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伟史子帅常涛涛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
摘要:政治动员是国家或掌握武装力量的政治集团为了进行战争而开展的宣传、教育、组织工作和外交活动。它是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顺利进行经济、科技等其他方面动员的前提和基础。建立完善政治动员指挥体制,对于顺利实施政治动员、激励广大军民参军参战、拥军支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完善;政治动员;指挥体制
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下的战争,对政治动员战时指挥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政治动员指挥必须与作战指挥保持高度的协调一致。
政治动员指挥行动反应快速高效。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战争的突然性增大,进程明显加快。提高政治动员的时效必须建立相应的指挥体制,在组织领导上,高度集中统一,减少条块分割,加强综合协调,确保整个政治动员统一组织、统一计划、统一实施;在机构设置上,精干高效,平战一体,职权和责任相一致,能够实现平战快速转换;在指挥程序上,简化层次,利于指挥命令迅速下达到各成员单位和其他命令执行末端。
政治动员走向依法动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给政治动员带来一些新的特点:首先,随着政企分开,政府的管理职能逐步转变为以指导性计划和宏观调控方式为主,行政手段的作用不断弱化,对传统的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动员方式提出了挑战。其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一些新兴传媒兴起并显示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改变了政治动员后备资源的结构和性质。再次,分配方式的转变使利益格局出现多元化,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治动员的难度。这就要求政治动员必须顺应新的形势,完善各项法规制度,在继续充分发挥行政优势的同时,更多地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提高动员效率。
战时政治动员指挥体制的构建,必须着眼实战需要,以政府为主体,以快速高效为基本目标,以平时体制为基本依托,有效整合人力、物力资源,最大化地发挥指挥效能。要突出政府动员的主体地位。战时政治动员指挥体制的建立,应当突出政府动员的主体地位。在指挥人员组成上,以地方有关部门人员为主,军队派员参加指导;在工作运行方式上,主要依靠地方成员单位抓具体工作落实,履行政治动员具体业务职能;在动员资源利用上,紧紧依靠地方宣传媒体资源和平台;在指挥手段建设上,要以地方通信平台为基础改进完善。要强化战时机构的指挥功能。战时各级政治动员办公室必须向组织指挥机构转变,履行政治动员的决策、指挥和协调职能。要顺利适应这一角色的转变,必须强化战时政治动员指挥机构的指挥功能,形成权威、高效、顺畅的政治动员机制,做到号令畅通。。
指挥运行顺畅高效,是战时指挥的根本要求。在构建指挥体制时,要从保证指挥命令权威有效、上下协调一致、指挥程序简化、指挥手段完善四个方面入手,加快指挥运行速度,提高指挥效率。
参考文献:
[1]总参军训部.军事高技术知识教材[M].解放军出版社,2010.9.
[2]周国泰.军事高技术与高技术武器装备[M].国防大学出版社,2010.9.
[3]朱建新等.现代军事技术教程[M].国防大学出版社,2011.4.
作者简介:王亚伟,男,1995年生;史子帅,男,1996年生;常涛涛,男,1992年月生,3人系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装甲步兵分队指挥专业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