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档案局实施科级干部竞争上岗

湖北省黄石市档案局实施科级干部竞争上岗

一、湖北省黄石市档案局实行科级干部竞争上岗(论文文献综述)

李雪宁[1](2018)在《官员腐败心理行为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 ——以100位腐败官员忏悔录为例》文中认为“腐败”这个词并不陌生,从古至今,不同国家都曾面临着腐败的问题,而至今依旧和腐败作斗争。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大力度,采取不同举措,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姿态全力打击腐败,正义、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国家的高压式反腐,带给无数人不小的震撼,也使我们看到了国家反腐的决心。在党中央的努力下,不敢腐的形态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如此正风反腐的高压态势下,腐败问题依然禁而不绝,这也证明了腐败问题具有复杂性、顽固性和反复性。而简单的只从惩罚力度上着手,其效果是非常有限的。所谓标本兼治,除了要加大查处力度、给以腐败分子以震慑作用外,所谓的“不想腐、不能腐”才是治本的关键。本论文的重点对官员的腐败心理相关进行研究。通过查阅文献、整理材料,并对100位腐败官员的忏悔录进行整理分析,旨在通过其中的心理的共同性,找出行为的主导原因。探究腐败心理的形成以及蜕变。针对腐败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的心理外化行为描述分析。本文针对常见的9种心理外化表现,依靠案列,对其含义、表现形式、心理成因进行着重的单一描述。通过成因的解析,再参考国外对于腐败治理的相关措施,进行经验的借鉴,旨在通过对其腐败行为的内因外因双向联合,做到预防和惩治相辅相成。为我国的腐败心理预防措施提出一定的建议。

朱琳[2](2018)在《我国县级档案馆发展策略研究 ——以本溪满族自治县档案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县级档案馆是我国档案馆网中基层的地方档案馆,在档案馆事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是全县保管档案的“基地”和档案利用的“中心”,是档案信息的主要来源地。本溪满族自治县档案馆(以下简称为“本溪县档案馆”),作为本溪满族自治县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了本溪县悠久的发展历程。本文重在通过实地调研,以一个亲历者的视角,将调研的情况和本溪县档案馆的大事记等资料作为基础,对本溪县档案馆的发展建设情况进行阐述,包括所取得的特色成就、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问题成因,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我国县级档案馆建设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自己关于县级档案馆建设的发展策略。在论文的大纲结构方面,主要分四大部分来论述,即第一部分阐述县级档案馆的相关概念研究,包括县级档案馆的概念、特点和功能等;第二部分是总结本溪县档案馆所取得的一些特色成就;第三部分是以本溪县档案馆为例,并与其他县级档案馆相比较,论述县级档案馆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第四部分针对本溪县档案馆建设中表现好的方面和以本溪县档案馆为例,分析县级档案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论述了对我国县级档案馆建设的发展策略。

邱娟[3](2017)在《1978-1984年湖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78年至1984年是湖北省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也是湖北改革开放新时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探索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湖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湖北省委和人民政府的指导下,为了实现现代化,由上而下,从试点开始逐步向前推进的。十年“文革”使得国民经济及湖北经济发展处于崩溃的边缘,为了摆脱困境,中共中央于1978年底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在此背景下,湖北省逐步迈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这一时期湖北省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演进轨迹,分为单项改革和综合配套改革两个阶段,其中单项改革主要以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为主,实行经济责任制、试行利改税、工业企业改组联合和发展多种经济形式为主要内容;而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起初是从试点(沙市、武汉市)开始,逐步向前推进。与此同时,湖北省委、省政府还从宏观方面(流通体制、价格体制、财政体制、外贸体制等)采取多项改革措施来弥补单项改革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不足。经过一系列的改革、试点,湖北省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果,经济实力显着增强,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但是,在取得积极成果的背后仍然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扩权让利过程中企业自主权落实不到位,利改税过程中税种设置单一、以利代税未能真正落实到位等问题。综上所述,本文在系统梳理湖北省六年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历史发展轨迹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取得的积极成果及分析其潜在的问题,这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系统地研究湖北省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打赢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洪浩源[4](2016)在《新时期阳新县宗祠复兴现象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湖北省阳新县宗祠复兴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资料,论述了当前阳新地区宗祠复兴的概况、特征表现、复兴后展开的相关活动、宗祠在当代的转变情况等,并结合相关理论从思想、经济、政治三个两个方面来分析宗祠复兴现象兴起的原因。文章通过对这些现象及原因,力图从社会学、民俗学的角度来分析宗祠复兴的消极影响与积极意义,并试图探寻新建宗祠的出路问题。本论文主要分为八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然后对当前宗祠研究的相关着作、论文进行了简要的梳理;最后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第一章,宗祠历史考察。本章主要对阳新地区宗祠发展的历史做了简要的考察,将其分为形成、兴盛、衰退、复兴四个时期,并对每个时期的表现做出描述。第二章,宗祠复兴的表现。本章首先统计了阳新地区近几年部分宗祠复兴的概况,介绍了宗祠重建和修复、村落搬迁后的异地重建、新宗祠出现三种不同的复兴形式,然后对当前宗祠复兴的组织形式与资金来源进行了描述,并就复兴过程中一些问题进行评述。第三章,宗祠复活动兴后。本章主要从议事、联宗、修谱、祭祖四个方面来来介绍阳新地区宗祠在复兴后举行的主要活动。第四章,宗祠复兴原因。本章主要从思想因素、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三个方面来探究阳新地区宗祠复兴的原因。主要包括宗族思想、祭祖行孝观念、宗族回复潮流、经济发展、政治环境、话语权谋求六大因素。第五章,宗祠在当代的转变。本章详细地介绍了阳新地区宗祠在当代的转变,即该地区当前进行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介绍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背景下宗祠职能的变化,指出文化礼堂建设中的一些不足。第六章,宗祠复兴现象的分析。本章主要分析了宗祠复兴的消极影响与积极意义,并指出新建宗祠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相结合其发展的一条必然之路。结语部分,对宗祠复兴现象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探讨。

徐清[5](2016)在《法社会学视野基层法院组织结构的运行逻辑 ——来自Y省W市人民法院的个案》文中指出西方学者对基层司法制度的研究历史由来已久,在这些研究中,有学者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视角对法官和司法活动进行了极具启发性的研究;法律人类学以微观视角就文化、社会与基层法院、村落纠纷解决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法社会学对基层刑事法院法院组织以及法官所处政治、社会和法律生态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上述研究已有一定基础并提供了比较法上的方法论视角和理论资源,但这些国外经验可以借鉴但并不能完全照搬。国内学界有关基层法院组织的研究主要表现为三种二元范式和三种一元研究路径。在传统司法制度研究的三种二元范式中,“制度——过程”分析模式一个从静态维度填补了制度史上知识和理论的空白,一个从动态维度理解司法过程和法律的意义,然而均难免走入传统结构主义“结构——行动”的二分模式,忽略行动者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结构中其他诉讼主体的行动;“自上而下的知识规划——自下而上的知识策略”模式诠释了我国法律建构的基本逻辑,以此逻辑产出的无论是“规划的知识”亦或是“策略的知识”都是站在“局外人”的视角,而非“局内人”的视角解读,故看似具有针对性,却仍然难以具有改革之实效意义;“国家——社会”模式来自于对自上而下的“国家”范式的批判,意图把市民社会或社会的观念引入到国家法治发展的研究中,然而追求抽象化与普遍化的理论往往导致忽略对具体制度和细节的追索。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三种超越二元范式的—元研究路径,“语境论”的核心要义要求研究者进入制度和规范发生的那个语境,但总体上缺乏“概念化”的理论总结和概括;“相对合理主义”的价值在于强调我国司法改革必须遵循渐进性、较好论与累积性,然而依旧没能真正走入司法改革主体的生活世界中去;“当事人中心模式”表达了法律人类学理论在司法制度研究中的空间与价值,然受该模式的理论所限,未能揭示群体的集合: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为解决当前基层法院组织研究中的上述理论困境,本研究主张迈向一种“以主体为中心”的研究模式,即回到问题的中心“主体”上,围绕“主体”中所欲解决的问题选择方法论,以此模式才能整合作为技术与工具的各种研究方法,沟通社会、文化与制度,进而完善和改革我国的基层法院组织结构。循此进路,本文以我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个基层人民法院为个案,从内部和外部两大部分,“被忽略的过程”、“被忽略的主体”和“被忽略的关系”三个层面详细考察了W市人民法院组织结构中的法庭、法官和法院这三个主体分别面临的实践困境,结合静态与动态,结构与行动,纵向与横向这三个维度,系统地阐释了基层法院“权力型”组织结构内部与外部的运作过程、特点和策略,最后对基层法院组织结构的当前架构予以概括总结,并进行可能的制度重构。具体就本文的篇章结构和内容来看,本文分为导论、正文与结论。正文由四章构成。导论部分从基层法院立案庭中的一个个案说起,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司法的特殊性,法制现代化的“边疆——中心”模式和少数民族地区司法制度研究薄弱这三个方面说明了本文选择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法院作为个案的原因。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以结构和行动、空间和制度视角,对基层法院组织结构加以“类型化”研究,以此探寻我国基层法院组织的真实图景,并对其予以必要的反思和重构。该部分系统梳理了有关基层司法制度研究的不同理论范式,针对既有研究的三种二元对立范式和三种一元研究路径可能存在的局限,倡导迈向一种“以主体为中心”的第三条道路,进而强调在“以主体为中心”的范式下应扩大对“主体”的理论研究范畴,在研究方法上保持包容性与开放性,研究路径上保持一种“关联——阐释”观,最终在研究方向上倡导从法教义学出发,最终回到法教义学中去。此外,本部分还具体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的材料来源。第一章以扩展个案的研究方法考察了W市人民法院内部组织结构的运作过程,强调法院组织运作过程中的多重逻辑及其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深描出当下中国基层法院组织日常运作的真实图景。从时空交集下W市人民法院分庭结构的变迁中梳理出构建其内部组织结构的三种逻辑:技术逻辑、社会逻辑和权力逻辑。在当前我国基层法院的日常运作中,当三重逻辑与主体的行动相互遭遇时,组织风格表现为权力逻辑偏好主导下的控制方式,进而形成了当下我国基层法院分庭组织结构的三种悖论,即庭室规模的扩大化与运行效果的内卷化、司法改革的去行政化与组织关系的人缘化以及空间的层次化与权力的混同化。第二章通过对法院组织结构内部基层法官为何离职这一组织现象的层层剖析,首先勾勒出基层法官日常生活中身处的三重场域。受到权力场域和社会场域的交互影响,司法场域中作为法律人的基层法官仅能拥有“有限”的司法判断权,作为社会人的法官需要考虑并解决深嵌于社会场域中的各种人情世故,作为公务员的法官则需要面对来自权力场域中的日常政治。进而文章指出,权力场域主导下的基层法官在行动中分别表现出了三种不同的角色和离职类型,分别是权力持有型法官的高原型离职、权力依附型法官的瓶颈型离职以及通常不会选择离职的权力边缘型法官。第三章从职能脱离和地方性抽离这两个组织现象详细阐释了W市人民法院内部两个典型组织结构的运行困境。自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立案二庭成立起,各省从高级法院至基层法院相继成立了立案二庭。研究发现自其成立以来,预期职能与实践职能间产生了极大的脱离。立案二庭的预期职能主要是涉诉信访、再审立案与判后释明。而实践中由于法律规范的模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对诉前咨询有巨大的社会需求空间,导致立案二庭的职责模糊,其职能逐渐转变为提供诉前指导与咨询。未来立案二庭改革的核心问题在于明确其定位,厘清其职能并下放再审立案管辖权。对派出法庭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制度——过程”,“自上而下的知识规划——自下而上的知识策略”和“国家——社会”三种二元对立范式,有必要坚持“以主体为中心”并在“生活世界——派出法庭——诉讼参与者”的共在视角下整合上述范式和多元方法论的冲突。处于“基层中的基层”的派出法庭在时空的脉络中形成并发展了其基本职能与延伸职能,受组织结构所限,不断被边缘并表现出反结构化行动,进而在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地方性抽离”的组织特征。在此意义上,未来司法改革的方向是重构派出法庭在基层中的初审职能,重视物质设置及精神文化建设并关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派出法庭的独特性。第四章重点分析了W市人民法院在外部组织场域中与基层政法委员会和公安、检察院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从建构论与结构主义的视角,由“案件”及“结构”,并由“结构”及“人”逐步进行剖析,展现在与各政法部门的互动中,基层政法委员会作为“他者”,组织结构的建构历程。随后基于时空要素的分析,归纳了这一组织结构的内部与外部构造及表达方式。本章的研究表明,基层政法委员会并不必然会干预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处理,其行为空间并非没有边界,行为效果也会受到来自国家正式制度和来自法院组织“反结构性”能动行为的双重束缚和限制。当下中国的司法体制中,“合谋格局”已经成为公检法三机关的一种制度化的非正式行动,本章由“合谋格局”的外观呈像至现实表现逐步进行剖析,发掘其长期存在的时空环境与结构基础。公检法三机关间“合谋格局”的本质是法院外部组织场域的结构化,镶嵌其中的基层法院改革是一种全方位、多主体的整体规划和设计,进而从组织互动的角度为司法改革提供新的视角。结论部分再次对本文论证的“基层法院组织结构”这一理论问题进行了回顾,并指出当前我国的基层法院组织是一种“权力型”组织结构,其形成有着深厚的传统、社会与文化原因。“权力型”法院组织结构的特点表现为权力主体的同一性,权力关系的依赖性,权力运作的个体性和权力来源的多元性。进而指出未来我国司法改革的可能路径是在交往沟通的运行逻辑基础上回归“审判型”法院组织结构,其核心要义包括在法院组织的行动主体中以法官为中心,在内部组织部门的构架中以审判组织为中心及在法院组织的外部关系上以审判为中心。

张露[6](2015)在《基于语料库的基本动词名词形容词搭配提取计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词汇的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被视为教学的中心,动词、名词和形容词是词汇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三个部分。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以前人研究为基础,从基本动词、基本名词和基本形容词词表中按基本序的高低截取了单双音节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各前50个,对其搭配进行语料库的提取与分析。本文首先从《人民日报》、《读者》、《青年文摘》及《小说月报》等报纸和杂志2002至2011年语料建构成的超大规模真实文本中,使用Ant Conc软件进行搭配的机器提取。而后综合搭配词的频数、MI值和T值,并结合语言学知识,对提取结果进行人工的筛选,圈定作为研究对象的各基本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的常见搭配。接下来,我们根据常见搭配词出现在节点词左边与右边的频次,结合语义特征,参照原始语料,对提取结果进行分析,建立类联接,概括这些基本动词、名词、形容词的常规语法功能。最后,本文从搭配的角度对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时发生的偏误进行分析,将搭配上的偏误分为三类:语法搭配上的偏误、语义搭配上的偏误和语音搭配上的偏误,并以双音节动词“喜欢”的教学为例,将词语搭配提取计量研究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联系起来,真正将词语搭配的教学落到实处。本文在大数据计量分析的基础上观察这些最基本的单、双音节动词、名词、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克服了以往相关研究大多依靠个人语感或有限语料所带来的主观限制性强的弊端。客观、全面的实证研究不仅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教和学提供了本文所研究词项的搭配特征和语义特征,为学习者提供了直观、科学的语言搭配板块,还为词典的编纂、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中的词汇处理及例句选用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路。

杜正琛[7](2012)在《我国厅局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的公开选拔制度,因其与委任制、选任制和竞聘上岗等选用制度相比具有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激发官员活力等优点,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另外,由于公开选拔遵循“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的选人标准,并且注重扩大民主,而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因此,对公开选拔实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公开选拔活动和案例分析为主线,以公开选拔程序情况、职位要求情况、任职人选情况、山东案例、北京案例为主要内容。通过导论和四章正文,对我国厅局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的实践活动进行研究。导论阐述了选题意义,梳理回顾了该论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本文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资料来源、技术路线等进行了说明。最后,指出了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将公选制与其他选用模式进行了比较,与我国古代科举制、西方现代文官制度进行了比较。同时,回顾了公开选拔的历史变迁。最后,就公选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阐释。第三章通过对公开选拔程序情况、职位要求情况、最终人选情况三个体系设置了25个变量,共计125个值,并进行统计分析,在分析讨论之后,做了小结。第四章从职位要求、选拔程序、最终人选、亮点等方面,对山东省2011年公开选拔副厅级案例和北京市2010年公开选拔厅局级案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第五章对2009-2011年我国公开选拔工作进行总体评价,并与相关数据进行了相互印证。随后,对公开选拔的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推进制度化水平和提高科学化水平两个方面提出对策。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2009-2011年62次公选活动情况、1055职位要求情况和526份任前公示情况进行统计,并采访了某些在公选中胜出的副厅级领导干部,然后,采用三位一体的分析框架,对公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潘广炜[8](2011)在《我国县域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自1993年建立公务员制度以来,制度逐步完善,使公务员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基本适应了我国政治,但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分层,也逐渐暴露出我国公务员系统以往的晋升政策执行模式是存在很大的弊端的,体现为晋升理念落后、晋升渠道狭窄、晋升手段单一等问题。本文从公务员晋升基本概念和政策执行理论切入,对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现状以及现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目前在我国普遍盛行的几大晋升模式并对其进行分类,梳理出几大政策执行模式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公开选拔模式相比其它几种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模式,是目前执行效果较好的模式,但这种模式依然不够完善。文章中通过对国外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模式的比较和借鉴,提出了优化我国县域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模式的几点建议。本文共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对论文的选题、国内外研究的成果、研究方法与创新等方面进行介绍。第二部分主要是公务员晋升与政策执行模式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阐释。第三部分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县域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模式现状进行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目前我国县域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模式的种类及相应的特征,既分析了我国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模式的构建成果,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从理论层面深入分析我国目前给类模式形成的原因,主要运用系统分析的框架从政策执行客体、政策执行主体以及政策执行环境三个视角切入。第五部分首先介绍了国外三类国家典型代表的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模式,接着对它们进行归类和比较,总结出值得我国借鉴及引以为鉴的地方。第六部分优化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模式的路径:(1)扩大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主体(2)丰富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形式(3)改革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组织(4)协调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关系(5)创新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文化(6)强化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监督

吴凡[9](2011)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有效性研究 ——以南宁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政府人才测评制度。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各个行业对人的技能、水平等要求在不断变化,而基于传统计划经济所形成的专业技术资格制度在制度公平性、效率性等方面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需要。由此,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改革成为学界和政界热议和思考的问题,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优化或重新设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体系。然而,无论是对既有评价体系的改良,抑或是采用全新的评价体系予以替代,都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当前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是否有效?影响该评价体系有效性的因素是什么?本研究从目前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体系是否有效这一基本问题出发,以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人才测评理论和人职匹配理论为理论基础,利用文献统计、专家访谈、问卷调查以及频数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展开研究。在归纳相关理论成果、寻找专家访谈及进行预调查的基础上,本文抽象出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有效性的公平、公开、科学、准确、监督、规范等六个维度和影响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有效性的动机、机制、政策、专家、社会关系、申报者等六个因素,以此为基础设计问卷。本文以南宁市为调查的区域范围,在南宁市参与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的被评人、评价人、使用人和参与人等四个群体中发放问卷750份,回收问卷578份,其中有效问卷536份。以这些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为资料基础,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展开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以测量或判定不同影响因素对专业技术资格有效性的影响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申报者个人荣辱感、个人理想、单位实力、评定目标、评定程序、评定标准、评定渠道、评定信息采集方式、专家好恶等对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有效性有明显的影响。而申报者待遇提高、专家学术观点、专家素质、行政长官影响力、申报材料真实性和申报材料的撰写水平等对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有效性没有明显影响。根据研究发现,本文提出要坚持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有效性的价值取向;健全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机制;完善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形式,从而提高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的有效性。

黄建雄[10](2010)在《“潜沟通”:当代中国“驻京办”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驻京办”是京外各级政府、部门以及企业派驻北京的办事机构。本文旨在对我国地方政府“驻京办”产生的根源及其功能和行为逻辑进行分析和解释。强调“驻京办”作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沟通渠道,其存在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在我国也有长久的历史。不过,不同时期的“驻京办”的结构、功能及其行为方式不尽相同。当代中国地方政府“驻京办”实际上是我国法定政府体系之外的半制度化的沟通渠道,其行为也是一种半公开化的沟通方式,可称之为一种“潜沟通”。这与中央权力和资源过分集中及不规范和不透明的分配体制有关。只有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政府体制及资源分配机制,理顺中央与地方权责利关系,使驻京办的“潜沟通”显性化,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驻京办”问题。本文共分八章进行讨论。第一章,导论。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回顾和梳理了国内外有关“驻京办”的研究情况,提出了本研究所要面对和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厘清了分析思路和论文的框架,交待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传统社会“驻京办”。以历史回顾的方式,对传统中国社会的“驻京办”的雏形“留邸”、“进奏院”、“会馆”等进行了介绍,指出传统社会“驻京办”的功能就是“耳目、进奏和乡谊”。在信息的沟通方面,体现的是“君臣”、“臣民”之间的私人之间的沟通。第三章,当代中国“驻京办”的发展。主要介绍了解放初期“驻京办”的建设、60年代“驻京办”的两次撤销、改革开放后“驻京办”的发展。尤其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驻京办”的快速增长,重点对2000年以来“驻京办”的功能的拓展进行了介绍。第四章,当代中国“驻京办”的建置与管理。对当前中国“驻京办”的性质、类型、设施、机构设置等进行客观介绍和归纳。在“驻京办”的组织和管理方面,着重介绍了“驻京办”内部管理以及“驻京办”的规范与管理体制。第五章,“驻京办”的功能与作用。主要从“驻京办”的竞取资源、信息传输、接待服务、经济协作、信访维稳等五个方面进行介绍。第六章,“驻京办”的工作方法与流程。从“驻京办”的工作对象入手,分别介绍了“驻京办”与中央国家机关、北京市、派出地政府之间的沟通。“驻京办”的功能决定了它的工作对象是有明确的指向性的,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工作方法,但其本质是一致的。同时,还介绍了“驻京办”在工作方式上的乡情和人际规则、服务与情报规则、产业与招商规则等。第七章,“潜沟通”:“驻京办”的产生及其行为的逻辑。文章指出,其一,“驻京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政治现象。在中国自古以来,存在了一千八百多年,日本、德国、俄罗斯等西方国家,也有类似“驻京办”机构,其本质就是加强中央与地方的一种沟通方式。其二,我国“驻京办”是一种半制度化的沟通渠道,是制度化的沟通渠道的补充,是一种法定政府体系之外的产物。其三,“驻京办”是一种半公开化的沟通方式,是一种半暗半明、非黑非白的“灰色沟通”,本文视之为是一种“潜沟通”。第八章,“驻京办”的改革:“潜沟通”的显性化。“驻京办”发展到现在,社会对其有许多议论和不同看法,既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矛盾性,更有来自于体制内的约束。社会上有关“驻京办”的去留问题,应放在整个政治体制的宏观视野下进行思考和理性的分析,而不应就“驻京办”论“驻京办”。2010年1月19日国务院的意见,可以看作是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的结果,是中央与地方从各自需要出发,相互妥协的产物,是治标而非治本之策。要从根本上解决“驻京办”问题,就要使“驻京办”“沟通”公开化、透明化,也即“潜沟通”的显性化,让潜规则暴露在阳光下,接受社会监督,畅通民主渠道,建设民主、法治政府。

二、湖北省黄石市档案局实行科级干部竞争上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湖北省黄石市档案局实行科级干部竞争上岗(论文提纲范文)

(1)官员腐败心理行为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 ——以100位腐败官员忏悔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预防腐败行政手段与腐败心理的相关研究
        二、国内腐败心理与腐败行为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创新点
第二章 腐败心理相关理论阐释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腐败的定义
        二、腐败种类
        三、腐败心理行为
        四、实施腐败行为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 相关理论概述
        一、寻租理论
        二、成本—收益分析理论
        三、人性假设理论
第三章 腐败心理样本数据研究分析
    第一节 样本选择
    第二节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四章 腐败心理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官员的腐败心理发展路径
    第二节 腐败成因的详析
        一、心存侥幸
        二、心理失衡
        三、拜金享乐
        四、“朋友”情面
        五、特权自傲
        六、自我代偿
        七、家庭影响
        八、从众心理
        九、生活作风
第五章 国外腐败治理机制借鉴
    第一节 新加坡:完备的反贪污法律体系
    第二节 芬兰:政务信息充分公开、独特的反腐败刑事法律制度
    第三节 韩国:廉政评估指数体系,保护举报人制度
    第四节 英国:道德教育
第六章 腐败心理行为的预防对策
    第一节 不想腐—培养廉政精神,坚守心理防线
        一、强化对廉政的价值认同
        二、选任制度有待完善
        三、强化公众教育,建立法治思维
        四、合理提高公务员待遇
    第二节 不能腐—完备制度建设,规范职责行为
        一、建立透明、完善的政治管理体制
        二、制定详尽、操作性强的反腐败体系
        三、规范官员职责行为
    第三节 不敢腐—监督机制长效化,加大执行力度
        一、建立严密的监督机制
        二、提倡公民与舆论反腐,完善对应制度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2)我国县级档案馆发展策略研究 ——以本溪满族自治县档案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畴
        0.1.1 县级档案馆
        0.1.2 本溪满族自治县档案馆
    0.2 研究现状
    0.3 研究意义
        0.3.1 理论意义
        0.3.2 现实意义
    0.4 创新和不足
        0.4.1 创新之处
        0.4.2 不足之处
1 县级档案馆的相关概念概述
    1.1 档案馆的相关概念与界定
        1.1.1 档案馆的种类与界定
        1.1.2 县级档案馆的相关概念
    1.2 县级档案馆的特点
        1.2.1 馆藏具有地方特色
        1.2.2 民生类档案较多
        1.2.3 服务面向基层民众
    1.3 县级档案馆的功能
        1.3.1 接收与征集档案资料
        1.3.2 提供服务利用
        1.3.3 参与编史修志
2 本溪县档案馆的特色成就
    2.1 晋升国家二级档案馆
    2.2 馆舍建设注重以人为本
    2.3 接收和抢救重要档案资料
    2.4 重视馆室联合编研开发
    2.5 档案信息传播不拘一格
3 县级档案馆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以本溪县档案馆为例
    3.1 本溪县档案馆建设发展现状
        3.1.1 本溪县档案馆建设基本概况
        3.1.2 与其他县级档案馆建设情况的比较
    3.2 本溪县档案馆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 基础设施有待优化
        3.2.2 档案人才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3.2.3 业务工作方面有待完善
    3.3 问题成因分析
        3.3.1 对档案馆建设的关注度不够
        3.3.2 县级档案馆技术条件上的限制
        3.3.3 档案人才缺乏
4 县级档案馆建设的发展策略
    4.1 打造合理休闲化档案馆
        4.1.1 馆址选择合理化
        4.1.2 馆舍环境休闲化
    4.2 提高民众档案意识
        4.2.1 加强与宣传媒介的联系和协作
        4.2.2 举办馆藏档案资料展览
        4.2.3 开展特色专题活动
    4.3 加强档案人员队伍建设
        4.3.1 建立有效的人才竞争机制
        4.3.2 优化配置现有工作人员
        4.3.3 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4.4 构建集约化档案管理服务平台
        4.4.1 提升社会利用服务水平
        4.4.2 加快数字化档案馆建设
        4.4.3 构建集约化档案管理服务平台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3)1978-1984年湖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1.1.1 选题的缘由
        1.1.2 选题的意义
    1.2 选题研究的现状
        1.2.1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研究
        1.2.2 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研究
        1.2.3 关于湖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的难点及创新之处
    1.4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的方法
2. 1978-1984年湖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背景
    2.1 湖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国内环境
        2.1.1 “文革”给国民经济和湖北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后果
        2.1.2 党的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为经济体制改革做了充分思想准备
        2.1.3 “文革”结束后党的领导人逐步开展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2.2 湖北探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利条件
        2.2.1 安徽、四川等地率先探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示范效应
        2.2.2 湖北省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
3. 1978-1984年湖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3.1 湖北省城市经济体制单项改革的探索阶段
        3.1.1 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
        3.1.2 实行经济责任制
        3.1.3 试行利改税
        3.1.4 工业企业改组联合
        3.1.5 发展多种经济形式
    3.2 湖北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沙市市、武汉市
        3.2.1 中国第一个综合改革试点的城市——沙市市
        3.2.2 全国第一个省会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武汉市
4. 湖北省城市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措施
    4.1 推进企业内部制度改革以激发企业活力
    4.2 推动流通、外贸、价格改革以改善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4.3 开启金融和财政体制改革为企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5. 1978—1984年湖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5.1 湖北初步探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5.1.1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初步显现
        5.1.2 工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
        5.1.3 商品市场规模明显扩大
        5.1.4 第三产业开始酝酿发展
        5.1.5 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
    5.2 湖北初步探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5.2.1 企业经营自主权落实不到位
        5.2.2 税种设置比较单一,以税代利落实不到位
        5.2.3 基建固定投资规模过大,重复生产、建设问题严重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新时期阳新县宗祠复兴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宗祠历史考察
    一、形成期
    二、兴盛期
    三、衰退期
    四、复兴期
第二章 宗祠复兴的表现
    一、复兴概况
    二、复兴形式
        (一)旧有宗祠的重建和修复
        (二)村落搬迁后的异地重建
        (三)新宗祠的建立
    三、组织形式与资金来源
        (一)组织形式
        (二)资金来源
    四、小结
第三章 宗祠复兴后的活动
    一、议事
    二、联宗
    三、修谱
    四、祭祖
    五、小结
第四章 宗祠复兴的原因
    一、传统观念因素
        (一)宗族思想是基础
        (二)祭祖行孝观念是目的
    二、经济因素
        (一)经济发展形成宗族回复潮流
        (二)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三、政治因素
        (一)政治的宽松提供外部环境
        (二)话语权的谋求成为内部动因
第五章 新建宗祠形式与功能的转变
    一、由宗祠转变为文化礼堂
    二、农村文化礼堂的职能
        (一)文化传播职能
        (二)教化职能
        (三)娱乐健身职能
    三、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评述
        (一)利用率问题
        (二)推动宗祠重建的问题
        (三)因地制宜的问题
第六章 宗祠复兴现象分析
    一、消极影响
        (一)加剧宗族重建现象
        (二)妨碍农村民主建设
        (三)催生生党员干部不当行为
        (四)加重农民经济负担
    二、积极意义
        (一)补充基层建设的不足
        (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三)调适民众心理的作用
    三、重建宗祠的出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法社会学视野基层法院组织结构的运行逻辑 ——来自Y省W市人民法院的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与价值
        (一) 为何选择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法院
        (二) 为何是基层法院
        (三) 为何是法院组织结构
    二、核心观点与论文框架
    三、基层司法制度的研究范式及理论困境
        (一) 传统司法制度研究中的二元范式
        (二) 超越二元范式的一元研究路径
        (三) 迈向“以主体为中心”的第三条道路
    四、方法与材料
        (一) 研究方法
        (二) 材料来源:Y省W市人民法院及其辖区
第一章 基层法院分庭组织结构的运行分析
    一、时空交集下W市人民法院分庭结构的变迁
    二、三重逻辑中分庭结构的构建和变迁
        (一) 技术逻辑
        (二) 社会逻辑
        (三) 权力逻辑
    三、权力逻辑主导下分庭组织结构运行的三种悖论
        (一) 庭室规模的扩大化与运行效果的内卷化
        (二) 司法改革的去行政化与组织关系人缘化
        (三) 空间的层次化与权力的混同化
    四、小结
第二章 三重场域中基层法官的角色
    一、研究方法
    二、基层法官为何离职
        (一) 历时的流出和共时的嵌入
        (二) 基层法官日常生活中的三重场域
    三、权力场域主导下基层法官的三种角色
        (一) 权力持有型法官
        (二) 权力依附型法官
        (三) 权力边缘型法官
    四、小结
第三章 基层法院内部两个典型组织结构的运行分析
    一、职能脱离:立案二庭的运行现状及其改革
        (一) 研究对象:历史变迁中的W市人民法院立案二庭
        (二) 职能脱离:W市人民法院立案二庭试点现状
        (三) 基层人民法院立案二庭的改革方向
    二、地方性抽离:派出法庭的运作困境及其出路
        (一) 实证的问题与背景
        (二) 基层中的派出法庭
        (三) 派出法庭的组织角色
        (四) 派出法庭的组织结构
        (五) 认真对待派出法庭
第四章 基层法院组织结构的外部互动
    一、基层法院与基层政法委员会的关系
        (一) 调查对象与调查的开展
        (二) 协调、监督或是干预的“案件”
        (三) 由“案件”到“结构”
        (四) 由“结构”及“人”
        (五) 小结
    二、刑事诉讼中公检法三机关间的“合谋格局”
        (一) 格局呈现:基于数据的观察
        (二) “合谋”表现:基于经验的分析
        (三) “合谋格局”的时空环境和结构基础
        (四) 小结
结论 走出个案:基层法院组织结构的现实架构和运行路径选择
    一、问题回溯
    二、“权力型”组织结构的评析
        (一) “权力型”组织结构的成因
        (二) “权力型”组织结构的特点
    三、交往沟通逻辑下“审判型”组织结构的回归
        (一) 交往沟通逻辑与法院组织结构的构建
        (二) 路径选择:回归“审判型”组织结构
附录一:对W市人民法院55位法官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对进入诉讼阶段的120个诉讼当事人的调查问卷
附录三:W市人民法院制度(选登)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6)基于语料库的基本动词名词形容词搭配提取计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关于词语搭配的研究
        1.2.2 动/名/形容词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对象
第2章 基于语料库的基本动词搭配提取与计量分析
    2.1 基本动词的选取与跨距的确定
    2.2 基本动词的显着搭配词的选取
    2.3 基本单音节动词的搭配词的提取与计量分析
    2.4 基本双音节动词的搭配词的提取与计量分析
第3章 基于语料库的基本名词搭配提取与计量分析
    3.1 基本名词的选取与跨距的确定
    3.2 基本名词的显着搭配词的选取
    3.3 基本单音节名词的搭配词的提取与计量分析
    3.4 基本双音节名词的搭配词的提取与计量分析
第4章 基于语料库的基本形容词的搭配提取与计量分析
    4.1 基本形容词的选取与跨距的确定
    4.2 基本形容词的显着搭配词的选取
    4.3 基本单音节形容词的搭配词的提取与计量分析
    4.4 基本双音节形容词的搭配词的提取与计量分析
第5章 基本动/名/形容词搭配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5.1 搭配偏误分析
    5.2 搭配研究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读研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7)我国厅局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基本情况
        1.2.2 国内相关研究情况
        1.2.3 海外相关研究情况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对象及目标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对象
        1.3.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案例分析法
        1.4.3 定量分析法
        1.4.4 比较研究法
    1.5 创新与存在的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公开选拔制度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干部
        2.1.2 党政领导干部
        2.1.3 厅局级领导干部
        2.1.4 公开选拔
        2.1.5 其他任用模式概念界定
    2.2 有关概念比较
        2.2.1 公选制与我国现行若干选用模式比较
        2.2.2 公选制与中国古代科举制比较
        2.2.3 公选制与西方现代文官选任制度比较
    2.3 公开选拔的历史变迁
        2.3.1 变迁过程及阶段特点
        2.3.2 有关法规文件
    2.4 公开选拔的价值
        2.4.1 三公性
        2.4.2 导向性
        2.4.3 公信度
    2.5 公开选拔的意义
        2.5.1 确立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观念
        2.5.2 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
        2.5.3 克服了委任模式的某些弊端
        2.5.4 成为政治生态建设的助推器
第3章 变量设计与统计分析
    3.1 变量设计
        3.1.1 选拔程序情况变量设计
        3.1.2 职位要求情况变量设计
        3.1.3 最终人选情况变量设计
    3.2 统计说明
    3.3 选拔程序情况变量统计分析
        3.3.1 发布公告环节
        3.3.2 报名及资格审查环节
        3.3.3 笔试环节
        3.3.4 面试环节
        3.3.5 考察环节
        3.3.6 决定任职人选环节
    3.4 职位要求变量统计分析
        3.4.1 职位基本情况
        3.4.2 对公选对象的基本要求
        3.4.3 对公选对象的特别要求
    3.5 最终人选情况变量统计分析
        3.5.1 基本情况
        3.5.2 任职经历状况
        3.5.3 胜任力状况
    3.6 公开选拔的成效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公选案例分析
    4.1 2011年山东省公选副厅级领导干部案例分析
        4.1.1 山东案例简述
        4.1.2 2011年山东省公选副厅级最终人选情况
        4.1.3 2011年山东公选亮点
    4.2 2010年北京市公选局级领导干部案例分析
        4.2.1 北京案例综述
        4.2.2 2010年北京公选程序及有关要求
        4.2.3 2010年北京公选亮点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对策
    5.1 研究结论
        5.1.1 总体评价
        5.1.2 发展趋势
    5.2 存在的问题
    5.3 改进对策
    5.4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我国县域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1、公务员晋升问题
        2、政策执行问题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
        1、研究方法
        2、创新
    (四) 研究内容与框架
        1、研究内容
        2、研究框架
一、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及主要概念阐释
    (一) 概念界定
        1、公务员晋升概念的界定
        2、政策执行概念的界定
    (二) 相关理论
        1、激励理论
        2、政策执行理论
二、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模式分析
    (一) 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模式的实证研究
        1、个案情况介绍
        2、问卷设计与指标建构
        3、样本选择与方法
    (二) 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模式及比较
        1、完全封闭模式特征及形式
        2、半封闭模式特征及形式
        3、开放模式特征及形式
        4、比较与小结
三、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模式的深层次探析
    (一) 政策执行客体方面的原因
        1、县域公务员群体绝对与相对数量的庞大
        2、县域公务员群体的心理特征
        3、县域公务员在晋升过程中的非正式参与行为
    (二) 政策执行主体方面的原因
        1、晋升政策宏观体系缺失与微观指导性不足
        2、执行机关财力薄弱与事权庞杂的矛盾
        3、执行机关决策权力的集中性与利益的分散性
        4、执行人员素质不高导致执行力不足
        5、执行主体垄断信息地位导致的晋升执行过程低透明度
    (三) 政策执行环境方面的原因
        1、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弥漫与公共精神的先天不足
        2、政策执行监督机关作用不显着
        3、国家权力的强大与公众态度的漠然
        4、媒体关注的集聚性与持续程度不高
        5、公众参与渠道的狭窄
        6、公务员晋升权利救济制度缺失
四、国外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模式比较
    (一) 国外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模式介绍
        1、发达国家的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模式
        2、新兴经济体的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模式
        3、发展中国家的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模式
    (二) 国外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模式评析
        1、国外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模式启示
        2、国外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模式不足
五、优化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模式的路径
    (一) 扩大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主体
    (二) 丰富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形式
    (三) 改革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组织
    (四) 协调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关系
    (五) 创新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文化
    (六) 强化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监督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有效性研究 ——以南宁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5 研究创新点
2 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
    2.1 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的理论基础
    2.2 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的实践探索
    2.3 南宁市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现状
3 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
    3.1 研究变量和研究模型
    3.2 研究假设
4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收集
    4.1 问卷设计过程
    4.2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4.3 问卷的发放和收集
    4.4 本章小结
5 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5.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5.2 有效性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5.3 控制变量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6 研究结果与政策建议
    6.1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6.2 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有效性的价值取向
    6.3 健全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机制
    6.4 完善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形式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贡献
    7.3 研究局限及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2:专有名词及部分访谈节选
附录3:专业技术资格(职称)评定有效性问卷调查表
附录4:我国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名称及职务名称一览表
附录5:中国专业技术资格发展阶段一览表

(10)“潜沟通”:当代中国“驻京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三、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驻京办"
        二、信息沟通
        三、政治沟通与行政沟通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
        二、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三、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传统社会的"驻京办"
    第一节 "留邸"与"会馆"
        一、从"留邸"到"进奏院"
        二、从会馆到"准政治机构"的衍生
    第二节 进奏、耳目与乡谊
        一、收传文件,办理赋税
        二、进京联络,请示裁夺
        三、修容之地,栖身之所
        四、报事诏令,潜通朝庭
    第三节 "防范壅弊":帝制时代的信息沟通
第三章 当代中国"驻京办"的发展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驻京办"的建设
        一、建国初期"驻京办"的设立
        二、60年代"驻京办"的撤销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驻京办"的发展
        一、改革开放初期到1994年的"驻京办"
        二、分税制改革后"驻京办"的发展
第四章 "驻京办"的建置与管理
    第一节 "驻京办"的建置与类型
        一、"驻京办"的性质
        二、"驻京办"的设施
        三、"驻京办"的类型
    第二节 "驻京办"组织与管理
        一、"驻京办"的机构与设置
        二、"驻京办"的规范与管理
第五章 "驻京办"的功能与作用
    第一节 竞取资源
        一、竞取政策资源
        二、竞取项目资源
        三、竞取人脉资源
    第二节 接待服务
        一、接待服务的内容
        二、接待服务的条件
    第三节 信息传输
        一、政务信息的传输
        二、商务信息的传输
    第四节 经济协作
        一、招商引资
        二、产业投资
    第五节 信访维稳
        一、信访接待
        二、维护稳定
第六章 "驻京办"的沟通流程与方法
    第一节 "驻京办"的沟通对象
        一、"驻京办"与中央国家机关之间的沟通
        二、"驻京办"与北京市政府之间的沟通
        三、"驻京办"与派出地政府的沟通
    第二节 显性:"驻京办"的沟通方式
    第三节 隐性:"驻京办"的沟通方法
        一、乡情与人际的方法
        二、服务与情报的方法
        三、产业与招商的方法
第七章 "潜沟通":"驻京办"的产生及其行为逻辑
    第一节 "驻京办":一种普遍现象
        一、"驻京办"的普遍性
        二、"驻京办"的特殊性
    第二节 "驻京办":半制度化的沟通渠道
        一、权力集中体制下的"潜沟通"的衍化
        二、体制改革轨迹下的"潜沟通"的演进
    第三节 "驻京办":半公开化的沟通方式
        一、关系文化
        二、利益博弈
    第四节 "驻京办":"潜沟通"的局限性
第八章 "驻京办"改革:"潜沟通"的显性化
    第一节 "撤"或"留"的争论
        一、"驻京办"转型中的困惑
        二、"撤"或"留"的争论
    第二节 "潜沟通"的显性化
        一、国外"驻京办"经验的借鉴
        二、近期"驻京办"的管理与规范
        三、"驻京办"与政府体制的转型
    第三节 长期的政策选择及体制的改革
        一、中央和地方的财力与事权合理匹配
        二、政治沟通体系的民主化建设
        三、中央与地方府际间的良性互动模式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湖北省黄石市档案局实行科级干部竞争上岗(论文参考文献)

  • [1]官员腐败心理行为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 ——以100位腐败官员忏悔录为例[D]. 李雪宁. 广西师范学院, 2018(01)
  • [2]我国县级档案馆发展策略研究 ——以本溪满族自治县档案馆为例[D]. 朱琳. 辽宁大学, 2018(01)
  • [3]1978-1984年湖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研究[D]. 邱娟. 武汉大学, 2017(06)
  • [4]新时期阳新县宗祠复兴现象研究[D]. 洪浩源. 中南民族大学, 2016(05)
  • [5]法社会学视野基层法院组织结构的运行逻辑 ——来自Y省W市人民法院的个案[D]. 徐清. 云南大学, 2016(03)
  • [6]基于语料库的基本动词名词形容词搭配提取计量研究[D]. 张露. 湖南大学, 2015(03)
  • [7]我国厅局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的实践研究[D]. 杜正琛.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4)
  • [8]我国县域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模式研究[D]. 潘广炜. 华中师范大学, 2011(01)
  • [9]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有效性研究 ——以南宁市为例[D]. 吴凡. 华中科技大学, 2011(09)
  • [10]“潜沟通”:当代中国“驻京办”研究[D]. 黄建雄. 华中师范大学, 2010(09)

标签:;  ;  ;  ;  ;  

湖北省黄石市档案局实施科级干部竞争上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