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音论文-郝翠荣

中介音论文-郝翠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介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说文》,翘舌音,反切

中介音论文文献综述

郝翠荣[1](2015)在《浅谈《说文解字》翘舌音反切中介音增减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参考《广韵》、《韵镜》等语音系统,对《说文解字》翘舌音反切中介音增减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本文来源于《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郝翠荣[2](2015)在《浅谈《说文解字》翘舌音反切中介音转化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参考《广韵》、《韵镜》等语音系统,对《说文解字》翘舌音反切中介音转化问题进行初次研究与分析。(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高艳丽[3](2012)在《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中介音的归属》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介音归属的确定对于汉语音节结构的确立至关重要。由于介音本身的特殊性,其归属问题在汉语中颇有争议。本文旨在研究汉语普通话中介音的归属。在音首—音韵理论框架下,本文的观点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音段,汉语普通话介音部分属于声母,部分属于韵母。其中叁个理论假设支撑包括:介音作为独立的音段并非音首辅音的第二发音特征;音韵是不包含介音的独立体;介音部分归属于声母,部分归属于韵母。对前两个假设的争议较少,本文主要讨论第叁个假设,论证材料主要来源于语误语料和语音配列制约条件的作用。希望本研究能够为更好地解释汉语普通话中介音的归属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7期)

叶军[4](2009)在《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发展阶段性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介于上海话与普通话之间不断变化的语音系统,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呈现发展的阶段性。本文以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大纲为标准,通过建立中介音语料库,对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的六个发展阶段进行了阶段性特征分析和级差分析,展现了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发展的动态过程。(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5期)

李静静[5](2008)在《基于语料库的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韵母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普通话”是方言地区的人学习普通话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中介语,它意味着大批普通话学习者会处在普通话学习的不同阶段,带有不同程度的方言色彩。这为提高普通话教学效率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对个人发音的判定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把这种过渡语看成是普通话学习者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偏误,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本文选取了这种偏误在语音方面的表现,也就是所说的“口音”(即中介音)进行分析。本文选择以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作为突破口,考察母方言为上海话的普通话学习者在普通话学习过程中的中介音特征,在建立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语料库的基础上,针对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的韵母部分进行分析研究,考察中介音韵母发展的全貌。我们首先在上海市普通话测试中心搜集了90个上海人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样本试卷和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时的现场录音;把样本试卷的第一部分(读单字)和第二部分(读词语)分单字人工录入Access数据库,建立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语料库,并对这个语料库进行了标注,主要通过听现场录音,确定错误、缺陷的具体部位,是声母错、韵母错、声调错还是同错。然后我们在这个语料库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叁级六等中介音韵母的偏误情况,对其进行特征分析,利用SPSS软件找出每个等级内偏误具有相关性的韵母,并找出各个等级的典型样本。通过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韵母的偏误特征的分析,我们发现:叁级六等中韵母偏误都呈现出一定的趋势,从普通话水平较低级到高级,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韵母偏误呈现出显着下降的趋势,39个韵母在叁级里全部出现了偏误,逐渐降低到一级,一级韵母的偏误已经不明显了,尤其是一甲;偏误特征一直比较显着的韵母是in、ing、en、eng、-i、儿化韵、er,它们在各等级中的偏误率虽然高低不等,但都是各个等级中偏误率较高的韵母;同时发现各等级中产生相关的韵母并不多,最多也只有叁组韵母产生了相关性。本文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一、我们首次在建立语料库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所建立的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语料库具有科学性和资料来源的可靠性,我们首次利用普通话测试的语料建立数据库。二、我们通过语料库统计分析中介音韵母的主要特征考察中介音语音发展的全貌。,体现了跨学科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汪山春[6](2008)在《基于语料库的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声调特征及声韵调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基于语料库的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声调特征及声韵调关系的研究。运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语料,建立中介语音语料库。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系统和评价系统进行标注,采用统计的方法,对不同等级的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声、韵、调的偏误分布情况,尤其是对声韵调偏误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全面、细致地分析,总结出不同发展阶段中介音的典型特征,并从宏观上概述了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发展的整体面貌。论文对中介语音的研究,地方普通话研究探索了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研究具有创新性。本文的研究步骤:1)在上海市普通话测试中心搜集90个上海人参加将通话水平测试的样本试卷及对应这90个试卷样本的现场录音。2)在样本资料收集完毕后,建立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语料库。3)基于语料库分析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声调的主要特征,同时分析声母韵母及声调两两之间的相关性。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提出进行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第二章对上海话和普通话的声调系统进行了对比。第叁章介绍了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语料库的建设。第四章是基于语料库的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的声调特征分析。第五章是声、韵、调两两之间的关系分析。第六章是结论和讨论。通过统计分析,文章指出:1)通过声调偏误特征的单独分析,充分证实了上声是上海考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难点。四个声调中上声在叁级六等中的偏误率是最高的。但从偏误率的角度来看,四个声调中阳平从叁级乙等到二级甲等的错误率都是最低的。2)声调部分我们还对轻声以及变调3(上)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结果是各等级的轻声错误率按降序排列依次为叁级乙等、二级乙等、叁级甲等、一级乙等、二级甲等、一级甲等。3(上)的偏误率总趋势是从叁级乙等到一级甲等呈现由高到低有规律的降序变化。3)通过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别以两组不同声调的偏误率为变量,以声母的偏误率和声调的偏误率为变量,以韵母的偏误率和声调的偏误率为变量,以声母的偏误率和韵母的偏误率为变量,制作点图找出呈现线性趋势的两组变量后利用CORRELATE命令计算出相关系数和p值确定哪两组变量具有显着相关。我们得到具有显着相关的数据组。其中呈现显着正相关的如:叁级乙等中声母sh和阴平、韵母u和阴平、,叁级甲等中声母z和韵母eng,二级乙等中阴平和上声,二级甲等中上声和去声。呈现显着负相关的如:叁级乙等中声母s和阴平,韵母in和上声、声母z和韵母e、声母zh和韵母e,叁级甲等中声母r和韵母e,二级甲等中韵母eng和去声。总之,本研究考察了基于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语料库声调的偏误特征。同时本研究也发现了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周鸣之[7](2008)在《基于语料库的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声母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方言区的人在学习普通话中必然会受到方言的影响,呈现出不同于方言,也不同于普通话的“中介语”。在语音方面,学习者容易受到本方言音系的影响,而造成发音与标准语音不一致的现象,出现带有地方特色,又不同于普通话的“中介音”特征。这种中介状态的语音系统是受内在规律支配,不断变化向普通话标准语音靠近的“中介音”语音系统,是整个‘地方普通话'从方言到普通话逐渐过渡的集合。这种过渡的“中介音”状态广泛存在,且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顽固性。对“中介音”展开研究,不仅能有效发现普通话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对普通话推广工作带来直接有效的帮助,并且通过认识中介音的特点,对中介音语音面貌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描述,对自然语言的信息处理、语音识别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本研究结合当前的研究需要,借鉴中介语研究的相关理论,建设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语料库,以上海市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应试者的录音档案作为语料收集的对象,通过语料转写、语音标注等方式对大量的上海话-普通话语料的声母、韵母、声调等错误类别进行分类和数据处理,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有强大搜索功能的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语料库。基于语料库的建设,从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的声母发音特征入手,采取统计、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不同阶段的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的声母发音情况、变化趋势、内在规律,以及声母偏误的相关性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的研究打破了以往从声学角度和音系学研究地方普通话语音的研究模式,而通过语料库的建设将零散的自然语料整合起来,通过统计的方式,得出了确实可信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具体分析了每一个普通话等级的声母特征之后,总结了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整体的语音面貌。通过研究,发现上海话-普通话中,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是最容易产生发音偏误的两类声母,舌尖后音的偏误率与普通话水平等级成反比,这是由于上海话音系中缺少相同发音的声母造成的。舌尖前音的偏误率最高出现在叁级甲等。由于上海话音系中并不缺少舌尖前音,这类偏误的发生是普通话学习者有意识的纠正舌尖后音发音的过程中矫枉过正造成的,是典型的受内在规律支配的中介音的现象。本研究还具体分析了每一个声母在各等级错误率、缺陷率和偏误率的变化趋势。还找出了叁乙、叁甲、二乙叁个等级中偏误具有相关性的声母,并找出了叁乙和二甲两个等级的典型样本。(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朱川[8](1996)在《对外汉语中介音类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问题的提出“中介音”是指中介语的语音。它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由于母语语音负迁移等原因所形成的一种语音现象。由于母语类型各异,中介音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据此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找出不同母语留学生中介音特征,划分其中介音类型的意义在于可以分析洋腔洋调的成因;还在于可以针对不同类型设计对策,促使中介音更快地向目的音转化。为此我们首先设计了测试字表,然后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物理方面有语图实验、音高实验;心理方面有:(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期刊1996-08-01)

李华灿[9](1961)在《关于汉语音节中“介音”的处理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的音节,按照传统的分析方法,就是分作声、韵两部分,但如果按照《汉语拼音方案》所列声、韵母表再作进一步的分析,那末,还可以把韵母分析为介音、主要元音和尾音叁个部分,也就是说,汉语的音节是由声母、介音、主要元音和尾音四个部分构成的(这是指一个结构完整的音节说的)。这四个部分在音节中到底应该怎样结合?或者更具体地说,介音到底应该怎样处理?这是拼音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汉语拼音方案》是把介音列为韵母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将全部韵母分成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四类分别与声母配合构成音节来处理的。几年来,(本文来源于《文字改革》期刊1961年03期)

中介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参考《广韵》、《韵镜》等语音系统,对《说文解字》翘舌音反切中介音转化问题进行初次研究与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介音论文参考文献

[1].郝翠荣.浅谈《说文解字》翘舌音反切中介音增减问题[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

[2].郝翠荣.浅谈《说文解字》翘舌音反切中介音转化问题[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

[3].高艳丽.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中介音的归属[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

[4].叶军.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发展阶段性特征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5].李静静.基于语料库的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韵母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6].汪山春.基于语料库的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声调特征及声韵调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7].周鸣之.基于语料库的上海话—普通话中介音声母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8].朱川.对外汉语中介音类型研究[C].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1996

[9].李华灿.关于汉语音节中“介音”的处理问题[J].文字改革.1961

标签:;  ;  ;  

中介音论文-郝翠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