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邹东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戒惧,慎独,工夫,宋明儒者
邹东廓论文文献综述
张卫红[1](2018)在《宋明儒者“戒惧”与“慎独”工夫之流变——以朱子、王阳明、邹东廓、刘蕺山之比较为线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宋明儒者的重要代表朱子、王阳明与弟子邹东廓、刘蕺山,阐释并比较各家对"戒惧""慎独"工夫的不同解释。"戒惧""慎独"工夫经由宋明儒者的不断实践,工夫的内容、着力点、用功时段及体用关系等呈现出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分解至浑一的不断深化而超越之过程,最终归显于密。因此可以说,刘蕺山的"慎独"工夫达到了宋明理学心性工夫的高峰。(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8年03期)
李会富[2](2017)在《邹东廓本体戒惧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邹东廓以戒惧工夫统摄格物、致知、静修、自然等其他工夫,以本体戒惧为致良知的基本方法,将王阳明的良知之学发展为本体戒惧的学问。本体戒惧思想一方面强调"从心体上点检",保任良知本体不受外染;另一方面又强调良知本体存在于发用流行之中,应在人伦日用上作工夫。它主张工夫无分于动静,戒惧即是自然,突出了阳明学即本体即工夫的学术传统。在阳明逝后门人思想各出歧路的学术背景下,这种用功方法成为传承阳明思想精神的一条正途和救治阳明后学学术流弊的一剂良药。(本文来源于《船山学刊》期刊2017年01期)
董平[3](2015)在《评《邹东廓年谱》》一文中研究指出邹守益(1491-1562,字谦之,号东廓)是王阳明在江西的及门高弟,其学于王门后学中最称纯粹。刘宗周以为守益于师门之教,“卓然守圣矩,无少畔援”,而阳明之教,“卒赖以不敝,可谓有功师门矣”。黄宗羲则说:“阳明之没,不失其传者,不得不以先生(守益)为宗子(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5-08-10)
张卫红[4](2013)在《邹东廓生平及学术系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江右阳明学者邹东廓的生平行事为时间线索,梳理其思想发展、政治活动、讲学活动、师友交游、乡族建设之源流始末,厘清其思想开展与主盟江右讲学、以阳明学"万物一体"思想为宗旨的乡族实践。试图勾勒出东廓的学行全貌及其于王学开展推动之功甚伟的儒者形象,有助于说明东廓在江右王学史上具有领军之位、宗子之誉的原因,以及阳明学之思想与社会关怀的内在统一性。(本文来源于《国际阳明学研究》期刊2013年00期)
耿加进[5](2013)在《论邹东廓的戒惧工夫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邹东廓以"戒惧于本体"来继承并发明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邹东廓是在经历了"戒惧于事为"、"戒惧于念虑"等工夫进路后,才达到"戒惧于本体"的工夫境界的,并经常以这叁个工夫次第开示学者。邹东廓批评了把警惕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认为警惕是良知本体题中应有之义,戒惧工夫不妨碍本体自然流行。邹东廓的戒惧于本体的工夫进路与王龙溪的心体上立根的工夫思想是一致的,区别在于,龙溪认为在心体上用工夫只适合上根人,而东廓没有做如此区分。(本文来源于《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张衞红[6](2013)在《江右王门学者邹东廓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邹东廓是江右王学的领军人物,在倡导阳明学旨、推动讲学、乡族实践等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年的研究局限于其哲学思想部分,且专论少、文献引用多出自《明儒学案》。随着近年东廓文集的全面整理和出版,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关于东廓之学的思想性格和定位,以往研究可归纳为五种观点。此外,学界对东廓讲学、乡族实践活动的研究亦有部分涉及。笔者认为,应当在全面深入的东廓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思想与社会历史实践的交互关系,方能对厘清其思想特质及江右王学的精神特质,形成充实有力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期刊2013年00期)
耿加进[7](2011)在《论邹东廓对江右王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邹东廓,名字益,字谦之,江西吉安人,是王阳明的重要弟子,是江右地区最重要的阳明学领袖,其一生以弘扬阳明心学为己任,为阳明学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东廓崇信阳明良知说,并完全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言说方式,故在会讲活动中并不执着于阳明的具体言论,而是自然发挥,随机点化,故令人信服,从而影响深远。东廓通过会讲活动不仅影响一般会众,而且对知识精英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人以罗念庵为例来说明邹东廓对江右王学所产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人文世界》期刊2011年00期)
耿加进[8](2011)在《邹东廓先生年谱》一文中研究指出邹东廓是王阳明最重要的弟子之一,他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东廓着述颇丰,有《文集》十二卷、《遗稿》十叁卷传世。罗念庵在《明故南京国子监祭酒致仕东廓邹公墓志铭》中说:"至于文辞翰墨,巨册十余,咸主人心,独出己见。"而宋仪望在《邹东廓先生行状》中则谓"先生有集数十卷"。编者以《东廓邹先生文集》十二卷(上海图书馆藏清初刻本)和《东廓邹先生遗稿》十叁卷(上海图书馆藏光绪叁十年刻本),以及宋仪望《邹东廓先生行状》、耿定向《东廓邹先生传》和邹德涵的《文庄府君传》等为主要依据,编制了《邹东廓先生年谱》。《年谱》的编制有两个目的,一是考订东廓的生平事迹;二是突显东廓的基本思想。《年谱》还对一些文献记载错误的地方作了纠正。此外,《年谱》对所涉及的重要人物也作了简要介绍。(本文来源于《阳明学刊》期刊2011年00期)
钟治国[9](2010)在《明儒邹东廓的良知学简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阳明高弟,邹东廓之学以"戒惧"为宗旨,较为明晰、简捷,于阳明之教又无走作,看似只是谨守师说而已,但是否如学者所说只是"守师说而无逾越"、"顺适"而已呢?较之龙溪、心斋、双江、念庵立说之特色鲜明,东廓的一惟师说是守则不显特色,因而往往容易被归于平实,相应地,对其思想的研究在数量上相比于对前面所列诸子的研究都要少许多,且多散见于各种明代哲学史、思想史或阳明学研究的着作中。其次,从相关研究的内容来看,学者对邹东廓的思想的定性与定位存在分歧,如牟宗叁、侯外庐、蔡仁厚等先生认为东廓最能发明阳明致良知之旨,为王门宗子;木村庆二、吉田公平等人则认为东廓之谨守师说与阳明致良知说的排斥僵固的开拓、自由精神相悖逆,因此非但不是王门正宗,反而是阳明学的保守派;另有学者以程朱-陆王的理学架构来判别和疏解邹东廓的思想,如冈田武彦、容肇祖、唐君毅、劳思光等人皆认为邹东廓的"主敬"、"戒惧"思想具有接近或通于宋学尤其是程朱之学的倾向。再次,前述建立在流派判分基础上的研究往往导致对邹东廓思想内涵的发掘偏于疏阔,常沦于概括性地概说而未能展现东廓思想的个体特色。因此,本文从邹东廓立说的过程入手,对其致良知说的建构过程展开分析,以见邹东廓之学的特色。(本文来源于《中国哲学史》期刊2010年02期)
陈来[10](2001)在《王龙溪、邹东廓等集所见王阳明言行录佚文辑录》一文中研究指出前 言阳明先生语录 ,生前由薛侃在虔州曾刻《传习录》 ,收其四十六岁以前讲学语。阳明死后 ,钱德洪、王畿讣告同门 ,并约定叁年后将各门人弟子所录语录 ,统一汇寄于钱德洪处 ,以便编辑刻行。后来 ,王门弟子依照约定 ,陆续将各自所录寄钱德洪。钱德洪收到这些(本文来源于《中国哲学史》期刊2001年01期)
邹东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邹东廓以戒惧工夫统摄格物、致知、静修、自然等其他工夫,以本体戒惧为致良知的基本方法,将王阳明的良知之学发展为本体戒惧的学问。本体戒惧思想一方面强调"从心体上点检",保任良知本体不受外染;另一方面又强调良知本体存在于发用流行之中,应在人伦日用上作工夫。它主张工夫无分于动静,戒惧即是自然,突出了阳明学即本体即工夫的学术传统。在阳明逝后门人思想各出歧路的学术背景下,这种用功方法成为传承阳明思想精神的一条正途和救治阳明后学学术流弊的一剂良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邹东廓论文参考文献
[1].张卫红.宋明儒者“戒惧”与“慎独”工夫之流变——以朱子、王阳明、邹东廓、刘蕺山之比较为线索[J].哲学动态.2018
[2].李会富.邹东廓本体戒惧思想探析[J].船山学刊.2017
[3].董平.评《邹东廓年谱》[N].光明日报.2015
[4].张卫红.邹东廓生平及学术系年[J].国际阳明学研究.2013
[5].耿加进.论邹东廓的戒惧工夫思想[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6].张衞红.江右王门学者邹东廓研究综述[J].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2013
[7].耿加进.论邹东廓对江右王学的影响[J].人文世界.2011
[8].耿加进.邹东廓先生年谱[J].阳明学刊.2011
[9].钟治国.明儒邹东廓的良知学简述[J].中国哲学史.2010
[10].陈来.王龙溪、邹东廓等集所见王阳明言行录佚文辑录[J].中国哲学史.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