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收入能力论文-杜浩

税收收入能力论文-杜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税收收入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方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能力,熵值法

税收收入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杜浩[1](2019)在《安徽省地方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税收收入是地方政府行使政府职能的基石,是保障经济发展的关键,同时对改善民生有着重要影响。地方税收收入越充裕,将会直接导致地方财政越充足,地方财政充足,政府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地区产业发展,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从而获得更多税源,达到地方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循环过程。安徽省作为重要的中部城市之一,其在承接东西部产业转移、长叁角经济圈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安徽省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7018亿元,增速8.5%,略高于全国GDP增速,地区生产总值位列全国13位,增长速度位列全国第6位。本文根据影响税收可持续增长的四方面因素,包括有经济因素、征收管理因素、税收政策因素、税制结构因素,再结合税收相关理论,以地方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为主要目标,构建了五个准则层(税收增长情况、经济发展情况、税源结构、税种分布、税收与经济协调性),17个指标层的安徽省地方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再利用改进后的熵值法,对各准则层、各指标层进行客观赋权,得到安徽省2017年16个地级市综合评价得分。根据综合评价得分,立足于经济、地方税收可持续增长视角,发现安徽省16个地级市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针对第叁产业发展缓慢、地方税收依赖于房地产业、地方税收收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二叁次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强化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促使房地产业良性发展,逐步构建以直接税为主体的地方税体系等相关解决措施。具体到各市,结合各市实情,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安徽财经大学》期刊2019-06-01)

赵致君[2](2018)在《中部六省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部六省包括湖北、河南、山西、湖南、江西和安徽,是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区域的重要板块。中部六省是人口大区,承载着全国28%的人口,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依托人口红利和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占全国10%左右的土地,创造出全国2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协同国家战略发展的有力支撑,是经济区域的重要一极。但从整体来看中部六省的发展有其滞后的一面: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农业产值比重高但技术供应力量薄弱;第二产业偏向资源密集型,存在高污染、低附加值的问题;第叁产业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地区。因此推动中部六省的发展势在必行。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需要足够的地方财力保驾护航,税收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总量的充足性、增长的可持续性对地区的发展有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税收收入增长、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以及涵养税源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后文的理论逻辑分析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意义;其次,利用影响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以经济发展、税收构成、税源结构以及税收与经济互动关系为理论基础,建立出包含五项准则23个指标的税收增长可持续能力评级体系,在简要分析中部六省当前税收增长情况的前提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更深程度的实证研究;最后,根据上述分析,本文认为中部六省在提升税收可持续增长能力方面,应该从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涵养优质税源、完善地方税收体系和加强征管水平等方面入手。在各省份层面,结合不同省份的资源、发展状况、具体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期刊2018-04-09)

邱宏[3](2018)在《宁波市税收收入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际上,很多学者开展了对税收收入能力的研究。税收收入能力研究的是可征税的总能力,指的是纳税人根据税法里的字面和精神意思所应形成的税收收入。在既定的经济活动水平和税制下,可以根据一个地区的税务部门征管水平来估算其最大的税收收入规模。为了清晰反映宁波市税收收入能力水平及其税收流失率,本文基于宁波市的税收结构,整理宁波市2006-2015年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相关方法和模型对宁波市主要税种的税收收入能力进行估算,并且对宁波市的税收收入能力进行评价,进而分析影响宁波市税收收入能力差异的原因,提出提升税收收入能力的建议对策。本文的重要结论是:(1)宁波市潜在税收收入能力与实际税收收入能力存在差异,税收努力指数和税收流失率不同。(2)通过将宁波市各年的税收努力值和全国平均税收努力值进行比较,得出2006-2008年、2011年、2013年和2015年宁波市的税收收入能力较好;2010年和2014年宁波市的税收收入能力处于中等水平;而2009年和2012年宁波市的税收收入能力表现出劣势。(3)对于宁波市潜在和实际税收收入能力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4)针对宁波市税收收入能力存在差异的现象,第五章从主要税种角度分别提出相关可行意见来提高宁波市的税收收入能力水平。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分析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讨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界定了税收收入能力及其相关概念,并且简述了税收收入能力的基本原则及分析方法;第叁章通过整理2006-201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估算宁波市主要税种的税收收入能力和整体税收收入能力;第四章评价了2006-2015年宁波市税收收入能力的好坏,并且分析了宁波市税收收入能力差异的原因,即对影响税收努力值的原因进行阐述;第五章是为宁波市税收收入能力的提高提出相关建议。本文的创新点是将传统的税收收入能力估算方法和Ewiews8.0软件相结合进行研究,估算宁波市税收收入能力,并且推测其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给出的建议中包括了基于“营改增”背景下的税收征管建议。本文的不足之处是未对宁波市各区不同行业的税收收入能力进行研究;在年份的选取上涉及增值税的改革和营改增等,可能会造成一定计算上的误差;在研究范围上不够细致,未与其他的研究方法成果作比较。(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期刊2018-04-09)

陆炜[4](2017)在《福建省市(地)级税收收入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税收收入能力是指在现行税制下,通过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税收政策规定和税务部门征管水平等因素,以法定税率估算的最大口径的税收收入规模。税收的理论收入能力与实际收入的背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为客观评价一个地区税收收入能力的实现水平,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类、税制类、征纳类等各种因素。为了客观量化福建省内各市税收收入能力水平及其税收努力程度,本文基于福建省各市近十年相关统计数据建立随机前沿面模型。通过比较模型测算出的税收收入能力和实际税收收入,进一步分析了福建省各市税收收入能力差异、实际税收收入与税收收入能力差异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的重要结论是:(1)经济类、税制类和征管类叁种因素对税收收入能力产生显着影响;福建省各市近十年税收收入能力平均增长率为15.32%,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2)沿海城市的税收收入能力增长速率高于内陆城市,如厦门、福州、泉州等沿海城市的平均税收收入能力高于叁明、南平、宁德等内地城市。(3)福建省各市税收收入能力与实际税收收入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产业设置状况、税收背离现象及税收征管能力等方面引起的。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分析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目的,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税收收入能力的研究成果,讨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界定了税收收入能力及其相关概念,论述了各影响因素,简述了测算基本原则及传统分析方法和随机前沿面分析法;第叁章通过研究随机前沿面分析法理论基础,选取福建省各市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测算模型,并对模型测算结果进行显着性分析与解释;第四章评价了福建省各市税收收入能力、宏观税负和税收弹性,得出税收征纳水平、产业结构以及税收背离是造成各市税收收入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第五章基于前文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促进福建省各市经济发展均衡,提高税收收入能力水平。本文可能创新点是使用基于面板数据的随机前沿面模型,测算出福建省各市税收收入能力。基于模型测算结果,针对各市提出提升税收收入能力的相应建议。本文的不足之处是未对各市不同行业、不同税种的税收收入能力进行实证研究,且未与其他传统测算模型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期刊2017-05-03)

李昊源,王蓓,郭沛廷[5](2016)在《总部经济、税收背离与地方税收收入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间的税收背离是大国经济中的普遍现象,其使得一个地区潜在的税收收入能力与实际获得的税收收入出现了偏差,总部经济因素是影响地方税收收入能力实现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不管是否考虑征管因素,或是分税种考察,总部经济因素对地方税收收入能力的影响效果要显着大于人均GDP增加和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是导致地区间相对财力水平差距的重要原因。在短期内,对税收流出地区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税收转移支付是解决税收背离问题的手段之一;而在长期,需要在深入研究税收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借助构建现代税收制度的时代契机,使税收收益与税源贡献相匹配,从源头上彻底解决区域间税收背离问题。(本文来源于《财经理论与实践》期刊2016年05期)

王文清,梁富山[6](2016)在《国内增值税税收收入能力与税收努力量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下,为客观量化研究我国国内增值税税收收入能力及税收努力状况,本文借鉴该领域国际先进理论和经验做法,立足税收管理现状和信息化技术资源优势,利用某省国税局2006-2014年度经济税收数据,建立随机边界模型研究国内增值税税收收入能力和税收努力,结果发现国内增值税税收收入能力的平均增速与同期GDP平均增速保持同步,略低于实际税收平均增速;国内增值税税收努力总体上逐年提高,并呈现高位微幅波动。(本文来源于《财政研究》期刊2016年07期)

陈高,范莎莎[7](2015)在《中国“营改增”后税收收入能力的测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十二五"规划以来的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多次提到要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而"营改增"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营改增"试点的"双扩围"的实行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研究"营改增"对全国以及不同地区的税收收入能力产生的影响,文章以2006~2013年的全国和31个省市数据为基础,运用代表性税制法(RTS)进行定量分析,比较"营改增"前后各地区税收能力的变化。(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5年23期)

刘蓉,张巍,陈凌霜[8](2015)在《房地产税非减(豁)免比率的估计与潜在税收收入能力的测算——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微观数据,对全国房地产税非减免比率和潜在税收收入能力进行了理论上的估计和测算.测算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非减免比率约44.61%。如果在税率范围为0.5%~3%,征收率范围为70%~100%,评估率为1的情况下,房地产税税收收入额的范围在1696.69亿到14543.08亿之间;如果取平均税率1.75%和85%的征收率,则房地产税税收收入额为7210.95亿元。从总量上而言,开征房地产税所取得的税收大约占土地财政收入的24.53%;同时,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全国住宅面积和单位价值的提高也将对房地产税收入有所贡献。因此,房地产税可以在土地出让金枯竭之前较好地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本文来源于《财贸经济》期刊2015年01期)

福建税务学会课题组,吴诚,白芸[9](2014)在《立足闽台税收收入能力比较分析探索福建经济增长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税收收入能力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大可能的税收征收量,是世界各地区通用的比较评价标准。本文运用2000—2012年中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依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建的"税柄法"(taxhandle)原理,对福建省税收收入能力进行测算,并结合台湾地区的相关数据,从第叁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经济规模等方面对影响税收收入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寻找闽台两地税收差距的原因,以此提出提高福建税收收入能力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的技术含量、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合理地进行结构性减税等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发展研究》期刊2014年11期)

田国珍[10](2013)在《山东省地区税收收入能力测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税收收入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手段。税收不足将会直接导致政府无法良好地履行其管理和监督等社会职能;而税收过度则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保证政府税收的合理性,如何评价地区政府税收工作的努力程度,就需要有一个可比较的标准。税收收入能力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大可能的税收征收量,是世界各地区通用的比较评价标准。通过将实际税收与税收收入能力进行比较,既可以衡量政府宏观税负的合理性,又可以比较各地政府税收工作的努力程度。本文正是从这一问题需求出发,在系统整理和分析税收收入能力和税收努力的有关理论和测算模型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基于面板数据的随机前沿面模型和代表性税制法分别对山东省地区税收收入能力和山东省地区增值税税收收入能力进行了测算研究。论文在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税收收入能力测算的逻辑体系,并在该体系下,分别从总量税收收入能力和增值税税收收入能力两个方面进行了测算研究。在地区总量税收收入能力测算过程中,本文选用实际人均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第二、叁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进出口贸易总额与GDP的比值等指标,构建了山东省地区税收收入能力随机前沿面模型,并基于山东省17地市2006年至2011年期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测算。测算发现:(1)2006年至2011年间,山东省及各地市的税收收入能力的增长速度大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其中,沿海地市的税收收入能力均值一般大于内陆地市的均值,税收收入能力的增长速度也快于内陆地市的增长速度。(2)受金融危机和税收政策调整的影响,各地市的税收收入能力的增长趋势在2009年呈现调整变化态势。(3)山东省各地市的宏观理论税负有所不同,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较大的地市,其宏观理论税负相对较轻;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较大、经济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市,其宏观理论税负相对较重。这与农业税取消以及产业结构不同有关。(4)具有较高的宏观理论税负的地市一般也具有较高的税收流失率。这与税收体制中的绩效目标管理有关。在使用代表性税制法测算地区增值税的税收收入能力过程中,依据现行税制,本文选择了工业和批发零售业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标准税基,利用增值税与标准税基的线性回归关系测算出标准税率,进而测算出各地市增值税税收收入能力。测算结果分析发现:山东省增值税平均标准税率在2009年转型之后有明显降低,但各地市增值税税收收入能力却并没有因此而受到较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财经大学》期刊2013-05-25)

税收收入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部六省包括湖北、河南、山西、湖南、江西和安徽,是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区域的重要板块。中部六省是人口大区,承载着全国28%的人口,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依托人口红利和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占全国10%左右的土地,创造出全国2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协同国家战略发展的有力支撑,是经济区域的重要一极。但从整体来看中部六省的发展有其滞后的一面: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农业产值比重高但技术供应力量薄弱;第二产业偏向资源密集型,存在高污染、低附加值的问题;第叁产业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地区。因此推动中部六省的发展势在必行。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需要足够的地方财力保驾护航,税收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总量的充足性、增长的可持续性对地区的发展有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税收收入增长、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以及涵养税源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后文的理论逻辑分析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意义;其次,利用影响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以经济发展、税收构成、税源结构以及税收与经济互动关系为理论基础,建立出包含五项准则23个指标的税收增长可持续能力评级体系,在简要分析中部六省当前税收增长情况的前提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更深程度的实证研究;最后,根据上述分析,本文认为中部六省在提升税收可持续增长能力方面,应该从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涵养优质税源、完善地方税收体系和加强征管水平等方面入手。在各省份层面,结合不同省份的资源、发展状况、具体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税收收入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杜浩.安徽省地方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D].安徽财经大学.2019

[2].赵致君.中部六省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D].集美大学.2018

[3].邱宏.宁波市税收收入能力研究[D].集美大学.2018

[4].陆炜.福建省市(地)级税收收入能力研究[D].集美大学.2017

[5].李昊源,王蓓,郭沛廷.总部经济、税收背离与地方税收收入能力[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6

[6].王文清,梁富山.国内增值税税收收入能力与税收努力量化研究[J].财政研究.2016

[7].陈高,范莎莎.中国“营改增”后税收收入能力的测算[J].统计与决策.2015

[8].刘蓉,张巍,陈凌霜.房地产税非减(豁)免比率的估计与潜在税收收入能力的测算——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J].财贸经济.2015

[9].福建税务学会课题组,吴诚,白芸.立足闽台税收收入能力比较分析探索福建经济增长方式[J].发展研究.2014

[10].田国珍.山东省地区税收收入能力测算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

标签:;  ;  ;  

税收收入能力论文-杜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