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计多样化论文-董晓林,熊健

生计多样化论文-董晓林,熊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计多样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网络,市场化进程,生计多样化,农户

生计多样化论文文献综述

董晓林,熊健[1](2019)在《市场化进程中社会网络对农户生计多样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的农村样本数据,实证分析社会网络对农户生计多样化的影响,以及市场化进程加快背景下其影响作用的变化规律。研究结论显示,生计多样化作为家庭应对未来收入波动冲击的有效途径,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社会网络越丰富,农户生计多样化水平越高;同时随着农村市场化进程加快,社会网络对农户生计多样化的影响在逐步减弱,社会网络分散风险、降低生计脆弱性的途径难以为继。由此提出继续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发展普惠金融,提高对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的服务覆盖面和质量,以满足农村家庭平滑消费和规避风险的长期需求。(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张悦悦,夏浩,李翠珍[2](2019)在《不同城郊带农户生计多样化与土地利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城郊带农户呈现差异化的生计特点和土地利用特点,并存在某种相互影响关系。从农户层面和区域理念出发,建立农户生计多样化与土地利用理论框架,以河北省19个村庄416户农户调研问卷为基础,分析不同城郊带农户生计多样化与土地利用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郊区农户偏好粮食作物种植活动和兼业型生计策略,农地利用强度较低,农地转出可能性高;近郊农户的农地利用强度因农地经营规模的不同而不同,选择经济作物和多样化农业生计策略可能性较大,转入农地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远郊农户多采取滞留农业或脱离农业生计策略,农地利用情况因生计策略的不同而不同。(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张悦悦[3](2019)在《不同城郊带农户生计多样化与土地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叁农”问题都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在党的政策引导下,我国的“叁农”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制约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仍然存在,并伴随着新现象、新问题的出现。在此过程中,距离大城市远近的农户生计和土地利用呈现出显着的区域差异。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并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叁农”问题进行全新部署。因而,研究不同城郊带农户生计多样化和土地利用,对于制定具有地区特色的农村发展政策,实现不同地区农户的可持续生计和土地利用,并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农户层面及区域理念入手,建立农户生计多样化与土地利用的分析框架,并从不同城郊带及不同类型农户两个角度,运用社会统计方法、计量模型来研究农户生计多样化和土地利用的区域特点、影响因素(驱动力)及两者间的影响机制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城郊带农户的生计多样化和土地利用呈现区域特点。①不同城郊带农户的农业生计多样化指数、非农生计多样指数、生计活动选择、生计多样化指数及生计策略选择存在差异,其中,近郊农户的生计策略较多样,各城郊带的兼业型生计策略占比最高,且多为非农为主型兼业户所选择;②距离城区建成区近的农户收入多样化指数较高;相对远郊,城市郊区和近郊的生计稳定性要好些;③整体来说,近郊和远郊农户小规模经营的农地的利用强度低,大规模经营的农地的利用强度高,城市郊区的农地利用强度处于中等水平,随着农户非农程度的加深,农地利用强度有降低的趋势;④随着农户非农程度的加深,农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增加的特点。(2)农户生计多样化与土地利用影响分析结果。①农户生计活动选择和生计策略选择受农户内生禀赋及地理资源环境的显着影响,即不仅受生计资本和村庄水平的显着影响,还受农户所处城郊带的显着影响;②不同城郊带农户的内生资源禀赋、所处村庄水平情况会直接或间接通过生计活动的选择及多样化的生计来影响土地利用情况;③距离城区建成区近的农户倾向于选择农业与非农兼顾生计策略,选择种植经济作物和增加农地利用强度的可能性高,同时,也较倾向于从事非农生计活动;④距离城区建成区远的农户倾向于外去打工,家庭生计往往呈现单一性或以非农为主的生计形式,由此,农地利用集约度较低,作物种植单一,农地流转率也较低。因此,各地区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制定具有地区特色的发展政策,将有助于农户形成最优的生计策略和合理的土地利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9-01-01)

孙贵艳[4](2018)在《基于多层次模型的甘肃秦巴山区农户生计多样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生计多样化成为农村地区消除贫困的重要选择,对甘肃秦巴山区农户生计多样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农户生计的多样化水平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通过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价法对甘肃秦巴山区的385个村庄的1 200个农户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多层次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农户生计多样化的因素。[结果](1)甘肃秦巴山区农户生计多样化指数越高,农户的平均收入就越高;样本中有9. 25%农户只有一种收入来源,且近1/2农户的生计多样化指数在0. 1~0. 5,总体上生计多样化水平较低。(2)生计多样化指数的12. 35%变异是由农户居住村庄的外部环境导致的。在不引入村庄层面的变量时,发现外出务工情况、家庭收入情况、家庭对教育的重视情况、耕地状况、园地状况、固定资产状况、退耕还林(草)对生计多样化有显着影响。(3)引入村庄层面的变量后,发现村庄的高程对外出务工情况,耕地状况影响显着,村庄的收入状况对教育的重视状况的正影响显着,村庄距最近乡镇的距离对教育的重视状况、家庭收入状况的反作用影响显着。[结论]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种植养殖技能的培训;加大对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的资金与税收、金融政策等支持;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加快生态移民进程等促进生计多样化水平提高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期刊2018年10期)

洪舒蔓,郭玉坤,龚碧凯[5](2018)在《民族贫困区农户生计多样化及对耕地利用的影响:以武陵山区永顺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位于武陵山区永顺县的168户农户进行系统调查,将农户划分为纯农型、兼业型Ⅰ、兼业型Ⅱ、非农型4类,进而分析了民族贫困区农户生计多样化特征及对耕地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民族贫困区农户生计类型以兼业型Ⅱ居多,所占比例为46.72%;其次为非农型,为22.13%;纯农型为16.39%;兼业型Ⅰ最少,为14.75%.2)不同类型农户生计策略存在显着差异,纯农型农户生计活动单一,脆弱性和风险最大,引入并扩大非农活动是民族贫困区未来生计策略的发展趋势.3)不同生计策略选择对耕地利用的影响不同,主要影响耕地的是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及粮食生产力水平.4)民族贫困区耕地资源缺乏、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以及农户自身劳动素质共同制约农户生计和耕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加强农户劳动技术培训以提高农户生计多样化水平,加快土地综合整治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是民族贫困区提升农村内部发展能力,实现农户生计和耕地利用可持续性的根本途径.(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邵景安,黄志霖,邓华[6](2018)在《生计多样化背景下种植业非点源污染负荷演变(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Based on objective data collected from interviews in typical village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he present study devised three livelihood scenarios related to rural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ly dominant livelihood, multiple-type livelihood and non-agriculturally dominant livelihood. Moreover, the present study reports the trend characteristics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load of crop farming in relation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dominant livelihood types, and discussed the primary factors which affect livelihood type transformations. Results indicated the following:(1) The current farmland pattern shows a trend of diversification as self-cultivation, cropland transfer and fallow in the sample regi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ed land present a special feature that is more "transfer-into" than "transfer-out". Various scales of planting are represented among the various households,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decreasing order: half-labor household > non-labor household > adequate labor household.(2) The highest pollution loading produced by crop farming occurs in half-labor households while the lowest occurs in non-labor households. With increasing labor, the pollution load per unit area tends to first increase and then decrease within families with enough labor.(3) As the type of livelihood transitions from agriculturally dominant to non-agriculturally dominant, the maximum reduction of total pollution loading produced by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can reach 72.01%. Compared to agriculturally dominant livelihoods, multiple-type livelihoods produce a pollution load reduction yield of 19.61%–29.85%, and non-agriculturally dominant livelihoods reduce the pollution load yield by 35.20%–72.01%. However, the rate of reduction of total nitrogen is not the same as total phosphorus.(4) The non-agri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labor allocation and income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dominant livelihood types to non-agricultural livelihoods, while potential revenue conversion follows a similar trend. In addition, different household types do not display identical conversion rates,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decreasing order: enough labor household > half-labor household > non-labor household.(5) During rapid urbanization and the building of new industrial systems, the livelihood types of rural households have been further transformed to off-farm household types in the mountainous region; this process will lead to the further reduction of pollution load generated by planting and agriculture. Hence,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the planting pollution load necess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control measures to enhance transformations from agricultural to off-farm livelihoods.(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期刊2018年04期)

许恒周,田浩辰[7](2018)在《农户生计多样化视角下农地确权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基于1254份农户问卷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核心。作为激活农村土地这一重要发展要素的基础性政策,近年来农村土地确权被寄予了最大关注和期望,甚至被称为"二次土改"。为从农户层面考察农地确权政策的实施效果,文中基于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从农户生计多样化视角入手,采用Heckman-Probit两阶段模型,对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关于农地确权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对农地确权政策实施效果的总体评价并不理想,影响评价结果的显着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外出务工经历、农业收入所占比重、土地经营规模、村庄类型、农地确权政策了解程度、土地产权处置能力认知、土地产权交易能力认知及解决实际困难的作用。同时,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对农地确权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和界定土地产权结构、培育和增强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资源禀赋优势、加大对农地确权政策的宣传力度等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8年02期)

张朝会,赵琳,刘志刚[8](2016)在《高寒山区农户生计多样化对耕地保护的影响及其对策——以腾冲市固东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腾冲市固东镇为研究区域,采用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的方法对该区的农户生计来源类型及其耕地保护行为进行研究,运用PSR(压力-状态-反应)模型法理论联系实际对收集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探寻高寒山区农户生计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对耕地保护造成的影响,从农户的意愿出发,探求耕地保护最为合理、有效的途径,在保质保量地完成国家指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户利益。(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17期)

钟建兵,邵景安,杨玉竹[9](2016)在《生计多样化背景下种植业非点源污染负荷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托叁峡库区典型村农户访谈数据,基于收益最大目标决策框架,设定农村转型发展中3种农户生计类型情景:农业主导生计、兼业转向生计和非农主导生计,解析种植业产污负荷随主导生计非农转向的演变特征,探讨主导生计类型转向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样区耕地经营现状呈自耕、流转与撂荒并存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且表现出"入"小于"出"的特征,不同农户家庭类型间实际人均耕种规模为"半劳动力家庭">"无劳动力家庭">"劳动力家庭";(2)种植业单位面积产污负荷中,"半劳动力家庭"最高,"劳动力家庭"次之,"无劳动力家庭"最低,"劳动力家庭"内部又随劳动力人数增加呈先增再减趋势;(3)样区农户生计类型由农业主导向非农主导转型过程中,种植业产污负荷最大减幅达72.01%,兼业转向生计情景下削减幅度为19.61%~29.85%,非农主导生计情景下减幅为35.20%~72.01%,但TN、TP的减量特征并不一致;(4)劳动力配置与生计来源"非农化"促使农户主导生计类型向非农转化,生计非农演变的潜在农户收入/福祉权衡亦驱使生计决策转向非农化,不同农户家庭类型对生计转向的敏感程度表现为"劳动力家庭">"半劳动力家庭">"无劳动力家庭";(5)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创新新型工业体系构建过程中,山区农户生计类型进一步向非农转变,而这一过程又将促使种植业产生的污染负荷量进一步减少,要大幅削减种植业产污负荷,就必须制定有助于山区农户生计非农化的调控对策。(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马志雄,张银银,丁士军[10](2016)在《失地农户生计策略多样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九江和襄阳两地的失地农户调查数据,刻画失地农户生计策略多样化特征;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和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生计资本对失地农户生计多样化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失地前后农户的生计多样化与收入水平、兼业程度和劳动力流动具有某种关联;2)失地农户实施生计多样化的能力依赖于一定的生计资本,生计资本的提高有助于扩展失地农户实施生计多样化的能力;3)生计多样化虽然是失地农户发展生计的重要途径,但当生计资本超过某个临界点后农户不再将生计多样化作为其最优的选择。(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生计多样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不同城郊带农户呈现差异化的生计特点和土地利用特点,并存在某种相互影响关系。从农户层面和区域理念出发,建立农户生计多样化与土地利用理论框架,以河北省19个村庄416户农户调研问卷为基础,分析不同城郊带农户生计多样化与土地利用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郊区农户偏好粮食作物种植活动和兼业型生计策略,农地利用强度较低,农地转出可能性高;近郊农户的农地利用强度因农地经营规模的不同而不同,选择经济作物和多样化农业生计策略可能性较大,转入农地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远郊农户多采取滞留农业或脱离农业生计策略,农地利用情况因生计策略的不同而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计多样化论文参考文献

[1].董晓林,熊健.市场化进程中社会网络对农户生计多样化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张悦悦,夏浩,李翠珍.不同城郊带农户生计多样化与土地利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9

[3].张悦悦.不同城郊带农户生计多样化与土地利用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9

[4].孙贵艳.基于多层次模型的甘肃秦巴山区农户生计多样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

[5].洪舒蔓,郭玉坤,龚碧凯.民族贫困区农户生计多样化及对耕地利用的影响:以武陵山区永顺县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邵景安,黄志霖,邓华.生计多样化背景下种植业非点源污染负荷演变(英文)[J].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2018

[7].许恒周,田浩辰.农户生计多样化视角下农地确权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基于1254份农户问卷的实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

[8].张朝会,赵琳,刘志刚.高寒山区农户生计多样化对耕地保护的影响及其对策——以腾冲市固东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6

[9].钟建兵,邵景安,杨玉竹.生计多样化背景下种植业非点源污染负荷演变[J].地理学报.2016

[10].马志雄,张银银,丁士军.失地农户生计策略多样化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标签:;  ;  ;  ;  

生计多样化论文-董晓林,熊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