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模型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碳氧比测井,刻度井,石灰岩,孔隙度
模型井论文文献综述
徐强,辛督强,刘杰,杨志高[1](2018)在《双参数石灰岩碳氧比刻度模型井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孔隙度与饱和度的双参数刻度井系列的方法,实际建成了1口中等孔隙度的刻度井。该刻度井地层外径1 200mm、高1 350mm,地层骨架由纯石灰岩颗粒堆积而成,采用2组平均粒径不同的颗粒,按照5∶3的质量比例混合堆积,形成了15.1p.u.的地层孔隙度。用1,3-丁二醇与水的混合溶液作为地层孔隙流体,二者质量配比为5∶2,模拟地层含柴油饱和度为50.4%。该模型井可用于碳氧比测井仪的研发与改进,提供仪器校准服务。(本文来源于《测井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夏振华,桂志先,胡瑞卿,李贻青[2](2016)在《利用ARX模型井震联合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基于自回归各态历经模型(ARX)的系统辨识技术应用于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处理中,假定地层对地震波的吸收系统为线性,将地面地震和测井资料作为输入和输出,利用ARX模型估算地层对地震波吸收系统特性的逆响应,进而对地面地震资料进行高频恢复,提高其垂向分辨率。模型验证和实际地面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技术能保持原地震资料主要特征不变,地震资料频带拓宽约15Hz,可有效地提高地震资料的垂向分辨率。(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16年04期)
宋维琪,秦晅,喻志超,徐奔奔[3](2015)在《2D轴对称水平层状模型井中微地震波场正演》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井中微地震监测,在考虑介质模型为水平层状模型,且径向介质速度变化具有轴对称特点时,研究了微地震波场正演方法.根据数值模式匹配理论,在微地震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算法时,纵向采用解析递推方法、横向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详细讨论了震源边界条件、地层界面边界条件及计算范围比较条件,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办法.同时,分析了有限元算法基函数关键问题.通过理论和实际资料论证和验证了研究方法的正确合理性,并与基于射线追踪的走时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算法的精度能够满足微地震实际生产要求.(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5年06期)
杨本臣,王翠琴,王馨蕊[4](2015)在《基于改进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四面体模型井下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节点定位算法精度和覆盖率低、能耗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四面体模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根据改进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算法测定未知节点与信标节点的距离,找到与未知节点最近的4个信标节点构成空间四面体,通过空间四面体的体积坐标换算得出未知节点的位置信息,从而实现节点定位。将该算法应用于煤矿井下的节点定位,通过与基于投影模型的井下节点定位算法的实验仿真对比表明,该算法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和定位覆盖率,更低的节点能耗和网络成本开销。(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5年08期)
肖前华,杨正明,徐轩,田文博,张亚蒲[5](2013)在《特低渗透砂岩平板大模型井网适应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维柱塞岩心和二维填砂模型很难模拟油藏储层的井网渗流,因此提出天然砂岩露头大模型制作方法以及定义两个参数用以评价特低渗透砂岩平板大模型井网适应性。利用天然砂岩露头制作平板大模型,模拟了不同井网在较均质储层中的生产状况。提出了有效压力波及系数和产能指数的概念。实验测定了各井网模型在不同注采压差下的平面压力梯度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平行小岩样的非线性渗流曲线将模型渗流区域划分为不可流动区域、非线性渗流区域和拟线性渗流区域。研究表明,在较均质特低渗透储层渗流中,正方形反九点井网的适应性优于菱形反九点井网,优于矩形井网,随着注采压差的提高各井网模型的产能指数逐渐升高,不可流动区域逐渐减少,拟线性渗流区域逐渐增大,正方形反九点井网的非线性渗流区域呈下降趋势,菱形反九点井网和矩形井网的非线性渗流区域出现波动,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韩兴,翟尚江,冯宇[6](2013)在《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法的模型井架测试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井架应变电测法存在劳动强度大、低温环境适应性差、测量点有限等不足,提出了采用数字散斑相关法进行井架检测的思路。在介绍数字散斑相关法的基本原理和试验仪器的基本组成之后,对模型井架的测试试验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结果表明,位移测试结果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符合性良好,在修正模型后,位移和应力的模拟结果与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认为可以用数字散斑相关法对井架进行检测评价,而且采用该方法能有效发现井架载荷偏心和基础下沉等缺陷,但该方法在推广应用之前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和试验。(本文来源于《石油机械》期刊2013年02期)
张贵玲[7](2013)在《均质油藏模型井网加密影响因素研究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原油产量和油藏采收率,油田后期需要井网加密调整,通过对均质油藏模型各个因素单独模拟,找到各单因素对生产动态特征的影响规律,其次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多因素的影响程度,确定井网加密的最优方案。(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3年02期)
肖前华,杨正明,徐轩,田文博,张亚蒲[8](2012)在《较均质特低渗透砂岩平板大模型井网适应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天然砂岩露头制作平板大模型,模拟了不同井网在较均质储层中的生产状况。实验测定了各井网模型在不同注采压差下的平面压力梯度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平行小岩样的非线性渗流曲线将模型渗流区域划分为不可流动区域,非线性渗流区域和拟线性渗流区域。为研究各井网的适应性,提出了有效压力波及系数和产能指数的概念。研究表明,在较均质特低渗透储层渗流中,正方形反九点井网的适应性优于菱形反九点井网,优于矩形井网,随着注采压差的提高各井网模型的产能指数逐渐升高,不可流动区域逐渐减少,拟线性渗流区域逐渐增大,正方形反九点井网的非线性渗流区域呈下降趋势,菱形反九点井网和矩形井网的非线性渗流区域出现波动,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1-12)
于海林[9](2012)在《放射性模型井伽马能谱蒙卡模拟及单元层迭加原理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以我校在建的测井模型(该模型为国家二级标准模型井)作为研究对象,利用MCNP4C程序模拟分别模拟了离10cm单元层中心点不同距离的铀系铀组,铀系镭组,钍系和40K核素γ射线在点探测器上的相对计数,按探测效率为100%,将模拟的相对计数换算成与放射性核素含量相关的相对计数。按照换算后的相对计数画成能谱图,共72条标准谱线。同时对不同情况的矿层进行了模拟,并利用放射性迭加原理和场源互换原理,用标准谱线迭加出不同矿层的能谱相对计数。再将迭加结果与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如下:1)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对不同核素的γ射线的测井数据进行模拟,可以有效的避免实验中难以消除的干扰因素。2)MCNP程序的模拟结果是将所有计数均归一为单个源粒子对应的值,因此需要将模拟结果换算成与放射性核素含量相关的相对计数,将换算的相对计数画成能谱图,包括铀系铀组、铀系镭组、钍系、40K的72条标准谱线。可以用这72条标准谱线利用放射性迭加原理和场源互换原理迭加成不同类型的矿层的能谱图。3)在铀镭平衡、铀镭不平衡、不饱和矿层、饱和矿层和混合矿层的测井模型条件下,进行模拟,并且用迭加数据与模拟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谱线基本吻合,谱峰的相对计数基本相等,证明了单元层迭加的可行性。该模型下的所有数据都可以通过标准谱线进行迭加,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有利于对测井模型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期刊2012-06-20)
[10](2011)在《国内首套地层元素测井仪样机模型井试验取得成功》一文中研究指出12月9日,中国石油测井公司技术中心研制的地层元素测井仪样机在刻度中心模型井完成了能谱测量试验,样机在砂岩、石灰岩、白云岩模型井中测量能谱与数值模拟能谱对比一致,模型井试验取得成功。地层元素测井仪器的研制在国内尚属首例,这是我国在高端测井装备研制领域取得的(本文来源于《天然气技术与经济》期刊2011年06期)
模型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基于自回归各态历经模型(ARX)的系统辨识技术应用于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处理中,假定地层对地震波的吸收系统为线性,将地面地震和测井资料作为输入和输出,利用ARX模型估算地层对地震波吸收系统特性的逆响应,进而对地面地震资料进行高频恢复,提高其垂向分辨率。模型验证和实际地面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技术能保持原地震资料主要特征不变,地震资料频带拓宽约15Hz,可有效地提高地震资料的垂向分辨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型井论文参考文献
[1].徐强,辛督强,刘杰,杨志高.双参数石灰岩碳氧比刻度模型井的研制[J].测井技术.2018
[2].夏振华,桂志先,胡瑞卿,李贻青.利用ARX模型井震联合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6
[3].宋维琪,秦晅,喻志超,徐奔奔.2D轴对称水平层状模型井中微地震波场正演[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5
[4].杨本臣,王翠琴,王馨蕊.基于改进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四面体模型井下定位研究[J].计算机工程.2015
[5].肖前华,杨正明,徐轩,田文博,张亚蒲.特低渗透砂岩平板大模型井网适应性评价[J].重庆大学学报.2013
[6].韩兴,翟尚江,冯宇.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法的模型井架测试试验[J].石油机械.2013
[7].张贵玲.均质油藏模型井网加密影响因素研究及优化[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
[8].肖前华,杨正明,徐轩,田文博,张亚蒲.较均质特低渗透砂岩平板大模型井网适应性实验研究[C].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2
[9].于海林.放射性模型井伽马能谱蒙卡模拟及单元层迭加原理验证[D].东华理工大学.2012
[10]..国内首套地层元素测井仪样机模型井试验取得成功[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