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吴语论文-刘敬林

明清吴语论文-刘敬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明清吴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明清吴语词典,近代汉语,词语理据,商榷

明清吴语论文文献综述

刘敬林[1](2019)在《《明清吴语词典》“H”部疑难语词释义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近代汉语断代方言词典《明清吴语词典》疑难语词的释义进行商榷。文章列举"喝水成冰""护孩""黑漆皮灯笼""花斑斑"等十余条,从探求词义的理据来检验证明其失误与正解,以期对该词典的修订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倩,李新良[2](2019)在《汉语史的眼光 类型学的视野》一文中研究指出陈源源撰《汉语史视角下的明清吴语方言字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是典型的“跨界”研究,同时涉及历史方言、近代汉字和汉语史叁个领域。《研究》虽以历史方言“明清吴语”为研究范围,但在具体的论证中并不限于明清吴语;虽以近代汉字中的方言字为研究对象,但非常注重(本文来源于《语言文字周报》期刊2019-04-10)

郭作飞[3](2018)在《方言训诂研究的新探索——《汉语史视角下的明清吴语方言字研究》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陈源源着《汉语史视角下的明清吴语方言字研究》以明清吴语文献中的方言字为研究对象,不仅注重对"某方言字是什么"的考论,而且重视与该方言字在其他历史文献中的使用情况联系起来,更是力求揭示每个方言字确诂的原因,考证翔实,分析透辟,颇见功力,是方言训诂研究的转精之作。(本文来源于《长安学术》期刊2018年01期)

祝鸿熹[4](2018)在《俗文字学研究的新拓展——《汉语史视角下的明清吴语方言字研究》读后》一文中研究指出陈源源所撰《汉语史视角下的明清吴语方言字研究》是一部以历史方言字为研究对象的专着,是近代汉字研究的力作,拓展了俗文字学研究的范围,弥补了汉语文字学、方言学研究的薄弱环节。书中既有个案的实践研究,又兼具理论方面的探索,为历史方言字的研究提供了范例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合肥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冯赫[5](2018)在《明清吴语问数词“几化_(X)”的变化与语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明清时期的吴语里,有"几化"、"几花"、"几哈"、"几罅"、"几呵"、"几吪"、"几伙"、"几货"等一系可概括为"几化_(X)"的方言词,并且仍保留在现代吴语里。吴语"几化_(X)"最初是问数词,来源于中古汉语出现的"几许",与上古汉语以来的问数词"几何"没有源流关系。吴语"几化_(X)"由询问数量变为表示多量,其中有句法、语用等多种变化诱因。表示多量的"几化_(X)"又形成AABB重迭式,"几几化化"作定语往往有标记,作补语则是无标记的,性质上近似状态形容词。语言的主观性促动了"几化_(X)"重迭式"几几化化"的形成,词汇重迭是语言象似性(iconicity)在汉语构词法上的体现。(本文来源于《语言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刘瑞明[6](2015)在《方言词语谐音理据研究——以《明清吴语词典》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词义的根据是理据,不探求理据而猜测词义就会有各种失误。理据有谐音理据与事理理据两种,方言词语的谐音理据更难探求,形成大量谐音趣难词。本文以《明清吴语词典》为例尝试探求其中若干方言词语的谐音理据。(本文来源于《励耘语言学刊》期刊2015年01期)

石汝杰[7](2015)在《明清时代北部吴语人称代词及相关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代文献中的北部吴语人称代词形式多样,纷繁复杂。本文搜集这些人称代词,按人称和形式加以分类,并重点讨论、分析近年来的热点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方言学报》期刊2015年00期)

陈源源[8](2014)在《明清吴语“咿”类字的用法及来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吴语文献中有一类读音为"咿"的"咿"类字,有"以""夷""伊""亦""咿""""咦"等多种写法,其意义、用法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又"相同。通过对历史文献中有关吴语"又"字读音记载的分析,联系语音演变发展的规律,并结合现当代吴语区松江、上海、苏州、温州等地方言"又"的读音,可知"咿"类字其实是"又"的方言记音字。"又""来"等上古之部某些字在现当代吴语一些地区韵母仍读[i]音。(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周志锋[9](2013)在《《明清吴语词典》释义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吴语词典》是一部高质量的断代区域方言词典,也是一部有特色的近代汉语词典。但以求全责备的眼光来审视,还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本文主要探讨该词典释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有些条目解释不够准确,有些条目义项分合欠妥,有些条目词性不合,有些条目未能交代本字等。希望对该词典的修订和明清吴语研究有所助益。(本文来源于《中国训诂学报》期刊2013年00期)

刘瑞明[10](2012)在《词义研究失误的类型与识别——以《明清吴语词典》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解释词义有两个层次。一是词义是什么,这是知其然。一是为什么是此词义,即词的理据,这是知其所以然。绝大多数的词是见字明义的,也有不少是知道词义而不知理据。理据是词义的根据,是释词的最终要求,是辞书质量的最高水平,(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2年02期)

明清吴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陈源源撰《汉语史视角下的明清吴语方言字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是典型的“跨界”研究,同时涉及历史方言、近代汉字和汉语史叁个领域。《研究》虽以历史方言“明清吴语”为研究范围,但在具体的论证中并不限于明清吴语;虽以近代汉字中的方言字为研究对象,但非常注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明清吴语论文参考文献

[1].刘敬林.《明清吴语词典》“H”部疑难语词释义商榷[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李倩,李新良.汉语史的眼光类型学的视野[N].语言文字周报.2019

[3].郭作飞.方言训诂研究的新探索——《汉语史视角下的明清吴语方言字研究》评介[J].长安学术.2018

[4].祝鸿熹.俗文字学研究的新拓展——《汉语史视角下的明清吴语方言字研究》读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8

[5].冯赫.明清吴语问数词“几化_(X)”的变化与语源[J].语言科学.2018

[6].刘瑞明.方言词语谐音理据研究——以《明清吴语词典》为例[J].励耘语言学刊.2015

[7].石汝杰.明清时代北部吴语人称代词及相关问题[J].中国方言学报.2015

[8].陈源源.明清吴语“咿”类字的用法及来源[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9].周志锋.《明清吴语词典》释义探讨[J].中国训诂学报.2013

[10].刘瑞明.词义研究失误的类型与识别——以《明清吴语词典》为例[J].汉字文化.2012

标签:;  ;  ;  ;  

明清吴语论文-刘敬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