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导叶直流式旋流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导叶直流式旋流管,结构参数,除雾效率,压力损失
导叶直流式旋流管论文文献综述
李晶[1](2008)在《导叶直流式旋流管的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氨法烟气脱硫装置净化气雾沫夹带严重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制订出用自行设计的除雾器——导叶直流式旋流管来去除脱硫塔出口烟气中夹带雾沫的方案,在保证高分离效率的基础上,兼顾压力损失,进行技术分析和冷模实验,选择出了合理的几何尺寸。经过实验运行证明,导叶直流式旋流管具有设备简单、除雾效果好、压降损失小、操作灵活方便等优点,实现了高效除雾、脱氨一体化,同时达到大气污染控制净化目的。在实验室小型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结果,确定导叶直流式旋流管的结构参数分别为:叶片数为20,叶片仰角为25°,气液分离高度为760mm,排气管插入深度为140mm。在该结构参数下,装置的压力损失较小,氨出口含量在35ppm以下,除雾效率可达98.6%。实验室对比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导叶直流式旋流管比最初选用的旋风分离器除雾效率提高7.3个百分点,压力损失降低379Pa。最后,参考前人对旋风分离器压降建立的关联式,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导叶直流式旋流管的压降预测模型:其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基本上小于10%,可用于气液分离器的放大设计,并且放大效应小,可满足工业应用的需要。(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期刊2008-04-01)
徐方成,洪华生[2](2002)在《导叶直流式旋流管分离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实测叁维流场的方法 ,研究了导叶直流式旋流管的分离性能与旋流管主要结构参数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导叶直流式旋流管的叁维流场与回流式旋流管的流场相差很大 ,虽然不同横截面上的环向速度和轴向速度先是由轴线处向外逐渐增大 ,然后逐渐减小 ,但不转向 ;总体上 ,沿着旋流管长度方向 ,两种速度逐渐衰减 ,因此 ,增加旋流管长度对提高分离效率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旋流管尾部 ,轴向速度和径向速度受导流筒直径影响很大 ,导流筒直径越小 ,汇流现象越明显 .汇流将已经沉降到内壁的粉尘卷吸到气流中去 ,因此 ,适当抽气是提高旋流管分离效率的必要手段(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2期)
导叶直流式旋流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实测叁维流场的方法 ,研究了导叶直流式旋流管的分离性能与旋流管主要结构参数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导叶直流式旋流管的叁维流场与回流式旋流管的流场相差很大 ,虽然不同横截面上的环向速度和轴向速度先是由轴线处向外逐渐增大 ,然后逐渐减小 ,但不转向 ;总体上 ,沿着旋流管长度方向 ,两种速度逐渐衰减 ,因此 ,增加旋流管长度对提高分离效率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旋流管尾部 ,轴向速度和径向速度受导流筒直径影响很大 ,导流筒直径越小 ,汇流现象越明显 .汇流将已经沉降到内壁的粉尘卷吸到气流中去 ,因此 ,适当抽气是提高旋流管分离效率的必要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导叶直流式旋流管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晶.导叶直流式旋流管的开发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
[2].徐方成,洪华生.导叶直流式旋流管分离性能的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