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硝态氮论文-陈云增,李天奇,马建华,阮心玲,王琳

水体硝态氮论文-陈云增,李天奇,马建华,阮心玲,王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体硝态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癌病高发区,硝态氮,亚硝态氮,健康风险

水体硝态氮论文文献综述

陈云增,李天奇,马建华,阮心玲,王琳[1](2019)在《沙颍河流域典型癌病高发区水体硝态氮污染及健康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在雨季和旱季对癌病高发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采样分析,探讨该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NO~-_3-N和NO~-_2-N污染状况、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点,以及相应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雨季地表水和地下水NO~-_3-N含量明显高于旱季.受污染沙颍河水的影响,沿岸癌病高发村庄饮水井雨季NO~-_3-N污染严重,平均含量达到38.32 mg·L~(-1),超标近3倍,而旱季则存在NO~-_2-N污染,平均含量达到0.69 mg·L~(-1).研究区癌病高发村庄居民存在饮水NO~-_3-N暴露的健康风险,其年平均健康总风险达到1.02×10~(-8) a~(-1),为其他村庄居民的6倍以上,饮水NO~-_3-N污染是癌病高发村庄居民的健康危害因素.(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文,吕欣田,韩睿,胡志新[2](2018)在《2种改性生物炭对水体硝态氮的吸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种水生植物香蒲(Typha angustifolia)和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制备的FeCl_3改性生物炭为吸附剂,硝酸钾溶液为吸附质,研究生物炭对水体硝态氮的去除。研究了2种改性生物炭的吸附动力学与吸附等温线特性,结合红外光谱分析(IR)、扫描电镜分析(SEM)和元素分析对2种改性与未改性生物炭进行表征,并探究生物炭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质初始浓度、吸附质pH值等因素对2种改性生物炭吸附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改性生物炭对硝态氮的吸附均符合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FeCl_3改性香蒲生物炭(XP-Fe)和FeCl_3改性芦苇生物炭(LW-Fe)的最大吸附量qm分别为15.55和10.63 mg·g~(-1)。吸附质pH值降低,有利于XP-Fe和LW-Fe对硝态氮的去除。XP-Fe对硝态氮的吸附性能强于LW-Fe。(本文来源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汪昌树,杨鹏年,张瀚,于宴民[3](2016)在《焉耆盆地绿洲区水体硝态氮量调查及其空间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焉耆盆地绿洲区水体硝态氮污染现状及地下水空间分布规律。【方法】2014~2015年通过野外采样及室内化验,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表水(80个)、不同埋深地下水(284个)水体硝酸盐含量,并运用统计分析及克里金(Kriging)法研究盆地现状硝态氮量及空间分布。【结果】除包气带水体外,绿洲区水体硝态氮量水平总体较低,但不同类型、区域水体间差异性明显,变异性较高。主要河流与农田排渠均受到人为因素干扰,部分农田排渠硝态氮量已超过10.0 mg/L。地下水硝态氮量与埋深密切相关,包气带水>手压井>灌溉井>自来水井,随着埋深的增加,硝态氮量呈减小的趋势。氮素进入田间后,富集于耕作层等包气带土层,为进入地下水的起点。普通克里金插值(Or-Kriging)结果显示,部分典型灌区地下水已接近甚至超过国际(WHO)地下水安全允许浓度(硝态氮量>10.0 mg/L),较高的区域多分布于典型灌区。【结论】集约化种植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利用率偏低是焉耆盆地绿洲区水体硝态氮量升高的主要原因,包气带中积累过多的氮素是水体污染的潜在风险。(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10期)

王兵,温奋翔,肖波[4](2016)在《模拟水体硝态氮对黄菖蒲生长及其氮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挺水植物在水环境与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选取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为对象,通过模拟水培实验,对比研究了6种水体硝态氮质量浓度(10.68、23.88、42.22、63.33、82.92、97.13 mg·L~(-1))下,黄菖蒲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根冠比、叶绿素含量、氮累计吸收量以及对硝态氮去除效果的差异,以期明确模拟水体硝态氮质量浓度对黄菖蒲生长及其氮吸收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首先,不同硝态氮质量浓度对黄菖蒲地上部分(茎叶)生长的影响大于地下部分(根);当硝态氮质量浓度为10.68 mg·L~(-1)时,黄菖蒲的根冠比增加;当硝态氮质量浓度为42.22~97.13 mg·L~(-1)时,黄菖蒲的根冠比减少.其次,黄菖蒲适宜生长的硝态氮质量浓度为23.88~63.33 mg·L~(-1);硝态氮质量浓度低于10.68 mg·L-1或高于82.92mg·L-1时,均会对黄菖蒲的叶绿素合成产生抑制作用.再次,黄菖蒲对氮的累积量随硝态氮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且地下部分对氮的累积能力优于地上部分;6种浓度下,单株黄菖蒲的氮累计吸收量为10.56~75.43 mg,其地下部分依次为地上部分的7.2、2.3、2.5、2.1、1.6以及1.5倍.此外,黄菖蒲对氮的利用效率与硝态氮质量浓度之间成显着的幂函数关系,且地上部分的氮利用效率高于地下部分.最后,黄菖蒲对硝态氮的去除率随硝态氮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6种浓度下黄菖蒲对硝态氮的去除率介于94.9%和99.3%之间,且水体中硝态氮质量浓度随时间延续呈指数函数降低.结果表明,黄菖蒲对硝态氮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但黄菖蒲的生长及其对氮的吸收与去除效率受水体硝态氮质量浓度影响显着,且地上部分较地下部分更为敏感.(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6年09期)

汪昌树[5](2016)在《焉耆盆地绿洲区水体硝态氮量演变特征与趋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面源污染正逐渐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而硝态氮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普遍关注的问题,是人们公认的分布最广的地下水污染物。焉耆盆地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部,平原区为典型的干旱区绿洲。近些年,绿洲集约化种植氮肥施用量的持续增加,且利用率普遍偏低,加上废水等的排放,使区域水体硝态氮量在不同程度上有增加的趋势。鉴于此,结合搜集整理的降水、土壤、施肥量等相关数据,以野外调查监测与室内化验分析的方式汇总盆地水体硝态氮量,采用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绿洲区地下水硝态氮的时空分布及演化特征与趋势进行定量分析,具体研究结论如下:(1)焉耆盆地水体硝态氮量总体水平较低,不同的区域、土地利用方式、人为因素影响程度及地下水埋深的变化等使水体硝态氮量表现出差异性分布的特点。相比河流农田排渠水体硝态氮量差异性更明显,受区域影响显着。不同河流断面、博湖的不同位置间硝态氮量有明显的差异。绿洲区地下水硝态氮量平均值为2.38mg·L-1,为Ⅱ类水质标准,不同类型地下水硝态氮量的分布频率显示,硝态氮量及其变异系数与埋深呈负相关关系。绿洲区部分区域,尤其是浅层地下水硝态氮量较高,受人为作用影响已十分明显。人口密度、氮肥投入量、土壤、岩性条件等都是引发区域水体硝态氮量升高的因素。(2)绿洲区地下水硝态氮量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普通克里金插值预测潜水硝态氮量总体呈环形梯度分布,且以开都河呈轴对称,无方向性效应,硝态氮量较高的区域集中于和静、和硕县城周边以及解放一渠的两岸灌区等,呈零星分布。灌溉用承压水大面积分布着Ⅱ类水质,饮用自来水均属Ⅰ类水质。不同类型地下水硝态氮量的空间插值结果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点,空间分布格局更进一步表明区域地下水硝态氮量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承压水整体分布特征显示,硝态氮量较高的区域集中于农田排水的排泄区。(3)ArcGIS普通克里金插值的适用性分析表明样本数量与判定系数呈正相关,分类分析对判定系数有显着的影响,合理的布设采样点位置与数量及其密集性、分布范围以及对不同含水层特征的水体分类所得空间插值的精度较高。潜水、灌溉用承压水、饮用自来水以及绿洲区承压水、整体地下水硝态氮量的空间相关距离分别为22m、198m、1579m、138m、17m。(4)氮素进入田间经不同类型的转化,以硝态氮的形式进入水体,土壤铵态氮量明显大于硝态氮,包气带水体的情况相反。盆地绿洲农区的土壤属高肥力标准水平,不同区域田间土壤剖面的氮素的变异性较大,分布类型有为表聚型、均布型、底聚型、振荡型。铵态氮积聚系数各样点及土层间较为接近且分布均匀,硝态氮的分布类型主要为表聚型和均布型。(5)地表水硝态氮量有增加的趋势,潜水、承压水硝态氮量分别为指数、多项式的上升趋势。绿洲农区氮肥施用量呈线性增长的趋势,增长速度为年均7%左右,氮肥施用量与地下水硝态氮量存在相关系数为0.618的线性相关关系。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氮肥施用量应控制在627.5kg·hm-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应不超过377.5kg·hm-2。预测分析显示,2017年、2030年氮肥施用强度分别为634.78kg·hm-2、984.74kg·hm-2,浅层地下水体硝态氮量分别为20.30mg?L-1、34.29mg?L-1。(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汪昌树,杨鹏年,于宴民,魏光辉[6](2016)在《焉耆盆地绿洲区水体硝态氮污染现状分析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焉耆盆地绿洲区水体硝态氮的污染现状,通过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对绿洲区地表水(65个)、不同埋深地下水(281个)的硝态氮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绿洲区水体硝态氮含量总体水平较低,为2.69mg/L,水质状况良好,但不同水体类型、区域之间硝态氮含量差异明显;河流、水库等水质良好,农田排渠硝态氮含量明显高于其余地表水样;地下水硝态氮含量与埋深呈负相关关系,平均含量:包气带水>手压井水>农田灌溉水>饮用水。手压井硝态氮含量城镇明显低于灌区;农田灌溉水方面,粮食种植区明显低于蔬菜、瓜果种植区,表明氮肥及其施用水平与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密切相关。近年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利用率偏低是焉耆盆地绿洲区水体硝态氮污染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李丽,陈旭,吴丹,王爱丽,杨柳燕[7](2015)在《固定化改性生物质炭模拟吸附水体硝态氮潜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去除水体硝态氮污染,对两种生物质炭(花生壳炭、小麦秸秆炭)进行铁改性处理,研究其对硝态氮吸附特性,考察吸附时间、硝态氮初始浓度、p H、生物质炭添加量和共存离子对改性生物质炭吸附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解决粉末态生物质炭易随水流失的问题,对改性生物质炭进行固定化处理,探索固定化改性生物质炭对硝态氮吸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生物质炭对硝态氮的吸附主要发生在前6 h,并在24 h左右达到吸附平衡,其吸附量随着水溶液中硝态氮浓度的上升而升高,改性花生壳炭和小麦秸秆炭对硝态氮最大吸附潜力分别为2674、1285 mg N·kg-1,且酸性至中性条件有利于改性生物质炭对硝态氮的吸附。在20 mg·L-1的硝态氮溶液中,改性花生壳炭和小麦秸秆炭的适宜固液比分别为10、28 g·L-1,其去除率达到80%。当包埋载体海藻酸钠浓度为2%、改性生物质炭含量为0.1 g·m L-1时,固定化改性生物质炭微球成形完整,对硝态氮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固定化并未显着降低改性生物质炭的吸附性能。因此,固定化改性生物质炭能有效吸附水体硝态氮,为污水处理厂尾水等低污染水硝态氮去除提供有效的技术方法。(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夏永秋,李跃飞,张心昱,林静慧,王书伟[8](2014)在《太湖地区稻作系统不同水体硝态氮同位素特征及污染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辨别稻作系统不同水体硝态氮来源,选择太湖地区典型稻作区域,应用硝态氮δ15N同位素技术,结合水化学方法(如NO3-,NH4+,TP,Cl-,SO42-),研究水稻施肥之前(4~5月),施肥期(6月),及施肥之后(7~8月)地表水和地下水硝态氮来源.结果表明,地表水和地下水硝态氮含量普遍较高.在施肥期,各水体硝态氮中δ15N均较低,表明该时期农业化肥是水体硝态氮的主要来源.在施氮前期,池塘水δ15N较低,其可能原因是受雨水的影响;而地下水δ15N较高,可能是水体发生了强烈的反硝化.在施肥后期,池塘水δ15N较高可能受养殖废水影响;地下水δ15N较低,可能受农田渗漏水的影响.河水和灌溉水硝态氮δ15N在各时期波动不大,其中河水硝态氮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和动物粪肥,但灌溉水硝态氮主要来源于雨水.本研究提出新的Cl-浓度和NO3-/Cl-物质的量比区间以辨别太湖地区水体硝态氮来源.(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4年02期)

孙振中,欧阳竹,宋帅,李发东[9](2011)在《禹城市主要水体硝态氮监测及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表水硝态氮(NO3--N)污染与人类健康以及水体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以潘庄灌区的禹城市主要水体为例,采集研究区内10个点进行长期监测,主要监测项目包括pH值及NO3--N等水质指标。结果表明,2004年-2009年,禹城市不同水体pH值变化在6.8~8.8之间,符合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基本限值。地下水pH值有下降趋势。不同水体pH值最低值多在7月,高值多在10月或1月。2004年-2009年禹城市主要水体硝态氮变化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地下水中硝态氮各年份间变化不大。各采样点灌溉用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硝态氮含量大多在7月及10月增高,主要原因是小麦或玉米播种前施基肥后随灌溉淋溶进入水体,而受降雨量的影响不大。本研究为该区域水质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期刊2011年05期)

刘仁燕,冯明磊,林杉,胡荣桂,姜诚[10](2008)在《叁峡库区小流域水体硝态氮含量及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叁峡库区宝塔河与曲溪两小流域内土地利用结构和施肥状况的调查,以及对流域水体中硝态氮含量连续3年的监测,探讨了土地利用结构和施肥状况等对水体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流域水体中硝态氮含量存在很大差异,曲溪流域变化范围是0.4~14.6mg/l,平均为6.96mg/l;宝塔河流域变化范围是0.2~6.8mg/l,平均为2.41mg/l,耕地和林地面积所占的比例对流域水体中硝态氮含量有很重要的影响;②曲溪流域水体硝态氮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这一变化与降雨量的大小有一定关系,也与季节性的农事活动有关;宝塔河流域受居民非农业活动影响显着,其水体硝态氮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不明显,年度变化表现为2005年略高于2004年,但2006年却略为下降,农业耕作对水体硝酸盐的含量影响比曲溪弱。(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水体硝态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2种水生植物香蒲(Typha angustifolia)和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制备的FeCl_3改性生物炭为吸附剂,硝酸钾溶液为吸附质,研究生物炭对水体硝态氮的去除。研究了2种改性生物炭的吸附动力学与吸附等温线特性,结合红外光谱分析(IR)、扫描电镜分析(SEM)和元素分析对2种改性与未改性生物炭进行表征,并探究生物炭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质初始浓度、吸附质pH值等因素对2种改性生物炭吸附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改性生物炭对硝态氮的吸附均符合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FeCl_3改性香蒲生物炭(XP-Fe)和FeCl_3改性芦苇生物炭(LW-Fe)的最大吸附量qm分别为15.55和10.63 mg·g~(-1)。吸附质pH值降低,有利于XP-Fe和LW-Fe对硝态氮的去除。XP-Fe对硝态氮的吸附性能强于LW-Fe。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体硝态氮论文参考文献

[1].陈云增,李天奇,马建华,阮心玲,王琳.沙颍河流域典型癌病高发区水体硝态氮污染及健康风险[J].环境科学学报.2019

[2].张文,吕欣田,韩睿,胡志新.2种改性生物炭对水体硝态氮的吸附特性[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8

[3].汪昌树,杨鹏年,张瀚,于宴民.焉耆盆地绿洲区水体硝态氮量调查及其空间分布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6

[4].王兵,温奋翔,肖波.模拟水体硝态氮对黄菖蒲生长及其氮吸收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6

[5].汪昌树.焉耆盆地绿洲区水体硝态氮量演变特征与趋势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6

[6].汪昌树,杨鹏年,于宴民,魏光辉.焉耆盆地绿洲区水体硝态氮污染现状分析与评价[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6

[7].李丽,陈旭,吴丹,王爱丽,杨柳燕.固定化改性生物质炭模拟吸附水体硝态氮潜力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

[8].夏永秋,李跃飞,张心昱,林静慧,王书伟.太湖地区稻作系统不同水体硝态氮同位素特征及污染源[J].中国环境科学.2014

[9].孙振中,欧阳竹,宋帅,李发东.禹城市主要水体硝态氮监测及变化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

[10].刘仁燕,冯明磊,林杉,胡荣桂,姜诚.叁峡库区小流域水体硝态氮含量及与土地利用的关系[J].自然资源学报.2008

标签:;  ;  ;  ;  

水体硝态氮论文-陈云增,李天奇,马建华,阮心玲,王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