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转向模型论文-万肖

汽车转向模型论文-万肖

导读:本文包含了汽车转向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锅模型,汽车,电助力转向系统,故障诊断

汽车转向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万肖[1](2019)在《基于模型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转向系统是汽车正常行驶的重要保障,转向系统故障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汽车转向系统操纵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电动助力刹车系统能提升驾驶者的安全系数,在进而保证交通稳定、安全、通畅地运行。文章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在汽车模型下验证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实用性,旨在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创新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20期)

陈奇,汪金成,Qadeer,Ahmed,姚志刚,陈无畏[2](2019)在《基于模型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状态监测和关键故障诊断,本文中引入基于模型的结构分析法(SA)故障诊断理论,结合EPS数学模型和系统关键故障,建立系统故障数学模型;利用SA方法中的系统结构表征、DM分解和故障隔离矩阵分析其故障的可检测和可隔离性,获得EPS故障诊断系统最优传感器配置,并得到5组结构最小型超定方程集(MSO sets);设计5组MSO残差,并搭建MATLAB/Simulink故障诊断系统模型,检验5组残差的信号特征和故障状态,验证EPS故障诊断设计系统的有效性,为后续的试验验证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周婕[3](2019)在《基于熟练驾驶员转向操纵特征的智能汽车弯道仿人驾驶转角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自动驾驶汽车逐渐成为汽车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国际SAE学会将自动驾驶汽车的智能化程度划分为六个等级,从完全人类驾驶(L0级)到完全自动驾驶(L5级)。随着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化等级的逐步上升,必然存在不同智能化等级的汽车共享道路的交通场景。为了让不同智能化等级的汽车和谐安全地共享道路,让智能驾驶汽车理解人类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并且拥有人类驾驶员的优良驾驶习惯,是交通运输系统领域迫切需要研究并解决的新课题。本文通过研究人类驾驶员在常见的双车道弯道处的转向操纵特性,提出智能汽车弯道仿人驾驶转角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和台架试验验证,为研究自动驾驶车辆的仿人转向控制奠定基础。首先,采集了多名熟练驾驶员在四条不同曲率半径的双车道弯道上的行驶轨迹、车速以及方向盘转角数据。为了得到熟练驾驶员在弯道处不同位置的转向操纵特征,对时序数据进行处理并获得了关于位置距离变化的数据。通过分析关于位置距离变化的行驶轨迹、车速以及方向盘转角数据,得到了熟练驾驶员在弯道处的定性驾驶特征。其次,为了得到熟练驾驶员在双车道弯道处转向操纵的定量特征模型,将实际弯道进行理想化处理。在理想弯道中,采用曲率半径和弧度来表征不同的双车道弯道。根据熟练驾驶员的方向盘转角定性特征,定义了熟练驾驶员弯道特征距离,通过多元回归处理得到了熟练驾驶员弯道特征距离和行驶车速、弯道曲率半径以及弯道弧度的回归模型。将此回归模型作为转角变化位置判断条件,根据阿克曼转向定理推算的理想前轮转角,最终得到熟练驾驶员的弯道转向定量特征模型,即本文提出的弯道仿人驾驶“梯形”转角模型。然后,为了验证弯道仿人驾驶“梯形”转角模型的有效性,将此模型用于智能汽车在双车道弯道处的仿人转向行驶轨迹的规划,并采用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进行轨迹跟踪。在Carsim中搭建整车模型,运用MATLAB/Simulink中的S-function设计模型预测跟踪控制器,进行MATLAB/Simulink和Carsim联合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弯道仿人驾驶“梯形”转角模型的可行性。最后,在智能汽车转向控制台架上进行了仿人转向控制试验。试验台架由转向台架、转向控制器以及VN1630(CAN/LIN接口)组成,使用CodeWarrior编写控制程序对电动助力转向(EPS)电机进行控制,通过VN1630(CAN/LIN接口)在CANoe软件上记录实时转角反馈数据。通过对比分析试验得到的转角数据和基于仿人驾驶“梯形”转角模型得到的转角数据,表明本文提出的弯道仿人转角模型具有较好的效果,可用于智能汽车的仿人转向控制。(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6-01)

解炬[4](2018)在《基于转向和车速综合控制多目标评价的智能汽车驾驶员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驾驶员模型是智能汽车的决策和控制中心,通常比喻为“车脑”。为了提高智能汽车对复杂行驶工况的适应性以及决策控制的敏捷性,并模拟真实驾驶员在人—车—路闭环系统下的操纵行为,本文提出了基于转向和车速综合控制多目标评价的智能汽车驾驶员模型,从预瞄时间自适应调整、纵横向运动控制耦合分析、基于多目标评价的综合速度决策、仿真与实车试验对比分析等方面开展研究。首先,运用预瞄跟随理论构建了智能汽车方向控制驾驶员模型,分析道路环境与汽车行驶状态等因素对智能汽车驾驶员模型中预瞄时间的影响,分别采用基本预瞄时间和补偿预瞄时间反映不同因素对驾驶员前视行为的影响,并将基本预瞄时间和补偿预瞄时间相结合,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预瞄时间自适应模型。运用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搭建了预瞄时间自适应的智能汽车驾驶员模型,针对正常驾驶和激进驾驶两种工况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预瞄时间自适应模型可有效改善智能汽车驾驶员模型的路径跟踪效果。其次,分析驾驶员模型中的速度和方向之间的耦合机理,通过误差分析建立了驾驶员模型参数与车辆模型参数之间的联系。通过复杂车辆模型的输入和输出数据来识别等效车辆模型的参数,并根据辨识误差结果对输入信号与算法进行优化,采用最优拟合方式对模型参数与车速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从而更加准确地反映智能汽车驾驶员模型的动态特性。然后,为了模拟驾驶员速度控制行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车辆的动力学特性与道路条件等因素对驾驶员速度选择的影响,建立了表征驾驶员对汽车纵向速度控制行为特性的多项评价指标。根据评价指标设计模糊规则库,采用经典模糊控制器作为理想纵向加速度的模糊逻辑控制器结构,并根据车辆的动力学特性建立驾驶员模型控制校正环节。在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中搭建了方向与速度综合控制模型,并与Carsim正常驾驶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驾驶员方向与速度综合控制模型可有效模拟出真实驾驶员对汽车速度控制的自整定行为。最后,设计多种行驶工况并采集了不同工况下熟练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数据,筛选各工况下合理的试验数据,并对车辆定位数据进行坐标转换。为了使模型仿真实验过程中的行驶条件与实车试验条件接近一致,根据试验车参数修改仿真模型中的车辆参数。将实车试验轨迹在地图上再现并采集数据进行分析与优化,建立各工况下仿真模型跟踪轨迹。通过仿真模型与实车试验的对比与分析,表明基于转向和车速综合控制多目标评价的智能汽车驾驶员模型能够实现多种道路场景下的路径跟踪过程,并能够模拟熟练驾驶员对汽车的方向与速度综合控制行为。(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8-06-01)

张俊宁[5](2017)在《基于改进动态轮胎模型的重载汽车转向/制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辆侧翻是一种危险性较大的交通事故。对于由于车辆在干燥路面高速行驶轮胎大转角进入弯道,可以通过对车辆运行状态参数和行驶环境参数的实时量测和估计对可能发生的侧翻进行预警,并给予适当的侧翻控制,有效避免侧翻发生。轮胎是车辆与路面接触的重要载体。轮胎模型的精确性是决定所建整车模型准确性的关键,本文选用LuGre动态轮胎模型作为整车与路面的耦合模型。为保证轮胎模型更加准确性,本文在原有的LuGre动态轮胎模型的基础上,将沿轮胎接地印迹方向的压力密度分布函数改进为动态压力密度函数,增加了函数参量,进一步提高了轮胎模型的准确性。其次,针对叁轴重载汽车,在MATLAB/Simulink中结合改进后的Lu Gre模型建立了重载汽车四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在典型工况下对车辆进行仿真分析,并与ADAMS/Car中建立的重载汽车模型在同工况下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型合理性。针对重型汽车质心高、质量和体积大、容易发生侧翻的特点,建立了重型汽车叁自由度非绊倒型侧翻动力学模型,并在MATLAB中进行了重型汽车的非绊倒型侧翻预警仿真分析。为了对重型汽车的状态进行精确的实时预测,引入了状态估计技术—Kalman滤波算法,实现对重型汽车车身侧倾角的实时估计。然后,采用重型汽车的动态横向载荷转移率'LTR作为车辆侧翻预警的门限指标,设计了基于重型汽车车身侧倾角估计的改进TTR侧翻预警算法,实现对重型汽车在未来一段时间发生侧翻的时间的预测。最后,根据以上预测的状态量制定转向/制动鲁棒控制策略,以汽车动态载荷转移率'LTR为控制目标实现轮胎的制动,并进行典型工况仿真分析,实现车辆转向时主动安全侧翻控制。(本文来源于《石家庄铁道大学》期刊2017-06-01)

张巍[6](2017)在《基于模型预测和路径规划的汽车主动转向避撞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辆主动避撞控制系统一直是汽车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当行驶路径前方有障碍物出现时,车辆可以通过自主制动或者主动转向的方式避免碰撞事故,显着提高车辆安全性。针对智能车辆的侧向主动安全避撞问题,本论文以前轮转向的智能汽车为研究对象,采用牛顿分析力学方法,建立整车模型及二自由度非线性预测模型,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原理的分层转向避撞控制策略,通过自主路径规划及路径跟踪控制,解决侧向避撞问题。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车辆-系统建模,包含被控车辆模型和预测模型。为解决模型预测控制方法中“预测模型精度和控制算法复杂性”这一矛盾问题,首先基于牛顿力学分析方法建立整车模型,并对整车模型进行适当解耦和简化,解决模型失配问题和动力学预示精度问题。(2)基于模型预测的避撞路径跟踪控制器设计。针对本论文提出的避撞路径跟踪问题,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避撞路径跟踪控制方法,将非线性系统转换为线性时变系统,推导避撞路径跟踪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针对路径偏差及控制量进行在线优化,以满足适应不同车速及不同路面工况避撞控制需求。(3)控制参数对路径跟踪性能研究。为进一步提升研究路径跟踪控制器性能,结合大量研究结果,提出变采样周期和变预测时域的方式,在保证控制平稳的基础上,减小路径跟踪偏差。(4)针对基于模型预测的转向避撞控制器实用性问题,设计基于路径重规划的分层转向避撞控制器。在避障路径跟踪器的基础上,引入避障惩罚函数,设计基于模型预测的上层路径规划控制器,实现“自主避撞路径规划+路径跟踪”的目标。通过对局部路径规划效果和避障函数的研究和实际避障阶段要求,提出改进的避障函数,提升路径规划控制系统性能。(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5-01)

杨翔宇,吕世明,李楠,徐腾飞[7](2016)在《汽车转向系统回正力矩模型的比较及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汽车转向系统中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其中,回正力矩模型的建立则是一个核心问题。根据回正力矩产生的原理,选择了Mitschke模型、回正力矩半经验模型、Reimpell模型叁种典型的回正力矩模型,通过改变模型中轮胎的侧偏角和垂直载荷,对回正力矩大小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情况下叁种模型回正力矩逐渐增大,且回正力矩随着侧偏角和垂直载荷的变化而改变。通过仿真对比分析确定了适合不同轴距和整备质量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力矩基础模型。(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6年02期)

祝恒佳,张云清,丰星星,张军[8](2015)在《基于LuGre摩擦模型的汽车转向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某商用车转向系统摩擦的试验方法,提出一种基于LuGre摩擦模型的转向系统动力学模型建模方法,并验证其正确性。研究摩擦对整车转向回正性能结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6)

李双,刚宪约,于海兴[9](2015)在《汽车操纵动力学叁自由度模型与转向特性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牛顿力学和欧拉刚体动力学原理,建立了考虑侧滑、横摆、侧倾叁个自由度的汽车转向叁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并推导出了四轮模型和两轮简化模型的状态空间运动方程。在此基础之上,分别对前轮转向、四轮转向在低速、高速两种不同行驶工况下转向角阶跃输入的侧向速度、质心侧偏角、横摆角速度和侧倾角速度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四轮转向比两轮转向具有更好的低速转向机动性和高速稳定性;两轮模型和四轮模型具有相近的稳定时间和稳态响应,但两轮模型的超调量要明显大于四轮模型。(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5年03期)

朱小春,董铸荣,贺萍[10](2015)在《基于Ackermann模型的全轮转向电动汽车的随动跟踪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Ackermann模型的全轮转向电动汽车的随动跟踪控制系统,该随动跟踪控制的思想是:当四轮中出现有车轮运动受阻使得车轮转向和驱动的转速徒降,此时其它的车轮将不执行整车控制系统的运动指令,转而去跟随受阻车轮的运动状态,直到受阻车轮脱离困境后,4个车轮再各自执行整车控制系统的运动指令;该控制系统是由转向控制、驱动控制和CAN总线网络系统组成的复杂的电气系统;该控制系统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实现四轮独立转向四轮独立驱动控制的功能,而且在不平路面上车轮失步情况下,各轮转向角能自动随动同步协调,有效地防止磨胎现象;实验结果表明,该动力随动控制系统控制实时同步性好,响应速度快,能使4个轮子在转向和差速过程中达到和机械连接一样的刚度要求。(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5年02期)

汽车转向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实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状态监测和关键故障诊断,本文中引入基于模型的结构分析法(SA)故障诊断理论,结合EPS数学模型和系统关键故障,建立系统故障数学模型;利用SA方法中的系统结构表征、DM分解和故障隔离矩阵分析其故障的可检测和可隔离性,获得EPS故障诊断系统最优传感器配置,并得到5组结构最小型超定方程集(MSO sets);设计5组MSO残差,并搭建MATLAB/Simulink故障诊断系统模型,检验5组残差的信号特征和故障状态,验证EPS故障诊断设计系统的有效性,为后续的试验验证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汽车转向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万肖.基于模型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故障诊断[J].南方农机.2019

[2].陈奇,汪金成,Qadeer,Ahmed,姚志刚,陈无畏.基于模型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故障诊断[J].汽车工程.2019

[3].周婕.基于熟练驾驶员转向操纵特征的智能汽车弯道仿人驾驶转角模型研究[D].江苏大学.2019

[4].解炬.基于转向和车速综合控制多目标评价的智能汽车驾驶员模型研究[D].江苏大学.2018

[5].张俊宁.基于改进动态轮胎模型的重载汽车转向/制动控制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7

[6].张巍.基于模型预测和路径规划的汽车主动转向避撞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7

[7].杨翔宇,吕世明,李楠,徐腾飞.汽车转向系统回正力矩模型的比较及仿真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6

[8].祝恒佳,张云清,丰星星,张军.基于LuGre摩擦模型的汽车转向系统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2015

[9].李双,刚宪约,于海兴.汽车操纵动力学叁自由度模型与转向特性仿真[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5

[10].朱小春,董铸荣,贺萍.基于Ackermann模型的全轮转向电动汽车的随动跟踪控制策略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5

标签:;  ;  ;  ;  

汽车转向模型论文-万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