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原牡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牡丹,‘黑花魁’,杂交亲和性
中原牡丹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晖,王二强,王占营,冀含乐,郭亚珍[1](2019)在《中原牡丹‘黑花魁’的杂交亲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黑花魁’作为亲本材料充分开展杂交工作,对其杂交亲和性进行探索。结果表明:①‘黑花魁’花粉体外萌发率较高;②‘黑花魁’作为母本,有一定结实量,其平均结实率为5.66粒/朵;③‘黑花魁’作为父本,与中原、西北、日本品种群牡丹杂交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6.87粒/朵、13.50粒/朵、5.93粒/朵,而与野生黄牡丹、紫牡丹杂交的结实率为0.40粒/朵,与欧美品种群牡丹‘海黄’、‘瑞农’和芍药组实生芍药杂交不亲和。旨在为黑色系牡丹品种的改良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17期)
朱丽青,傅强,范丽琨[2](2019)在《杭州地区中原牡丹露地栽培养护关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杭州地区高温多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中原牡丹品种,重点探究了栽植养护技术中的土壤选择、种苗处理、栽植方法及土壤消毒、肥水管理、根系及花芽修剪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07期)
余丹[3](2018)在《乔叶:中原大地上的紫色牡丹》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几年前,如果是《读者》《青年文摘》《散文选刊》等杂志的读者,对乔叶这个名字应该不会陌生,她的文字温暖过许多人。因此,乔叶也被多家媒体评为"十佳青春美文作家"。张爱玲曾感叹"出名要趁早",乔叶应该是没有辜负这句话,在20多岁时就出版了数本散文集。她的散文,评论界称为"文笔细腻独特,清新隽永,富有哲理和智慧,对生命和人生的意义有着深沉的思辨和探索,多样化的题材统摄在机敏的基调中,蕴藏着准确动人的知识内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在中国作协和河南作协联合举办的"河南省五位青年女作家作品研讨会"上,乔叶被誉为"河南五牡丹之一"——中原大地上的紫色牡丹。(本文来源于《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期刊2018年11期)
张莹莹[4](2018)在《“校园小牡丹”让中原曲艺后继有人》一文中研究指出“喷辉煌,喷灿烂,河南的发展赛火箭;喷城市,喷乡村,米字形高铁郑州是中心……”8月16日,由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郑州市文联等主办,郑州市曲艺家协会等承办的郑州市“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之首届“校园小牡丹”少儿曲艺大赛总决赛在郑州教育电视台举行。“喷空”(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8-08-28)
黄弄璋,成仿云,刘玉英,文书生,李刘泽木[5](2016)在《中原牡丹的生物学特性和物候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2009年2月到2010年1月对洛阳牡丹公园的196个中原牡丹品种的物候期的观察记录和17个中原牡丹品种的枝、叶、花蕾的生长量的测量。分析了中原牡丹不同物候期的变化差异,以及温度和枝、叶、花蕾之间的生长发育规律的关联性,得出不同的品种对于不同物候期的变化不同,变幅最大的是枯叶期,变幅最小的阶段是风铃期。不同品种在整个物候期内枝叶花蕾的发育时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也暗示着品种间存在着不同的生长机制,但是都经历一个缓慢生长、快速生长、缓慢生长、停止生长的过程。研究表明温度对牡丹的生长发育作用显着,开花早的品种对有效积温的需求低,开花居中的品种对有效积温的需求居中,开花晚的品种对有效积温的需求高。而且稳定上升的温度有助于牡丹的枝叶花蕾的生长。因此研究牡丹的物候期和生物学特性对牡丹的促成栽培,引种和合理安排各种栽培活动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6》期刊2016-07-19)
李莹莹,王小文,孙霞,王文莉,孙宪芝[6](2015)在《中原牡丹品种主要花香挥发物的多元统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比较15个中原牡丹品种鲜花花瓣花香挥发物的组分和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方法收集、提取花香挥发物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离与鉴定花香挥发物的成分及其含量,用SAS9.0统计软件对分析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42种物质成分,其中26种在牡丹花香挥发物中属首次报道。不同品种间各组分的含量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1.34%,β-苯乙醇、月桂醇、正十二烷、γ-依兰油烯和对甲氧基苯分别在前5个主成分中的荷载值最高,可确定为对牡丹花香挥发物组分贡献最大的物质成分。总方差50%以上的贡献来自第1和第2主成分,可以认为正己醇、乙酸叶醇酯、乙酸己酯、香叶醇、香茅醇、丙酸香茅酯、1-正十叁烷醇和Z-7-十四碳烯醇等醇和酯也是牡丹花瓣花香挥发物的重要成分。各品种的主成分得分值分析结果与感官评价结果相一致,‘景玉'‘小海黄'‘水晶白'‘豆绿'‘花二乔'和‘蓝宝石'的得分高于其他品种。研究表明,主成分得分的二维分布图对区分供试品种花香挥发物组成的相似性及差异性具有简便直观的特点,系统聚类在揭示供试品种相对遗传距离及亲本利用上有一定参考价值,两种不同方法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认为牡丹花香挥发物的组分及含量可能与其颜色特征有关系。两种方法既有共性又有特异性,都能较好地为牡丹品种花香的改良和亲本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5》期刊2015-08-18)
周秀梅,李保印[7](2015)在《应用SRAP分析中原牡丹核心种质的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探索中原牡丹品种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58个中原牡丹核心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3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595条,其中多态性条带377条,占64.3%;每对引物组合的平均条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分别为25.9,16.4条;供试品种间成对遗传相似系数为0.567~0.894,平均为0.752;采用UPGMA法,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92处,供试材料聚为7个类群,表明中原牡丹核心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显示,单花类和台阁类有分别聚在一起的趋势,但与牡丹花型分类并不完全一致;花色相近的品种没有聚到一类中,而是分散在各个类别中,即聚类结果与牡丹品种的花型、花色等性状没有明显的关系,说明重瓣性低的品种与重瓣性高的品种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这可能与牡丹长期引种、选择和反复杂交等导致的品种来源复杂有关。(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贾晓莉[8](2014)在《牡丹瓷与中原陶瓷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陶瓷作为我国一项伟大发明,历史悠久,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洛阳作为世界着名文化古都,长期以来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国陶瓷的发展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传承中国古代陶瓷技艺尤其是唐白瓷、唐叁彩制作技艺的基础上,依托河洛地区出土和传世且有牡丹纹饰的叁彩陶瓷器,形成了一种用手工制作而成的新派艺术陶瓷——牡丹瓷。(本文来源于《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高平,刘玉英,成仿云,刘改秀,李敏[9](2013)在《基于专用目标的中原牡丹品种评价与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调查了196个中原牡丹品种的形态与观赏性状,针对园林绿化、盆花与切花生产3种专用目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通过与标准品种关联度分析,进行品种评价与筛选。结果表明:针对园林绿化,适宜选择与标准品种关联度≥0.7的品种;而对盆花与切花栽培而言,与标准品种关联度≥0.8的品种较为适合。据此筛选出45个品种(约占总数的1/4)推荐在生产中应用,包括42个绿化品种、20个盆栽品种、12个切花品种。推荐品种中有7个可同时满足绿化、盆栽和切花生产的要求,应在生产中优先推广;有15个品种在适合绿化应用的同时,也可用于盆花或切花栽培;有3个与20个品种分别适合盆栽与绿化的单一应用目标。其余151个品种(约占总品种数3/4)的评价结果不理想,不提倡大规模用于生产。(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孙自豪,李东慧[10](2013)在《第31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孙自豪 李东慧)由文化部与省政府联合主办的第31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昨晚在洛阳歌剧院开幕。来自海内外的各界宾朋与洛阳市民欢聚一堂,共同欣赏千年帝都国色天香,共同见证河洛儿女福民强市进程。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家(本文来源于《洛阳日报》期刊2013-04-11)
中原牡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杭州地区高温多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中原牡丹品种,重点探究了栽植养护技术中的土壤选择、种苗处理、栽植方法及土壤消毒、肥水管理、根系及花芽修剪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原牡丹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晖,王二强,王占营,冀含乐,郭亚珍.中原牡丹‘黑花魁’的杂交亲和性分析[J].现代园艺.2019
[2].朱丽青,傅强,范丽琨.杭州地区中原牡丹露地栽培养护关键技术[J].现代园艺.2019
[3].余丹.乔叶:中原大地上的紫色牡丹[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18
[4].张莹莹.“校园小牡丹”让中原曲艺后继有人[N].中国文化报.2018
[5].黄弄璋,成仿云,刘玉英,文书生,李刘泽木.中原牡丹的生物学特性和物候期研究[C].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6.2016
[6].李莹莹,王小文,孙霞,王文莉,孙宪芝.中原牡丹品种主要花香挥发物的多元统计分析[C].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5.2015
[7].周秀梅,李保印.应用SRAP分析中原牡丹核心种质的多样性[J].华北农学报.2015
[8].贾晓莉.牡丹瓷与中原陶瓷的发展[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
[9].高平,刘玉英,成仿云,刘改秀,李敏.基于专用目标的中原牡丹品种评价与筛选[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
[10].孙自豪,李东慧.第31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N].洛阳日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