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安庆铜铁矿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成矿流体,矽卡岩,激光拉曼探针,流体包裹体测温
安庆铜铁矿床论文文献综述
董玉翠,张智宇,杜杨松,龙旺生,滕传耀[1](2013)在《安徽安庆铜铁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及其成矿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庆铜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重要的矽卡岩型矿床之一。本文对该矿床中的成矿流体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成矿流体性质、来源及其演化过程,探讨了成矿机制。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示,矿床中的包裹体类型有Ⅰ型含子矿物叁相包裹体(L+V+S)、Ⅱ型气液两相包裹体(L+V)及少量Ⅲ型气相包裹体(V);气成-高温热液期的透辉石与石榴子石中流体包裹体数量相对较少,以Ⅰ型包裹体为主;而热液期的石英与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大量发育,以Ⅱ型包裹体为主。激光拉曼探针分析和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可近似地看作不饱和的NaCl-H2O体系。从早矽卡岩阶段至碳酸盐阶段,成矿流体经历了从高温(456.1~578.1℃)、高盐度(39.37%~54.58%NaCleq)向低温(112.3~312.4℃)、低盐度(7.59%~31.75%NaCleq)的持续演化。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流体沸腾作用和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其中,早矽卡岩阶段的水-岩作用、沸腾作用与矽卡岩成岩作用有关,水-岩作用,而石英-硫化物阶段的沸腾作用与混合作用可能是铜矿形成的重要机制。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气成-高温热液期的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而在热液期中石英-硫化物阶段至碳酸盐阶段大气降水在成矿流体中的比重逐渐增大。(本文来源于《高校地质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董玉翠[2](2013)在《安徽安庆矽卡岩铜铁矿床地质特征与流体成矿》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庆铜铁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贵池矿集区中月山岩体东枝与叁迭系地层的接触带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之一。本文在整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工作,查明了安庆矽卡岩型铜铁矿床的地质特征以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及其演化规律,进一步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矿机制。野外调查与镜下鉴定表明,安庆铜铁矿床具有明显的蚀变矿化分带。从岩体到地层依次为:闪长岩→透辉石化闪长岩→含铜透辉石矽卡岩→石榴子石透辉石矽卡岩→含铜石榴子石矽卡岩→含铜磁铁矿体→大理岩。在靠近岩体的内带蚀变主要为透辉石化,铜矿化主要发生在中-外带,而铁矿化主要集中在外带。该矿床成岩成矿作用可分为气成-高温热液期和热液期。前者包括早矽卡岩阶段、磁铁矿阶段和晚矽卡岩阶段;而后者包括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大规模的黄铜矿化产于石英-硫化物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示,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类型有含子矿物叁相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及少量气相包裹体;气成-高温热液期的透辉石与石榴子石中流体包裹体数量相对较少,以含子矿物叁相包裹体为主,而热液期的石英与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大量发育,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从早矽卡岩阶段至碳酸盐阶段,成矿流体经历了从高温(456.1~578.1℃)、高盐度(39.37%~54.79%NaCleq)向低温(112.3~312.4℃)、低盐度(7.59%~31.75%NaCleq)的持续演化。激光拉曼探针分析以及氢、氧同位素组成资料表明,安庆铜铁矿床成矿流体可近似地看作不饱和的NaCl-H_2O体系,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在演化过程中有大气降水逐渐加入。在安庆铜铁矿床的成矿流体形成、演化及成矿过程中,岩浆熔-流体分离作用、流体与围岩之间的水-岩作用富集了成矿物质;流体沸腾作用、成矿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则促进了矿物质的最终沉淀。(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3-05-01)
滕传耀[3](2013)在《安徽安庆铜铁矿床矽卡岩成矿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庆铜铁矿床是产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贵池矿集区内的一个典型矽卡岩矿床。本文对该矿床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研和室内岩相学、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重点分析了其蚀变矿化分带,建立了该矿床的矽卡岩成矿作用模式。安庆铜铁矿床中矽卡岩蚀变矿化分带明显,从围岩到岩体依次为:灰岩→大理岩→矽卡岩化大理岩→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化闪长岩→闪长岩。其中,外接触带矽卡岩富集透辉石,以铁铜矿化为主;内接触带矽卡岩富集石榴子石,以铜矿化为主。岩相学研究表明,矽卡岩成矿过程经历了矽卡岩期和热液蚀变期,前者包括早期矽卡岩阶段、磁铁矿阶段、晚期矽卡岩阶段;后者包括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矿物学研究表明,石榴子石均为钙铁榴石,晚期矽卡岩阶段的石榴子石较早期矽卡岩阶段的石榴子石富Fe、贫Al;早期矽卡岩阶段的辉石为透辉石,晚期矽卡岩阶段的辉石为钙铁辉石。主量元素地球化学剖面指示了矿床为典型的双交代成因;稀土元素总量由岩体→矽卡岩→围岩逐渐降低。安庆铜铁矿床是由岩浆热液接触扩散交代作用形成的。形成月山岩体的岩浆侵位后,其中的Na、K、部分Fe和Mg等进入硅酸盐矿物,并最终形成闪长岩,而从岩浆中分离出的Fe、Cu、S、Mg等以卤化物/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形成富Fe、Cu的岩浆期后热液,它们沿岩体和碳酸盐岩间的构造薄弱带渗滤迁移,在岩体与碳酸盐岩之间发生双交代作用,形成矽卡岩。其中,Mg主要从外带向内带方向迁移,因而外接触带矽卡岩较内接触带矽卡岩富集透辉石;而Fe的迁移方向与Mg相反,伴随铁质的迁移,Fe逐渐在外带富集,至磁铁矿阶段Fe在有利的构造部位以磁铁矿的形式沉淀。随着石英-硫化物阶段黄铜矿的形成,在矽卡岩带呈现靠近外接触带以铁铜矿化为主、靠近内接触带以铜矿化为主的矿化分带现象。(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3-05-01)
张智宇,杜杨松,滕传耀,董玉翠,李湘莲[4](2013)在《长江中下游安庆铜铁矿床成因:来自矿床地质与元素地球化学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壳幔同熔岩浆作用是当今壳幔成矿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它可以引发产生世界上大规模不同类型的矿床,矽卡岩型矿床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其矿种繁多,经济意义重大,故其成矿作用的研究一直倍受矿床学界的高度重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矽卡岩的多成因及复合成因问题受到了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已有大量研(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期刊2013-04-21)
张智宇,杜杨松,向文帅,滕传耀,龙旺生[5](2012)在《安徽安庆铜铁矿床成因:矿床地质特征与元素地球化学约束》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庆铜铁矿床是产于长江中下游铜(金)、铁成矿带内安庆-贵池矿集区中的一典型矽卡岩矿床,矿体赋存于下叁迭统南陵湖组大理岩与月山闪长岩体之间的接触带上。典型剖面系统取样分析显示,矿体与围岩在空间上具有显着的矿物组合分带与岩石化学分带特征,即靠近大理岩带发育致密块状磁铁矿矿石与团块状矽卡岩型矿石,远离大理岩带发育浸染状矽卡岩型矿石,靠近闪长岩带发育透辉石矽卡岩。从大理岩到磁铁矿体,Fe2O3T含量显着增加,之后随着靠近闪长岩体,其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而CaO显示了与Fe2O3T相反的成分变异特征。矿物与全岩微量元素研究表明,致密块状磁铁矿矿石及团块状矽卡岩型矿石均具有岩浆成因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而浸染状矽卡岩型矿石显示了交代成因的稀土元素配分特征。矿体地质、矿相学与元素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矽卡岩成矿经历了矿浆贯入期与热液成矿期,前者包括氧化物阶段和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后者包括进化交代阶段、早退化蚀变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晚退化蚀变阶段。结合已有的区域岩浆岩成岩机制研究成果,认为安庆铜铁矿床应是矿浆贯入与接触交代复合成因的矽卡岩型矿床,由于高位岩浆房中岩浆不混溶作用形成的富Fe熔浆是该矿床中成矿元素的主要来源。(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2年11期)
滕传耀,杜杨松,张智宇,龙旺生,董玉翠[6](2012)在《安徽安庆铜铁矿床矽卡岩岩相学和矿物学特征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庆铜铁矿床系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中一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产于月山岩体与下叁迭统南陵湖组碳酸盐岩之间的接触带,外接触带矽卡岩中透辉石富集,以铁铜矿化为主;内接触带矽卡岩中石榴子石富集,以铜矿化为主。岩相学研究表明研究区含铜矽卡岩演化经历了矽卡岩期和热液蚀变期,其中,矽卡岩期包括早期矽卡岩阶段、磁铁矿阶段和晚期矽卡岩阶段;热液蚀变期包括早期热液交代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大规模的黄铜矿化发生于石英-硫化物阶段。矿物学研究表明,石榴子石均为钙铁榴石,早期矽卡岩阶段的粒状石榴子石发育韵律环带,其FeO和Al2O3含量表现为振荡变化。与粒状石榴子石相比,晚期矽卡岩阶段脉状石榴子石的And组分更高。早期矽卡岩阶段的粒状辉石为透辉石,具有环带结构,由核部到边部MgO含量减少,FeO含量增加;晚期矽卡岩阶段的脉状辉石为钙铁辉石。空间上,从外接触带到内接触带,辉石的MgO含量与石榴子石的Al2O3含量分别减少,而FeO含量均分别增加。岩相学、矿物学,结合已有地球化学研究成果综合表明,安庆铜铁矿矽卡岩为岩浆热液接触交代成因,Mg来自碳酸盐岩,由外带向内带迁移;Fe来自岩浆热液,由内带向外带迁移,由于磁铁矿阶段的温压条件改变,Fe在外接触带以磁铁矿的形式沉淀富集。(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期刊2012年03期)
姚国涛[7](2011)在《安徽安庆月山铜铁矿矿田构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月山铜铁矿矿田”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安庆—贵池矿集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大别山造山带南侧的下扬子台褶带中段,西临淮阳古陆,南靠长江。中生代强烈的挤压收缩环境控制了该区的构造作用,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本文在前人资料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的野外工作,对研究区内的矿田构造形态做了系统详细的整理,结合区域资料建立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史,理清区内构造与成矿的关系,希望对研究区内的深部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形成的主要认识有:1、理清了矿田内构造与成矿的时间关系。成矿期前主要构造有北东向褶皱,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共轭剪裂,以及在成岩过程中热流变导致的围岩褶曲;成矿期是在燕山早期岩体形成之后,期间的主要构造活动是前期构造活动的发展和递变;成矿期后主要是近南北向,北西向及逆冲断层的破矿构造。2、理清了矿田内构造与成矿的空间关系。矿田内的北东向,近南北向、近东西断裂构造是岩浆上侵的通道,北东向褶皱的倾伏端得层间虚脱则为岩体的赋存提供空间,上述断裂和褶皱构造为导岩和控岩构造。与矿体赋存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构造。矿体赋存位置主要在上述褶曲的层间、核部,围岩凸入岩体的部位,及岩体与围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3、查明赋矿层位,即矿田内的矿床在空间上的产出具有一定的“层控”性。矿田范围内的铜铁矿床均分布于月山组含膏碳酸盐岩与月山闪长岩的接触带及其附近。化学性质活泼含膏碳酸盐岩地层,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极易破碎和发生层间剥离,形成有利的容岩、容矿空间,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铜头尖组粉砂岩,起到了屏蔽效应,抑制了成矿流体的逃逸和散失。(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1-05-01)
向文帅[8](2010)在《安徽省安庆铜铁矿床特征及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庆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一个主要成矿区段。区内矽卡岩分布较广,多数矿体与矽卡岩伴生,安庆铜铁矿床为区内规模较大的矿床,地质特征独特,具有典型意义。本文对安庆矽卡岩及相关铜铁矿床进行了矿区地质和矿床地质、岩相学和岩石学,特别是矿物学以及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安庆矽卡岩及相关铜铁矿床的成因,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岩相学观察结果表明,安庆铜铁矿床的矽卡岩主要为透辉石矽卡岩及石榴子石矽卡岩,且石榴子石主要为钙铁榴石和钙镁铁榴石,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和黄铁矿组合。2.岩石学研究和主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与安庆矽卡岩型铜铁矿床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月山闪长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3.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安庆铜铁矿矽卡岩相对亏损Nb、Ta、Zr等高场强元素而富集Th、La、Ce等过亲岩浆元素,与围岩碳酸盐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差异较大;矽卡岩与闪长岩的微量元素特征较为相似,二者都比较富集轻稀土,但矽卡岩较为亏损Sr元素。4、矿物学研究表明,安庆铜铁矿闪长岩中的黄铁矿具岩浆成因,而矽卡岩与碳酸盐中的黄铁矿稀土元素较为接近,可能为交代作用的产物。闪长岩、矽卡岩和矿石中的磁铁矿都具有轻稀土富集的特征,而闪长岩中磁铁矿与矽卡岩及矿石中磁铁矿的明显差异在于其具有负Ce异常。同时,石榴石都具有轻稀土富集和Eu正异常的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0-05-01)
范良伍,张乾,温汉捷[9](2008)在《安庆铜铁矿床磁铁矿成矿机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庆铜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中一典型的铜铁共生矿床,总结前人的稀土元素、同位素年龄、熔融包裹体测温资料和模拟实验成果,综合分析与矿床有关的侵入岩浆特征、矿床的空间分带、矿物共生组合以及全铁含量在矿床中的空间分带变化特征,发现矿床中的磁铁矿带在产状上和成因方面均具有岩浆成因的特征,提出早期的磁铁矿可能是岩浆结晶分异形成的,指出矿床早期形成的大规模磁铁矿带可能对后期的成矿作用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矿物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王训诚,周育才[10](1995)在《安徽省安庆铜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矿床由Ⅰ、Ⅱ两相连矿体组成,Ⅰ矿体发育在大理岩中,垂直分带明显,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月山闪长岩体一致,是夕卡岩浆上侵贯入充填成矿;Ⅱ号矿体地球化学特征与围岩(T_2b)一致,是接触热变质作用和外生水循环淋滤成矿作用形成,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层。(本文来源于《地质与勘探》期刊1995年03期)
安庆铜铁矿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安庆铜铁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贵池矿集区中月山岩体东枝与叁迭系地层的接触带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之一。本文在整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工作,查明了安庆矽卡岩型铜铁矿床的地质特征以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及其演化规律,进一步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矿机制。野外调查与镜下鉴定表明,安庆铜铁矿床具有明显的蚀变矿化分带。从岩体到地层依次为:闪长岩→透辉石化闪长岩→含铜透辉石矽卡岩→石榴子石透辉石矽卡岩→含铜石榴子石矽卡岩→含铜磁铁矿体→大理岩。在靠近岩体的内带蚀变主要为透辉石化,铜矿化主要发生在中-外带,而铁矿化主要集中在外带。该矿床成岩成矿作用可分为气成-高温热液期和热液期。前者包括早矽卡岩阶段、磁铁矿阶段和晚矽卡岩阶段;而后者包括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大规模的黄铜矿化产于石英-硫化物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示,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类型有含子矿物叁相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及少量气相包裹体;气成-高温热液期的透辉石与石榴子石中流体包裹体数量相对较少,以含子矿物叁相包裹体为主,而热液期的石英与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大量发育,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从早矽卡岩阶段至碳酸盐阶段,成矿流体经历了从高温(456.1~578.1℃)、高盐度(39.37%~54.79%NaCleq)向低温(112.3~312.4℃)、低盐度(7.59%~31.75%NaCleq)的持续演化。激光拉曼探针分析以及氢、氧同位素组成资料表明,安庆铜铁矿床成矿流体可近似地看作不饱和的NaCl-H_2O体系,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在演化过程中有大气降水逐渐加入。在安庆铜铁矿床的成矿流体形成、演化及成矿过程中,岩浆熔-流体分离作用、流体与围岩之间的水-岩作用富集了成矿物质;流体沸腾作用、成矿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则促进了矿物质的最终沉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安庆铜铁矿床论文参考文献
[1].董玉翠,张智宇,杜杨松,龙旺生,滕传耀.安徽安庆铜铁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及其成矿意义[J].高校地质学报.2013
[2].董玉翠.安徽安庆矽卡岩铜铁矿床地质特征与流体成矿[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3].滕传耀.安徽安庆铜铁矿床矽卡岩成矿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4].张智宇,杜杨松,滕传耀,董玉翠,李湘莲.长江中下游安庆铜铁矿床成因:来自矿床地质与元素地球化学的证据[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2013
[5].张智宇,杜杨松,向文帅,滕传耀,龙旺生.安徽安庆铜铁矿床成因:矿床地质特征与元素地球化学约束[J].岩石学报.2012
[6].滕传耀,杜杨松,张智宇,龙旺生,董玉翠.安徽安庆铜铁矿床矽卡岩岩相学和矿物学特征及意义[J].矿物岩石.2012
[7].姚国涛.安徽安庆月山铜铁矿矿田构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8].向文帅.安徽省安庆铜铁矿床特征及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9].范良伍,张乾,温汉捷.安庆铜铁矿床磁铁矿成矿机理探讨[J].矿物学报.2008
[10].王训诚,周育才.安徽省安庆铜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地质与勘探.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