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0711

【摘要】目的:探讨机械取栓治疗在急性脑梗死动脉取栓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溶栓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对照组)30例以及机械取栓组(观察组)30例。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的疗效及安全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优于动静脉联合溶栓,对神经功能改善时间较早,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且其远期临床预后较好。

【关键词】机械取栓;动静脉联合溶栓;脑梗死;急性

Clinicalobservationofmechanicalthrombectomyforacutecerebralinfarction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andsafetyofmechanicalthrombectomyinthetreatmentofacutecerebralinfarction.Methods:fromJune2014toDecember2015inourhospital60casesofintracraniallargearteryocclusionin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cordingtothedifferentmethodsofthrombolysiswerepidedintodynamicintravenouscombinedthrombolysisgroup(controlgroup)and30casesofmechanicalthrombectomygroup(observationgroup)30cases.Observeandcomparetheefficacyandsafetyoftheobserverand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withP<0.05.Results:thetotaleffectiverateoftheobserv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P<0.05).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intheincidenceofintracranialhemorrhage(ICH),andthemortalityrateofthepatientsinthetwogroupsafteroperation(P>>)(>0.05).Conclusion:mechanicalthrombectomyisbetterthantheeffectofcombinedintravenousandintra-arterialthrombolysisin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infarction,improvetheneurologicalfunctionofanearliertime,caneffectivelyimprovetheprognosisof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infarction,andthelong-termprognosisisgood.

Keywords:mechanicalthrombectomy;intravenousthrombolysis;acutecerebralinfarction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和节奏的加快,近年来急性脑梗死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神经内科的主要急症重症之一,是目前临床上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的疾病。急性脑梗死一般发病突然,患者伴有明显的头晕、耳鸣、肢体不利等症状,其目前普遍认同的发病原因是血栓堵塞血管所导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故溶栓治疗被认为是应对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手段。随着血管内溶栓技术的发展,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技术应运而生,本研究主要探讨两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溶栓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对照组)30例以及机械取栓组(观察组)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均为初次患病,发病时间<6h,且均经过脑CT检查排除脑出血的状况,排除严重的心肾功能不全以及肝功能障碍,排除其他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排除其他严重的并发症。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7~79岁,平均(66.9±3.1)岁;发病至获得治疗时间为1.3~5.8h,平均(3.4±1.2)h;梗死体积2.5~8.3cm3,平均(4.5±1.0)cm3。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4~83岁,平均(63.1±4.8)岁;发病至获得治疗时间为1.4~5.7h,平均(3.9±2.3)h;梗死体积3.1~8.5cm3,平均(4.5±1.1)cm3。所有患者均自愿配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备案批准。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动静脉联合溶栓,选取100万u的尿激酶,添加至0.9%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实行静脉注射治疗,注射时间为60min内。尿激酶静脉滴注后,实行动脉溶栓操作,实行局部麻醉,经造影处理,明确患者病变的位置。然后,经微导管于股动脉通过导管,置于血栓位置的远端。泵入10000u的尿激酶,于0.5h内泵完并实行溶栓治疗。将导管撤回后,在血栓内、血栓近端泵入100000u的尿激酶,将导管取出,完成切口的处理和包扎操作。

观察组给予机械取栓,局部麻醉,然后股动脉穿刺,置入6F动脉鞘,然后使用导丝在造影下将Guid-ing送至病变部位,置入支架,取出血栓,造影后回撤支架,同时回抽30ml血液防止脱出的血栓再次回流入动脉。造影显示机械取栓成功后,拔除动脉鞘,处理切口,包扎。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数据均经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9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1.6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颅内出血率、术后90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老龄化趋势更加严重,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不断发展。造成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内形成的血栓阻塞了血管的通畅,故其主要治疗目的主要是针对溶栓、取栓、恢复血管通畅。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逐步完善,除了传统的溶栓治疗外,机械取栓近些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机械取栓的起步较晚,因为其能够将血栓破裂,进而复发率较小,并可控制血栓再次产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预后效果较好。本研究结果认为机械取栓效果较佳,采取机械取栓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动静脉联合溶栓的对照组。

综上所述,机械取栓方法效果优于动静脉联合溶栓对神经功能改善时间较早,且其远期临床预后较好,值得临床进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传明,杨春水,李雯飞,等.静脉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院,2015(8):15-17.

[2]章敏,黄文国,颜冬润,等.机械取栓与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5):107-108.

[3]雷建明,廖耿,黄伟,等.机械取栓与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4):53-55.

标签:;  ;  ;  

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