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持续发展,城市环境不断恶化,大力发展城市森林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日渐受到重视。通过城市森林对气候环境、环境保护以及其美学功能方面来论述城市森林对建设良好的城市环境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对以后城市森林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城市森林;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城市是人类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结晶,但也是环境污染、生态赤字和社会混乱的源和流。随着城市人口和规模的急剧膨胀日益突出与尖锐化。因此,作为现代文明象征的城市,如何迎接这场挑战,日益显示出它的紧迫性和严重性。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从森林中走出来的人类终于在大自然的惩罚下,认识到“城市发展必然与自然共存”、“把森林引入城市,大力发展城市森林”,即是对这场挑战的有益探索,并日益成为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研究的新热点。
1城市森林及其生态系统的概念
1.1城市森林。尽管城市森林这一概念的提出已有近40年的历史,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国内外对其定义也各不相同,概括起来,可以将城市森林定义为生长在城市(包括市郊)的对所在环境有明显改善作用的林地及相关植被。
1.2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城市森林以树木为主体,包括花草、野生动物、微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设施,结构单元包括草地、花坛、林荫道、公园、自然保护区、片林、林带、风景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及园林小品等。各个单元有机结合,通过许多生物学和人为过程加以联系,最终构成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而这些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信息交换、物质和能量流动等内部联系形式可反映整个系统的空间特性和时间特性,亦即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城市森林系统的乔、灌、草等要素通过各单元结构构成统一整体,结构愈合理,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就愈协调,系统功能就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从而达到最优化组合。
1.3城市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中国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绝大多数城市的结构以人及其社会经济要素的流转为中心而建构,城市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被远远抛在城市建筑的原则之外,导致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布局分散、生态结构简单、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低下。中国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人均城市水资源和能源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只有发达国家的1/10,绝大部分城市缺乏科学的绿地系统,城市绿化的土地和资金不足,全国有3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城市居民面临着生态失调的严峻挑战。
2城市森林与气候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对气候影响最显着的部分。全球森林约占陆地面积的1/3,在吸收CO2减缓全球温室效应和调节局地气温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CO2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城市和乡间的绿化可降低气温,削减城市热岛效应,有效调节城乡气候。
2.1森林与温室气体。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CO2已引起了全球温室效应。一百多年的时间全球气温上升了0.5~0.7℃,加上森林退化和保护措施不够,森林的滥伐,毁林开荒,更加剧了这一现象。如全球海平面上升将淹没许多岛国,使生态难民再度增加;气候变暖将使温度带北移,部分珍稀动植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干旱的加剧致使农牧业生产受到威胁,沿海渔业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温室气体的增加极大地影响着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是重要的碳汇。森林作为碳汇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生成有机质贮存在植物的枝、叶、干和根中。据估计,全球森林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约为1000~1200亿吨,占大气总贮量的13%~16%。森林土壤是森林中最大碳库。积极培育森林可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减轻温室气体带来的危害。
2.2森林对气温的影响。森林是一种特殊的下垫面,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气温的年季变化。森林庞大的林冠层,在大气与地表之间调节温度和湿度,形成了林内小气候,也影响了周围环境。林冠层繁茂的枝叶可以吸收反射太阳光,削弱太阳辐射,因而林内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均小于林地。到了冬季,在温带一些针叶阔叶混交林中,由于林冠的覆被阻缓了积热的散发,从而使林内气温比林外高1.1~1.5℃。南方和北方虽然植被带及气候有较大差异,但林内外气候变化的规律具有一致性,在林区低温高湿的气候特征,加上森林枝叶的总面积较大,造成夜间强烈辐射冷却,有利于形成雾、露、霜和雾凇等凝结物,增加了水平降水。森林中水平降水比无林地多1~2倍,占林区全年降水量的5%~7%。
2.3绿化调节城乡气候。绿化区总辐射比非绿化区少88%~94%,到达林地辐射的仅6%~12%。林木的蒸腾作用也可使大气降温,蒸腾量的大小不仅跟植物本身的生理特性有关,同时还受环境、叶面积、土壤温度和蒸腾时间的限制。高温酷暑的夏季林内温度比林外低,使人感觉凉爽舒适。
3城市森林与环境保护
3.1城市森林与空气环境
3.1.1净化空气。森林由于日间光和作用,大量吸收二氧化碳,供应氧气;又通过呼吸作用而吸收氧气。但是,光和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的20倍,因此总的消耗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增加了空气中的氧气。研究表明,地球上60%以上的氧气来自陆地上的植物。
3.1.2吸收有害气体。污染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很多,主要是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氨以及汞、铅的蒸汽等。这些有害气体虽然植物生长不利,但在一定的浓度条件下,有许多植物种类,对它们分别具有吸收能力和净化作用。
3.1.3阻滞烟尘。林木对烟尘和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
3.1.4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城市人口众多,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细菌,绿化树木可以减少空气细菌的含量。这是由于绿地上空灰尘减少,从而减少了粘附其上的细菌;另外还由于许多植物本身能分泌杀菌而具有杀菌能力。据调查,城镇闹市空气中的细菌数比绿化区多7倍以上。
3.2城市森林与噪音环境
3.2.1噪声与环境噪声。环境噪声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航空事业以及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增加,环境噪声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当今世界环境污染的四大公害之一。
3.2.2城市森林可以减少噪声。噪声控制技术,从50年代至今我国已取得了很大成绩。防治噪声污染技术方法很多,可以采取工程措施,也可以生产相应的消声材料,但这些措施费用很高。森林可以减少噪声,是很好的吸声材料。
4城市森林的美学功能
森林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从美的本质上而言森林美就是自然美的体现。森林树木的结构错落有致,最上层为枝繁叶茂的林冠层,起阻滞太阳辐射和截留降水的作用。往下是灌草层,其中生活生长着大量的动植物,有些是濒危物种。下层的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是微生物活动的场所,不断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为土壤补充了充足的养分,是森林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蓄积库。森林和森林的特殊气候共同形成了一个有机体,森林中的自然物和这些自然的组合层次是森林美的物质基础。
森林的美学特征
森林美学和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都有关系,审美过程中的知觉、感觉、认知和联想都是心理现象,森林对人的审美感受能力和情感,都要通过宣传教育和审美实践来体现。
首先,森林规模宏大,内外部都可以形成不同的景观,是主体、客体和环境的和谐统一。森林内外景观都可以作为欣赏对象,内部是遮天蔽日的绿荫和各种鸟兽、地下植被,林外大面积的土地被绿色覆盖,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森林内外景观不同,给人的美学感受也就有着很大的差别,森林既是欣赏对象又是欣赏环境。其次,森林的美具有易变性和多样性。景色在四季更迭和寒暑交替中给自然增添着缤纷的色彩,对人类而言是一种视觉艺术。第三,森林具有功利性和美学相统一的特性。功利性表现在旅游观光方面,是以美学为基础的,它们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人们在游览中观赏美、欣赏美,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标准,让美无处不在,强化了森林美。
并且,通过不断的实践,城市森林建设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一是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一种可操作的方法。二是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功能。