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农业税论文-任高飞,陈瑶瑶

后农业税论文-任高飞,陈瑶瑶

导读:本文包含了后农业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财税治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供给机制

后农业税论文文献综述

任高飞,陈瑶瑶[1](2018)在《财税视角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因素与机制创新——兼评《后农业税时代村级公共品供给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不足是当前"叁农"问题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围绕《后农业税时代村级公共品供给机制研究》一书研究内容,介绍了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制度变迁与供给模式,分析了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因素,并从财税治理视角提出创新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的改革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8年29期)

郑冕[2](2018)在《后农业税时代我国乡村治理困境与振兴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农业税费改革,其初衷旨在减轻农民赋税负担、激发乡镇政府活力,推进乡镇政府从"汲取型"向"服务型"转变。农业税费改革是我国对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有益探索,但我国乡村治理因其自身特殊性和其他复杂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在后农业税时代的转型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乡镇政府日常运转、传统乡村自治模式、乡村公共物品供给及乡村发展普遍陷入"内卷化"困境。分析其缘由有以下几个方面:乡镇财权、事权失衡致使其日常运转失灵;乡村"空心化"致使传统乡村自治模式日渐式微;村民缺乏利益表达渠道致使乡村公共物品供给梗阻;地方灰黑势力抬头及造血扶贫不力致使乡村振兴进展缓慢。因此,我们要调整中央—地方财权和事权,完善乡镇财税体制;重塑乡村共同体,提高乡村自身吸引力,引导人才回流;优化乡村公共物品供给思路,提倡合作型供给模式;提供农民自身"造血"能力,进一步打通资源与农民之间的直接通道。(本文来源于《南都学坛》期刊2018年05期)

陈丽铃[3](2018)在《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探究——基于社会治理现代化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社会进入后农业税时代,随着农民负担减轻和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且多样。但后农业税时代的基层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上存在着财政资金短缺、职能错位缺位等诸多问题。本文从社会治理现代化视角出发,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困境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引导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信息网络等有效供给路径,以促进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优质化多样化,切实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8年12期)

陈健刚[4](2018)在《后农业税时代的乡镇政权运行:效率与合法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社会学中的制度学派认为,组织面对两种不同的环境:技术环境与制度环境。这两种环境对组织的要求常常是相互矛盾的。技术环境要求组织有效率,即按最大化原则组织生产或运行;制度环境要求组织服从“合法性”机制,即采用那些在制度环境下被“广为接受”的组织形式和做法,而不管这些形式和做法是否对组织内部的运作有效率。但是合法性机制并不仅仅是约束组织的行为,同时也可以帮助组织提高社会地位,获得社会的认可。组织正是在这两种不同环境条件的多重压力下活动的。追求对技术环境的适应常常导致对制度环境的忽视;而对制度环境的适应又常常与组织内部生产过程争夺资源。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和组织的相应对策导致了林林总总的组织现象。后农业税时代的乡镇政权作为一级政权组织,也需要面对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技术环境要求乡镇政权在一个绩效考核年度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安排及自身确立的各项目标任务,即保证自身的运行效率;制度环境要求乡镇政权遵从“合法性”机制,这里的“合法性”不仅仅是指法律制度的作用,而且包括了文化制度、社会观念和社会期待等对组织行为的影响。乡镇政权所面临的社会观念和社会期待往往是指其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农民的需求。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要求,乡镇政府在运行中既要精简高效,又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X(县级)市政府通过对乡镇的绩效考核来促使其兼顾效率与合法性。同时Y镇政府及工作人员认为自身的工作是可以兼顾效率与合法性的。因此从政府的视角来看,效率与合法性的关系是一致的,效率促进了合法性的提升。笔者在Y镇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实地调研后发现,Y镇政权实际运行中存在着各种影响效率的行为,效率是有所降低的;同时农民也认为镇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远远不够,即从农民的视角来看,Y镇的合法性是衰落的。综合各种观点和立场,并通过案列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我们认为乡镇政权的运行过程既不像政府视角认为的那样完美,可以同时兼顾效率与合法性(这也有悖于制度学派的理论),也不像农民感知的那么不堪(毕竟乡镇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我们发现:将后农业税时代乡镇政权作为一个组织来研究其效率与合法性时,二者之间并没有出现制度学派所说的相互矛盾的关系。本文最终的结论是后农业税时代的Y镇政权运行效率与合法性是共同衰落的,进而对如何尽可能地兼顾效率与合法性作了进一步的讨论。(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8-05-25)

李汝胜[5](2016)在《后农业税时代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6年1月1日,我国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的经济压力随之减小,但是伴随而至的是农村基层组织税收机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借贷风险增大等不好现象的出现。通过回顾农业税政策的终结来探究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针对当下农村社会、经济以及乡镇财政萎缩现状等相关问题提出有益思路和建议,以促进农村良性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来源于《科技创业月刊》期刊2016年20期)

梅维佳[6](2016)在《后农业税时代农地调整与农地流转法律问题研究——基于广东省叁县六镇十二村的调查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决定》的背景下,为步入后农业税时代的我国从法律方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第一手资料和现实依据,课题组采取社会实证调研分析方法对农地调整和农地流转法律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考察,特对广东省叁县六镇十二村开展调研。调查表明,我国在实行"大稳定、小调整"的策略下,应逐步推行地租制以弥补"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政策的缺陷,同时丰富农地流转方式,并适当简化其流转程序,尊重村民的行为自治,充分发挥村集体的统一领导作用,建立抛荒地预警和微调机制,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稳定的现实与法律目标。(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刘基河[7](2016)在《后农业税时代我国农村发展困境及出路的理论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取消农业税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激活了劳动生产力。与此相伴的却是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的瓦解、家庭结构越来越呈现原子化,农村的公共服务倒退,公共事务无人问津,甚至出现道德文化秩序失衡的危机等诸多问题。农村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生产结构缺少了基本的组织联结后,在资本化市场中备受冲击,成为市场经济的弱势群体。加之一直存在的农业经营不规模化和农村发展金融缺位的老问题,形成制约当下农村发展的困境。应对税改后农村发展的诸类困境,是当前工作的关键,其结果直接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命运。新型集体合作化道路,是目前农村发展摆脱困境的路径。其所有权不变和经营权授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责任制形式的集体组织,区别于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所有权经营权不分的“大锅饭”式集体组织。新型合作化组织是弱势小农的联合,其主体的构成是来自分散的农户家庭。把“退居二线”的党的基层政权与新型合作化组织重新接轨,运用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种资源的集合,进行乡村建设。解决农民分散的状态,引导农民进行合作自助。新型合作化集体组织实行“产权”独立,“事权、财权、治权”统一,对外既是经济主体、市场主体、社会主体,代表组织内所有成员的意志,对内又是一个个相互扶助的家庭。内置型的合作互助金融,不仅可以满足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需求,而且可以更加有效的支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其不是单一的生产经营合作组织,还承担着文化道德建设和村社生活治理等公共性事务的职能。新型合作化是独立主体的农户之间的一种联结,是生产劳动与文化生活同步发展的“共同体”,是一种生产合作、生活合作、服务合作、经济合作、村庄治理相统一的新集体经济形态。(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6-05-15)

张则行[8](2015)在《后农业税时代乡村经济政治结构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10余年来,学界对后农业税时代我国农村的农民负担与收支的增减、农村公共服务职能的式微、乡村财政的困境、乡镇体制的改革、村民自治的变化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但是现有文献少有从更宏大的学术视野出发对这一变迁过程的内在逻辑与整体特征作理论性的概括。(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5年11期)

吴艳[9](2015)在《“后农业税时代”乡镇机构法定职能的表达与实践——以M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后农业税时代"乡镇机构法定职能与实际职能进行对比考察看出,一方面,乡镇机构部分法定职能在实践中并没有履行,另一方面,乡镇机构除了履行法定职能之外,还有各种额外的工作任务。这就折射出乡镇机构法定职能与实际职能的背离与统一问题。(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期刊2015年08期)

马焕明[10](2015)在《谈后农业税时代乡村治理面临的几个难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废除农业税以来,乡村治理面临新的难题:农民承担的各类价格剪刀差、政府行为和生活成本等隐性负担仍然沉重;农田水利及乡村道路、桥梁、电力、广播电视、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义务教育经费存在缺口,医疗卫生、防疫、环境治理、计划生育、优抚、五保户补助、残疾人保障、民兵训练以及文体娱乐设施装备、活动开展等公益事业难以保证;村庄集体积累枯竭,执政基础削弱,组织行为能力下降,农村基层政权的功能弱化。(本文来源于《潍坊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后农业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的农业税费改革,其初衷旨在减轻农民赋税负担、激发乡镇政府活力,推进乡镇政府从"汲取型"向"服务型"转变。农业税费改革是我国对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有益探索,但我国乡村治理因其自身特殊性和其他复杂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在后农业税时代的转型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乡镇政府日常运转、传统乡村自治模式、乡村公共物品供给及乡村发展普遍陷入"内卷化"困境。分析其缘由有以下几个方面:乡镇财权、事权失衡致使其日常运转失灵;乡村"空心化"致使传统乡村自治模式日渐式微;村民缺乏利益表达渠道致使乡村公共物品供给梗阻;地方灰黑势力抬头及造血扶贫不力致使乡村振兴进展缓慢。因此,我们要调整中央—地方财权和事权,完善乡镇财税体制;重塑乡村共同体,提高乡村自身吸引力,引导人才回流;优化乡村公共物品供给思路,提倡合作型供给模式;提供农民自身"造血"能力,进一步打通资源与农民之间的直接通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农业税论文参考文献

[1].任高飞,陈瑶瑶.财税视角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因素与机制创新——兼评《后农业税时代村级公共品供给机制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

[2].郑冕.后农业税时代我国乡村治理困境与振兴路径[J].南都学坛.2018

[3].陈丽铃.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探究——基于社会治理现代化视角[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

[4].陈健刚.后农业税时代的乡镇政权运行:效率与合法性[D].山东农业大学.2018

[5].李汝胜.后农业税时代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6

[6].梅维佳.后农业税时代农地调整与农地流转法律问题研究——基于广东省叁县六镇十二村的调查报告[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刘基河.后农业税时代我国农村发展困境及出路的理论思考[D].山东大学.2016

[8].张则行.后农业税时代乡村经济政治结构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

[9].吴艳.“后农业税时代”乡镇机构法定职能的表达与实践——以M镇为例[J].社科纵横.2015

[10].马焕明.谈后农业税时代乡村治理面临的几个难题[J].潍坊学院学报.2015

标签:;  ;  ;  ;  

后农业税论文-任高飞,陈瑶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