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掌跖面肤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猕猴,掌(跖)面肤纹,对称性,性差
掌跖面肤纹论文文献综述
赵璇[1](2009)在《太行山猕猴掌(跖)面肤纹类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肤纹(Dermatoglyphics)是灵长类形态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国内外有关肤纹的研究颇为活跃,也较为深入,研究方法也比较成熟。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掌跖面肤纹类型,各类肤纹出现的区域和频率,了解它们的侧别差异和性别差异,进一步探讨太行山猕猴掌跖面各类肤纹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灵长类的遗传、进化和分类等基础理论研究积累较为可靠而有使用价值的素材。肤纹资料均取自于55只肤面清晰完整的太行山猕猴。其中雄性20只,雌性35只,年龄不限。实验用猕猴现饲养在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猕猴饲养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猕猴掌(跖)面肤纹类型、分布区域和出现频率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各类肤纹类型出现频率进行分析。主要成果如下:(1)掌跖面上的主要肤纹掌面观察到7类肤纹,开放形花纹、弓形纹、退化性花纹、箕形纹、双箕形纹、混合型花纹和斗形纹。主要肤纹有箕形纹、双箕形纹和斗形纹3类。跖面上观察到9类肤纹,开放形花纹、弓形纹、退化性花纹、分类不明花纹、箕形纹、双箕形纹、混合型花纹、囊形纹和斗形纹。主要肤纹有箕形纹、双箕形纹、混合型花纹、囊形纹和斗形纹5类。明确各类肤纹之间的相互关系。(2)猕猴各类肤纹的频率分布掌面和跖面主要肤纹类型的出现频率通过X2检验,在性别和侧别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依据斗形纹的形态特征及旋转方向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侧别之间差异极其显着,性别之间无显着性差异。(3)猕猴掌(跖)面各类肤纹之间的关系根据肤纹的复杂程度,掌(跖)面各类主要肤纹之间的关系排序为开放形花纹→箕形纹→双箕形纹→斗形纹,开放形花纹→箕形纹→囊形纹→斗形纹。跖面上各类肤纹的相互关系比掌面复杂。(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09-04-01)
胡春红,史留功,赵晓进[2](2007)在《太行山猕猴掌(跖)面肤纹脊数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肤纹(dermatoglyphics)是灵长类形态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国内有关灵长类肤纹的研究较多,作者曾对太行山猕猴掌(跖)面的花纹强度进行了详细的报道,但目前为止尚未见有关太行山猕猴肤纹脊数的研究报道。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太行山猕猴掌(跖)面相应花纹区肤纹脊数的比较研究,获得较为详实的资料。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本研究对52(♂:18,♀:34)例太行山猕猴掌、跖面7个花纹区,即近端小鱼际(Hp)、远端小鱼际(Hd)、大鱼际(Th)和指间Ⅰ-Ⅳ区的花纹脊数为形态指标,研究肤纹脊数的性差(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期刊2007年03期)
掌跖面肤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肤纹(dermatoglyphics)是灵长类形态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国内有关灵长类肤纹的研究较多,作者曾对太行山猕猴掌(跖)面的花纹强度进行了详细的报道,但目前为止尚未见有关太行山猕猴肤纹脊数的研究报道。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太行山猕猴掌(跖)面相应花纹区肤纹脊数的比较研究,获得较为详实的资料。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本研究对52(♂:18,♀:34)例太行山猕猴掌、跖面7个花纹区,即近端小鱼际(Hp)、远端小鱼际(Hd)、大鱼际(Th)和指间Ⅰ-Ⅳ区的花纹脊数为形态指标,研究肤纹脊数的性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掌跖面肤纹论文参考文献
[1].赵璇.太行山猕猴掌(跖)面肤纹类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2].胡春红,史留功,赵晓进.太行山猕猴掌(跖)面肤纹脊数的比较分析[J].解剖学杂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