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县中医医院四川德阳618500)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糖皮质激素药物合理应用路径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重症手足口病住院患儿作为临床治疗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两组患儿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观察组18例患儿均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对照组18例患儿均采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对比2组患儿病情改善情况及预后康复水平差异。结果:经不同糖皮质激素药物方案治疗后,观察组18例患儿各项病情指标及预后康复情况均相应优于同期对照组18例患儿,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治疗过程中,严格掌握患儿适应症基础之上,酌情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可有效提升患儿临床疗效同时,强化患儿预后康复水平,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关键词】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糖皮质激素;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042-02
Glucocorticoiddrugsincriticalanalysisofreasonableapplicationofhand,footandmouthdiseaseinchildrenZhangping
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luojiangcountyofsichuandeyang6185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childrenwithseverehand,footandmouthdiseaseofglucocorticoidreasonabledrugapplicationpathandeffect.MethodsSelectourhospitalfromJune2013toJune2016,36casesofourhospitalduringtheperiodofchildrenwithseverehand,thanquantitydifferencesandmedicationsafety.ResultsAftertreatmentwithdifferentsugarcorticalhormonedrugsscheme,observationgroup18casesalsothatofcontrolgroup18casesduringthisperiod,P<0.05,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ConclusionChildrenwithseverehand,footandmouthdiseaseintheprocessofclinicaltreatment,childrenwithindicationsstrictly,worthyofclinicalcomprehensiveapplicationpromotion.
【Keywords】Children;Severehand;Footandmouthdisease;Glucocorticoidsapplication
手足口病是现代临床较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发病部位集中于婴幼儿手、足、口腔区域,通常可见患儿持续高热、局部疱疹、皮疹等症状[1]。如不及时给予患儿综合治疗干预,病情迁延发展将导致患儿严重并发症问题,最终可能出现死亡情况,需给予足够重视关注。本研究为科学选择适宜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应用的糖皮质激素剂量,减轻患儿炎性损伤同时,强化患儿的预后康复水平,系统纳入了我院2013年6月以来收治的3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36例患儿划分为了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依次给予了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及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进而对不同治疗方案下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康复情况展开了综合对比,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重症手足口病住院患儿作为临床治疗对象,所有患儿均经临床综合检查确诊为重症手足口病,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诊断标准,36例患儿临床主诉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发热、肌颤、呼吸困难、四肢端发凉、烦躁、呕吐、腹泻等症状。血常规检查显示多数患儿存在白细胞、血糖、心肌酶升高情况。所有患儿治疗前,均由家长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36例患儿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观察组18例患儿中,男性患儿12例,女6例,年龄0.7岁~4岁,平均(3.83±1.32)岁;对照组男性患儿10例,女性患儿8例,年龄0.9~5岁,平均(3.88±1.29)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于入院后给予重症监护同时,作常规基础治疗,实施降血糖、抗病毒、降热、腹泻、呕吐等对症处理,饮食方面需保持清淡,及时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做好皮肤及口腔护理,预防继发感染。神经系统受累患儿需作颅内压控制,给予甘露醇0.5g/kg泵入,持续20~30min,同时给予丙种球蛋白2g/kg静注,2~3d完成给药,口服奥美拉唑保护胃粘膜、存在严重肺水肿、呼吸困难患儿需作气管插管正压机械通气[1]。
观察组18例患儿于常规基础之上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取10mg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滴注,持续用药3d,3d后作逐步减量直至病情缓解后停药。对照组18例患儿,则于常规基础之上采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取2mg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滴注,每间隔4h/次,待患儿病情稳定后停药[2]。治疗过程中,需严密观察2组患儿的血压、心率及机体内循环变化情况,同时监测2组患儿血糖变化及脏器功能情况,以合理调节药物剂量,减少患儿机体损伤。
1.3观察指标
观察本研究2组患儿临床疗效差异情况,同时对患儿发热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神经受累情况、住院时间作详细记录;预后随访调查2个月,观察2组患儿是否存在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纳入SPSS18.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病情改善情况对比
本研究中2组患儿病情改善情况对比可知:观察组18例患儿平均发热天数(1.4±0.7)d,住院时间(10.1±3.5)d、机械通气时间(3.8±1.2)d,神经系统受累时间(1.8±1.2)d。对照组18例患儿平均发热天数(1.6±0.5)d,住院时间(14.7±4.8)d、机械通气时间(5.2±1.6)d,神经系统受累时间(2.5±1.4)d。综上可知,除发热持续时间相近外,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神经系统受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预后情况对比
两组患儿预后康复情况对比可知:观察组18例患儿中,治愈患儿9例,好转患儿8例,病情加重患儿1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5%,对照组18例患儿中,治愈患儿8例,好转患儿7例,病情加重患儿3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3.4%。组间疗效差异对比,观察组明显较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儿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后,均给予随访调查2个月,所有患儿均告完全恢复,未出现任何药源性疾病,无患儿死亡。
3.讨论
手足口病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多见于婴幼儿手部、足部及口腔部位,主要表现为局部疱疹、皮疹及发热等。且由于婴幼儿的血脑屏障以及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在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下极易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因为手足口病主要致病菌乃A16型柯萨奇病毒以及71型肠道病毒感染,此2类致病病毒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引发脑干脑、无菌性脑炎以及脊髓灰质样麻痹等,导致病情加重且发展速度增快,患儿一旦并发病毒性脑炎,可引起机体共济失调、肌肉震颤、颅脑神经受损甚至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如未及时获得有效治疗,将出现永久性神经后遗症,重者将导致死亡,亟待临床合理关注[3]。
基于手足口病患儿死亡诱因与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所致的肺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相关,能否有效降低此类问题,则是减少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死亡率的关键。本研究中应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甲基泼尼松龙,其药物有效成分具有着较好的抗炎活性,可有效降低手足口病患儿炎性反应,减少微血管通透性同时,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合成,减少肺泡表面张力,从而切实吸收肺水肿、阻断脑水肿恶性循环。目前,虽然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已经证实,但业界学者对于糖皮质激素具体应用剂量仍存在着一定争议,多数学者认为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作短程冲击治疗,可阻止患儿的病情发展,减少病死率。但同时也有部分患者认为糖皮质激素应用超过10mg,对于机体发育并不成熟的年龄较小患儿而言,即可能造成药源性疾病损害,主张短程小剂量给药治疗[4]。
基于上述糖皮质激素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应用剂量争议,本研究为合理选择适宜的药物剂量,强化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效果,系统对比了我院2013年6月以来收治的36例重症手足口病住院患儿作为临床治疗对象,通过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对两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给予了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表明:经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观察组18例手足口病患儿平均发热天数(1.4±0.7)d,住院时间(10.1±3.5)d、机械通气时间(3.8±1.2)d,神经系统受累时间(1.8±1.2)d。对照组18例患儿平均发热天数(1.6±0.5)d,住院时间(14.7±4.8)d、机械通气时间(5.2±1.6)d,神经系统受累时间(2.5±1.4)d。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18例患儿中,治愈患儿9例,好转患儿8例,病情加重患儿1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5%,对照组18例患儿中,治愈患儿8例,好转患儿7例,病情加重患儿3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3.4%,对比可知观察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神经系统受累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患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随访观察也未见任何药源性疾病出现。由此进一步表明,通过严格掌握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适应症的基础上,酌情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可相应强化患儿治愈率,减低死亡情况发生,且临床应用安全,值得大力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辛淑波.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4,14(6):725-727.
[2]张宝莉,汪保国,吴泰顺等.手足口病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1406-1408.
[3]徐香芝.糖皮质激素在手足口病中的应用[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4,21(8):536-539.
[4]张洪涛,韩冰,毕英花等.糖皮质激素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