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围岩变形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巷道,围岩,支护,锚杆
围岩变形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姚柏聪,崔莹妹[1](2019)在《沿空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及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采条件下沿空留软岩巷围岩变形与破坏是目前深地资源开采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室内试验方法获得岩石的基本力学参数和不同围压作用下岩石的破坏特征,通过对回采巷道破坏机理和围岩的力学性质研究,提出了可靠的支护结构方案。研究成果表明:根据采空区巷道围岩的力学特性,发现了深部开采软岩巷道的破坏规律;通过采集施工现场的岩样进行室内试验研究,提出了沿空留巷的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以锚杆和锚索为主,共同提供支护强度。(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21期)
刘啸[2](2019)在《深井动压影响下山煤巷围岩变形机理与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刘桥一矿Ⅱ66回风下山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实验室实验、数值模拟和工业性试验综合分析了下山煤巷非对称变形破坏机理,提出动压影响下深井软弱煤巷围岩多层次组合控制理论,并给出优化控制措施。研究表明:回风下山变形失稳严重并呈非对称性,围岩完整性较差,强度低。地应力实测显示,回风下山处于高原岩应力区,最大主应力为水平应力且具有明显方向性,与巷道轴线夹角为71°,断面顶底板剪切破坏风险较大;数值模拟显示,回风下山开拓延伸期间,受邻近轨道下山、辅助下山影响显着,4煤回采对其影响较小,6煤工作面回采是下山煤巷非对称失稳的主要诱因;提出以围岩深浅孔注浆为核心,以新型注浆锚索、锚杆为装备基础的高阻让压全断面组合控制理论,并给出具体优化方案。工业性试验显示,下山煤巷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宋文侠[3](2019)在《断层破碎带大断面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及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断层破碎带大断面巷道围岩控制的难题,结合长平矿4320回风措施巷的围岩地质条件,分析了断层破碎带巷道围岩破碎机理,提出了超前注浆加固+锚杆索支护+工字钢补强的围岩控制方案。试验表明,超前注浆加固可以改善围岩力学性能,提高围岩刚度和强度;及时进行锚杆索加密支护和工字梁加固的主被动支护可有效控制巷道的有害变形。(本文来源于《煤炭与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谷恒山[4](2019)在《软弱围岩煤巷变形机理及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同生安平煤业一盘区运输巷围岩严重变形失稳的难题,通过对原支护方案下软弱围岩变形破坏机理的分析,决定采用全断面高强锚注+U型钢支架联合支护方法进行围岩变形控制。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法联合支护后,顶、底板变形量、两帮移近量分别较原支护方案下降了79.2%、78.8%和79.7%,试验取得成功并获得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山东煤炭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王羽扬,刘勇,王沉,康向涛,冷光海[5](2019)在《高应力大变形软岩巷道“叁壳”围岩控制机理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土城煤矿14运输上山软岩巷道变形量大、锚杆索失效严重等技术难题,通过现场调研、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工业性试验等方法,揭示了围岩变形特征以及巷道失稳破坏机理,提出了"叁壳"围岩控制理论。基于以上研究,设计了"锚杆锚索+灌浆+钢管混凝土支架"的复合支护方案,建立了基于"叁壳"围岩控制理论的"叁壳"支护结构体力学模型,计算出设计方案的极限承载能力为2. 54 MPa,随后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设计方案进行模拟分析,验证了方案合理性。最后,该复合支护得到成功运用,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巷道顶底板以及两帮变形量均低于100 mm,巷道未发生明显变形,支护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程卫忠[6](2019)在《新庄煤矿3103工作面围岩变形机理及注浆加固技术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新庄煤矿3103工作面顺槽巷道顶底板变形严重影响正常回采的现状,分析了围岩变形机理,应用了二次注浆加固技术。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能够有效控制破碎围岩的整体岩性,提高巷道支护效果,为所在盘区其他工作面的回采提供了数据参考。(本文来源于《能源与节能》期刊2019年07期)
张永国[7](2019)在《破碎围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厚煤层无煤柱自成巷开采技术实施过程中,采高大导致碎石帮变形难以控制的问题,以柠条塔煤矿S1201-Ⅱ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挡矸支护结构的受力分析模型,分析了碎石帮侧向压力的变化规律,并对滞后工作面不同距离的碎石帮进行了分区。提出了以"切顶护帮支架+可伸缩U型钢+金属网"为主的碎石帮控制措施。经现场实测,碎石帮控制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蔺康杰[8](2019)在《动压影响下留巷围岩变形机理及注浆加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受两次回采动压影响的53082巷为工程背景,通过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对巷道掘进阶段、一次回采留巷期、二次回采期间的围岩应力及变形情况进行模拟研究。基于此提出采用深浅孔注浆+注浆锚索联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技术,矿压观测结果表明,二次回采期间顶板、底板及两帮变形量分别为150mm、350mm、260mm,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实现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本文来源于《煤矿现代化》期刊2019年04期)
任杰[9](2019)在《深部峰后围岩大变形巷道失稳机理及稳定性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各行业对资源需求不断加大,而浅部资源快速枯竭,促使多数矿区已经进入千米级开采深度。大埋深使得巷道围岩多处于峰值强度后区间段内,整体表现出非线性大变形特性,严重影响矿井生产安全。经过多年研究,在峰后围岩大变形巷道稳定性控制方面获得丰硕成果,但工程实践中仍有局限性,故研究适用性强的稳定性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基于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SKLGDUEK1820)“涵盖峰后大变形过程的深部巷道围岩结构演化及稳定性控制研究”,以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新旺煤矿3#煤回风大巷为工程背景,采取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工业试验的研究方法。总结了深部峰后围岩大变形巷道破坏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了峰后围岩大变形巷道失稳机理,提出了适应性较强的峰后围岩大变形巷道稳定性控制技术,并应用于指导现场支护。以下为本文所做的几方面工作:1、通过收集矿井资料与现场试验测量,得到了新旺煤业有限公司3#煤回风大巷的巷道布置方式,巷道水文地质情况,围岩裂隙分布特征,地应力以及围岩力学参数等工程基础信息。2、结合巷道地质与围岩支护等现场情况,对深部峰后围岩大变形巷道破坏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破坏特征表现为:(1)围岩初期变形量大,流变性明显;(2)围岩变形体现出明显的时效性;(3)顶底帮整体出现非线性大变形;(4)围岩敏感性增强;(5)巷道支护结构破损失效严重。破坏影响因素分为:内因与外因;内因主要指围岩体自身性质,而外因则包括应力扰动、支护结构、支护方式与支护时机以及地下水与地下热等因素。3、综合分析得到了巷道失稳机制,认为峰后围岩强度低、敏感性强以及所处环境地应力高是根本原因,支护结构、支护方式与支护时机以及地质环境因素等起到促进作用。4、基于Coulomb-Mohr屈服准则分析了深部巷道围岩发生非线性大变形破坏,并对其弹塑性范围及其应力分布进行了研究。针对塑性区应力分布研究了岩体强度超过其峰值强度后岩体强度随应力值的增大呈线性降低的情况,得出在线性软化条件下围岩的塑性区半径比理想弹塑性情况下的塑性区半径大30%左右。5、基于围岩-支护相互作用波动性平衡理论,结合拱梁耦合支护理论与厚锚固板整体控制理论,提出了“浅部围岩应力恢复、峰后岩体固结修复、动态迭加整体控制、深浅承载共同作用”四项围岩控制原则,建立了以“高强密集锚杆+自进式注浆长锚杆”为主体支护,“高强抗裂混凝土喷层+深浅分区耦合注浆”为辅助支护的深-浅耦合全断面锚喷网注支护体系,分析了各支护结构对围岩控制机理;设计正交试验,得到了各支护参数对围岩稳定的影响程度,选出最优支护参数组合。6、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建立巷道力学模型,对比分析巷道原支护方案与深-浅耦合全断面锚喷网注支护方案下,巷道围岩应力场、位移场和塑性区分布特征,论证支护方案的合理性。7、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将支护方案应用于新旺矿3#煤回风大巷围岩支护中,巷道成形45d后,围岩变形趋于稳定,围岩收敛速率均降至1.2mm/d以下,顶板最大变形量为60mm,两帮最大变形量为36mm,底板最大变形量为21mm,围岩离层量有明显减小,巷道表面维护构件无明显开裂损毁现象,达到对大变形巷道围岩的有效控制,证明了控制技术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秦乾[10](2019)在《无煤柱自成巷围岩变形机理与控制方法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长壁开采沿空巷道掘进时,巷道所处应力环境复杂,围岩控制困难,掘进时易发生安全事故。护巷煤柱留设宽度较小时,煤柱呈破碎状态,承载能力低;增大煤柱留设宽度,资源浪费严重;采用填充体护巷,填充体易产生劈裂破坏,且材料成本高。巷道围岩大变形问题导致的煤矿事故频繁发生,其中煤矿工作面事故约占总事故的85%,巷道事故约占工作面事故的90%以上,且多发生于巷道掘进过程中。无煤柱自成巷开采技术可以有效减弱周期来压、减少采空区瓦斯、降低煤层自燃倾向,且能够大幅度降低回采巷道掘进率、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降低煤炭开采成本。该技术通过顶板定向切缝,实现卸压,并利用矿山压力及岩石碎胀特性自动形成巷道,从而实现不掘回采巷道、不留保护煤柱的新型长壁开采工艺。目前。众多学者对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开采技术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主要集中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以往的模型试验大多为平面模型,不能真实准确的模拟围岩的应力状态。因此,开展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开采技术的叁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明确围岩破坏机理,可为现场自成巷支护设计提供指导,对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柠条塔煤矿为工程背景,自主研发并开展了大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结合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对无煤柱自成巷围岩应力、位移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无煤柱自成巷开采技术关键参数研究针对现场工况,系统开展了不同切顶高度、切顶角度、锚索间距、锚索排距和煤层厚度等关键参数的数值模拟,明确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的无煤柱自成巷围岩变形破坏机制,揭示了无煤柱自成巷围岩变形控制机制。(2)无煤柱自成巷模型试验装置研发研制了以反力装置、高压加载及液压控制系统、切顶卸压与自动成巷联合采煤模拟装置、高精度监测系统为主要模块的大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装置。研制的试验装置拼装方便,具有压力高、稳定加载、长时保压等优点;液压泵站可实现对每排油缸的单独控制,模型洞口可实现多规格互换,且可实现超载破坏实验。(3)无煤柱自成巷模型试验相似材料研发根据原岩物理力学参数及模型试验相似理论,进行了大量的模型相似材料测试试验,按材料配比配制煤层、顶底板岩层及爆破切缝相似材料。(4)无煤柱自成巷模型试验研究基于柠条塔煤矿现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开采过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分析了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基本顶关键块体的回转下沉演化过程,确定了基本顶破断失稳规律,明确了上覆岩层移动规律,得到了无煤柱自成巷覆岩运动与巷道围岩应力与变形规律。(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1)
围岩变形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刘桥一矿Ⅱ66回风下山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实验室实验、数值模拟和工业性试验综合分析了下山煤巷非对称变形破坏机理,提出动压影响下深井软弱煤巷围岩多层次组合控制理论,并给出优化控制措施。研究表明:回风下山变形失稳严重并呈非对称性,围岩完整性较差,强度低。地应力实测显示,回风下山处于高原岩应力区,最大主应力为水平应力且具有明显方向性,与巷道轴线夹角为71°,断面顶底板剪切破坏风险较大;数值模拟显示,回风下山开拓延伸期间,受邻近轨道下山、辅助下山影响显着,4煤回采对其影响较小,6煤工作面回采是下山煤巷非对称失稳的主要诱因;提出以围岩深浅孔注浆为核心,以新型注浆锚索、锚杆为装备基础的高阻让压全断面组合控制理论,并给出具体优化方案。工业性试验显示,下山煤巷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围岩变形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姚柏聪,崔莹妹.沿空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及控制研究[J].山西建筑.2019
[2].刘啸.深井动压影响下山煤巷围岩变形机理与控制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
[3].宋文侠.断层破碎带大断面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及控制技术[J].煤炭与化工.2019
[4].谷恒山.软弱围岩煤巷变形机理及控制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19
[5].王羽扬,刘勇,王沉,康向涛,冷光海.高应力大变形软岩巷道“叁壳”围岩控制机理及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
[6].程卫忠.新庄煤矿3103工作面围岩变形机理及注浆加固技术探究[J].能源与节能.2019
[7].张永国.破碎围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控制[J].煤炭技术.2019
[8].蔺康杰.动压影响下留巷围岩变形机理及注浆加固技术研究[J].煤矿现代化.2019
[9].任杰.深部峰后围岩大变形巷道失稳机理及稳定性控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10].秦乾.无煤柱自成巷围岩变形机理与控制方法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