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因素论文-申亮,杨永建,张涛

生态学因素论文-申亮,杨永建,张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学因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生态学,大学生,体力活动,分位数回归

生态学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申亮,杨永建,张涛[1](2019)在《个人、社会、居住环境因素对大学新生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基于社会生态学视角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从国际和国内范围看,很多研究采用社会生态学作为理论视角分析了影响体力活动水平的不同层面的因素(如个人、社会、居住环境层面),且较为一致认为,多个层面的共同干预是改变个体健康行为的最有效途径。但目前的研究鲜有从该理论视角出发,考察不同体力活动水平(指数)大学生受不同层面影响因素差异性的实证研究。且从现有的文献看,虽然大多数研究支持自我效能感、体力活动愉悦感、社会支持以及居住环境对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起到积极相关性作用的观点,但在不同体力活动水平(指数)上,不同层面因素的贡献度和影响情况尚未进行更深入的探究。研究目的:综上所述,本研究从社会生态的视角出发,基于某大学1年级新生的一次横截面自评式的问卷调查,着重考察个人、社会、居住环境因素对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大学生的影响,以期帮助学校体育部门实施更有效的、较为精确的干预措施和建立促进大学生身体活动的生活学习环境提供一定的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考察大学生体力活动与个人(性别、自我效能感、运动愉悦感)、社会(家庭支持、同伴支持)、居住环境因素(道路状况、娱乐设施、交通安全性等)之间的关联度。第二,在不同体力活动水平的纵向维度上,考察主要影响因素的贡献度,即探究在不同体力活动指数水平上,个体层面、社会支持对其影响的表现。研究方法:所有的数据采用R语言进行如下叁个步骤的分析:首先,对主要数据,比如体力活动指数、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等考察他们的统计量,给出他们的分布规律;计算量表的克朗巴赫的α系数,以评估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效度和效度,并剔除不合格的问题选项。其次,计算皮尔逊(森)相关系数,考察体力活动指数与各生态环境因素(个体层面、人际层面、自然环境变量)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找到在生态环境下影响体力活动的关键因素。再次,进行体力活动指数与各个生态环境影响因素之间的多层回归分析,通过多层回归分析给出体力活动指数与关键社会生态影响因素之间的线性关系。与传统的线性回归只得到均值方程相比,分位数回归可以更详细地描述变量的统计分布。为此,本研究采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考察在不同体力活动水平的纵向维度上,个体层面、社会支持对其影响作用的贡献度。研究结果:描述性统计显示,大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的比例过半,但力量训练普遍被大学生所忽视;自我效能感和朋友支持是影响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相关性统计分析显示,相比于居住环境,体力活动与自我效能感和运动愉悦感之间呈现了积极的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8、0.17),这表明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能力的信心及体育活动的愉悦感对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有正面促进作用。此外,人际层面的社会支持方面与大学生的体力活动水平也表现出积极的正相关性。朋友支持和家庭支持与大学生的体力活动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0、0.15。特别是,来自朋友支持与体力活动之间的正相关程度也是诸多因素中最显着的。随后,研究分别对生活质量所包含的几个因素(身体机能、情感状况、社会适应,学校学习)逐个与社会生态的几个层面的变量进行了多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愉悦感、家庭支持,是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如果从性格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的话,自我效能感更体现出个体的性格、情商等特点,因此塑造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在大学学习阶段尤其重要。分位数回归的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体力活动水平的提高(分位数高于0.5以上)后,社会支持的作用逐渐减弱,即边际效应递减发生作用;自我效能感则对维持较高体育活动参与水平的重要性逐渐显现。研究结论:(1)大学生参与有氧运动类体力活动的比例过半,但力量训练普遍被忽视,远低于健康体适能的要求。(2)随着体力活动水平的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变化率逐渐提高,说明自我效能感对维持较高的体育活动参与水平(分位数在0.5以上)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建议在平时的体育锻炼中,应该通过适当增加难度,提高学生成功的锻炼体验,促进其自我运动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和提高。(3)社会支持,特别是朋辈支持对大学生的体力活动和与健康生活质量具有更为积极的影响。建议学校可以通过体育运动俱乐部或社交媒体,构建大学生的体育社会支持网络,加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互动交流,增强朋辈之间支持的广度和深度。(4)居住环境及其内部的构成对大学生的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并不显着,这可能与国内高校大学生的居住区基本在校内且集中住宿有关,更为准确的原因则需进一步验证。(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陈杰,黄春洋,单晶,刘燕敏[2](2019)在《自身免疫生态学因素在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肝脏炎症性疾病,目前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都参与AIH的发生。环境暴露对AIH发病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自身免疫生态学是研究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个体与环境之间失平衡的发生及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发展的促进机制的学科。就近年来自身免疫生态学在AIH发病机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张业敏,孙中武,周农[3](2019)在《脑小血管病亚型中脑白质病变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生态学执行功能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亚型中脑白质病变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生态学执行功能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颅脑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符合脑小血管病亚型中脑白质病变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98例(脑小血管病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颅脑MRI正常者95例(对照组),均采用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版(BRIEF-A)进行评定;脑白质病变按病变程度分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腔隙性脑梗死按病灶数分少病灶组及多病灶组;比较各组生态学执行功能的差异,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脑小血管病患者基础因素与BRIEF-A量表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①脑小血管病组及其亚型BRIEF-A量表总分(GEC)、行为管理指数(BRI)及其抑制、转换、情感控制、自我监控因子、元认知指数(MI)及其任务启动、工作记忆、计划、组织、任务监控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脑白质病变重度组患者GEC、BRI、MI及其任务启动、工作记忆因子评分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抑制、转换、感情控制、自我监控、任务监控、组织因子评分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患者GEC、BRI、抑制因子、组织因子评分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腔隙性脑梗死多病灶组GEC、BRI及其转换、情感控制、自我监控因子及MI及其任务启动、工作记忆、计划、组织、任务监控因子评分高于少病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数、年龄、高血压病史、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BRIEF-A评分呈正相关(P<0.05),受教育程度与BRIEF-A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脑小血管病及其亚型脑白质病变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均存在生态学执行功能障碍,其生态学执行功能损害与患者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数、受教育程度、年龄、高血压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郭贝贝,傅宇晗[4](2019)在《论舞蹈生态学视域下传统祭祀仪式舞蹈发展的影响因素——以湘西苗族绺巾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苗族绺巾舞是流传于湘西苗民聚集县的民间舞蹈艺术,是祭神又娱人的传统祭祀舞蹈,也是在重大节日表演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作为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的典型代表,绺巾舞风格独特,深受当地民众喜爱。本文从舞蹈生态学角度出发,探析湘西苗族绺巾舞的艺术特征及影响其艺术特征的生态因子项,以期能使人们对绺巾舞以及其产生的自然及社会环境有更为系统、深刻的认识。(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9年08期)

刘玉敏[5](2019)在《生态学视角下留守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备受关注。文章从生态发展理论视角出发,层层分析留守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微观系统的个人气质、家庭教育、学校同伴关系;中间系统的家校间联系;外在系统的媒体网络环境及宏观系统的传统文化意识等。鉴于此,可以从家庭教育主导、学校教育配合、完善社会系统等层面进行干预,同时,注意其他系统的连接和综合作用,尽量将潜在问题化解在根源上。(本文来源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秦小芬,李现红,王红红,陈嘉[6](2019)在《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的男男性行为者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对男男性行为者(MSM)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MSM高危性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个人层面因素(年龄、经济实力、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及心理因素),还包括人际/网络层面(性角色及性伴数量、性伴来源、社会对于MSM的态度)、社区/组织层面(MSM社区亚文化)、公共卫生政策层面(安全套的普及及可及性、HIV自愿咨询检测覆盖率)等相关因素,并根据社会生态学模型提出相关干预措施,为构建多层次、适应性的MSM高危性行为干预模式提供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19年06期)

曾雁冰,陈乐乐,王草,方亚[7](2019)在《基于联合建模的慢性病患者社区医疗服务利用的社会生态学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社会生态视角探讨影响慢性病患者社区医疗服务利用的因素。方法根据经济水平和分级诊疗开展状况,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厦门市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就诊概率、就诊频次和就诊费用反映其社区医疗服务利用情况,采用联合建模方法建立医疗服务利用的多元回归模型,依据社会生态理论从个体特征、个体行为、家庭、社区和政策五个层面探讨影响慢性病患者社区医疗服务利用的因素。结果联合建模分析结果表明社区医疗服务利用主要受个体特征、家庭、社区和政策层面的影响,个体特征中有并发症、病程长、自评健康较差和受教育程度较低患者的社区就诊频次较高;家庭特征中人均月收入较高患者的社区就诊概率和就诊频次较高;社区层面中C社区患者的就诊概率和就诊频次较低;政策层面中加入"叁师共管"慢病管理模式和有城镇居民/城镇职工保险的患者社区医疗服务利用率较高。结论慢性病患者社区医疗服务利用受社会生态多层因素的影响,个体和家庭层面上应围绕慢病人群特点进行健康宣教,社区层面上注重医疗机构区域规划合理,政策层面上扩大"叁师共管"和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从而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利用,促进医疗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统计》期刊2019年03期)

李海鹏[8](2019)在《社会生态学视角下青少年参加上海市乒乓球赛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乒乓球是我国青少年人群极度热爱的体育运动,青少年学习乒乓球能增强身体素质、维持身心健康、保护视力,参加乒乓球比赛可以培养青少年人群的团队意识、抗压能力、公平竞争等方面的优良品质。“少年强则中国强”,寻求良性可持续的乒乓球运动发展模式,营造良好的青少年乒乓球训练比赛生态环境,对培育青少年人群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国家乒乓球竞技水平、助力中国体育产业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基于社会生态学视角,旨在通过调研上海市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人群,探究影响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对于参加上海市体育十项系列赛乒乓球赛意向的因素,理清自变量社会生态学多层面影响因子与因变量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参赛意向之间的关系,拟构建并修正适用于提升上海市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参赛意向的社会生态学模型,为未来上海市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培养机制与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十项系列赛乒乓球赛事进一步提高关注度与影响力提供参考与借鉴作用,改善上海市青少年乒乓运动的社会生态环境,为青少年体育相关领域研究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持,完善社会生态学相关理论研究。结合文献综述与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影响青少年人群参赛意向的自变量社会生态学因素可划分为自我认同、体制政策、关注需求、竞赛文化以及人际交互这五个因素,并得出以下结论:(1)影响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参赛意向程度最深的社会生态学因素是体制政策,其次是关注需求、人际交互、自我认同这叁个因素,感知最微弱的是竞赛文化因素;(2)参加过上海市体育十项系列赛乒乓球赛的青少年与未参加过该项赛事的青少年人群之间的参赛意向程度上存在着显着性差异;(3)赛事满意度作为自变量社会生态学因素与因变量参赛意向关系模型轨迹上的中间变量,间接影响效果并不明显,而社会生态学因素与参赛意向之间有显着正相关关系。根据以上结论本研究提出提升上海市乒乓球运动生态环境方面的建议:增强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人群的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其自主意识;家长支持、朋友鼓励、老师引导青少年人群积极参加乒乓球比赛,树立正确的竞赛观;学校、俱乐部、社区组织乒乓球比赛为青少年提供更多锻炼机会;政府完善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机制,营造良好的乒乓球社会生态环境。对该赛事组织方提出以下建议:充分发挥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外溢效应;加强赛事的宣传力度、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参与者的赛事满意度。因此,上海市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成长与发展的社会生态学环境需要各层面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各自职能,才能给上海市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乒乓球训练比赛环境。(本文来源于《上海体育学院》期刊2019-06-18)

胡彦蓉,刘洪久,戴丹[9](2019)在《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大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构建大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的生态学模型,分析大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同伴因素、长辈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因此要增进大学生课堂学习的投入度,必须合理利用"限制因子定律",重构课堂教学的生态平衡;遵循"耐度与最适度"原则,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克服"花盆效应",营造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期刊2019年03期)

赵春雨[10](2019)在《社会生态学视角下影响石家庄市区肥胖、超重高中生运动的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人们进行脑力劳动的时间越来越多,而进行体力劳动与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就变的相对较少。久坐行为时间增加及其所带来的肥胖率提升成为社会各阶层面临的普遍问题。对于学习负担重、学习时间长的高中生来说,这一问题尤为突出。肥胖作为一种慢性疾病,这是一个现代的社会性难题,而高中生的肥胖率也在逐年增加~([1]),对正处在成长发育中的青少年高中生具有潜在威胁。合理的体育锻炼对于缓解肥胖、超重状况、增强青少年体质具有直接作用。了解影响肥胖、超重青少年运动的影响因素,对于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构建合理的运动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对象为石家庄市区肥胖高中生,分别从石家庄市区中的每个区随机抽取两所学校,每所学校高一到高叁随机抽取一个班进行问卷的发放,共发放问卷1140。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分别从个体水平、人际水平、机构水平、社区水平这四个水平探究影响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力求找出各个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对于调查对象进行锻炼的影响程度,为相关利益者和政策决策者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研究结果如下:(1)在个体水平中,自尊、自我效能感、认知、信念这四个因素对于肥胖、超重高中生的健康行为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中,认知影响程度最大,自我效能感次之,排在第叁位的是信念因素,自尊因素对于学生健康行为的影响最小。(2)在人际水平中,家人支持程度对于肥胖、超重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是有影响的。家人的强程度精神支持、强程度物质支持与强程度行动支持都比弱程度支持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合格率要高。友伴影响程度检验结果为阴性。因此尚不能对友伴影响下结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考证。从教师影响来看,班主任影响程度弱于体育教师,但两者的强程度支持都比弱程度支持的肥胖、超重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合格率高。(3)在机构水平中,参加过体育培训班的学生其体育锻炼不合格率要比没参加过体育培训班的学生低。学校支持对于肥胖、超重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健康行为也具有很大的影响效果,弱程度学校支持的肥胖、超重高中生其体育锻炼不合格率要高于强程度学校支持的肥胖、超重高中生。(4)在社区水平中,交通因素、住宅环境、社区活动与大众媒介对于肥胖、超重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有一定影响。在肥胖、超重高中生中:走路、自行车上下学的学生其参与体育锻炼的总时间要比电动车或机动车上下学的学生锻炼时间要长;高程度住宅环境的学生其比低程度住宅环境的学生体育锻炼时间要高;社区活动支持程度高的学生比社区活动支持程度低的学生体育锻炼时间要高;大众媒介支持程度高的肥胖、超重高中生比低程度大众媒介支持程度的肥胖、超重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高。娱乐设施对于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影响显示为阴性,需进一步研究论证。(5)四个水平对于肥胖超重高中生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不同水平的影响共同构成了影响肥胖、超重高中生的统一整体。在各子系统中,个体水平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其他子系统通过对个体水平施加影响从而干预其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与时间。各子系统对肥胖、超重高中生施加影响的同时也影响整个系统的效果,而整个系统的效果也会反过来影响各子系统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3)

生态学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肝脏炎症性疾病,目前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都参与AIH的发生。环境暴露对AIH发病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自身免疫生态学是研究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个体与环境之间失平衡的发生及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发展的促进机制的学科。就近年来自身免疫生态学在AIH发病机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学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1].申亮,杨永建,张涛.个人、社会、居住环境因素对大学新生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基于社会生态学视角的分析[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陈杰,黄春洋,单晶,刘燕敏.自身免疫生态学因素在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

[3].张业敏,孙中武,周农.脑小血管病亚型中脑白质病变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生态学执行功能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9

[4].郭贝贝,傅宇晗.论舞蹈生态学视域下传统祭祀仪式舞蹈发展的影响因素——以湘西苗族绺巾舞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9

[5].刘玉敏.生态学视角下留守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

[6].秦小芬,李现红,王红红,陈嘉.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的男男性行为者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模式[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

[7].曾雁冰,陈乐乐,王草,方亚.基于联合建模的慢性病患者社区医疗服务利用的社会生态学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9

[8].李海鹏.社会生态学视角下青少年参加上海市乒乓球赛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9

[9].胡彦蓉,刘洪久,戴丹.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大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9

[10].赵春雨.社会生态学视角下影响石家庄市区肥胖、超重高中生运动的因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标签:;  ;  ;  ;  

生态学因素论文-申亮,杨永建,张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