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史一鸣[1](2018)在《试析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人民公社实行单一的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体制。随时我国从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已不能满足农民体育公共服务需求。针对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特点,提出一些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山西农经》期刊2018年21期)
秦秋香[2](2018)在《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完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化解公共产品供给城乡二元化的难题,有助于缩小公共产品供给的地区差距。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僵化,缺乏创新,供给主体单一,效率低下,供给总量不足,尚存在许多结构性、体制性难题亟待解决。在新时期,应当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与供给能力,健全统一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建立多元供给主体,明确供给主体责任,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8年29期)
张婷婷[3](2016)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高度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进军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从城镇化的进程来看,城镇化的每个阶段都牵扯到农村,可以引发到农村、农业、农民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新型城镇化的步伐当前在我国迈得并不顺利,甚至有些艰难。自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新一届党的领导人极其重视叁农问题,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重新思考叁农问题,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问题又是制约农业发展,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创新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很有必要。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采用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文献研究、历史分析、比较等方法,对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进行创新。本文主要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是引言,通过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应用相关的论证方法来诠释本文的目的,结合发展及研究的现状,在新的视角下阐述相关内容的独特内涵;第二章主要是介绍了城镇化相关的发展以及公共产品在农村供给制度的相关理论,并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间的内在联系;第叁章主要是阐述了地方性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现状,主要从其成就和供给制度下存在问题来写;第四章探究了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从制度制定理念、制度内容、制度的监督来探讨;第五章主要是介绍了供给制度在国内外发展的不同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第六章是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得出创新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创新之对策建议;第七章得出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以新理念为指导创新出一条多元供给主体的、以农民需求为主导的、全面资金筹储的、全方位动态过程监督的、有长效性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最后再对其做出了相关展望。通过在新型城镇化新的视角下,研究地方性的农村公共产品的发展及相关制度,可以为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产品的服务能力以及服务的水平提高基础,改善地方政府的职能,也有利于叁农问题的解决和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且,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6-06-01)
邸焕双[4](2014)在《创新与重构: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叁农”问题的重要一环,也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关键所在,涉及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而村庄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不仅直接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而且直接关联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现行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是“国家财政+社区自助”的模式。一方面,沿袭原有的“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由国家相关部门向农村划拨各种专项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无法有效表达农民的公共产品需求偏好,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同时,国家无力也不可能包揽下农村所有的公共产品供给;另一方面,村社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筹资筹劳进行村庄的公共事业建设,但这种为适应农村税费改革而设计的制度外筹资的“一事一议”制度又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虽有国家财政补助,仍难以有效实施。这种低效率的制度安排已无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需要对现有的制度安排进行创新,重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本研究以此为逻辑起点,以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创新与重构为主题,分四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阐明研究的问题、目的、意义、方法、内容等,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及述评,为研究的深入进行提供经验借鉴。同时,总结和梳理本研究所需的理论工具——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理论,建立研究的分析框架。认为,来自宪法秩序层面上的家庭承包制和来自制度安排层面上的农业税的取消将引发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创新与重构。这一创新与重构应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创新和民间参与的“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创新的有机协同;第二部分分别从纵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轨迹和现实的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两个层面入手,揭示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机理、现实影响,以及供给制度变迁的环境,从而为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提供现实依据。首先从宏观层面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的脉络进行梳理,重点分析了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呈现的特点、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微观层面上考察了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探讨其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影响因素;第叁部分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分别从决策制度、筹资制度和监管制度等叁个层面分析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的可行性,探究不同层面制度创新的理论依据、路径选择和实施机制。首先对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决策制度创新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建立农村社区居民需求表达机制,激励社区居民真实显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偏好,从而实现供需对接、供求平衡。然后对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筹资制度创新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以动员机制为实施保障,动员民间力量,针对性质不同的公共产品,有针对性地提供农村社区公共产品。最后对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监管制度创新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引入自主监督机制,以实现对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监管;第四部分综合前面的论证分析,归纳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并对值得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本研究从农村社区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创新,其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探讨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现状,以及制度创新的可行性和路径选择。研究认为,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情况已有很大改善,但总体上仍显供给不足,一些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产品仍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呈现出供给低效和结构失衡等特点。说明税费改革后,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农村社区参与的“自下而上”的“自助”式供给制度还没有达到有机协同的状态,还有进一步创新的空间和必要。需要在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筹资机制、监管机制等不同层面上进行创新。在制度创新的过程中,需以“政府主导”为主,并动员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参与到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中来,构建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要求的“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决策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应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通过构建公共产品消费偏好真实显示机制,建立由农村社区内部需求与政府决策互动的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新机制。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筹资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应在坚持政府主导地位情况下,通过建立组织动员机制,充分发挥多方力量,形成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格局。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监管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应是引入自主监督机制,加强对农村社区公共资源使用、管理的监督。(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4-06-01)
王建平[5](2014)在《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动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作为整个农村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其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进程。农村公共产品关于供给制度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为了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建立一个相对应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深入研究制度变迁的动力,有助于在实践中使农村公共产品制度变迁决策更加合理化,实现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服务于民、服务于社会的目的,进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图在理论上,构建一个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动力研究基本框架,进而推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动力理论发展;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和新制度经济学两种不同角度分别界定了制度变迁动力概念和制度变迁动力结构,又从两个角度分别对制度变迁动力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和改革开放之后的各个历史阶段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各阶段的特点、动力和动力结构,提出了完善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动力机制的建议。本文以制度变迁回顾来推导制度变迁特点、根据制度变迁特点来总结制度变迁动力并进一步归纳制度变迁动力结构,这样的研究范式,以历史为线索、以制度变迁为考量纬度、以现代国家构建为视角,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动力主要分四个不同制度环境时期进行考察、分析。基于全文的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基本结论:建国后的农业合作时期这一“制度环境”下,在供给制度上主要体现在政府供给和村民自愿供给,造就了叁种动力形式:需求动力、主体能动动力及诺斯动力,这主要是由于建国初期,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而工业经济不发达,从而决定了可提供经济剩余的潜力有限,政府财政上的不足也决定了政府难有更大能力去整合社会资源,影响了政府举给长期不足,因此在推动制度变迁的动力主要是需求动力以及人民群众的主体能动动力。人民公社制度是现代国家构建的产物,它冲破了家族共同体,形成“政社合一提供必需公共产品的能力以及合办社会发展必需的公共事务,而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政治经济共同体,党和政府控制了一切资源。这一时期造就了叁种主体动力形式:需求动力、主体能动动力及社会生产力发展动力,这主要是由于建国后至人民公社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初步的发展,农业和工业水平有所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相较于以往增多,但是仍然整体不足,因此在推动制度变迁的动力主要是需求动力、主体能动动力及社会生产力发展动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计划型的经济向市场型经济转型,资源开始社会化,“乡政村治”体现了国家与社会的分权原则。这一制度促进了供给主体多元化趋势,出现了政府供给为主、私人供给、合作供给以及第叁部门供给的制度集合,这一时期造就了四种主体动力形式:需求动力、丰体能动动力、社会生产力发展动力、经济动力,这主要是由于家庭承包制时期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国家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社会生产力有了快速的发展,新的社会生产关系正在形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动力以及经济动力在推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制度变迁也离不开人的需求动力、人的主体能动动力。税费改革时期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体制基础上的新探索,这一时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政府供给、私人供给、合作供给以及第叁部门供给,同时这一时期造就了五种主体动力形式:需求动力、社会生产力发展动力、经济动力、社会分工动力。(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4-06-01)
张等文,呼连焦[6](2014)在《农村权力结构嬗变过程中乡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和乡村之间权力博弈的演变,中国农村权力结构也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先后经历了古代双轨制权力结构、人民公社时期单轨制权力结构和改革开放以来多中心化权力结构的嬗变过程。农村权力结构嬗变是引起乡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的重要诱因,中国农村权力结构的历史嬗变引起乡村公共产品供给经历了从自我供给到集体供给再到多元化供给的制度变迁历程。农村权力结构与乡村公共产品供给之间息息相关,合理分配村庄权力、优化农村权力结构对解决乡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以及建构有效的乡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天津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师帅[7](2013)在《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及对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特定的历史和社会原因,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滞后,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更为医乏。对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概念!内涵及特征进行界定,分析了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缺失,提出了实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建立城乡一体化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为核心的制度构建。(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3年17期)
袁康伟[8](2013)在《基于绩效视角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国家对“叁农问题”的重视,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投入也越来越大,但当前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中仍存在着各个主体权责关系不清、“越位”和“缺位”现象并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的产生。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是从决策、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清晰的权责关系,将明确各个主体的行为边界,促使各个主体积极地发挥各自的能动性,履行各自的责任,实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目的。这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产生的重要机理,本文正是从绩效产生的机理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合理的政府与农民的权力配置、责任归属、资金筹措、监督约束、绩效评价体系以及在农村公共产品多元供给下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激励和约束的关系。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中明确这一系列的关系将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产生的重要基础。本文在明确了这一系列关系后,又分析了我国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中所存在的权责不清、成本负担不合理、监督管理不完善、事后的绩效评价不合理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的制度性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广东商学院》期刊2013-06-17)
刘欣[9](2013)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就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一些问题,联系巴彦淖尔市的实际情况,从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基础设施情况、农村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阐述了政府向农村牧区提供公共产品时,面临哪些具体困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期刊2013年06期)
武静静[10](2013)在《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经济日益加速发展的今天,农村相对落后的发展使我们不得不关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问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结构失衡、供给效率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的长期发展。本文从基层对国家的依赖角度,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取得了相关结论。基层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在我国政府体系的最末端,行政上、财政上都处于劣势。特别是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的财政能力大大下降,但相应的事权却没有改变。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以及传统的行政文化使得乡镇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不得不依赖上级政府和国家的财政支持;企业、非营利性组织等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由于受到自身条件、政府政策等的限制,难以在供给中发挥重要作用;农村社区居民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政治参与冷漠,村内民主发展缓慢,村民自治建设进程受到严重影响,村民由传统型公民向现代型公民转变艰难。此外,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乡土社会失去了原有的道德约束,人们在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使村庄的集体行动能力大大下降,这都使农村社区公共产品自给能力不断下降,不得不依赖政府,依赖国家。本文试图从以下方面缓解基层对国家的依赖,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首先,增强乡镇政府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能力。关键是提高其财政能力,通过改革现行的分税体制、调整财权与事权、发展乡镇经济等途径提高基层政府的财政能力;通过改革乡镇政府、改进考核机制、加强对其监督等提高其对农服务意识。其次,提高社区民众自给的能力。增强群众的民主意识,鼓励其积极参与村内民主建设,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健全群众表达渠道,发展村庄集体经济,提高村集体行动能力,促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提高。最后,多主体共同参与供给。企业、非营利性组织等应积极发展自身,政府也要从实际出发,在各个方面对其进行引导、鼓励和支持,使其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3-05-0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完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化解公共产品供给城乡二元化的难题,有助于缩小公共产品供给的地区差距。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僵化,缺乏创新,供给主体单一,效率低下,供给总量不足,尚存在许多结构性、体制性难题亟待解决。在新时期,应当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与供给能力,健全统一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建立多元供给主体,明确供给主体责任,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史一鸣.试析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J].山西农经.2018
[2].秦秋香.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探究[J].现代商业.2018
[3].张婷婷.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4].邸焕双.创新与重构: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14
[5].王建平.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动力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
[6].张等文,呼连焦.农村权力结构嬗变过程中乡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4
[7].师帅.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及对策分析[J].商.2013
[8].袁康伟.基于绩效视角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3
[9].刘欣.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J].现代农业.2013
[10].武静静.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分析[D].河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