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层间岩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开采顺序,复合残采区,煤岩层,矿压显现
层间岩层论文文献综述
冯国瑞,王胜伟,郭峰[1](2019)在《开采顺序对复合残采区层间煤岩层矿压显现影响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上下煤层开采顺序对复合残采区层间煤岩层矿压显现影响的规律,以西山煤电白家庄煤矿上下部煤层分别采用刀柱法和长壁垮落法开采后形成的复合残采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上下煤层不同开采顺序对中部遗留煤层及其围岩应力分布、移动变形和破坏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先下后上"的开采顺序,采用"先上后下"开采顺序时,上下部煤层开采完毕后中部遗留煤层及其围岩的应力集中程度更低,双重采动所造成的应力影响范围更小;采用"先上后下"开采顺序时,复合残采区层间煤岩层移动变形量较"先下后上"开采顺序时小;采用"先上后下"开采顺序时,上部煤层遗留刀柱煤柱下方岩体未受到塑性破坏,即该区中部煤层整体稳定性较好。研究可为同类型赋存条件的复合残采区中部遗留煤层安全开采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张春雷,李占平,康强[2](2018)在《近距煤层群不同层间岩层结构下围岩裂隙演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近距煤层群开采不同层间岩层结构下围岩裂隙演化规律,以神东某矿近距离煤层群为研究背景,应用关键层理论对其层间结构进行了分类,并依据不同层间距离及亚关键层数建立了2个UDEC数值模型。得到了以下结论:层间含单一亚关键层时,层间距离增加,对于近距离煤层群覆岩裂隙演化影响不大;亚关键层的位置,层数会影响覆岩裂隙的动态发育和分布规律,但不会影响裂隙发展高度;岩性和厚度相同的两亚关键层对层间裂隙发育有抑制裂隙发育范围增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8年09期)
李学华,姚强岭,张有乾[3](2018)在《考虑层间剪应力作用的煤矿岩层控制理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已被广泛应用的煤矿开采的关键层理论对煤矿岩层控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并合理解释了煤矿开采矿压显现现象。该理论认为煤矿开采引起的岩层破断、失稳后形成的铰接结构控制了覆岩的运移规律,但其忽略了层与层之间剪应力对覆岩破断运移规律的影响。基于岩层间存在剪应力这一假设,建立了覆岩组合梁力学模型,获得了非均质组合梁剪应力理论解;提出了考虑层间剪应力的关键层判断步骤,并修正了煤矿开采关键层破断距的计算公式;研究认为关键层控制的上覆岩层并不一定同时随其破断;基于双层岩层开采模型,分析提出了柔性控制层概念:即关键层破断后起到类似关键层作用而控制上覆一层或几层岩层变形的一类岩层;进一步提出了柔性控制层的判别方式,探讨了柔性控制层对关键层复合破断和矿压显现规律的影响,分析认为柔性控制层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周期来压强度并产生二次伴随来压现象;结合工程案例,验证了该假设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8年07期)
贾金龙[4](2017)在《煤柱与双系层间坚硬岩层耦合作用下矿压显现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同矿区是我国典型的双系开采煤田,矿区内侏罗系煤层已经开采完毕,采场遗留大量煤柱,目前主采石炭二迭系煤层,双系层间赋存着坚硬难冒岩层。石炭系煤层开采过程中,伴随采空区顶板大面积垮落,液压支架增阻明显、安全阀开启频繁、立柱破坏等现象,严重威胁工作面的安全开采,影响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因此,开展煤柱与双系层间坚硬岩层耦合作用对矿压显现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针对煤柱与双系层间坚硬岩层耦合作用导致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强烈且异常问题,以大同矿区同忻矿为例,运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从关键层破断步距、覆岩破断形态和覆岩应力分布特征叁个方面,对煤柱与双系层间坚硬岩层耦合作用下采场强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现场支架阻力分布规律对其进行了验证;为类似有遗留煤柱的“双系”采场安全开采提供借鉴,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遗留煤柱与双系层间坚硬岩层荷载分布情况,建立了采场关键层的受力模型,结合薄、厚板理论,推导出煤柱与层间坚硬岩层耦合作用下不同厚度采场关键层初次破断步距计算公式;(2)通过相似模拟实验得到了遗留煤柱与层间坚硬岩层耦合作用下采场覆岩破断规律:当工作面推进至侏罗系遗留煤柱时,受煤柱集中应力影响,层间主关键层破断,主关键层所控岩层随之发生弯曲下沉,共同作用于下部采空区破断覆岩结构,并且此时竖向裂隙充分发育延伸,形成贯穿裂隙,最终贯通双系采空区,造成覆岩结构性失稳;(3)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单一煤柱作用、单一坚硬岩层作用及煤柱与坚硬岩层耦合作用对采场覆岩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柱和坚硬岩层耦合作用较二者单一作用对采场覆岩应力场有加强作用,即煤柱与坚硬岩层耦合作用更容易诱发采场高应力场的形成;(4)通过分析现场实测工作面支架阻力分布规律,验证了煤柱与层间坚硬岩层耦合作用对矿压显现的影响规律:在煤柱与坚硬岩层的耦合作用下,主关键层发生破断,并且导致双系采空区贯通,采场覆岩大范围失稳,对工作面形成巨大的冲击,支架阻力达到最大峰值,形成二次强矿压显现。(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5-01)
岳军文,吕目晓[5](2016)在《近距离坚硬层间岩层上行开采底板沉降规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龟兹矿业西井A6-103工作面属于近距离坚硬层间岩层上行开采,根据A6煤层与A6-1煤层之间的层间距及A6煤层的开采厚度计算,采动影响倍数为4.4~6.4,平均5.7,不满足上行开采K值的要求,客观上对龟兹矿业西井A6-1工作面上行开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上行开采过程中布置底板沉降观测站,观测巷道底板下沉、煤层裂隙发育变化情况,回采时过下层工作面切眼及上行开采过程中煤层底板沉降规律的观测分析,没有出现采空区切眼边界的"悬空结构"及工作面及巷道底板台阶下沉情况,整个上行开采过程中底板岩层稳定,为近距离坚硬层间岩层上行安全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龟兹煤矿在不满足正常上行开采理论的情况下,安全回采煤炭约180万t,创造利润上亿元,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州煤炭》期刊2016年10期)
邵小平,武军涛,张嘉凡,张杰[6](2016)在《上行开采覆岩裂隙演化规律与层间岩层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陕北东峁煤矿上行开采的可行性,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研究方法,模拟研究了东峁煤矿典型工作面上行开采过程中的覆岩裂隙演化规律与层间岩层稳定性情况。结果表明:东峁煤矿下部5~(-2)煤层工作面回采推进328 m过程中,共产生10条穿透了上部3~(-2)煤层的上行裂隙;3~(-2)煤层工作面回采时在推过这些上行穿层裂隙之处,没有出现滑落失稳与台阶下沉现象;5~(-2)煤层开采不会引起3~(-2)煤层剧烈的变形破坏,开采3-2煤层对层间岩层所引起的应力变化对3~(-2)煤层影响程度较弱,保证3~(-2)煤层开采处于一个稳定的底板之上,实践表明东峁煤矿实施上行开采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6年09期)
阮世享,匡坤华,阮文坦[7](2015)在《同家梁矿上行开采层间岩层变形规律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同家梁矿上行开采厚硬层间岩层移动变形问题,结合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开采情况、煤岩物理力学性质等因素,对8#煤层上行开采层间岩层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理论和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层间岩层竖向位移随上行开采的推进而变化的规律,得到了上行开采前后层间岩层的应力分布、竖向位移、破坏情况的对比关系,为上行开采能否安全进行提供了判定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5年07期)
杨逾,唐凯,梁鹏飞[8](2015)在《上行开采厚硬层间岩层移动变形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矿采用上行开采方式时,层间岩层移动变形规律是决定上行开采可行性的关键因素。以同家梁煤矿为工程背景,研究上行开采厚硬层间岩层移动变形问题,结合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开采情况及层间岩层物理力学性质和特征等相关因素,对8#煤层上行开采层间岩层的移动变形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位于上行开采工作面后方岩层随工作面推进竖向位移变大,位于工作面前方岩层竖向位移先增大后减小;随岩层深度增加,岩层受上行开采工作面二次采动影响程度变小,岩层的竖向位移和塑性破坏区域范围减小。研究成果为判定上行开采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5年06期)
张恩强,刘仓,王飞龙,曹宇翔,李军[9](2015)在《层间有完整厚岩层的保护层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运用现场实测、力学分析与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保护层与被保护层间有完整厚"屏障"岩层时,该完整厚岩层对瓦斯释放作用的影响。分析了上保护层开采过程中,完整厚"屏障"岩层的应力变化规律和破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层开采后,该岩层中应力减小到原岩应力的43%,岩层通透性增大;底板塑性区穿过完整厚"屏障"岩层,深度超过20m,岩层出现的新裂隙与旧裂隙贯通形成"瓦斯通道",一般破坏发生在煤壁后方5m左右的底板中;说明了保护层作用不受该完整厚岩层控制,被保护层在开采过程中,采空区残留的解析瓦斯可能造成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瓦斯监控。(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5年01期)
仲丛明[10](2014)在《上行开采层间岩层移动规律数值模拟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FLAC3D有限差分法分析软件模拟了白家庄煤矿上行开采的过程,通过改变层间岩层组合情况形成不同的数值模拟模型,计算分析上行开采前后层间岩层应力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下、上煤层开采前后层间岩层的移动变形规律,最后通过层间岩层的力学关系及移动变形情况分析不同模型上行开采的可行性,与传统上行开采可行性理论判定结果及生产实际一致。(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4年33期)
层间岩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近距煤层群开采不同层间岩层结构下围岩裂隙演化规律,以神东某矿近距离煤层群为研究背景,应用关键层理论对其层间结构进行了分类,并依据不同层间距离及亚关键层数建立了2个UDEC数值模型。得到了以下结论:层间含单一亚关键层时,层间距离增加,对于近距离煤层群覆岩裂隙演化影响不大;亚关键层的位置,层数会影响覆岩裂隙的动态发育和分布规律,但不会影响裂隙发展高度;岩性和厚度相同的两亚关键层对层间裂隙发育有抑制裂隙发育范围增大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层间岩层论文参考文献
[1].冯国瑞,王胜伟,郭峰.开采顺序对复合残采区层间煤岩层矿压显现影响规律研究[J].煤炭工程.2019
[2].张春雷,李占平,康强.近距煤层群不同层间岩层结构下围岩裂隙演化规律[J].煤矿安全.2018
[3].李学华,姚强岭,张有乾.考虑层间剪应力作用的煤矿岩层控制理论探讨[J].岩土力学.2018
[4].贾金龙.煤柱与双系层间坚硬岩层耦合作用下矿压显现规律[D].重庆大学.2017
[5].岳军文,吕目晓.近距离坚硬层间岩层上行开采底板沉降规律分析[J].中州煤炭.2016
[6].邵小平,武军涛,张嘉凡,张杰.上行开采覆岩裂隙演化规律与层间岩层稳定性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6
[7].阮世享,匡坤华,阮文坦.同家梁矿上行开采层间岩层变形规律数值模拟[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
[8].杨逾,唐凯,梁鹏飞.上行开采厚硬层间岩层移动变形数值模拟分析[J].金属矿山.2015
[9].张恩强,刘仓,王飞龙,曹宇翔,李军.层间有完整厚岩层的保护层作用研究[J].煤炭工程.2015
[10].仲丛明.上行开采层间岩层移动规律数值模拟实验研究[J].山西建筑.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