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毛白莲蒿论文-崔兆庆,龚玉新,侯玉霞

密毛白莲蒿论文-崔兆庆,龚玉新,侯玉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密毛白莲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密毛白莲蒿,铅,基因表达

密毛白莲蒿论文文献综述

崔兆庆,龚玉新,侯玉霞[1](2015)在《密毛白莲蒿富集铅的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一种可作为牧草的植物——密毛白莲蒿为试验对象,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硝酸铅进行铅胁迫,用q-PCR测定相关样品在富集铅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密毛白莲蒿根部和茎叶部组织中存在的YS3、MT基因与铅富集相关,YS3、MT基因的表达受铅胁迫诱导而上调,茎叶部组织中MT基因上调表达量显着高于根部组织(P<0.05),根部组织YS3基因上调表达量比茎叶部组织高2.5倍。该研究为进一步明确牧草铅富集的分子机制,提高我国乳品安全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奶牛》期刊2015年05期)

罗于洋,赵磊,王树森[2](2010)在《铅超富集植物密毛白莲蒿对铅的富集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室内控制性盆栽试验,对密毛白莲蒿(Artemisia sacrorumvar.messerschmidtiana)铅的富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地上部和根系对最大铅积累量分别为2 857.86 mg.kg-1和294.17 mg.kg-1;根部对铅的富集系数最大为0.14,地上部对铅的富集系数最大为1.36;密毛白莲蒿对铅转运系数最大为10.38。(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罗于洋,王树森,闫洁,田盼[3](2010)在《土壤铅污染对密毛白莲蒿茎叶解剖结构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00mg/L铅溶液处理的非矿区、矿区密毛白莲蒿的茎、叶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非矿区密毛白莲蒿茎在铅胁迫下组织结构变化较小。矿区密毛白莲蒿茎表现出对铅的适应性,茎表皮加厚,细胞壁加厚,木质部导管壁出现加厚现象,导管中有黑色物质。非矿区密毛白莲蒿叶在铅胁迫下整个组织结构极其松散,组织内部的细胞形状不规则,细胞大小不规律,且排列混乱,部分细胞出现了解体的现象,完整的细胞中叶绿体含量明显减少。而矿区密毛白莲蒿叶解剖结构变化较小,其组织结构较完整而且内部细胞排列很紧密,细胞形状较规则,大小均一。矿区密毛白莲蒿在铅胁迫下表现出了很强的耐受性,为铅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实施提供了一种新的种质资源。(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0年03期)

密毛白莲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室内控制性盆栽试验,对密毛白莲蒿(Artemisia sacrorumvar.messerschmidtiana)铅的富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地上部和根系对最大铅积累量分别为2 857.86 mg.kg-1和294.17 mg.kg-1;根部对铅的富集系数最大为0.14,地上部对铅的富集系数最大为1.36;密毛白莲蒿对铅转运系数最大为10.3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密毛白莲蒿论文参考文献

[1].崔兆庆,龚玉新,侯玉霞.密毛白莲蒿富集铅的分子机制[J].中国奶牛.2015

[2].罗于洋,赵磊,王树森.铅超富集植物密毛白莲蒿对铅的富集特性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

[3].罗于洋,王树森,闫洁,田盼.土壤铅污染对密毛白莲蒿茎叶解剖结构影响的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0

标签:;  ;  ;  

密毛白莲蒿论文-崔兆庆,龚玉新,侯玉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