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满蒙联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满蒙联姻,归化城,土默特蒙古,汤沐邑
满蒙联姻论文文献综述
胡哲[1](2019)在《清“满蒙联姻”政策下公主汤沐邑的地权问题——以康熙恪靖公主汤沐邑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康熙年间,在准噶尔部入掠漠北蒙古诸部的局势下,漠北土谢图汗等部内附。康熙将恪靖公主嫁于土谢图汗部,从而将"满蒙联姻"政策从漠南蒙古推至漠北。然而作为"满蒙联姻"政策向漠北推进的纽带的恪靖公主,以及以其为中心设置的公主府、支撑公主府运作的汤沐邑,并未楔入漠北土谢图汗部,而是被楔入漠南归化城蒙古土默特部,此举引发了在汤沐邑制度框架下,由公主府权力所运作的地亩、地权之成立、演变问题。汤沐邑从蒙晋长城隘口地带向土默特蒙地的突破、延展,最终形成"插花式"分布格局。归化城土默特蒙古与公主府的地权纷争亦伴随汤沐邑拓展的始终。清廷介入双方纷争,对归化城土默特经济、政治形态产生了结构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张剑钊[2](2018)在《满蒙联姻的文学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撰写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满蒙联姻文学传播过程中不同文学体裁类型的描述分析,对该过程中文学传播特点的归纳概括,以及对造成满蒙联姻文学传播成因的分析总结,系统地梳理了满蒙联姻文学传播这一少数民族文学传播中的重要现象,揭示出该文学传播体系所体现的价值,同时也寻绎出其中所蕴含的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与少数民族文学传播有关的规律现象和理论质素。第一章研究传播满蒙联姻的各种文学体裁,即通过分析史传、诗歌、小说、影视、戏剧诸传播满蒙联姻的文学体裁归纳满蒙联姻文学传播的内容。第二章分析、总结和归纳满蒙联姻文学传播的特点,提出满蒙联姻文学传播在其推进和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鲜明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历史事实作为传播基础,二是典型人物作为传播核心,叁是爱情纠葛作为传播热点,四是多种媒介作为传播手段。第叁章寻找分析并确定形成满蒙联姻文学传播的原因,亦即解释说明满蒙联姻作为一个历史文化现象何以有如此兴盛的文学传播之缘由。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和亲文学传播传统的作用,二是创作主体的文学创造,叁是传播媒介的发展,四是受众对满蒙联姻文学的审美期待与接受。第四章主要从论文对满蒙联姻文学传播研究的过程中,归纳并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与少数民族文学传播有关的规律或理论质素,主要分析论述满蒙联姻传播的文学价值。在充分利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文学、传播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视角进行考察分析,并借助了上述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因而在研究实施中既体现出跨学科研究的特点,也在满蒙联姻研究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学术发展。此外,论文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以《清实录》、《清史稿》、清代档案,以及诸多的文学文本和影视文学成果为立论基础,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与检索,对满蒙联姻文学传播进行较为综合系统地描述分析,全面考察和研究这一复杂多元的传播现象,因而论文也体现出材料丰赡、体系性强的特色。最后,论文针对满蒙联姻文学传播这一研究对象,主要运用传播学理论方法进行考察分析和描述说明,这在满蒙联姻学术史上,还是首次,因而具有突出的创新性。(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8-05-15)
高娃[3](2017)在《论满蒙联姻关系的形成、影响和内蒙古满族语言文化特点——以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满族屯满族乡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末至清初满蒙联姻关系的形成和清廷对蒙古政策的变化,一方面促进了北方民族文化融合,另一方面,对清朝一统全国的政治目标的实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满蒙联姻制度和对内蒙古札萨克旗管理政策下,既有满洲宗室贵族迎娶内蒙古王公的女儿,也有满洲宗室贵族公主格格下嫁内蒙古札萨克王公贵族。下嫁内蒙古地区的满洲公主、格格及其随行人员,以及他们的后裔,在蒙古地区繁衍生息,代代相传,多少年后,与当地的蒙古人相濡以沫,友好相处,并自然而然地接受当地蒙古语言文化,形成一种独特的具有双重民族文化的地域特色。这种文化现象在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满族屯满族乡尤为典型并独具特色。(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方芳[4](2018)在《清代满蒙联姻中的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和亲联姻之事自古有之。清朝统治者将满蒙两族联姻这一制度性政策发挥到了极致,满蒙联姻的时间持续之久、规模之大和制度之完备历代罕见。在持续数百年之久的联姻中,满清的公主和格格们离开宫廷步入草原;马背上的蒙古女子离开草原踏入清廷。她们肩负着维系清朝统治阶层与蒙古王公之间的联系与稳固边疆的重任。然而,联姻所带来的政治稳定和边疆和平是满蒙两族女性用年轻的生命换来的。此外,长期不间断的联姻更造成了统治阶级内部伦理辈分的混乱。(本文来源于《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姚德健[5](2017)在《清朝初年的满蒙联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政权建立初期,为与明朝抗争,与蒙古诸多部落通过和亲方式进行结盟,在不断和亲的过程中,满蒙两个民族最终形成了制度性联姻,开创了"北不断亲"的局面。清朝满蒙联姻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从太祖时期伊始,历经太宗世祖两朝的不断发展,最终于康乾时期完善,直至清末成为清王朝历代奉行不变的国策。满蒙联姻对清王朝统一中原,巩固统治地位,稳定边疆,以及对蒙古民族自身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忻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孙铭研[6](2016)在《满蒙联姻政策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满蒙联姻是清朝的一项国策,在清朝的崛起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满蒙联姻政策不同于其他朝代的联姻政策,有着时间长、人数多、多层次、制度化和变化性等特点,使得满蒙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有了更加深入地交流,从而促进了满蒙两个民族的融合与发展。(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6年11期)
聂晓莉[7](2016)在《略论满蒙联姻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满蒙联姻制度是在清代历史上奉行不替的基本国策,在有清一代十分引人注目。在我国历史上统治者通过实行政治联姻而实现自己某种目的的现象并不少见,而清代实行满蒙联姻制度的意图、收到的效果都与前代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对这一制度的缘起、发展过程、基本特点和历史作用等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来源于《城市地理》期刊2016年14期)
姜珊[8](2016)在《清朝满蒙联姻的民族政策对当今民族工作的若干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满蒙联姻历时叁百余年,联姻五百余次。满族通过联姻增加了军事力量,稳定了北方边疆。蒙古通过联姻挺高了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双方从各自民族心理上真正形成了休戚与共的关系。给我们当今的启示是: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必须排除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各民族只有共同团结奋斗发展,才能创造出经济繁荣、文化和谐的社会。(本文来源于《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张贵芳[9](2015)在《满蒙联姻视角下的顺治帝废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满蒙联姻作为一项政策贯穿清朝的始终,对于清朝顺利入关以及政权的巩固都有着非凡的意义。然而,满蒙联姻并非一成不变,也经历着发展与演变。顺治帝废后便可以看做是满蒙联姻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标志着由蒙古王公之女入嫁满族皇室到满族公主、格格入嫁蒙古的历史趋势。顺治帝废后不能仅仅看做处理个人感情问题那么简单,其直接影响着满蒙关系的走向,激荡着政治上的微妙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李婷婷[10](2015)在《浅析清代满蒙联姻政策的特点与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阐述了满蒙联姻的特点:满蒙联姻的制度性;满蒙联姻的对象单一,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满蒙联姻的方式多样性和互相嫁娶;满蒙联姻的政治性目的,用"姻好"巩固"盟好";清帝主动赐婚及派生出的蒙古王公间的"自行结亲"。探讨了满蒙联姻政策的影响与作用:对清朝建立与巩固统治政权有积极的影响;满蒙联姻有利于清朝边疆的治理和防护;对满蒙两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新西部(理论版)》期刊2015年12期)
满蒙联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撰写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满蒙联姻文学传播过程中不同文学体裁类型的描述分析,对该过程中文学传播特点的归纳概括,以及对造成满蒙联姻文学传播成因的分析总结,系统地梳理了满蒙联姻文学传播这一少数民族文学传播中的重要现象,揭示出该文学传播体系所体现的价值,同时也寻绎出其中所蕴含的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与少数民族文学传播有关的规律现象和理论质素。第一章研究传播满蒙联姻的各种文学体裁,即通过分析史传、诗歌、小说、影视、戏剧诸传播满蒙联姻的文学体裁归纳满蒙联姻文学传播的内容。第二章分析、总结和归纳满蒙联姻文学传播的特点,提出满蒙联姻文学传播在其推进和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鲜明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历史事实作为传播基础,二是典型人物作为传播核心,叁是爱情纠葛作为传播热点,四是多种媒介作为传播手段。第叁章寻找分析并确定形成满蒙联姻文学传播的原因,亦即解释说明满蒙联姻作为一个历史文化现象何以有如此兴盛的文学传播之缘由。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和亲文学传播传统的作用,二是创作主体的文学创造,叁是传播媒介的发展,四是受众对满蒙联姻文学的审美期待与接受。第四章主要从论文对满蒙联姻文学传播研究的过程中,归纳并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与少数民族文学传播有关的规律或理论质素,主要分析论述满蒙联姻传播的文学价值。在充分利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文学、传播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视角进行考察分析,并借助了上述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因而在研究实施中既体现出跨学科研究的特点,也在满蒙联姻研究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学术发展。此外,论文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以《清实录》、《清史稿》、清代档案,以及诸多的文学文本和影视文学成果为立论基础,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与检索,对满蒙联姻文学传播进行较为综合系统地描述分析,全面考察和研究这一复杂多元的传播现象,因而论文也体现出材料丰赡、体系性强的特色。最后,论文针对满蒙联姻文学传播这一研究对象,主要运用传播学理论方法进行考察分析和描述说明,这在满蒙联姻学术史上,还是首次,因而具有突出的创新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满蒙联姻论文参考文献
[1].胡哲.清“满蒙联姻”政策下公主汤沐邑的地权问题——以康熙恪靖公主汤沐邑为中心[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张剑钊.满蒙联姻的文学传播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
[3].高娃.论满蒙联姻关系的形成、影响和内蒙古满族语言文化特点——以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满族屯满族乡为中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4].方芳.清代满蒙联姻中的女性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5].姚德健.清朝初年的满蒙联姻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
[6].孙铭研.满蒙联姻政策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探析[J].学理论.2016
[7].聂晓莉.略论满蒙联姻制度[J].城市地理.2016
[8].姜珊.清朝满蒙联姻的民族政策对当今民族工作的若干启示[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
[9].张贵芳.满蒙联姻视角下的顺治帝废后研究[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5
[10].李婷婷.浅析清代满蒙联姻政策的特点与作用[J].新西部(理论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