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挖掘机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型挖掘机,驾驶室,减震器,固有频率
挖掘机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宜,赵卫东,俞松松,梁荣贵[1](2019)在《小型挖掘机驾驶室悬置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振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小型挖掘机行驶工况下驾驶室振动剧烈问题,建立了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获得了前6阶刚体模态及能量解耦率。通过多刚体动力学分析,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相吻合;开发了减震器的优化设计程序,以第6阶模态频率及解耦率为优化目标,对减震器的动刚度进行了优化与改进,并对比了减震器改进前后悬置系统的振动特性;第6阶模态频率由21.13Hz提高为27.93Hz,振动加速度RMS值由0.497g降低为0.19g,降幅达61.7%,验证了建模与优化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建筑机械》期刊2019年11期)
李斌[2](2019)在《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结构瞬态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力学性能分析存在的分析对象局限于单一构件,分析过程中未考虑惯性载荷等问题,提出基于ANSYS的工作装置结构瞬态动力学分析方法,构建工作装置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得到工作装置在GB9141-88规定的4种工况下的固有频率,进而通过模态迭加法分析了冲击载荷下工作装置的瞬态动力学响应。(本文来源于《闽江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董兵兵[3](2019)在《矿用挖掘机提升机构动力学性能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矿用重型机械的安全性和动力性,对矿用重型机械传动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基于遗传优化算法得到了执行机构的运动特性。利用ADAMS软件建立执行机构的刚柔耦合虚拟样机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得到了提升机构的动力学性能。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了滚筒和轴的应力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提升初始阶段钢丝绳受力波动较大;滚筒轴向力和角加速度曲线的变化趋势相同,同一时刻达到了最大点和最小点,说明滚筒上的旋转产生的力是施加到滚筒上的扭矩的主要动力源。滚筒和轴的应力满足工作安全要求,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相吻合。(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09期)
冯豪,杜群贵,于树栋[4](2019)在《液压挖掘机挖掘动力学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很多因素如油缸动态特性、结构弹性、作业对象等对挖掘机动力学有着重要影响,为解决挖掘动载荷计算问题,综合考虑结构弹性、油缸特性、作业对象等因素提出挖掘机挖掘动力学系统模型。为取得精度和效率权衡,将动臂、斗杆、连杆等结构简化为梁单元;对形状复杂的铲斗结构,采用子结构自由度凝聚法对形状复杂的铲斗简化建模;采用弹簧阻尼单元模拟铲斗与作业对象关系模型;将油缸等效为两节点单元,该单元包含压力、位移和速度等变量;然后将结构与油缸模型组装成整体的动力学模型,采用Newmark算法完成动力计算;以某50 t挖掘机动臂提升冲击工况为案例计算及试验分析,动力计算得到的动载荷与试验测试结果吻合,动载荷峰值误差小于6%,证明方法和模型的正确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油缸动力学模型比采用位移驱动模型模拟油缸用于动力计算的准确度提升约5倍,而结构弹性对挖掘动载荷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3期)
毕秋实,王国强,陈立军,黄婷婷,李爱峰[5](2019)在《基于离散元-多体动力学联合仿真的机械式挖掘机挖掘阻力仿真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机械式挖掘机的挖掘阻力计算问题,提出了基于离散元-多体动力学(DEMMBD)联合仿真的挖掘阻力数值模拟方法。以国产WK系列某型号机械式挖掘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挖掘机的物理样机和挖掘阻力测试系统。根据挖掘机的实际挖掘工况,建立样机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和物料离散元模型,由动力学软件Adams与离散元软件EDEM进行了挖掘过程的DEM-MBD联合仿真,模拟计算了挖掘阻力。为了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使用挖掘阻力测试系统试验测量了同等挖掘条件下的阻力值。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在峰值和变化趋势方面都比较吻合,DEM-MBD联合仿真方法适用于挖掘阻力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俞垚魏,王新晴,王东,邵发明,胡小东[6](2019)在《基于ANSYS Workbench的空投步履式挖掘机多腿步行式机构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步履式挖掘机多腿步行式机构包含底盘和4条支腿,是整车的主要部件,在空投着陆后,其抗冲击毁伤性能直接影响到整台步履式挖掘机能否作业。本文运用显式动力学理论,利用ANSYSWorkbench分析软件对多腿步行式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可以准确获得多腿步行式机构的形变、危险应力和应力集中位置等情况,减小了常规计算量,对多腿步行式机构结构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建筑机械》期刊2019年01期)
秦仙蓉,赵书振,沈健花,张氢,孙远韬[7](2018)在《某中型履带式挖掘机越障动力学建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履带式挖掘机的11自由度简化力学模型,利用拉格朗日法进行数学建模。确定挖掘机越障过程中所受到的激励,求解系统在不同激励输入形式下的动态响应。结合虚拟样机技术,完成履带式挖掘机在只有路面障碍激励下的虚拟样机动力学仿真,将简化力学模型数值求解结果与虚拟样机动力学仿真结果相互对比。结果表明:两种分析方法得到的动力学响应结果均符合预期分析;两种方法分析结果基本吻合,实现了两种模型的相互校验,说明所提出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可为履带式挖掘机越障动态特性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8年06期)
陈科,张国军,于孝朋,郑红梅[8](2018)在《考虑间隙的液压挖掘机机臂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装配制造公差、磨损等情况,挖掘机的铰接处存有间隙,因间隙产生的碰撞力与液压缸相互作用,会影响到液压挖掘机的动力特性。为了获得间隙对挖掘机机臂动力学响应的影响,本文利用拉格朗日法建立挖掘机使用液压锤时,含有五个自由度的机臂模型,以液压锤的冲击力作为输入,将液压缸顶端间隙、液压锤旋转铰接间隙考虑进挖掘机的理想动力学模型进行研究。最后将理想模型与含间隙模型动力学响应求解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间隙变大会导致液压缸活塞杆的振动加大、碰撞力加大,同时会使小臂与液压锤的铰接间隙副的轴销轨迹偏向一边。因此,考虑间隙的液压挖掘机动力学模型比传统动力学模型能够获得更详细的动力学响应变化规律,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冯豪[9](2018)在《计及油缸特性的挖掘机工作装置柔性体动力学与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压挖掘机常用于采矿、建筑、路面施工等恶劣作业环境,挖掘机作业过程零部件承受的动载荷是引起包括工作装置在内的结构件失效的主要原因。工程机械行业“十叁五”战略规划也将“提升结构强度、可靠性和耐久性”列入重点发展任务之一。挖掘机作业是通过工作装置实现,工作装置太重会降低生产率、高能耗,太轻又会导致结构强度降低。工作装置的精确设计是决定挖掘机性能品质的关键技术之一。工作装置是多油缸驱动的复杂机械系统,油缸动态特性、结构弹性、铲斗与挖掘对象撞击等因素对挖掘动载荷和动态应力均存在重要影响。为此,本文围绕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动态设计中存在的基础理论问题,建立了包含油缸动态特性、挖掘对象模型的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柔性体动力学模型,系统提出了挖掘作业动载荷和结构动态应力的计算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油缸动力学模型与刚度研究建立了两种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油缸模型。系统考虑油缸的压力、流量、位移和速度等状态变量,采用两节点单元建立了驱动油缸动力学模型。采用弹簧阻尼单元模拟闭锁油缸动态特性,综合分析多种因素如油液可压缩性、油液空气含量、缸筒膨胀、活塞杆弹性变形、管路膨胀、油缸密封变形等对油缸刚度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油缸刚度模型。与已有刚度模型相比,实现油缸刚度计算误差率从21%降低到3.7%。将更为精确的油缸模型集成到了整体工作装置动力学模型中,实现了更为精确的机-液耦合动力学仿真。(2)工作装置挖掘作业柔性体动力学建模研究综合考虑油缸动态特性、结构弹性、挖掘对象等因素建立了挖掘机工作装置柔性体动力学模型,系统提出了挖掘作业条件下各个部件的动载荷计算方法。为了均衡计算精度和效率,采用梁单元对类梁结构如动臂、斗杆、连杆等建模;对结构复杂的铲斗,首先建立叁维有限元模型,然后采用动态子结构自由度凝聚法建模;采用两节点的弹簧阻尼单元建立铲斗与挖掘对象关系模型。将油缸模型与结构模型集成,建立机-液-柔性体耦合的挖掘作业动力学模型。最后从高效应用目标出发,开发了结构动力学模型自动生成技术,基于NEWMARK算法编制了动力学计算程序,实现挖掘动态作业模拟计算。(3)典型工况动力学计算与试验为了对动力学理论模型进行检验,以某50吨液压挖掘机为例,针对斗杆挖掘冲击、动臂提升冲击两种典型工况进行动力学计算与试验验证。动力学计算得到的挖掘动载荷与试验测试结果吻合,计算挖掘动载荷峰值与测试峰值的最大误差率小于8%。采用本文提出的油缸动力学模型与采用位移函数模拟油缸驱动相比,实现铲斗动载荷计算误差率从16%降低至3%;而结构弹性对挖掘动载荷的影响较小。(4)基于子模型的结构动态应力计算方法研究提出了基于子模型的结构动态应力计算方法,实现挖掘机工作装置结构动态应力准确且高效的计算。采用油缸模型、梁单元、子结构自由度凝聚模型等建立简化的整体动态模型,实现高效计算局部子模型边界动载荷;再对边界动载荷等效处理后,施加到精细子模型中计算局部结构应力;同时基于达朗贝尔原理将动态子模型等效为静态子模型,实现子模型应力高效计算。为得到时间历程的子模型动态应力,采用对边界各载荷分量下应力与动载荷线性迭加的方法实现动态应力准确计算。(5)典型作业工况动态应力与强度分析将上述研究成果应用于某50吨液压挖掘机,以动臂提升冲击典型工况下的斗杆局部结构动态应力计算为例,并通过测试验证、对比分析:各分析点的计算动态应力结果与测试结果趋势一致,计算动态应力峰值与测试应力峰值的最大误差小于10%。同时分析表明:(a)挖掘机结构动态应力计算时不能忽略结构弹性的影响;(b)采用本文提出的“基于子模型的结构动态应力法”的计算效率远高于采用“整体工作装置瞬态动力学法”。(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6-30)
王余滨,李秀红,任家骏,李爱峰[10](2018)在《矿用挖掘机履带行走装置的动力学行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UG中建立的WK-75型矿用挖掘机各部件模型导入RecurDyn多体动力学软件中,建立履带行走装置动力学模型。通过对行走装置的动力学分析,确定其危险工况,并对危险工况下的主要部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地转向时驱动功率过载时间长,应尽量避免此工况,最大坡道行驶时,速度不应超过0.83km/h;支重轮轴的危险位置出现在两端,强度满足要求,但易发生疲劳破坏。研究结果可为优化传动系统和分析支重轮轴、套筒等部件的疲劳寿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8年06期)
挖掘机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现有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力学性能分析存在的分析对象局限于单一构件,分析过程中未考虑惯性载荷等问题,提出基于ANSYS的工作装置结构瞬态动力学分析方法,构建工作装置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得到工作装置在GB9141-88规定的4种工况下的固有频率,进而通过模态迭加法分析了冲击载荷下工作装置的瞬态动力学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挖掘机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佳宜,赵卫东,俞松松,梁荣贵.小型挖掘机驾驶室悬置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振动控制[J].建筑机械.2019
[2].李斌.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结构瞬态动力学分析[J].闽江学院学报.2019
[3].董兵兵.矿用挖掘机提升机构动力学性能优化[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4].冯豪,杜群贵,于树栋.液压挖掘机挖掘动力学建模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5].毕秋实,王国强,陈立军,黄婷婷,李爱峰.基于离散元-多体动力学联合仿真的机械式挖掘机挖掘阻力仿真与试验[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6].俞垚魏,王新晴,王东,邵发明,胡小东.基于ANSYSWorkbench的空投步履式挖掘机多腿步行式机构动力学分析[J].建筑机械.2019
[7].秦仙蓉,赵书振,沈健花,张氢,孙远韬.某中型履带式挖掘机越障动力学建模与分析[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8
[8].陈科,张国军,于孝朋,郑红梅.考虑间隙的液压挖掘机机臂动力学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18
[9].冯豪.计及油缸特性的挖掘机工作装置柔性体动力学与强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10].王余滨,李秀红,任家骏,李爱峰.矿用挖掘机履带行走装置的动力学行为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