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教育与宗教相分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高校宗教工作
教育与宗教相分离论文文献综述
左鹏,张晓晨[1](2017)在《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基本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这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中国共产党宗教工作方针和我国宪法、法律的基本要求。然而现实中,校园宗教活动、网络宗教传播、文化神学运动对这一原则构成了严峻挑战。贯彻落实这一原则,需要提升高校领导对宗教问题的思想认识,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加强高校内部涉及宗教因素教学科研活动的管理,依法治理高校及其周边的非法宗教活动。(本文来源于《理论导刊》期刊2017年12期)
张晓晨[2](2017)在《当代中国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与宗教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均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二者的关系大体上经历了教育与宗教合二为一、宗教主宰支配教育、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叁个阶段。虽然教育曾完全受控于宗教,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启蒙运动的发展带动了人性的解放,把人从神的压迫禁锢中解救出来。伴随着西方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教育也逐渐摆脱了宗教的统治,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最终走上与宗教相分离的道路。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也成为现代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就不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无论和平还是战乱,宗教从来不曾在中国有着绝对的领导权。但是,晚清时期,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建立了大量的教会学校,试图操纵中国的教育领域乃至思想领域,从而为他们发动对华侵略战争奠定基础。为了禁止宗教肆意干涉教育领域,夺回教育主权,近代中国就出现了对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实践探索。因此,可以说当代中国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其思想渊源于近代西方社会,其实践渊源于自近代中国社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近代西方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实际问题,对宗教垄断教育进行了现实批判,并对教育与宗教相分离进行了理论构建,提出了实现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现实途径,并经由苏联开展实施,为当代中国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贯彻提供了思想指引和经验借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叁十年,中国确立了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法律基础,加强了宗教问题的研究。在民族宗教方面,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家,民族与宗教的关系又比较密切、复杂,中国不仅废除了封建制度,全面落实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还妥善解决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入党问题,从而推进了民族宗教革新运动,为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在非民族宗教方面,中国在倡导非民族宗教革新的同时,也进行了教会学校的接管,收回了教育主权,有效抵御和防范了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的宗教渗透。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于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认识更为全面,在工作的方向上更为明确,处理具体问题的措施、办法更为完备,在全面推进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法治建设的基础上,加强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深化发展了当代中国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理论,推动了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实践进程,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国民素质的提升和人才的培养。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大,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中存在着一些负面因素,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教育领域实施的渗透活动频繁发生,大体上可以概括为校园传教和文化宣教两大类,均呈现出形式多样、手段现代,人员专业的特点。这些情况给当代中国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带来了诸多的现实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当代中国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一是要利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扩大优秀文化和科学精神的阵地,教育引导大、中、小学生把个体的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二是要加强课堂教学、科学研究、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形成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校园宗教工作体系,健全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工作机制,有效阻断校园传教、文化宣教。叁是要依法处理从事校园宗教渗透活动的各类组织和人员。四是要提升学校领导干部以及相关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在具体工作方面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能力素质,从而使教育与宗教相分离贯彻至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落实到教育体系的各级组织和单位中去。(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7-12-08)
张晓晨[3](2017)在《苏联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政策措施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联为了贯彻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其主要政策措施为:一方面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处理好国家与教会、国民教育同宗教的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在思想领域开展反对宗教有神论的无神论宣传教育。这些政策为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提供了教益与启示。(本文来源于《科学与无神论》期刊2017年04期)
田心铭[4](2017)在《宗教教义宣传不得进校园——试论“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一项基本要求》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如何理解并在教育实践中遵循法律明确规定的"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如何分清人们的行为是符合还是违反了这一原则?这一原则可否细化为学校教育中应当遵循的若干规范性要求?这是需要联系实际从多方面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教育的视角,就其中一个问题作一些探讨。笔者认为宗教教义宣传不得进入校园,应当是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一项基本要求。(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第3辑·2013)》期刊2017-01-01)
杜继文[5](2017)在《恭喜关于“教育与宗教相分离”调研中的新成果》一文中研究指出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成立几年来,在习五一同志的率领下,由叁位新毕业的博士负责生产出来的第一个产品,令人高兴,令人欣慰。科学无神论是启明的事业,前途无量,因为它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适应科教兴国的迫切需要,要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艰难而坚实地一步步开路。为什么对研究科学无神论稍有进展就喜出望外?现在就从一个侧面来讲讲。《吉米·卡特总统的回忆录》,记载了他在任期间与邓小平同志在一(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第3辑·2013)》期刊2017-01-01)
靖东阁[6](2016)在《“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下藏区学校教育与寺院教育互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教育与宗教相分离”,这是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的原则。作为传统教育的寺院教育与作为现代教育的学校教育之间的互补合作,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也必然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是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两种教育形态。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催生了现代学校教育,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显得格格不入,人们视学校教育为教育的代名词,忽视了传统教育的存在及其价值。传统与现代的人为隔立,导致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间也出现了难以逾越的鸿沟,“传统社会接受传统教育,现代社会接受现代教育”是人们最普遍的逻辑;“传统教育守旧落后,现代教育开放先进”是人们流行的观念,对学校教育的异常重视与对传统教育的决然抛弃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藏区的个案研究,证明现代学校教育在促进人与社会发展中存在有限性,而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一定价值,可以弥补现代学校教育的不足,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寺院教育是藏族一种古老的传统教育形式,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历史上,寺院曾经是藏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艺术中心,寺院教育也成为当时唯一的教育事业,在藏族教育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现代社会,尽管学校教育逐渐普及并成为藏区最主要的教育形式,但寺院教育仍然活跃在藏族社会并焕发生命力,寺院教育在维护藏族社会内部秩序、完整传承藏族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叁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学校教育介入藏区后,不断得到普及和提高,成为藏区最主要的教育形式,担负起推动藏区社会发展和培养藏族人才的重任,然而学校教育在藏族社会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它不能完整的传承藏族传统文化、在道德教育方面有弱化的倾向、培养的人都远离了藏族社会,这是学校教育不适应民族地区的具体体现。但是,藏区学校教育有局限、寺院教育在当今社会仍有价值,这不能成为学校教育与寺院教育互补的理由,学校教育与寺院教育互补有现实需求。学校教育在传承藏族文化、道德教育和培养本土人才方面不尽如人意,寺院教育恰恰在这叁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寺院教育可以补充学校教育的缺陷;而寺院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培养现代化人才方面有局限性,学校教育在这叁个方面也恰恰产生积极影响,学校教育对寺院教育的补充,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寺院教育的消极作用,使寺院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学校教育与寺院教育互补是藏区人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改善民生的诉求,二者的互补合作非常必要。学校教育与寺院教育互相补充不仅有必要,而且可行。在理论上,教育是一个体系,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还包含其他教育形式,人的一生都要接受多种形式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对人施加教育影响。而且传统与现代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也告诉我们,现代教育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教育的结果,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有天然的内在合作与统一。寺院教育作为一种宗教教育,看似与学校教育完全对立,然而宗教具有教育性,尤其在道德教育方面的效果最佳,并且宗教知识是一种客观的知识形态,不具有价值倾向性,完全可以让学生学习、了解。在政策上,国家有叁级课程管理、宗教事务条例、国家与地方有关鼓励民办教育的法规等政策文件,支持学校开发民族特色课程,鼓励寺院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鼓励民办教育发展并办出特色。在人民意愿上,藏族群众、寺院僧人和学校教师都赞同藏族青少年儿童既要学校现代科学知识又要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接受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育。学校教育与寺院教育互补既有必要又有可能,在此基础上考察藏区已经存在的互补实践尝试。通过田野考察发现,藏区已经出现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互补的几种类型,分别是学校教育传承藏族传统文化、寺院教育引入现代文化知识、宗教人士创办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福利学校。这叁种形式是藏区学校教育与寺院教育互补的初步探索,还很不成熟。通过对现有寺院教育与学校教育互补类型的深入考察,发现存在各种问题,即学校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存在有限性,还有认识上的误区;寺院在引入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上不够积极,即使引入部分现代知识也非常零散,对僧人的影响有限;宗教人士创办的福利学校生存状态堪忧,缺少资金支持,并且在办学上失去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结合的特色,还有人对宗教人士办学有些许担心和疑虑。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在观念上没有辩证的看待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对立起来;寺院教育自身的封闭性,阻碍现代文化知识进入寺院,僧人不从事生产也就没有学习现代知识的动力;宗教思想根深蒂固,深刻影响藏族群众的观念和民办福利学校的办学理念;政府和社会缺乏对这些民办福利学校应有的关注和帮助。根据产生问题的原因,思考促进学校教育与寺院教育进一步互补的建议,学校方面正确看待藏族传统文化,加强校内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时需要与家庭、社区合作,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宗教上层人士要积极引导僧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参与社会生产;政府教育部门和宗教事务部门合作,促进寺院教育的现代转换;地方政府加大对宗教人士办学的政策支持,统战、宗教和教育部门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监督,企业和个人向民办福利学校提供经济援助。不同部门和机构通力合作,让藏区学校教育与寺院教育的互补形式能够顺利发展,实现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结合,培养现代文化知识和传统文化素养兼具的藏族人才。对藏区学校教育与寺院教育的互补研究,并不只是解决藏区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互补问题,而是以藏区为案例,解决一般意义上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结合问题。在其他民族地区和非民族地区,同样有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共存,同样有现代学校教育存在有限性而传统教育依然发挥积极作用的现实,也同样有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互补合作的类型,只是具体情况各异。藏区学校教育与寺院教育互补研究,它是一个特殊问题,但其中说明的道理却是一个普遍问题,完全可以适用于其他地区。(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6-04-10)
张晓晨[7](2016)在《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西方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思想是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启蒙运动的发展而产生的。在近代西方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结合社会现实问题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宗教垄断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说明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必要性。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是政教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基础阐述政教关系、强调宗教的私人性质,促进政教分离等两个方面进行了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理论构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分别从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剥夺教会财产以及世俗化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角度探索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现实途径。(本文来源于《科学与无神论》期刊2016年02期)
习五一[8](2015)在《简论近代中国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近代中国,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问题,主要是针对西方来华传教势力兴办的基督教教会学校。在近代中国新式教育体制的建设中,世俗化大学占据主导地位,在国立大学中没有宗教神学的位置。因此,在各种近代中国教育史中,很难找到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相关论述。以往,近代教育史研究的学者,将教会学校归入私立学校教育章节中,略涉及这个命题。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是西方国家在近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第二辑·2012)》期刊2015-03-01)
戚甫娟,邓小华[9](2015)在《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以伊斯兰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提出问题18世纪前后,西方殖民主义扩张,侵略战争蔓延、扩大至广大伊斯兰地区,导致伊斯兰国家四分五裂,互不统一,人民被掠夺、奴役,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宗教信仰遭受质疑。战后,伊斯兰国家纷纷独立,国家政府和人民在谋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伊斯兰复兴运动或政府倡导或民间自发的各种思潮悄然兴起。"伊斯兰主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泛伊斯兰主义"等复兴思想,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产生了巨大影(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第二辑·2012)》期刊2015-03-01)
何虎生[10](2015)在《新时期党和国家文献中有关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论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一届叁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了新中国宗教工作的经验教训,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恢复和进一步明确了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并根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和新情况,提出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新认识,开创了我国宗教工作的新局面。其中,坚持宗教与教育相分离,是新时期宗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第二辑·2012)》期刊2015-03-01)
教育与宗教相分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教育与宗教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均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二者的关系大体上经历了教育与宗教合二为一、宗教主宰支配教育、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叁个阶段。虽然教育曾完全受控于宗教,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启蒙运动的发展带动了人性的解放,把人从神的压迫禁锢中解救出来。伴随着西方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教育也逐渐摆脱了宗教的统治,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最终走上与宗教相分离的道路。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也成为现代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就不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无论和平还是战乱,宗教从来不曾在中国有着绝对的领导权。但是,晚清时期,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建立了大量的教会学校,试图操纵中国的教育领域乃至思想领域,从而为他们发动对华侵略战争奠定基础。为了禁止宗教肆意干涉教育领域,夺回教育主权,近代中国就出现了对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实践探索。因此,可以说当代中国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其思想渊源于近代西方社会,其实践渊源于自近代中国社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近代西方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实际问题,对宗教垄断教育进行了现实批判,并对教育与宗教相分离进行了理论构建,提出了实现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现实途径,并经由苏联开展实施,为当代中国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贯彻提供了思想指引和经验借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叁十年,中国确立了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法律基础,加强了宗教问题的研究。在民族宗教方面,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家,民族与宗教的关系又比较密切、复杂,中国不仅废除了封建制度,全面落实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还妥善解决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入党问题,从而推进了民族宗教革新运动,为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在非民族宗教方面,中国在倡导非民族宗教革新的同时,也进行了教会学校的接管,收回了教育主权,有效抵御和防范了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的宗教渗透。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于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认识更为全面,在工作的方向上更为明确,处理具体问题的措施、办法更为完备,在全面推进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法治建设的基础上,加强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深化发展了当代中国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理论,推动了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实践进程,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国民素质的提升和人才的培养。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大,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中存在着一些负面因素,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教育领域实施的渗透活动频繁发生,大体上可以概括为校园传教和文化宣教两大类,均呈现出形式多样、手段现代,人员专业的特点。这些情况给当代中国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带来了诸多的现实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当代中国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一是要利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扩大优秀文化和科学精神的阵地,教育引导大、中、小学生把个体的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二是要加强课堂教学、科学研究、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形成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校园宗教工作体系,健全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工作机制,有效阻断校园传教、文化宣教。叁是要依法处理从事校园宗教渗透活动的各类组织和人员。四是要提升学校领导干部以及相关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在具体工作方面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能力素质,从而使教育与宗教相分离贯彻至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落实到教育体系的各级组织和单位中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育与宗教相分离论文参考文献
[1].左鹏,张晓晨.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基本原则[J].理论导刊.2017
[2].张晓晨.当代中国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
[3].张晓晨.苏联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政策措施述论[J].科学与无神论.2017
[4].田心铭.宗教教义宣传不得进校园——试论“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一项基本要求[C].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第3辑·2013).2017
[5].杜继文.恭喜关于“教育与宗教相分离”调研中的新成果[C].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第3辑·2013).2017
[6].靖东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下藏区学校教育与寺院教育互补研究[D].西南大学.2016
[7].张晓晨.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思想[J].科学与无神论.2016
[8].习五一.简论近代中国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历程[C].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第二辑·2012).2015
[9].戚甫娟,邓小华.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以伊斯兰教为例[C].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第二辑·2012).2015
[10].何虎生.新时期党和国家文献中有关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论述研究[C].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第二辑·2012).2015
标签: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高校宗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