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通信系统论文-滕文,陈茹

协作通信系统论文-滕文,陈茹

导读:本文包含了协作通信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继协作,波束成形,奇异值分解,最大信干燥比

协作通信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滕文,陈茹[1](2019)在《中等规模中继协作通信系统波束成型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算法在中等规模中继协作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低、系统稳定性差、网络建设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MaMi技术的迭代方法。该算法在目标函数为多峰函数的情况下,采用基于零空间投影方法,得到了性能提高的正交零空间投影MaMi算法,通过控制算法复杂度,最大可能地找到全局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原始算法,改进后的MaMi算法有更好的应用性能。(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陈海林[2](2019)在《协作通信系统关键技术与安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协作通信作为众多无线新技术之一,在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之一,下面笔者主要结合实践经验,重点分析协作通信技术的优点以及潜在问题,进而对协作通信中关键技术开展了分析。(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9年06期)

黄超[3](2019)在《面向高能效无线协作通信系统的资源管理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益增长的高数据速率需求使现有的通信网络在负载方面面临着越来越紧张的局面,并且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的电池电量消耗的速度也随之增加。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型的无线网络架构来解决现有负载和通信能耗问题。现有相关研究人员提出了由移动终端组成的协作移动云(Collaborative Mobile Clouds,CMC)与无线携能通信(Simultaneous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SWIPT)技术相结合的内容分发架构,这种内容分发架构能有效地改善通信网络负载过重问题以及降低通信能耗。但同时也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在能量获取方面,只考虑了基站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能量传递,并没有考虑移动终端之间的能量交互;2)在协作移动云内的通信过程中,并没有对移动终端能耗方面的公平性进行充分考虑;3)协作移动云内的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通信采用的专用频谱模式,并未采用频谱复用模式,频谱利用率不高。因此,本文需要充分考虑以上几点问题,对现有提出的新型内容分发架构进行重新设计。同时,由于复用模式的引入,资源管理的问题也会变得更加复杂。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对现有提出的新型内容分发架构的通信流程以及通信协议进行设计,进一步将SWIPT技术引入了通信网络,并且提高了终端能耗的公平性,同时还保证了通信的高效性以及可靠性。此外,还对具体通信过程的能耗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建模。2.对本文所建立的能耗模型进行优化,其中主要包括蜂窝通信过程的能耗优化问题以及D2D组播通信过程能耗优化问题。在蜂窝通信过程中,为了联合优化通信时延以及能耗,设计了一种数据块分配方法。在D2D组播通信优化过程中,主要包括了频谱资源分配问题和功率控制问题。针对频谱资源分配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二部图匹配理论的频谱资源分配算法。功率控制问题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基站补偿电量的情况,为了降低D2D组播通信能耗,本文使用了一种非线性规划迭代算法来控制移动终端发射功率;另一种为移动终端自身从周围环境获取能量的情况,在此种情况下,本文设计了一种自适应的功率使用策略。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实验论证了本文所研究的工作带来的高能效性。综上所述,本文对协作移动云与SWIPT技术的结合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建立了新型的内容分发模型,并对其中的通信资源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推动高能效的内容分发架构的发展与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2)

江泽远[4](2019)在《无线EH协作通信系统的节能中继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的无线协作通信系统中,由于采用电网供电,中继选择不需要考虑节点的电力是否足够的问题。近年来,能量收集(Energy Harvesting,EH)节点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自身电力,具有低碳环保的特点,同时降低了通信系统对电网的依赖,因而无线EH协作通信系统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无线EH协作通信系统中,移动的中继节点会给网络部署带来灵活性,EH中继节点恰恰为中继节点的移动性提供了可能。移动的中继节点需要依靠自身收集能量来提供电力驱动,而收集的能量是随机变化的,因此中继节点对于收集能量的利用显得至关重要,而传统无线协作通信系统中的中继节点不具备EH能力,中继选择时考虑的因素也就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开展了无线EH协作通信系统中的节能中继选择问题研究,取得了以下进展:首先,在由电网供电的源节点、EH中继节点和电池供电的目的节点组成的无线EH协作通信系统中,针对EH中继节点处可能出现的能量瓶颈和转发数据拥塞,提出了一种优化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传输功率的节能中继选择方法。不同于已有方法,该方法依据EH中继节点的能量收集情况确定EH中继节点的发射功率,接着利用推导得到的源节点与EH中继节点之间的发射功率比例关系确定源节点的发射功率,选择信道容量最大的中继链路进行数据转发,同时考虑了源节点和EH中继节点的发射功率约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学分析,推导得到了系统平均信道容量和中断概率的数学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的能量效率和平均信道容量随着平均信道增益的增大而增大,系统的中断概率随着平均信道增益的增大而减小。所提方法可有效提升系统性能,在合理利用EH中继节点所收集能量的同时节约源节点的能量。其次,在由电网供电的源节点、EH中继节点和电池供电的目的节点组成的无线EH协作通信系统中,考虑源节点以固定功率发射的情况,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节能中继选择方法。该方法根据信道容量最大化准则,由源节点的发射功率推导出EH中继节点的发射功率,然后根据时隙的长度计算出EH中继节点应有的储能。满足能量要求的EH中继节点为候选中继节点,从中选出一个既满足速率要求又最节能的中继节点进行数据转发;当不存在候选中继节点时,选择既满足速率要求又最节能的多个EH中继节点的组合进行数据转发。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系统的平均信道容量和能量效率随着平均信道容量的增大而增大,中断概率随着平均信道容量的增大而减小。并且都具有良好的性能,具有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晖[5](2019)在《无线EH-MIMO协作通信系统中数据与能量天线选择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带有能量收集(Energy Harvesting,EH)功能的无线传输系统可以收集太阳能、风能以及射频信号的能量等,进而提高无线节点的生命周期,成为一种有效缓解无线网络能源消耗的解决方案。EH技术解决了无线节点往往不便配置可靠电源的缺陷,是实现绿色通信的一个重点技术。当EH技术与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天线选择技术相结合,无线MIMO通信系统可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和能量收集,区别于传统MIMO系统中只用于数据传输的天线选择技术。在无线EH-MIMO协作通信系统中,关于能量与数据天线选择的成果尚不多见,相关问题仍有待探讨。鉴于此,本文开展基于无线EH-MIMO协作通信系统的数据与能量天线选择问题研究,主要工作包含如下两个方面:(1)为了实现有效的能量利用和数据传输,针对无线EH-MIMO协作通信系统,提出了在节点的多根天线中选择部分天线进行能量收集和部分天线进行数据传输的遍历最优能量与数据天线选择算法,能够针对所提出的EH-MIMO协作通信模型获得最大的信道容量,即具有最优的容量性能。与传统算法的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提遍历最优算法能够有效利用收集的能量提升系统性能,优于传统算法。(2)鉴于遍历最优算法的高复杂度,为了降低算法的复杂度,进一步提出了递增天线选择和递减天线选择的两种次优能量与数据天线选择算法,并与遍历最优算法在系统性能和算法复杂度上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次优算法在系统信道容量和能量效率方面接近遍历最优算法,同时具有较低的复杂度。(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曾伟东[6](2019)在《无线携能协作通信系统的性能优化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协作通信技术通过网络节点的协作传输,能够抵制不同程度的信道衰落,由此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由于资源匮乏,特殊环境下的通信系统无法对网络节点进行供电。因此能量受限的网络节点需要从环境中进行能量收集,利用收集的能量来协作转发信息。本论文围绕能量受限的协作通信系统的中继协作技术展开研究,重点研究了中继能量收集协议和中继选择策略,旨在优化系统吞吐量和中断概率性能。研究内容如下所示。在基于射频干扰的单中继携能协作通信系统中,本文将中继的能量收集和信息传输过程进行离散化,分成能量收集、信息缓存和信息转发叁种中继工作模式。本文结合能量分集和机会能量收集,首先提出ED-OEH中继协议,然后基于本协议提出一种中继工作模式启发式选择算法。算法使中继节点在每个时隙根据链路之间的信道容量关系和设定的链路信噪比阈值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协作完成信息传输过程。数值仿真结果证明基于ED-OEH协议的中继工作模式启发式选择算法能够有效提升系统的吞吐量。针对多中继携能协作通信系统,本文提出一种结合缓存队列状态选择优先级和链路信噪比的中继选择方案,方案的选择优先级通过提高系统的有效传输链路数量来优化系统中断概率。本文通过马尔可夫链理论对系统中继簇的缓存队列状态转移过程进行建模,根据中继缓存队列状态的变化情况分析得出系统中断概率。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中继缓存队列状态选择优先级和链路信噪比的中继选择算法能够有效提高系统传输的中断概率性能。(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徐勇军,彭瑶,余晓磊,陈前斌[7](2019)在《面向5G协作通信系统的资源分配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爆炸性增长,无线网络呈现出异构化、超密集等特性。协作通信具有可提高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5G移动通信网络中。从中继选择、转发方式和收发机增益等不同角度对中继网络模型进行分析;介绍了5G协作通信系统下的网络模型,如非正交多址接入网络、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网络、超密集异构网络和设备间通信网络等,并对不同网络模型下的应用场景进行阐述;对5G协作通信系统的资源分配优化模型和中继选择算法进行了类比分析与总结;提出了基于中继协作的5G通信系统网络中尚存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陈珊珊[8](2019)在《SWIPT协作通信系统资源分配与中继选择联合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通信产业的供能一直依靠蓄电池和电线,而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物联网等产业的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多样化,传统的供能方法既不便捷而且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为降低通信能源消耗,无线携能技术(simultaneous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SWIPT)从无线射频信号中挖掘能源,有效地解决传统供能方法的不足;协作通信技术保证了无线通信质量但未解决中继节点的供能问题,导致中继节点部署困难以及协作通信网络生存周期短,在无线携能技术的启发下,将协作中继技术与无线携能技术相结合,真正实现绿色通信目标;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基于SWIPT协作通信系统中功率资源分配和中继选择问题,由于该优化问题存在多目标,求解复杂且对功率资源分配要求较高的特点,本文将通过智能算法进行解决。本文主要的工作内容分为两部分:一、在研究萤火虫和粒子群两种智能仿生算法、分析两个算法仿生特点以及原理步骤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粒子群和萤火虫混合算法,通过并行进化策略混合两种算法后进行非线性混合变异,不仅使两种算法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且提高了算法搜索性能。仿真结果显示本文所提出的改进的混合粒子群和萤火虫算法在寻优精度、稳定性和收敛速度性能上均有显着提升。二、针对无线携能多中继协作的放大转发通信网络,提出了一种对中继节点功率分割因子、源节点(发送节点)功率分配因子和中继选择进行联合优化的方案,将全局优化问题划分为功率资源分配和中继选择两个子问题。在功率资源分配中,将基于改进的混合粒子群-萤火虫算法应用于源节点的功率分配算法中,并以总传输速率和总消耗功率为优化目标,对中继节点的功率分割因子和源节点的功率分配因子进行联合优化。在功率资源分配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期望功率临界值的中继选择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功率分割因子优化算法、基于改进的混合粒子群和萤火虫的功率分配算法、基于期望功率临界值的中继选择算法获得良好系统性能;叁者的联合优化算法则实现了以较低的系统搜索和计算复杂度以及源节点总消耗功率,获得较高的系统总传输速率的目的,提高了系统的能量效率。(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0)

刘然[9](2019)在《电力线与无线协作通信系统中MAC层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通信和电力线通信可被广泛应用在智能电网和家庭网络中。无线通信接入灵活,但是高频信号易受墙壁等障碍物遮挡;电力线通信利用墙壁中已有的线路传输信号,可弥补无线信号的不足。因此,无线和电力线协作通信能够优势互补,节约建设成本,保证一定的覆盖范围,满足不同业务的需求。无线通信和电力线通信混合组网技术研究中,主要针对电力线和无线协作通信的物理层关键技术,较少涉及MAC层协作等相关问题,因此为了满足无线通信和电力线通信混合组网的需要,本文以传统电力线通信和无线通信MAC层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算法为基础,提出了两种适用于电力线和无线协作通信的MAC层退避算法,分别为基于先空闲先征用模式的选择式CSMA/CA算法和基于全空闲都征用模式的并行传输式CSMA/CA算法。论文首先对比分析了已有IEEE 1901和802.11标准中CSMA/CA算法。接着,论文给出了两种退避算法的流程和主要内容。选择式CSMA/CA算法中,只要无线和电力线信道有一个信道处在空闲状态,即可被征用来发送数据包;并行传输式CSMA/CA算法中,则需要两个信道同时处在空闲状态,才能被同时征用。基于解耦假设的性能模型,论文建立了两种CSMA/CA算法的系统分析模型,可利用联立的非线性方程组计算获得两种算法的吞吐量和碰撞概率等性能。论文还分析了两种退避算法的时延性能。最后,论文利用算法仿真验证了两种算法的系统分析模型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对比无线和电力线通信中的CSMA/CA算法,选择式CSMA/CA算法可提高网络的吞吐量,保证了网络的有效性;并行传输式CSMA/CA算法能显着降低碰撞概率,可提升网络的可靠性。论文还仿真验证了延迟计数器和竞争窗口等参数对系统吞吐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9-03-01)

留黎钦,高赞,王保云[10](2018)在《基于OFDM的协作通信系统的资源分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OFDM的协作通信系统中能够充分利用无线频谱资源,将携能无线通信和中继技术相结合,把认知中继的子载波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自身的信息传输,另一部分用于主用户的数据转发),并用分支定界法优化了最大次用户网络吞吐量.实验表明,优化后的最大化次用户网络的吞吐量明显优于填充式认知无线电和下垫式认知无线电,频谱资源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协作通信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协作通信作为众多无线新技术之一,在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之一,下面笔者主要结合实践经验,重点分析协作通信技术的优点以及潜在问题,进而对协作通信中关键技术开展了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协作通信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滕文,陈茹.中等规模中继协作通信系统波束成型算法研究[J].测控技术.2019

[2].陈海林.协作通信系统关键技术与安全分析[J].信息通信.2019

[3].黄超.面向高能效无线协作通信系统的资源管理机制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

[4].江泽远.无线EH协作通信系统的节能中继选择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5].王晖.无线EH-MIMO协作通信系统中数据与能量天线选择性能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9

[6].曾伟东.无线携能协作通信系统的性能优化算法研究[D].广州大学.2019

[7].徐勇军,彭瑶,余晓磊,陈前斌.面向5G协作通信系统的资源分配技术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陈珊珊.SWIPT协作通信系统资源分配与中继选择联合方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9].刘然.电力线与无线协作通信系统中MAC层协议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9

[10].留黎钦,高赞,王保云.基于OFDM的协作通信系统的资源分配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标签:;  ;  ;  ;  

协作通信系统论文-滕文,陈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