DCR分别为92%和60%(P=0.008),4个月的DCR分别为92%和52%(P=0.002),6个月的DCR分别为72%和44%(P=0.045)。可见DEBIRI组的近期疗效明显高于FOLFIR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EBIRI组中,有1位患者肝脏转移灶出现了为期4个月的完全缓解(CR),而FOLFIRI组没有患者达到CR。截至随访时间2018年12月为止,入组50例患者均进行了TTP分析,两组患者的TTP表现为:DEBIRI组mTTP为6.8个月(95%CI:4.4个月-8.0个月),FOLFIRI组患者的mTTP为4.8个月(95%CI:3.1-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整个随访过程中,共有4人在治疗期间因肝脏转移灶缩小达到外科手术标准,并行手术治疗,其中DEBIRI组3人(12%),FOLFIRI组1人(4%),虽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EBIRI组的肿瘤降期率高于FOLFIRI组。两组患者均未出现IV级以上的不可耐受毒副反应。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乏力、腹泻是两组患者共同出现的不良反应,但DEBIRI组较FOLFIRI组的反应轻。栓塞后综合征(如发热、腹痛)只出现在DEBIRI组患者,但患者在1周左右均能恢复,所有患者术后并未出现穿刺部位出血、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1.对于不可手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DEBIRI较传统的FOLFIRI治疗,可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延长患者的TTP,在肝脏转移瘤降期治疗方面疗效也更显着,是可供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2.DEBIRI较FOLFIRI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是安全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6-01)

李丹[9](2019)在《载伊立替康微球经肝动脉栓塞联合全身化疗与单纯全身化疗对不可切除的胃癌肝转移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胃癌的转移途径包含直接蔓延、淋巴结转移、血道转移及腹腔的种植,而肝脏是胃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3%-14%的胃癌患者有肝转移,是晚期胃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只有11%-21%的胃癌肝转移患者适合根治性手术治疗,对于不可切除的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化疗,但是化疗后进展的二线治疗尚无标准治疗方案。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被认为是不可切除的胃癌肝转移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载伊立替康微球经肝动脉栓塞(DEBIRI-TACE)是一种新的替代疗法,因载药微球负载伊立替康(DEBIRI)是一种新型的栓塞材料,能使伊立替康在肿瘤内保持较高的浓度且药物缓慢释放,延长与肿瘤细胞的作用时间,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本文是通过回顾性分析载伊立替康微球经肝动脉栓塞(DEBIRI-TACE)联合全身化疗对比单纯全身化疗对不可切除的胃癌肝转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从2016年3月至2018年11月就诊我院的不可切除的胃癌肝转移化疗后进展的二线治疗的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共45名患者,其中15名患者接受了载伊立替康微球经肝动脉栓塞(DEBIRI-TACE)+替吉奥(S-1)治疗(联合组),另30名接受了伊立替康(CPT-11)+替吉奥治疗(单纯化疗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肝转移程度、肿瘤标志物(CA-199、CEA)、影像学等进行统计分析。根据RECIST1.1标准评估联合组与单纯化疗组的近期疗效,分析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根据CTCAE4.0标准评价两组毒副反应。所有数据通过SPSS 24.0进行统计分析,连续变量用均值±标准差或中位数表示,若满足正态性则用t检验,若不满足则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联合组与单纯化疗组近期疗效分析、两组的毒副反应分析,采用χ2检验;用Kaplan-Meier法计算联合组与单纯化疗组患者的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双侧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45例患者中,中位年龄50岁(27岁-70岁);联合组15例患者:共行24次DEBIRI-TACE,平均次数为2±1次;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65岁5例、<65岁10例;肿瘤部位:贲门2例、胃底2例、胃体1例、胃窦10例;分化程度:低分化6例,低-中分化5例、中分化4例,ECOG PS评分:0-1分14例、2分1例;肝脏转移程度:H1有4例、H2有7例、H3有4例;Child分级:A级13例、B级2例;CEA≥15(ng/ml)有8例、<15(ng/ml)有7例;CA-199≥80(ng/ml)有8例、<80(ng/ml)有7例。单纯化疗组30例患者: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65岁8例、<65岁22例;肿瘤部位:贲门2例、胃底5例、胃体3例、胃窦20例;分化程度:低分化10例,低-中分化8例、中分化12例,ECOG PS评分:0-1分28例、2分2例;肝脏转移程度:H1有6例、H2有12例、H3有12例;Child分级:A级25例、B级5例;CEA≥15(ng/ml)有25例、<15(ng/ml)有5例;CA-199≥80(ng/ml)有18例、<80(ng/ml)有12例。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近期疗效评价结果显示:联合组CR 0例,PR 9例(60%),SD 4例(26.7%),PD 2例(13.3%),ORR 60%(9/15),DCR86.7%(13/15);单纯化疗组CR 0例,PR 8例(26.7%),SD 10例(33.3%),PD 12例(40%),ORR 26.7%(8/30),DCR 60%(18/30);联合治疗的ORR较单纯化疗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而DCR在联合治疗与单独化疗治疗方式上无统计学意义(p=0.139)。3、远期疗效评价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的中位PFS为4.5个月(95%CI:3.46个月-5.736个月),单纯化疗组的中位PFS为3.1个月(95%CI:2.44个月-3.7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4、在毒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均未发生Ⅳ级毒副反应;Ⅰ-Ⅱ级毒副反应在联合组主要为疼痛(66.7%)、恶心(46.7%)、乏力(46.7%)、呕吐(40%)、肝功能异常(33.3%)、白细胞减少(33.3%)、贫血(26.7%)、血小板下降(20%)、腹泻(20%);在单独化疗组主要为乏力(66.7%)、白细胞减少(63.3%)、恶心(56.7%)、呕吐(46.7%)、肝功能异常(40%)、贫血(33.3%)、血小板降低(26.7%)、疼痛(16.7%),以Ⅰ-Ⅱ级毒副作用常见,其中Ⅰ-Ⅱ级中疼痛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Ⅲ级毒副反应在联合组中:白细胞减少发生1例,严重疼痛发生1例,乏力发生1例,肝功能异常1例;单纯化疗组中:白细胞减少发生3例,血小板减少发生2例,延迟性腹泻发生2例,乏力发生2例,肝功能异常发生3例;Ⅲ级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毒副反应均可缓解,两组患者都没有因为化疗药物及DEBIRI-TACE术而出现死亡。结论:1、与单纯全身化疗相比,DEBIRI-TACE联合全身化疗对不可切除的胃癌肝转移患者能提高ORR和DCR;2、DEBIRI-TACE联合全身化疗较单纯全身化疗可以延长不可切除的胃癌肝转移患者的PFS;3、DEBIRI-TACE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毒副作用可耐受;可作为治疗不可切除胃癌肝转移化疗后进展的二线及以上的可选治疗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明,黄磊[10](2019)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经手术切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复发患者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介入疗法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长期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收根治性切除术的94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实行全身静脉化疗,观察组采用介入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复发生存期(Relapse-Free Survival,RFS),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和栓塞后综合征),并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分析法分析观察组患者OS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OS为(10.53±1.41)月,高于对照组(6.64±1.13)月(P<0.05)。观察组RFS为(9.44±1.41)月,高于对照组(5.28±1.27)月(P<0.05)。观察组肿瘤复发率21.28%(10例),低于对照组46.80%(22例,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4.04%(16例),低于对照组68.06%(32例),观察组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以及栓塞后综合征的发病人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组织学分化、血管侵犯和甲胎蛋白、糖类抗原CA19-9血清含量为O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血管侵犯和甲胎蛋白的血清含量为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介入治疗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可以进行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肝脏》期刊2019年05期)

肝动脉切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化疗灌注术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灌注组(n=30)与栓塞组(n=30)。栓塞组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灌注组采取肝动脉化疗灌注术。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瘤生存期、治疗前后血清因子[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水平、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生活质量(KPS)分值,随访12~24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住院时间、无瘤生存期:栓塞组住院时间与灌注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栓塞组无瘤生存期长于灌注组(P<0.05);血清因子:治疗后两组血清AFP及CE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栓塞组低于灌注组(P<0.05);肝功能:治疗后两组血清AST、ATL、 TBI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栓塞组低于灌注组(P <0. 05);复发率:治疗后12个月、18个月栓塞组疾病复发率(6. 67%、10. 00%)与灌注组(16. 67%、26. 67%)间无显着差异(P> 0. 05),治疗后24个月栓塞组疾病复发率(16. 67%)低于灌注组(40. 00%)(P <0. 05);生存率:栓塞组治疗后1 2个月、1 8个月、24个月生存率(90. 00%、86. 67%、80. 00%)高于灌注组(83. 33%、70. 00%、63. 33%),但无显着差异(P> 0. 05);生活质量:治疗后两组KPS分值较治疗前增高,且栓塞组高于灌注组(P <0. 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效果优于肝动脉化疗灌注术,可有效降低血清AFP及CEA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延长无瘤生存期,且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肝动脉切除论文参考文献

[1].马洺远,林纲毅,蔡宗洋,罗何叁,吴盛喜.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放疗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

[2].唐启耀,尹君.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化疗灌注术的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9

[3].郭玮平,王杰,管一伟,张金星,祖庆泉.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与外科根治性切除治疗小肝癌的对照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

[4].魏复群,罗柳平,梁东,林承杰,王垒.Ki-67表达与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行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患者预后的关系[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9

[5].石琪,赵洁敏,蒋敬庭,吴昌平.化疗联合肝动脉药盒治疗133例潜在可切除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9

[6].尹伟利,连佳,肖时湘,向慧玲,刘莹.载药微球与传统碘化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不可切除肝癌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

[7].梅武.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肿瘤切除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

[8].潘丽丽.伊立替康载药微球肝动脉栓塞与全身化疗治疗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9

[9].李丹.载伊立替康微球经肝动脉栓塞联合全身化疗与单纯全身化疗对不可切除的胃癌肝转移的疗效比较[D].南昌大学.2019

[10].刘明,黄磊.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经手术切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复发患者的疗效[J].肝脏.2019

标签:;  ;  ;  ;  

肝动脉切除论文-马洺远,林纲毅,蔡宗洋,罗何叁,吴盛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