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传播矩阵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分量感应测井,交错层理,传播矩阵法
传播矩阵法论文文献综述
康庄庄,汪宏年,杨守文,陈博[1](2018)在《用传播矩阵法研究交错层理地层中的多分量感应测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沉积环境可能会出现的交错层理现象,在常规一维层状横向同性(TI)地层的基础上引入横向电导率平面相对于地层界面的方位角和倾角,并用传播矩阵法(PMM)建立了此类地层模型中电磁场的解析求解算法.通过数值模拟结果考察了多分量感应测井响应结果随各向异性方位角和倾斜角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交错层理的存在会对多分量感应测井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四)——专题48:环境地球物理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专题49:浅地表地球物理进展》期刊2018-10-21)
郑明明,李帅军,陈勇,李华峰[2](2017)在《基于改进传递矩阵法的管路声传播计算与验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传递矩阵方程以有限元方式求解,考虑泵、阀及声激励源和各种边界条件,建立包含柔性元件及消声器管路系统声传播计算方法。基于该计算方法,编制了任意走向布置管路声传播计算程序。针对简单管系以有限元软件计算对比进行初步验证该计算方法与程序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10-20)
徐朝阳,张威威[3](2013)在《传播矩阵法推导刚性地基下位移的传递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1994年,陈怀海发表了"层状粘弹性地基动力柔度的高效算法",该方法在频率波数域内用传播矩阵法求解了粘弹性半无限地基的动力柔度,并消除了数值计算中的指数溢出问题,此外对无穷域波数积分的积分限做出了合理的取舍。本文亦利用该方法在频率波数域内用Thomson-Haskell传播矩阵法来推导刚性地基下的动力柔度公式和地基表层与底层位移之间的关系式。(本文来源于《企业导报》期刊2013年12期)
姚东华,汪宏年,杨守文,杨海亮[4](2010)在《用传播矩阵法研究层状正交各向异性地层中多分量感应测井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传播矩阵技术研究并建立了层状正交各向异性地层中多分量感应测井响应的有效算法.首先通过Fourier变换将频率空间域中的Maxwell方程组求解问题转化为频率波数域中关于电磁场水平分量常微分方程组的定解问题.利用该方程组系数矩阵的本征值和归一化本征向量将电磁场分解成上行波和下行波模式的组合,推导出均匀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中由任意方向磁偶极子产生的电磁波模式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利用迭加原理和边界条件研究了电磁波在层状正交各向异性地层中的反射和透射,给出各个界面上的广义反射系数和不同地层中电磁波振幅的递推公式,进而得到电磁波模式的解析解.为了有效确定频率空间域中的电磁场,采用二维Patterson自适应求积算法结合有限连分式展开技术计算傅氏逆变换.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考察了不同各向异性系数、不同井眼倾角以及仪器长度和工作频率变化等情况下的多分量感应测井响应特征.(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0年12期)
陈桂波,毕娟,汪宏年[5](2009)在《用传播矩阵法计算水平层状任意各向异性大地中的电磁场》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大量的基础理论研究和野外观测结果都表明,地壳上部尤其是沉积岩系分部地区往往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各向异性,而各向异性是在深入分析和解释实际电磁资料时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否则就会导致不容忽视的误差甚至错误的判断。目前关于各向异性地层中电磁场数值模拟问题的研究已经有大量的文献报道,(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2009》期刊2009-10-10)
陈婷,冯仕猛[6](2008)在《复指数矩阵法研究螺旋液晶光学传播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研究螺旋液晶光学特性的数学处理方法。螺旋型液晶可当作N层双折射材料晶片迭合而成,而相邻晶片的光轴依次旋转一个小角度。在光学转换矩阵中引入复数来研究螺旋型液晶光学性能,给出了相关的数学处理方法。研究了线性偏振光在螺旋液晶中的传播特性,并给出了光经过螺旋液晶后电场强度的矩阵表达式。研究发现,如果入射光波长等于螺旋液晶螺距,线偏振光经过右螺旋液晶后是左旋圆偏振光。理论上分析了螺旋液晶对可见光选择性反射机理。(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08年09期)
张海燕,刘镇清,吕东辉[7](2004)在《全局矩阵法及其在层状各向异性复合板中Lamb波传播特性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兰姆波的传播因其在无损评价中的应用而成为广泛研究的课题。一般采用传递矩阵法对各向异性多层媒质进行建模。虽然这种方法较为方便,但在大频厚积时会出现数值不稳定。本文作者对Nafeh的传递矩阵方法进行改进,所得到的全局矩阵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程序能有效地产生兰姆波的频散曲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兰姆波的传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层数的影响是其中之一。给出了不同层数复合板中兰姆波的相速度频散曲线以及两个基本模式a0和s0沿板厚方向的应力分布。这些数值示例为层状各向异性复合材料板的无损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郑宏兴,葛德彪[8](2000)在《广义传播矩阵法分析分层各向异性材料对电磁波的反射与透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验室坐标系下由Maxwell旋度方程出发构造了横向场的状态矢量和耦合矩阵 ,讨论了各向异性介质中的特征波 .通过引入横向场的传播矩阵 ,进而得到分层各向异性介质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的解析表达式 .该式可以适用于一般情况 ,包括分层单轴各向异性材料和回旋介质 ,以及半空间各向异性介质的反射和透射问题 .(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00年09期)
尹文言,万伟[9](1993)在《分层手征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矩阵法及其传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建立了任意分层手征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矩阵法,给出了正向和反向传播矩阵的一股形式。并且分析了两种不同手征介质界面处,有无金属板衬底的单层手征介质板的反射和透射特性,特别考虑了手征导纳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电子科学学刊》期刊1993年03期)
F.,Lefeuvre,Don,Winterstein,Laurence,Nicoletis,胡钦安[10](1991)在《传播函数矩阵法和剥层法:Railroad Gap和Lost Hills油田两个数据体的横波双折射检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比较了用于测量横波双折射及其随深度变化的两种方法,即传播函数矩阵法和剥层法。这一比较是在取自加利福尼亚西南San Joaguin盆地的两个近井源距S波VSP上进行的。划层法与传播函数矩阵法相比,是从地表开始,逐层剥离双折射效应(如果双折射效应有变化的话)。传播函数矩阵法则是在两个已知深度之间进行,且无需任何关于浅层的信息。两种方法要求用两种不同水平偏振的横波震源采集的横波VSP。在由加利福尼亚的Railroad Gap和Lost Hills 油田得到的数据体上进行了这两种方法的对比。两种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特别是当双折射比较大时(3%-7%)。结果中有意义的差异说明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本文来源于《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第61届年会论文集》期刊1991-11-01)
传播矩阵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将传递矩阵方程以有限元方式求解,考虑泵、阀及声激励源和各种边界条件,建立包含柔性元件及消声器管路系统声传播计算方法。基于该计算方法,编制了任意走向布置管路声传播计算程序。针对简单管系以有限元软件计算对比进行初步验证该计算方法与程序正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播矩阵法论文参考文献
[1].康庄庄,汪宏年,杨守文,陈博.用传播矩阵法研究交错层理地层中的多分量感应测井[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四)——专题48:环境地球物理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专题49:浅地表地球物理进展.2018
[2].郑明明,李帅军,陈勇,李华峰.基于改进传递矩阵法的管路声传播计算与验证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7
[3].徐朝阳,张威威.传播矩阵法推导刚性地基下位移的传递关系[J].企业导报.2013
[4].姚东华,汪宏年,杨守文,杨海亮.用传播矩阵法研究层状正交各向异性地层中多分量感应测井响应[J].地球物理学报.2010
[5].陈桂波,毕娟,汪宏年.用传播矩阵法计算水平层状任意各向异性大地中的电磁场[C].中国地球物理·2009.2009
[6].陈婷,冯仕猛.复指数矩阵法研究螺旋液晶光学传播特性[J].光学学报.2008
[7].张海燕,刘镇清,吕东辉.全局矩阵法及其在层状各向异性复合板中Lamb波传播特性研究中的应用[J].复合材料学报.2004
[8].郑宏兴,葛德彪.广义传播矩阵法分析分层各向异性材料对电磁波的反射与透射[J].物理学报.2000
[9].尹文言,万伟.分层手征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矩阵法及其传播特性研究[J].电子科学学刊.1993
[10].F.,Lefeuvre,Don,Winterstein,Laurence,Nicoletis,胡钦安.传播函数矩阵法和剥层法:RailroadGap和LostHills油田两个数据体的横波双折射检测比较[C].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第61届年会论文集.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