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梅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板桥中学210039
音乐教育是一项审美教育,是学校德智体美劳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听觉、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它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完全的人格特征。音乐教育能提高情趣、陶冶情操,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开发智力、促进智育,都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样,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都能起到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就这个问题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浅薄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必须成为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人。创新教育主要侧重于启发研究,它提倡学生研究知识、发现知识,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超越现有知识范围的问题,培养独创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寻找突破口,不因循守旧,主动突破教材定势与习惯性框框,引发促进学生的创造积极性,促进创新思维的升华。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性思维表现在不满足用现有知识和社会常识去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而是从崭新的视角来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见活力的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想象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师选择适当的音乐,当音乐响起时,学生可以在教室里任意创造动作,并随意走动;如果音乐停止,可以请学生维持音乐静止时的动作,也可以用某个指定动作静止,甚至可以做机器人的动作、做快动作、做慢动作等等,直到音乐再次响起时再继续创造动作,或滑稽、或优美、或跳跃、或笨重,教室内充满欢声笑语。学生在音乐的响响停停中,自然地随音乐节奏律动,诱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想象。我们苏少版的音乐教材中有些曲子或歌曲都是有情节的,如《森林中的回声》、《大峡谷》等,在学完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表演自己编的故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致又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力。
2.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所谓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按不同的线索、不同的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发散思维具有多端性和灵活性两大特点,对于音乐之美,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同样的乐曲在各人听来,具体表现的内容各有不同。教师可以大胆的方式让学生去动、去实践、去玩,在玩中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的个性。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办法
1.绘画为手段,让学生再现音乐美
例如欣赏《百鸟朝凤》时可让学生随自己的感受画出各种各样鸟的形象,再把学生单一的画串联起来连成一幅画来重新欣赏音乐,感受一唱众和的画面,既达到了理解作品的目的,又培养了团队精神,还提高了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2.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音乐美
情境法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方法。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往往需要借助情境,如创设画面再现情境、语言描绘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情感体验和情绪,从而增强对教材的理解,同时也受到一定的性情陶冶。
3.以音乐技能为基础,创造生活的音乐美
大自然中包含着各种节奏,教师可根据大自然中的声音,让学生去发现节奏,并在游戏中完成节奏教学。如可以让学生随意说出一句话,教师写出它的节奏,其他的学生共同一边打拍一边说节奏,体会在日常生活中音乐节奏是无处不在的。也可以通过形象的模仿,掌握其基本特点和应用能力。如学生可以学鸡叫、狗吠等动物的主要特征,从而归纳出节奏特点,然后可以根据这些节奏做游戏。这就需要教师创新,在游戏中掌握和运用节奏。也可以教师把节奏念出来,让学生想象这像什么或什么字我们也是按这样的节奏念的。这样的比喻贴切生动,学生在碰到这种节奏不会念时,自然会想起自己创造的这些词语,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4.以兴趣为前提,鼓励学生创作歌词、创造简单的乐器
有的音乐作品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歌词、曲调都比较简单,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培养学生的歌词创作能力,以达到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的目的。如七年级教材中的《杨柳青》这首歌,在学完新歌后,可以启发学生以丰富的想象力以小组的形式继续创作歌词并且设计动作表演。这样的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同时寓教于乐。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效而必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幻想、创新能力为前提,在完成基本教学的同时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启发学生研究发现知识,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超越现有知识范围的问题,提高学生发现、吸收新信息的能力,从而培养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