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链路论文-陈新

反馈链路论文-陈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馈链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显式拥塞控制,ECN,高吞吐,低时延

反馈链路论文文献综述

陈新[1](2018)在《基于链路反馈的拥塞控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拥塞控制本质上是一种网络资源分配与调度问题,核心目标是将网络带宽合理地分配给网络端主机,而合理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带宽资源被充分利用且没有造成网络拥塞,二是不同端主机获得相对公平的带宽份额。围绕着拥塞控制的核心目标,学术界设计了一系列拥塞控制算法,根据端主机获取链路状态的方式,主要分为叁类,分别是依据链路丢包、链路时延变化和路由器主动反馈的信息来进行拥塞控制,本文主要研究第叁种。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拥塞控制算法的代表算法,例如TCP-Cubic、TCP-Vegas和TCP-BBR等,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发现无论是基于丢包还是基于时延的拥塞控制算法都存在着一定的先天不足,包括对随机丢包敏感、容易造成额外的链路时延、公平性较差等,这是本文开展基于链路反馈拥塞控制的主要动机。本文分析了基于链路反馈的拥塞控制的代表算法,包括XCP、RCP、DCTCP、VCP等,实验数据表明,该类算法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带宽,且造成额外的时延较小,但目前的算法设计复杂、容易造成突发流量、公平性收敛速度仍然较慢。本文在分析目前基于链路反馈拥塞控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提高链路利用率和降低链路时延角度出发,设计了BCTCP协议,它基于链路反馈的路由器接口负载程度,采用了MI-AI-MD(Multiplicative Increase-Additive Increase-Multiplicative Decrease)叁阶段窗口调整策略,引入了窗口有效性检测、Pacing等拥塞控制优化策略,提高了TCP在丢包率较高、突发流量较多等网络场景下的链路利用率,同时能够控制链路上缓冲队列长度,降低了往返时延。本文针对目前算法公平性收敛速度较慢的问题,分析了MIMD策略公平性收敛原理,设计了一种基于布隆过滤器的路由器端公平性控制器,路由器采用该控制器后会根据数据流吞吐率大小向端主机反馈不同大小的负载度因子,源端根据该负载度因子进行拥塞控制能够大幅提高公平性收敛速度,基于此设计了SFECN协议。最后,为了未来部署的方便,本文尝试使用标准ECN报头的CE比特位来进行基于链路反馈拥塞控制,设计了单比特SFECN,能够达到接近于SFECN的效果,由于不再需要修改现有TCP/IPV4的报文格式,降低了未来部署的成本。(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30)

李婷婷[2](2017)在《高速移动下基于链路反馈的网络拥塞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速移动通信网络成为高速铁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高铁移动通信网主要分为铁路专网和用户开放式网络。本文根据特定的用户开放式高铁移动通信网为研究背景,结合当前高速网络拥塞控制算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对网络拥塞控制算法进行优化与改进,并提出了提高网络服务质量的高速网络拥塞控制算法。算法性能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高速铁路特定场景下可以提高网络性能与服务质量。本文的主要工作具体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丢包率的自适应拥塞控制算法,称为GTRED算法。该算法主要解决了 TRED算法队列长度震荡过大的问题。GTRED算法采用分段叁次函数计算丢包概率,并将平均队列的长度扩大到2倍的最大阈值,在扩大算法作用范围的基础上,实现了动态网络环境中队列长度的稳定。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权衡高低流量负载之间延迟和吞吐量的关系,解决队列长度震荡过大的问题,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稳定性,而且能够有效的提升网络性能。(2)提出了一种基于链路反馈的网络拥塞控制算法,称为Pre-HSTCP算法。通过对HSTCP算法、Fast TCP算法、STCP算法等高速网络拥塞控制算法的深入研究,在对高速铁路特定研究背景的特殊性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其固定路线上的丢包率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结论,将固定路线上的丢包率规律作为判别网络拥塞情况的条件之一,对高速网络拥塞控制算法进行改进与优化,进一步提高了高速铁路环境下用户开放式移动通信网络的性能。(3)通过NS2实验平台对Pre-HSTCP算法进行仿真实验,其仿真结果充分证明了该算法的性能优势。Pre-HSTCP算法通过提前调整窗口大小的形式,可以有效降低丢包率,充分利用链路带宽,使高速铁路通信网络获得平稳的数据流和较高的网络吞吐量。(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3-01)

贾静[3](2014)在《反馈受限的多用户MIMO系统下行链路预编码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新的不需要增加频带和发射功率就能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技术,目前已经成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MIMO系统以时间维为基础,利用增加天线数目获得空间维,可以实现多维信号处理,最终获得空间复用增益或空间分集增益。MIMO系统能利用多副天线所带来的多条传输路径来获得空间分集增益;另一方面,MIMO技术能提供高的频谱效率。因此预编码、用户选择等技术在MIMO系统的设计中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研究了有限反馈条件下的多用户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预编码技术和用户选择技术。基于阈值选择的核心思想,提出优化阈值机制,通过设定一个阈值,只有信道条件满足阈值的用户才会被考虑。若用户的信道条件不满足阈值要求,则用户保持静默,不接入频带资源。优化阈值方法可以获得很高的和速率的同时提高反馈速率。同时,本文在多用户MIMO下行链路反馈信息开销的降低方面进行了研究,针对移动端每用户配有多跟天线情况,提出了次优单阈值机制和低反馈开销传输策略。采用所提策略,各个移动台进行信道估计,通过优化阈值技术确定最优反馈用户数量,根据线性关系得到平均反馈用户数,最终应用简便方法得到次优阈值,并将该算法同优化阈值算法进行了比较。该方案拓宽了应用范围,在每用户配有多根天线的情况下仍然适用,次优阈值算法简化了阈值表达式,基本不增加反馈量,而且在较少用户条件下可实现较高的系统和容量。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案系统性能接近优化阈值方案系统性能。(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4-04-15)

于波,贾静[4](2014)在《反馈受限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下行链路预编码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上行链路反馈受限的MIMO信道系统中,通过最大化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可以获得相关门限阈值。现有研究在提高用户和速率方面已达到较好效果,但同时也提高了算法复杂度。为了在不损失多用户分集增益的前提下降低反馈开销,提出一种基于门限的次优下行链路预编码方案,在反馈信道方向信息(CDI)和信道质量信息(CQI)的基础上,应用迫零波束成形(ZFBF)算法进行预编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证较高和速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4年10期)

吴妍[5](2014)在《流星突发通信中基于位图反馈的HARQⅡ型链路传输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所研究的课题来源于ISN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资助项目。流星突发通信信道具有间断出现、不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和保密性好的特点。基于这些信道特性,流星突发通信系统虽然在军事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仍因信道自身特点而吞吐量较低。为了使流星突发通信系统克服瓶颈,在军事作战中发挥优势,本文基于该系统,针对提升吞吐量这一目标,兼顾考虑了系统复杂度,提出了一种结合自适应调制的链路传输协议。本文首先讨论了流星突发通信的信道模型,证实该信道具有间断出现、指数衰落的特性。由于信道多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位图反馈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II型链路层传输协议。其中,位图反馈技术是指在收、发两端分配一定的缓冲区用于多路数据并行组帧和独立接收反馈,这样可以保证数据帧能及时发送;HARQII型协议是简单ARQ协议的升级,协议规定数据帧首次全速率传输信息位,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再传输码字的校验位,较HARQI型协议更增大了吞吐量。该协议中前向纠错(FEC, Forward ErrorCorrection)技术使用的码字是准循环-低密度奇偶校验(QC-LDPC, QuasiCycli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码,该码字具有较强的纠错能力,且编译码方法简单。之后,本文引入了自适应调制技术,该技术可以很好地适应信道衰落特性,充分利用信道容量,本文也给出确定变速门限的证明过程。最后,本文对所设计的协议进行了仿真。本文通过在一段时间内,在0到25dB信噪比范围内对吞吐量的仿真发现,基于位图反馈的HARQII型协议结合了自适应调制时,其吞吐量始终大于使用单调制时的吞吐量。本文亦给出了HARQII型协议和HARQI型协议系统吞吐量的比较,证明了HARQII型协议更优。(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01-01)

杨秀燕[6](2013)在《基于有限反馈的MIMO系统下行链路预编码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在收发两端配备多个天线,在不增加频谱和传输功率的情况下成倍提高系统和容量,是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上的一个突破。尤其是空分多址技术(SDMA),通过空间多路复用在同一时间和频率传输信息,显着的提高无线衰落信道的数据传输率和可靠性。在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端将信息进行预编码以降低信道干扰,通过用户选择增加数据传输率,发射端通过用户反馈的部分信道状态信息进行预编码和用户选择。因此,在有限反馈下选择合理的预编码算法和用户选择方案可以提升系统性能。本文研究了基于有限反馈的多用户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预编码技术,主要有随机波束成形(RBF)、增强型随机波束成形(ERBF)、联合随机波束成形和迫零波束成形预编码(ORBF-ZFBF)。对预编码过程、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以及贪婪用户选择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反馈量下,ORBF-ZFBF算法和容量性能优于增强RBF,并且在较少用户数情况下ORBF-ZFBF只需很小的额外反馈,其和容量明显优于RBF。本文在联合随机波束成形和迫零波束成形预编码的基础上,提出联合线性结合技术的每用户配置多根天线方案的改进算法,并将该算法同原有的算法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计算复杂度低,基本不增加反馈量,而且在较少用户条件下可实现较高的系统和容量。(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3-06-16)

李帅[7](2013)在《基于位图反馈和管道队列序号重组的链路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突发信道是一种特殊的信道,通常是指通信信道的存在形式是间断的、突发的信道。流星突发通信(MBC)是一种典型的具有突发信道的突发通信系统。由于突发信道状态是随时间快速变化的,如果采用固定调制方式,频谱利用率将会降低,进而使系统吞吐率下降。在传统可变速率的链路传输协议中,由于管道队列固定,使各管道数据量不平均,致使性能受到局限。本文主要以流星信道这一典型突发信道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位图反馈和管道队列序号重组的链路协议。该协议不但实现了可变速率传输,同时有效的避免了由信道固定的变化规律所导致的协议中各管道的数据不平均,使协议的性能得到了显着的提高。论文最后对协议性能进行了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突发信道条件下,协议与传统采用固定速率的自动请求重传(ARQ)协议相比,性能有显着的提高,与一般的可变速率的链路层协议比较,性能也有较大提高。(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3-03-01)

章扬,周正,石磊,邹卫霞,李斌[8](2012)在《蜂窝网络下行链路单反馈干扰对齐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扰是无线蜂窝网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蜂窝网络干扰对齐能消除干扰的影响从而提高系统信道容量。经典蜂窝网络下行链路干扰对齐算法仅优化单个用户自身信道容量,从而限制了蜂窝小区整体信道容量的提升。从提高蜂窝小区总信道容量出发,该文提出一种蜂窝网络下行链路单反馈干扰对齐算法。构建了蜂窝网络下行链路干扰对齐数学模型;在用户端以最大化用户SINR为目标构造接收矩阵;而在基站端以最大化小区总信道容量为目标构造预编码矩阵,并通过梯度投影算法来求解该优化问题。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蜂窝小区下行链路干扰对齐算法,新算法可有效提高蜂窝网络下行链路信道容量。(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2年12期)

文荣[9](2012)在《LTE下行链路AMC反馈映射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及其演进版本LTE-A系统中,为了匹配信道特征,最大限度提升有效通信速率,都采用了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和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技术。AMC映射根据用户信道状态为基站发端选择合适的CQI(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等级,通过调整调制方式和信道纠错编码码率来匹配信道质量,以提高物理层有效通信速率;同时,配合HARQ技术的选择重传机制,提升系统级的传输效率,使系统吞吐量逼近理论极限。常用的AMC映射方法有指数有效SINR(Signal-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映射和互信息有效SINR映射,但其局限性体现在:算法实现对信道均衡后的SINR估计精度依赖性高;CQI映射完全取决于信道均衡后的等效SINR,缺少信道相关性等信道参数的直接参与;算法的操作复杂度高。首先,本文针对常用AMC映射算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均衡前信道相关性判定的AMC映射方法。在映射过程中引入信道相关性和信道秩两个参数,联合接收端均衡前的SINR估计值,查找模板曲线,完成CQI的映射和层数的反馈。经过复杂度分析,该映射方法的操作复杂度比指数有效SINR映射算法低一个数量级。其次,利用HARQ技术的优势,将HARQ技术和基于均衡前信道相关性判定AMC算法结合起来,应用于LTE下行链路,以达到提高系统吞吐量的目的。通过系统仿真,进行了吞吐量和误块率的统计。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实现了秩自适应吞吐量能够匹配固定秩吞吐量外包络的目标,同时也满足误块率波动不超过10%的技术指标。最后,用Matlab搭建了一个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模式、单用户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信道、开环空间复用的LTE下行全链路仿真平台。功能包括:信道编译码、层映射和预编码、理想信道估计、MMSE(MinimumMean Square Error)多天线信号检测、HARQ重传、CQI反馈、层反馈。总的来看,本文针对LTE下行链路常用AMC映射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均衡前信道相关性判定的AMC映射方法;搭建了LTE下行全链路仿真平台;对比仿真验证了系统吞吐量和误块率性能;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信道自适应吞吐量能够匹配固定信道秩吞吐量外包络,误块率满足波动技术指标。研究结果可直接用于LTE下行链路系统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映射过程,能够降低操作复杂度,逼进系统理论吞吐量。(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2-04-01)

郑静,常永宇,杨大成[10](2012)在《反馈时延下LTE链路自适应算法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LTE系统的快速链路自适应算法,算法基于瞬时信道信息计算预编码矩阵指示、秩指示和信道质量指示3种反馈信息。当前对快速链路自适应算法的研究大部分都假设无反馈时延,因此研究了反馈时延对算法性能的影响,针对发射分集和闭环空间复用两种传输模式在低速和较高速场景下进行了算法性能评估。(本文来源于《现代电信科技》期刊2012年03期)

反馈链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速移动通信网络成为高速铁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高铁移动通信网主要分为铁路专网和用户开放式网络。本文根据特定的用户开放式高铁移动通信网为研究背景,结合当前高速网络拥塞控制算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对网络拥塞控制算法进行优化与改进,并提出了提高网络服务质量的高速网络拥塞控制算法。算法性能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高速铁路特定场景下可以提高网络性能与服务质量。本文的主要工作具体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丢包率的自适应拥塞控制算法,称为GTRED算法。该算法主要解决了 TRED算法队列长度震荡过大的问题。GTRED算法采用分段叁次函数计算丢包概率,并将平均队列的长度扩大到2倍的最大阈值,在扩大算法作用范围的基础上,实现了动态网络环境中队列长度的稳定。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权衡高低流量负载之间延迟和吞吐量的关系,解决队列长度震荡过大的问题,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稳定性,而且能够有效的提升网络性能。(2)提出了一种基于链路反馈的网络拥塞控制算法,称为Pre-HSTCP算法。通过对HSTCP算法、Fast TCP算法、STCP算法等高速网络拥塞控制算法的深入研究,在对高速铁路特定研究背景的特殊性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其固定路线上的丢包率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结论,将固定路线上的丢包率规律作为判别网络拥塞情况的条件之一,对高速网络拥塞控制算法进行改进与优化,进一步提高了高速铁路环境下用户开放式移动通信网络的性能。(3)通过NS2实验平台对Pre-HSTCP算法进行仿真实验,其仿真结果充分证明了该算法的性能优势。Pre-HSTCP算法通过提前调整窗口大小的形式,可以有效降低丢包率,充分利用链路带宽,使高速铁路通信网络获得平稳的数据流和较高的网络吞吐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馈链路论文参考文献

[1].陈新.基于链路反馈的拥塞控制机制[D].东南大学.2018

[2].李婷婷.高速移动下基于链路反馈的网络拥塞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3].贾静.反馈受限的多用户MIMO系统下行链路预编码算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

[4].于波,贾静.反馈受限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下行链路预编码算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

[5].吴妍.流星突发通信中基于位图反馈的HARQⅡ型链路传输协议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

[6].杨秀燕.基于有限反馈的MIMO系统下行链路预编码算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

[7].李帅.基于位图反馈和管道队列序号重组的链路协议[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8].章扬,周正,石磊,邹卫霞,李斌.蜂窝网络下行链路单反馈干扰对齐算法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

[9].文荣.LTE下行链路AMC反馈映射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

[10].郑静,常永宇,杨大成.反馈时延下LTE链路自适应算法性能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2012

标签:;  ;  ;  ;  

反馈链路论文-陈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