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阐释论文-姜桂华

历史阐释论文-姜桂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历史阐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文学批评,美学观点

历史阐释论文文献综述

姜桂华[1](2019)在《马克思、恩格斯文学批评标准再阐释——兼论新时代中国文学批评历史之维与美学之维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超越片面强调政治性或审美性,在新的时代语境下进一步深入阐发马克思、恩格斯文学批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内涵,彰显它的意义,对新时代中国文学批评历史之维和美学之维的建构意义重大。马克思、恩格斯从不在"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之间失去平衡或有所偏废,他们的文学批评中,两种观点是相互内在、相互渗透的。"美学观点"不是封闭在文本之内的只停留于技术层面的形式和写作技巧赏析,也不是抽象的美学理论的生搬硬套;"历史观点"不是把作品解释为经济、政治的直接对应物,也不是抽象的时代精神的简单比附。(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张文喜[2](2019)在《卢森堡和阿伦特对历史唯物主义政治作用的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任何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完整系统的知识阐释都应当包括革命策略和政策的维度。为了定位这种策略和政策,需要关心政治与历史之间的分野,探讨一种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世界里的人类行动可能性的途径。从政治行动上看,马克思的历史观有很多较为确定的说法,它力图为政治行动目标指引方向。从本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是真正能动的、能创造对象世界的历史理论。但在历史和政治之间错综复杂的思想关系中,政治中的怀疑与信仰之间的区别往往成了甄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期刊2019年06期)

徐国利[3](2019)在《中国传统史学与近代新史学的创建及历史解释学的阐释——以20世纪初梁启超和章太炎的新史学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创建,实际上是在批判和继承传统史学的双重变奏中进行的。这在新史学的两位领袖梁启超、章太炎创建的新史学中有充分体现。他们引用西方近代史学理论批判中国传统史学和创建近代新史学。然而,他们创建的新史学不仅对中国传统史学作了不同程度的肯定,还多有直接或间接的继承,实为融合了传统史学的新史学。对于这种史学现象,伽达默尔的历史解释学和希尔斯的传统论可以提供有益的阐释新视角。他们都指出传统在历史认识中不仅具有主体性地位和决定性影响,而且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相较而言,在看待传统史学与新史学的关系,梁启超持文化激进立场,章太炎则持文化保守立场。他们处理传统史学与新史学创建关系的理论和实践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本文来源于《安徽史学》期刊2019年06期)

贾学鸿[4](2019)在《《庄子》“德和连言”命题的历史阐释及其传播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子》书中出现的"德和连言"命题主要有叁则,分别见于《德充符》和《缮性》。这叁个命题依次是:不知耳目之所宜的德之和;与物为春,接而生时的成和之德;德、和的蒙而不冒。其中出现的宜、兑、蒙、冒、恬等词,都有其特殊意蕴,需要从音、形、义切入进行追本溯源。上述叁个命题中德统辖和,和隶属德。而《庄子·庚桑楚》中以婴儿为喻的段落,德与和是平列关系。《庄子》中"德和连言"命题在历史传播过程中,后代所做的阐释,有的立足于宋代理学,有的则援佛解《庄》,还有的因为命题中同源字的运用而出现多种不同的解说。(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王雨佳[5](2019)在《新世纪初历史小说创作再阐释——对现实主义品格的一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只有站在新世纪的塔楼上回望上世纪那些纷繁变化的文学潮流时我们才会感受到,无论文学思潮怎么变化,那些经得住时间历练的作品最终依然注目的是人,人的命运以及人性的可能。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新世纪文化和文学也许并不要‘告别’什么,不要那种非此即彼的‘特征’"~((1)),这或许是在告诉我们新世纪以来小说创作的活力不在于多变而在于生长。毕竟"在这个工业文明又裹挟着后工业文化特征以及农业文明胎记的特殊(本文来源于《扬子江评论》期刊2019年05期)

耿芳兵[6](2019)在《空间范式:一条通向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叙事的阐释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面向当代的重要研究领域。对于历史唯物主义来说,空间不应限于"容器"意义,空间线索内含的方法论意义更为重要。空间叙事方法与以往均质的时间叙事方法不同,它将历史唯物主义展现为一幅可理解的世界图景,在克服解释学困境的前提下,形成了独特的历史唯物主义空间范式。时间范式向空间范式转换的实际意义远大于其理论意义,作为现代性背景下历史唯物主义重构之路,范式的未来指向城市哲学。(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期刊2019年03期)

顾方哲[7](2019)在《叁孔建筑遗产阐释与展示的历史检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于2008年制订出台了《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宪章》,提出了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的概念和理论,以规范和指导世界各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实践。叁孔建筑遗产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以《宪章》的概念和理论检析叁孔建筑遗产阐释与展示的历史,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这对于叁孔乃至中国建筑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当不无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地名》期刊2019年09期)

张政文[8](2019)在《历史虚无主义阐释观的迷失与阐释的知识图谱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阐释观的迷失导致理论转场的失败。当代历史虚无主义往往以各种丧失知识公共性的阐释形式表现出来,注定无法成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公共文化成果。鉴此,在当代历史书写中务须坚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以重返阐释的正确历史观为价值诉求,充分整合并吸纳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的优秀理论资源,以科学的态度、方法和标准展示史实的真实现场,澄明思想的演进谱系,回归历史的真实性、真理性、知识性,从而在当代历史书写中真正消除历史虚无主义,重建阐释的知识图谱,以历史的至真达成文化的至善。(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李潇潇[9](2019)在《马克思回归历史具体的阐释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格尔基于绝对精神自身演变的逻辑要求所提出的思想建构的准则,在马克思那里实现了基于唯物史观阐释原则的变革性飞跃,回归历史具体的基本内涵就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构建思想体系、阐释精神历史。回到马克思历史具体的阐释原则或可提供一种对于中国经验具有方法论高度的有效解释,这体现了唯物史观阐释原则的方法论价值,也体现了马克思科学思维方法的实践意义。在中国现实面前,一些西方观点是主观的不确定性在理论思维中的表现,通过理论思维框定中国道路,自然就偏离了中国道路基于自身特点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定义的实际过程。阐释体系的建构和创造,首要地取决于阐释原则的确定,为此要消除一直困惑西方阐释学的"理解与解释"的不确定性或因人而异的多元性。"叁大体系"建设从哲学方法论上讲就是学术理论的阐释体系。(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胡小燕[10](2019)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理论阐释与历史逻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民族的核心与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理论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基本结构及其主体与客体,与中国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国情密切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自身的历史逻辑,包括传统文化转型的路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化精神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础。(本文来源于《黑河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历史阐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任何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完整系统的知识阐释都应当包括革命策略和政策的维度。为了定位这种策略和政策,需要关心政治与历史之间的分野,探讨一种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世界里的人类行动可能性的途径。从政治行动上看,马克思的历史观有很多较为确定的说法,它力图为政治行动目标指引方向。从本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是真正能动的、能创造对象世界的历史理论。但在历史和政治之间错综复杂的思想关系中,政治中的怀疑与信仰之间的区别往往成了甄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历史阐释论文参考文献

[1].姜桂华.马克思、恩格斯文学批评标准再阐释——兼论新时代中国文学批评历史之维与美学之维的建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张文喜.卢森堡和阿伦特对历史唯物主义政治作用的阐释[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

[3].徐国利.中国传统史学与近代新史学的创建及历史解释学的阐释——以20世纪初梁启超和章太炎的新史学为中心[J].安徽史学.2019

[4].贾学鸿.《庄子》“德和连言”命题的历史阐释及其传播效应[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19

[5].王雨佳.新世纪初历史小说创作再阐释——对现实主义品格的一次探讨[J].扬子江评论.2019

[6].耿芳兵.空间范式:一条通向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叙事的阐释路径[J].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9

[7].顾方哲.叁孔建筑遗产阐释与展示的历史检析[J].中国地名.2019

[8].张政文.历史虚无主义阐释观的迷失与阐释的知识图谱重建[J].中国社会科学.2019

[9].李潇潇.马克思回归历史具体的阐释原则[J].哲学研究.2019

[10].胡小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理论阐释与历史逻辑分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9

标签:;  ;  ;  ;  

历史阐释论文-姜桂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